5月20日,第40屆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ICPC)在泰國普吉島落幕,經過5小時激烈角逐,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奪得全球總冠軍,上海交通大學以第二名的成績獲得金牌,復旦大學獲得銅牌,排名第12。浙江師範大學緊挨第49名的美國史丹福大學,位列54名。
這場有著「計算機界奧林匹克」之稱的比賽吸引了全球最聰明的大學生參與,來自全世界128所一流大學的世界強隊在這裡一決高下。在這場世界級「最強大腦爭奪賽」中,浙師大數理與信息工程學院的邱晟、莊嘉琪、葉一凡三名學生組成參賽隊,不僅以優異的成績晉級總決賽,並最終榮獲全球第54名,在中國內地代表隊中排在第11位。
全球第54名意味著什麼?
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有多牛?這是由美國計算機協會(ACM)主辦的一項旨在展示大學生創新能力、團隊精神和在壓力下編寫程序、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年度競賽。經過近40年的發展,該競賽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賽事由IBM公司贊助。
這個大賽從高校開始,到中國賽區賽、亞洲區預選賽、世界總決賽,層層選拔。2016年共有來自六大洲102個國家2736所大學的40266名選手在全球481個地點進行選拔賽。中國內地在亞洲賽區出線衝進世界總決賽的一共有17支隊伍,浙師大隊是其中一支。
實際上,這是浙師大第二次衝進該賽事的世界總決賽。上一次是在2011年,師大學子首次入圍ACM/ICPC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獲得全球76名的成績,是該項賽事37年來全球第二支入圍的師範院校參賽隊。2012年,浙師大因此成為亞洲賽的賽區之一。
大家注意到,在今年的比賽中,享譽世界的美國頂尖學府史丹福大學成績排在全球第49名。在浙師大之前的中國幾所高校是: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清華大學、「國立」臺灣大學、中山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大學、浙江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北京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浙師大的名次比2011年的名次前進了22位。
超級牛隊如何組合?
本次浙師大隊的指導老師是韓建民教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信息安全和數據挖掘隱私保護等。他的超級牛隊如何組合?
邱晟,隊長,浙師大軟體工程121班學生,比賽經驗最豐富,因為在小組中資格最老,英文又好,所以比賽時看題、解難題、查錯就成了他主要的工作。他整天泡在機房裡編寫程序,樂在其中,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概括為三個字:「有意思!」
莊嘉琪,副隊長,浙師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非師範)131班學生,因為程序寫得特別快,在比賽中的主要工作是寫題,既要寫得快,又要寫得簡潔。目前正在爭取阿里巴巴公司的實習機會,職業理想是當一個最高級的軟體工程師。
葉一凡,浙師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非師範)141班,才20歲,長著一張娃娃臉。他畢業於金華二中的直升班,在高三的時候就進了浙師大的集訓隊。據說,他是師大有史以來第一次參加亞洲區賽就獲得金牌的幸運兒。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ACM「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除了學習、集訓,這些「牛人」都認為與國內外「大神」的交流很重要。去年,三位選手參加了北京冬令營,集訓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與國內各大高校學生相互交流、共同進步的經歷讓他們收穫頗豐。「從早到晚,聽課、模擬比賽,然後各自消化,每一天都排得滿滿當當。」對集訓生活,葉一凡感到疲憊又充實。
「遇到難題時,與其他高校同學一起查閱外文資料共同解決,不僅能學到一些經驗,還能獲得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很有啟發。」邱晟頗有感觸,他在這個過程中體會「見賢思齊」的美好,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成長,挺開心。
到美國與加州理工大學的學生交流時,得知國外的訓練強度更大,莊嘉琪和隊友們也調整了自己的訓練強度,雖然辛苦,但很快樂。「因為我們在成長,在進步。」
歷時5個月,每天訓練超過8小時,整天泡在實驗室裡的生活過得飛快。「對我們來說,實驗室就像寢室一樣,實際上,在實驗室的時間超過在寢室。」邱晟說。
「他們訓練很努力,每天在實驗室泡7個小時以上,寒暑假的大部分時間也待在集訓室。」在韓建民看來,「天才」也需要付出努力,好成績是實驗室裡「泡」出來的。
世界大賽怎麼樣?
世界總決賽的試題一共有10道,每提交一道題便能知曉是否得分,得分的隊就得到一隻氣球。這樣的比賽對參賽者的應變和抗壓能力要求非常高。正是這樣的訓練模式使學生「百毒不侵」,應對比賽的能力也逐步提高。
「這個比賽的目標是『鍛鍊在壓力下快速解決問題和編寫程序的能力』,培養的是IT精英。」韓建民說,浙師大這些年在培養選手方面花了不少力氣,已經摸索出一套水平頗高的培養方法,創建於2004年的ACM集訓隊就是這樣一個訓練營。其實,除了贏得比賽,最主要的是它每年都能為IT領域培養數十名優秀人才。
ACM集訓隊裡走出的人才不計其數,已經大四的邱晟還沒畢業已被保送到華東師範大學軟體工程學院碩博連讀。
「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的影響力很大,國際上很多大的IT公司都會在比賽中物色人才。」韓教授說,有一個參加過這項大賽的選手陳聰,從浙師大畢業後保研到浙江大學,直接被著名的Facebook公司錄取。據介紹,凡有這一賽事經歷的學生,無論獲獎高低,在就業的時候都是計算機公司爭奪的對象。
浙師大ACM集訓隊之所以能出好成績,與數理與信息學院訓練的課程設計、硬體設施以及獨特的測評系統等配套機制分不開。新生一入學,專業課程中就有與競賽結合的內容,有利於選拔人才,重點培養;學院還專門建立了ACM/ICPC實驗基地,隨時為學生集訓提供必要的設備和場地;另外,一套針對性開發的評測系統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輔助選拔人才、安排集訓、適當比賽,讓隊員們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