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美桂系 代表-美國肉桂
「美國肉桂」,簡稱「美桂」,誕生於美國,因而培育者取名為「美國肉桂」。美桂的基因,也屬於黑色素突變的一種,但它的基因與澳桂的區別,在於,它是抑制黑色素的生成,而使其轉變成棕色素。因而「美桂」小鸚,它的羽毛上不會發現任何黑色的色素,但這靠肉眼分辨不出來,得藉助顯微鏡。美桂的飛羽為灰褐色,較澳桂深些,另外,腳趾和趾甲的顏色,以及出生時及成年後的眼色發展過程,都和澳桂近似。
美桂
10:閃光系 代表-紅頭閃光小鸚
「閃光」品系英文稱為opaline,原意為蛋白石,國外及臺灣也稱為「玫瑰頭」或「歐派」。第一隻閃光小鸚,於1997年,誕生在美國密西根州,由一隻帶黃化基因的綠桃公配綠桃母變異產生,一共繁育了三公兩母的閃光後代,通過基因學家和美國本土小鸚愛好者的共同努力,並最終成為一個獨立的品系,該品系最顯著的特點是,面部紅色擴展至整個頭部與頸部,並且尾羽顏色與頭部一致。
紅頭綠閃
11:顯派系 代表-紅面派特
紅面派特也稱為「紅面花桃」,培育於美國三十年代初期,派特的產生,緣於黑色素部分缺失,且不均勻分布於體羽上,形成深淺不一塊狀或斑狀。顯性派特屬顯性基因,但需分清雙基因(DF)和單基因(SF),兩者的遺傳方面,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效果。
派特
12:隱派系 代表-隱性派特
隱派即平常所說的「隱性派特」、「隱性花桃」根椐多方資料查閱,最早的一隻隱性派特,來自「澳大利亞」一隻近乎黃色的鳥,直至今日,澳洲還有一個比較出名的派特品系,稱為「澳洲黃」。隱派也分為單雙基因,該品系與顯派系最大的兩個區別在於,1;遺傳方式為隱性遺傳。2;同等基因狀況下,隱派系的趴度相對於顯派而言,要高不少。
派特
13:淡化系
「淡化」一詞,是牡丹愛好者平時經常在說的詞語,但在此所述的「淡化」是一個單獨的基因所形成的品系,英文稱為「dilute」,意指能起到「淡化、稀釋」作用的基因,淡化系的作用機理與肉桂有所區別,而與華樂卻較為接近,都是通過自身基因的作用,將黑色素轉變為棕色色素。
白桃
14:邊化系 代表-邊化小鸚
「邊化」系的基因與淡化有些類似,但又不盡相同。英文稱為「edged dilute」,意即有邊的稀釋,該基因除具有淡化基因的作用機理外,最主要的特點,是能在基因鳥體羽,尤其是主翼羽的羽片外沿,形成更深的邊色,和淡化基因一樣,邊化基因也是屬於隱性遺傳基因。
邊化
15:淺色華樂系
淺色華樂(pale fallow)也稱為西德華樂,最早培育於德國西部,華樂屬隱性遺傳,是黑色素弱化的一個品系,主要特徵表現在全紅眼、粉紅腳和白嘴。淺色華樂與深色華樂並無太大區別,只是體羽棕色素深澱的程度略有深淺而已。
華樂
16:深色華樂系
深色華樂(bronz fallow)則稱為東德華樂,遺傳方式與性狀表現與淺色華樂類似,但羽色要深一些,棕色色素的沉澱相對淺色華樂要多些。華樂與肉桂的最大區別在地,除眼睛瞳色有區別外,對棕色素的作用機理不一樣。
華樂
眼睛的對比
17:長羽種系
長羽種是近幾年興起於歐洲的一個新品系,目前臺灣地區已有引進,該品系的基因與遺傳方式與其它品系都不一樣,尤其是遺傳屬多因子遺傳方式,體型較普通面類小鸚大30-50%,且體色更為鮮豔,視覺衝擊力更強。
18:淺色頭系
關於該品系的資料,本人找了很久,淺色頭系英文稱為「pale headed」,遺傳方式與紫羅蘭和深色系一樣,屬半顯性遺傳,是否屬結構色變異品系,尚未了解。網上只找到極少的相關照片,應該是指頭部色素的變異。各位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以上為包括原始種綠桃在內,本人目前了解到的18種單基因品系,目前全世界所有面類小鸚的基因,都是以由綠桃原種及由其產生變異而定型的新品系,改良而成。將面類小鸚以基因為區分標準,只是本人自已的理解和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各位朋友,多加指正。
-
尋鸚嘉園:歡迎各位鳥友在後臺分享你與愛鳥的故事、圖片。我們也將繼續為大家提供更多鸚鵡飼養知識,有趣視頻,疾病知識等。沒準,下期的主人公就是你喲,敬請期待!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300句鸚鵡學語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