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類小鸚複合基因闡述

2020-12-05 花寵匯

面類小鸚就目前而言,全世界的新羽色已呈現出異彩紛呈,數不勝數的境況,早已不止前章所列的17種基礎羽色了,但還不能稱之為新品系,需知一個品系要建立,是需要很多年進行不斷的提純,複合,穩定工作,只至出現一個同類別羽色或基因之間搭配後,後代能非常穩定的遺傳各項基因及表現性狀。同時,在與別的品系間繁殖,也能比較穩定的遺傳自身的基因,且具有相對獨立及自身特點的遺傳方式才行。因而,在此小編著重對單一基因的基礎之上,累積疊加的雙重複合基因,三重複合基因與多重複合基因的面類小鸚,加以闡述。

之前所說的18種單基因品系,大部分都來自於三種羽色基因中的某一種羽色生成機理出現的變異(羽色的生成機理,將在基因與遺傳大章節說明),但不管是哪項生成機理出現的變異,通過人為培育,都已具備穩定的基因和遺傳。那麼如果將上述的18種單基因加以複合,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一,雙重複合基因

顧名思義,雙重複合基因,就是在這18種基因當中,兩種基因的互相整合,形成一個全新的複合基因品系,如果了解了這個方法,也就認識了品系建立過程與形成方式。以下就複合基因比較普遍的品系來舉例說明。

1;黃金面

黃金面這一品系,很多玩牡丹的朋友都認識,但僅限於知道這個品系全身黃色,面部橙色,背羽與主翼羽、副翼羽呈白色,尾羽橙色與黃色融合。但並不明白這個品系的基因組成。其實很簡單。黃金面的雙重複合基因,來自於橙面基因與黃化基因的雙重組合而已。但要自己培育黃金面,卻得把各類基因和它們的遺傳方式認識和了解後,加以運用,才能培育出來。黃金面的遺傳方式是兩種隱性遺傳基因的組合。現在黃金面這一品系的個體不在少數,也早就不是希罕的品系了!

2;白面派特(顯派)

白面派特的培育相對黃金面品系的形成,就要困難很多,這是因為單基因的紅面派特與部分藍化品系的綠金(銀)頂或藍金(銀)頂組合,其紅面基因會呈顯性遺傳方式,遺傳到下一代。在這一過程當中,就得強化某種基因或弱化某種基因,然後再選種、複合進行培育。至於如何強化與弱化,怎麼樣選種與複合,相信有些資深玩家,早已瞭然於心。只說一點,面類小鸚當中的「紅二代」的基因組成,有些鳥友就會明白。當然,同樣是派特品系,底色的區別,羽色的組成,趴度的高低,基因的攜帶等情況不同,價值就差得遠啦!另外,隱性派特的趴度一般會比較高些,但培育難度,比顯派要難的多。(世界上第一隻顯性派特,居然是一隻白面派特,而不是紅面的。)

3;白面美(澳)桂

單一基因的美桂或澳桂,面部都是紅色,那麼要培育出白面的美桂或澳桂來,就要比培育白面派特還要難嘍。這是因為在強化與弱化部分基因的同時,還得再進一步了解其遺傳的方式,肉桂基因與部分藍化的白面基因組合,遺傳方式不一樣。隱性遺傳+隱性性連遺傳的組合方式,在選種與複合的程度上,要求會更高,不了解遺傳方式的話,很難有滿意或驚喜的後代出現的。

以上為雙重複合基因所培育的國內較為普遍的面類小鸚品系,另外,還有包括日本桃、金面肉桂、黃化紅頭閃光、紫羅蘭派特、紫(莫夫)肉桂、白面邊化,邊化紅頭閃光等等一系列品系,都屬於雙重複合基因的組合,在此就不加以一一闡述了。

二;三重複合基因

同樣,在雙重複合基因的基礎上,如果再加入一個單一基因,就會出現三種複合基因體現在一個單一個體的奇妙現象,當然,要培育這種聚合三個基因於一身,並顯現出這三種基因的表現性狀的單一個體。並不是1+1+1=3或2+1=3那麼容易。以下舉例來說明:

1;白頭閃光派特

白頭閃光派特即聚合了白面、閃光、派特這三種單一基因,同時也匯集了隱性+性連+顯性或隱性的三種遺傳方式,聚合不同遺傳方式的三種基因,目前全世界,已將白頭閃光這一品系的遺傳穩定性,培育的非常成熟。那麼利用白頭閃光+派特基因的組合,來培育這一新品系,會比白面派特+紅頭閃光、或者紅頭閃光派+白面以及綠(藍)銀頂+紅頭閃光+派特的培育方式,要簡單的多。這種品系的基因複合,除了種群數量,時間消耗,最主要還在於如何通過不同基因在各自遺傳方式上進行更好的聚合,這才是重點。更好的了解基因與遺傳學相關知識,這才是培育新品系過程中最最根本的基礎。

2;金頭肉桂閃光

同樣,金頭肉桂閃光也具有金面、閃光與肉桂的三重複合基因,所不同的是,這一品系的遺傳基因組合方式是隱性+性連+性連的組合,雖然本質上三種遺傳方式都屬隱性遺傳,但後兩種基因的方式和完全意義上的隱性遺傳還是有所差別的。相對於白頭閃光顯派品系,自己培育金頭肉桂閃光的難度還是很大。只是上例的白頭閃光派在改色的過程中又有一個很複雜的過程,而金頭肉桂閃光的羽色目前國內要單一的多。

3;淡化紫羅蘭顯派+高趴白頭閃光顯派

這組的兩個品系,也都是屬於三重複合基因的組合。第一組淡化基因、紫羅蘭基因與顯性派特基因組合的品系,遺傳方式是屬於隱性+半顯性+顯性的遺傳方式。另一組高趴白頭閃光顯派則和這一級第一組的基因是一樣的,只是這一組的鳥是藍系基因的白頭閃,而第一組是綠系基因的白頭閃。除了體羽表現性狀有所差異外,反映到頭部頂色和主翼羽邊色上,也會有白色與黃色的差異。(以下圖片來自泰國美鸚鳥舍)。

除了以上三個品系以外,還有包括黃化白頭閃光、紫羅蘭白頭閃光、白頭閃光邊化、白頭閃光華樂、邊化閃光派特、肉桂白頭閃光、黃化肉桂紅頭閃光、華樂閃光派特等等品系,也都屬於三重複合基因。如果以這一系列的複合基因品係為基礎,再進行深層次的體羽改色,那麼將會培育出多重複合基因的新品系了。

三;多重複合基因

三重複合基因以上的組合,我個人稱為多重複合基因,現目前出現有四重複合甚至於四重以上的更為多樣化的基因組合,今後幾十年,甚至會出現更多基因疊加的複合品系,那就會更加的讓人眼花繚亂了!

1;薰衣草

鑑於多重複合基因的品系,名稱組合會很長,也為了區別於同類基因組合而出現的不同表現性狀的個體,培育者可以為自己所繁育的品系命名。比如這組的「薰衣草」品系。薰衣草品系的基因名稱為--「淡化紫羅蘭美國肉桂白頭閃光」,基因來自於淡化系、紫羅蘭系、美桂系及閃光系的四重複合基因,遺傳方式表現為,隱性+半顯性+性連+性連的遺傳方式聚合。薰衣草基因當中的美桂基因,對穩定這一品系的體表羽色作用非常大。美桂基因是將黑色素轉變為棕色素的作用機理(華樂基因也是一樣,但程度有所區別),轉變的棕色素程度,相對肉眼來說,在薰衣草這一品繫上,很難分辯出深淺程度。這樣的作用機理,對穩定這一品系在後代羽色上的表現,作用不言而喻。

2;伊莎貝爾

這個品系的基因組合與薰衣草的組合基本類似,基因全稱為「淡化紫羅蘭澳洲肉桂白頭閃光」,其基因來源,除了用澳桂來取代美桂的基因外,其它都一樣,包括遺傳方式的組合也是如此,反映到羽色上的表現性狀,則伊莎貝爾品系表現的更為素雅,顏色更淡的後果,在繁育的後代表現性狀上,就會表現出基因的不穩定性。相對來說,伊莎的遺傳穩定性沒有薰衣草來的隱定,和兩種肉桂在遺傳上對黑色素的轉變有關係,澳洲肉桂對黑色素的作用機理,是直接抑制,而在抑制過程中的程度,誰都無法控制,後代的表現性狀,自然會有所區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伊莎這一品系的普及,種群數量的增多,同類程度基因的不斷強化,相信伊莎這個品系,也會表現出相當的穩定性來的。

3;松石藍邊化顯派白頭閃光

這一品系的基因組成,也是一種很奇妙的組合。松石藍+邊化+顯性派特+白頭閃光的基因組合,基因的遺傳方式為隱性+隱性+顯性+性邊/隱性的遺傳方式,這個品系,利用了顯性派特趴度相對不會太高的特點,將其與邊化結合起來,再加上松石藍的羽色,不會讓整體的體羽看起來過於淺色,以配合邊化基因的凸現,這樣的方式,能夠很完美的將主羽邊緣的邊化效果體現出來,再加上白頭閃光的基因,真的是一組非常完美的基因給合。

類似於以上高等級多重複合基因的品系,國外目前也不在少數,包括:紫羅蘭肉桂白頭閃光派特,紫羅蘭邊化白頭閃光派特,莫夫邊化白頭閃光派特,紫羅蘭肉桂邊化白頭閃光等等,只是現階段國內用來培育這一等級的雙重或三重複合基因品系,目前種群數量還偏少,因此暫時還不足以形成大規模、高等級的的多重複合基因的各種品系。

以上闡述了基因在複合或疊加過程中的各種品系的類別與名稱,那麼,如果是單基因不斷重複強化同一基因類型,又會出現什麼情況呢?再來舉一些例子來進行說明。

1;部位藍化基因之藍銀頂;前段說過,部分藍化(parblue)基因是18種基因類型中相對比較複雜的一個類型,部分藍化基因分化出淡綠(aqua)和淺藍(turquoise)兩類單基因以及中間型的非定型個體類型,如果用中間型的藍金頂個體,如何培育出藍銀頂呢?答案就是不斷重複基因,提純+強化,選出理想個體,再提純+強化。直至培育出面部純白,體羽相對純色的藍色銀頂個體。

2;紫羅蘭基因之紫羅蘭:有些愛好者看到過不少體羽泛綠色毛,或頂額帶橙色頂的紫羅蘭,也有人稱之為「紫羅蘭金頂」。其實,這種羽色現象,也是同一品系鳥之間,基因純度不一樣導致的個體差異,同樣進行強化後,擇優去劣,三代左右,這些紫羅蘭的基因會非常純,面部雪白,體羽深紫。出現大家所謂的「重紫銀頂」紫羅蘭個體。

3;黃化基因之白小鸚;眾所周知,綠系的鳥黃化,會出現黃色的體羽,而藍系的鳥黃化,會出現白色的體羽,但牡丹鸚鵡的基因世界中,還尚未能培育出一隻真正的純藍基因個體,那麼白小鸚的培育,就來自兩種方法,其一,黃化基因強化,這種方法,培養代數就不太好說,但現實情況是,黃化的不斷強化,選出淡化的個體,再不斷優化,會出現黃色基因越來越少,近似象牙白的體羽。但這不是真正培育白化基因的方法,所以出現的個體,基因上還是屬於黃化,只是體羽看起來近乎白化。其二,藍化+黃基配種黃化+藍基的個體,培育的後代,選出同樣具有上述基因的個體,再行搭配,將藍化基因進行徹底黃化,那麼理論上將會有概率出現完全意義上的,可以遺傳的白化個體來。當然有些理論,是用減法,來減除個體基因,出現白化。這點本人還在學習當中,不敢亂加評論。等明白這一理論了,再和大家交流。

4;淡化基因之原理:前篇提過,淡化基因「Dilute」,也稱為稀釋基因,其作用機理不像美桂基因的深色素轉換成灰色素,而類似於華樂基因對深色素的轉變方式,具體表現為,對體羽色素的不規則沉澱,轉變成全身體羽色素深淺度分布比較均勻的表現。也就是說,淡化種這一部分黃化品系,是將體羽分布不均的色素,進行平均分配,讓整個體羽色素表現一致。這也是比較容易區分某一隻鳥,是否為淡化種的,較為直接的判斷方式。

5;薰基因和伊莎基因的稱謂:嚴格意義來說,薰基因與伊莎基因的稱謂,是不科學的說法,薰或伊莎都是多重複合基因的共同表現品系,即淡化+紫羅蘭+閃光+美桂(澳桂),而多種攜帶基因在遺傳過程中,是分別遺傳,共同表現的,也就是說,自身具有的基因和攜帶的基因,應該分開表述才行。另外,只要具有上述四種基因之一或以上,稱為薰基或伊莎基,也是不嚴謹的,就像一隻號稱紫閃基因的紫羅蘭,而正確說法是(白頭)閃光基因紫羅蘭,所以號稱薰基或伊基的說法,是一種誤導,也是繁殖者不負責任的說法。這種顯而易見的錯誤稱謂,希望隨著國內牡丹鸚鵡繁育的日益發展,大家能以更科學和嚴謹的名稱來定義稱謂各品系,也避免新人能少走彎路。

相對於單一基因的強化,在基因複合的過程中,每增加一組新基因,難度就會呈幾何級數增加,因而數量相對於單一基因或雙重複合基因的小鸚數量,要少得多。這是因為隨著複合基因數量的增加,在繁育過程中,還會出現很多的體表性狀的變化,諸如:公鳥與母鳥不同基因的體現與攜帶方式,體表羽色的表現類型,返祖現象的不斷出現等等情況,都會導致同一窩鳥,具備三重複合基因的會比較稀少,甚至一窩裡一隻都沒有。再加上國內本身種群數量也不多,繁殖周期又相對比較長,對基因遺傳方面的研究還在學習和摸索,因而能達到品系自身要求,或出現培育者主觀要求的單鳥個體,少之又少。因而現目前,在國內,要出到多重複合基因的頂級鳥,種群基因+合理搭配+運氣,三者缺一不可。

隨性所作,隨心分享,感謝大家的關注和支持!

相關焦點

  • 牡丹面類小鸚單基因品系分類
    18種單基因品系分別是原始種、深色系、黃化系、淡綠系、淺藍系、橙面系、美桂系、澳桂系、閃光系、顯派系、隱派系、淡化系、邊化系、淺色華樂系、深色華樂系、淺色頭系及長羽種系。1.原始種:代表-綠桃「綠桃」是所有面類小鸚品系當中,能代表面類小鸚,並能獨立稱之為「種」的單基因個體,其羽色基因最為「原始」。
  • 面類牡丹鸚鵡18種基礎基因介紹(下)
    美桂的基因,也屬於黑色素突變的一種,但它的基因與澳桂的區別,在於,它是抑制黑色素的生成,而使其轉變成棕色素。因而「美桂」小鸚,它的羽毛上不會發現任何黑色的色素,但這靠肉眼分辨不出來,得藉助顯微鏡。美桂的飛羽為灰褐色,較澳桂深些,另外,腳趾和趾甲的顏色,以及出生時及成年後的眼色發展過程,都和澳桂近似。
  • 面類小鸚單基因品系及遺傳方式
    在前面已比較詳細的敘述了面類小鸚的含原始種的這十八種單基因品系(綠桃可稱為品種),本文將再行闡述這18種單基因品系,各自的特點及遺傳方式。顯性遺傳:顯性遺傳是指受顯性基因的控制,在來自父母各一方的一對染色體上,兩個同型顯性基因成對存在,或與其它基因成等位基因存在時,會顯現出來的遺傳方式,稱為顯性遺傳。顯性遺傳方式可分為不完全顯性遺傳、共顯性遺傳與鑲嵌顯性遺傳。
  • 牡丹鸚鵡基因複合配種方法的重點
    想看看能不能培育出特別基因或超級多重複合基因的鳥。這種培育方式,其實也是目前培育複合基因新品系的目標和方法。但是首先,我們得要先了解變異發生在牡丹鸚鵡的哪些地方。舉例說明:同一類色素變異搭配的,包括雙重複合基因的金頭閃光品系,這一品系在單基因紅頭閃光的基因上,利用橙面基因改變頭面部紅色素的基因特點,將紅頭閃光改成金頭,這樣的搭配方法,很具有新意,而且靈活的運用了橙面基因來代替了紅面
  • 2020食品安全熱點三:「酸湯子」事件敲警鐘 專家:慎重自製酵米麵類...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劉秀梅在解讀中表示,為避免該類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家庭或小作坊要慎重製作或儘量不製作、不出售酵米麵類食品,並正確購買和科學食用銀耳、木耳等相關食品。
  • ...氮對高溫與乾旱複合脅迫下小麥葉片Rca基因表達及Rubisco活性的...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18年第52卷第6期刊載了河南農業大學杜興良,蘭盼龍,張皓帆,李華,汪月霞,趙會傑,以及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趙光偉的論文——「一氧化氮對高溫與乾旱複合脅迫下小麥葉片Rca基因表達及Rubisco活性的影響」。該研究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971725)資助。責任編輯常思敏。
  • 赫捷院士等Cancer Cell發文,闡述實體瘤細胞及基因治療全景
    生命科學Life science1月11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國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李寧教授等在Cancer Cell上發文,闡述了目前用於治療實體瘤的細胞和基因療法,及其臨床試驗進展情況目前已有多種非基因工程ACT和基因工程ACT或應用於臨床、或正在臨床環境中積極研究,包括T細胞療法(包括CAR-T、TCR-T、gd T細胞,以及經過基因編輯的T細胞)(Stadtmauer et al., 2020)、TIL、DC和巨噬細胞。基因工程細胞也屬於基因治療的一種,使用異體基因產物(DNA或RNA)來治療腫瘤等疾病。基因導入系統包括使用病毒載體和非病毒載體。
  • 病毒蛋白與基因組RNA 構築DNA-蛋白複合結構多級可控構築
    生物大分子在自然進化中發展出一套獨特的「自下而上」自組裝方式進行各種複合結構的可控裝配,為多功能生物納米材料的加工製備提供了絕佳範例。其中,核酸-蛋白質納米複合體系的可控構築,不僅將實現生物學上兩種基本組裝模式的有效結合,以提供愈加複雜的生物結構模板,還有助於體內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對仿生器件製造和生物醫學應用具有深遠意義。
  • 科學家闡述環境微生物大規模遷徙機制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朱永官領銜的國際團隊系統闡述了微生物通過人與動物、汙水及其他物質的流通在全球範圍的遷徙及其環境與生態效應。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數十億年來,微生物及其所攜帶的基因在空氣和水的自然驅動下發生遷移。
  • 從四個方面對大數據進行闡述
    從四個方面對大數據進行闡述 華章科技 發表於 2020-11-30 14:42:55 01 大數據概念 數據發展推動科技進步,海量數據給數據分析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 2021最新多層實木複合地板十大品牌排名
    我們中國的實木複合地板業是全球最大的生產及出口國,由於實木複合地板穩定性極佳,環保達標,價格還有特別大的優勢(相對純實木來說),而且不易變形還是最適合地暖地板的特性,國內各實木複合地板的品牌銷量比起往年還有穩步上升的趨勢,小編根據自己從事裝修公司材料採購20多年的從業經驗為有需要的業主朋友們總結出2021年最新實木複合地板十大品牌排名資料,希望能幫到大家才好。
  • 《自私的基因》闡述「性活動」背後的意義
    伴隨著人類一路成長下來的,是體內的基因。作為人類的我們,會認為個體才是世界的主宰,而其實,我們只是基因延續的機器。基因為了完整的保存,需要尋找各類的載體,動物、植物和病毒,都是如此。簡單的複製,保存完整度最高。有性生殖,基因一半來自父體,一半來自母體,加大錯誤的概率。而為什麼基因還願意選擇進行有性生殖呢?
  • 《Nature(自然)》雜誌發表北京大學湯富酬、喬傑團隊研究成果 闡述...
    該研究首次闡述了人類胚胎著床過程(受精後第5天到14天)基因表達調控網絡和DNA甲基化動態變化規律,解析了圍著床期胚胎發育的分子調控機制。  人類胚胎發育起始於精卵結合,受精卵通過多次卵裂發育為由內細胞團和滋養層細胞組成的囊胚。人類囊胚著床一般發生在受精後的第5~7天,胚胎與子宮內膜黏附並逐漸侵入,才能繼續發育形成胎兒。自然妊娠情況下,20%以上的概率會發生停育或流產。
  • 生命學院楊雪瑞課題組通過多組學大數據分析全面闡述DNA甲基化組...
    生命學院楊雪瑞課題組通過多組學大數據分析全面闡述DNA甲基化組參與的腫瘤基因表達調控網絡清華新聞網3月27日電 3月19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楊雪瑞課題組在《細胞報導》(Cell Reports)發表大隊列腫瘤多組學數據的深度整合分析工作:癌症特異性轉錄調控網絡對啟動子DNA甲基化組的依賴(Dependency
  • 華大基因擬募資20億元 擴大基因診斷試劑及DNA合成產能
    基因測序成本不斷下降對於此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原因,華大基因認為,未來基因測序市場將高速增長,而其現有的產能不足。據BCC Research數據,2018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約107億美元,預計2023年將達到244億美元,在2018年~2023年期間,年複合增長率約為18.0%;而2017年中國基因測序市場規模為12億美元,預計2022年將達到29億美元,在2017年~2022年期間,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9.0%。
  • 複合實木地板分類 複合實木地板必看
    複合實木地板是目前非常受歡迎的一個地板種類,想要選購的裝修者就面臨著複合實木地板分類的問題。複合實木地板有哪些分類呢?本文為您講解。複合實木地板是由不同樹種的板材交錯層壓而成,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實木地板溼脹幹縮的缺點,幹縮溼脹率小,具有較好的尺寸穩定性,並保留了實木地板的自然木紋和舒適的腳感。複合實木地板兼具強化地板的穩定性與實木地板的美觀性,而且具有環保優勢。
  • 杜仲活性成分抗膝骨關節炎滑膜炎病變分子機制的網絡藥理學闡述
    下載基因表達資料庫(GEO)中關於膝骨關節炎滑膜炎症病變的基因晶片數據,篩選獲得差異表達基因,與杜仲活性成分作用的靶點基因取交集獲得目的靶點基因。利用CytoScape軟體構建杜仲-活性成分-靶點基因調控網絡;使用STRING網站對靶點基因進行蛋白互作網絡構建分析,篩選其中關鍵基因;利用R語言Bioconductor程序包對靶點基因進行基因本體論(GO)與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KEGG)信號通路分析,篩選具有統計學差異(P < 0.05)的生物學過程或信號通路展開進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