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扶蘇
世界上有很多動物的體型和力氣不成正比,它們往往積聚了巨大的能量,在物競天擇的生存法則中掙扎出一席之地,螞蟻就是其中的代表。
生物學家發現,其實大自然中還有很多以小博大的案例,只不過人類沒有太多機會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以至於近些年才一點點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很多熱帶雨林中的物種才得以進入我們的視線。
哥利亞巨蛙擁有麒麟臂,以健碩的身材著稱於世
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蛙是非洲牛蛙,它們捕食的標準就是比自己的嘴巴小的動物,有時甚至會嘗試一口吞下和嘴巴一樣大的目標。
不過這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巨蛙,因為在非洲的熱帶雨林地區,還有一種名為哥利亞巨蛙的成員,它們就是以健碩的身材著稱於世的。
很多動物擇偶的標準都是以對方的體型為主要條件,這意味著更強的戰鬥力,也將在未來提供更加充足的食物供應,因此雌性哥利亞巨蛙往往會選擇擁有「麒麟臂」的雄性巨蛙為自己的另一半。
而另一方面,體型優勢在未來繁育後代方面還將發揮更大的作用,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哥利亞巨蛙繁衍後代的地理位置了。
選擇在河道修築巢穴,特殊住址讓巨蛙變得更強壯
雖然生活在熱帶雨林中,但是哥利亞巨蛙仍然面臨很多方面的威脅。通過長期的觀察和研究,生物學家發現,哥利亞巨蛙進化出巨大的體型其實與「住房」有關,同時還關係到它們後代的居住條件。
即便哥利亞巨蛙可以在岸上活動,也沒能脫離河流獨立生存,所以它們往往會在河岸、河中央修築巢穴,前者更加方便,只需要尋找合適的石洞就可以,但這也更加方便捕食者對其進行捕殺,更多情況下它們寧願選擇後者。
相對來說,河道中央更加安全,沒有太多動物能夠靠近,而湍急的河流也將為哥利亞巨蛙的生存帶來新的考驗。
生物學家表示,為了防止自己的卵不被衝走,哥利亞巨蛙不得不搬起重達兩公斤的石塊為其提供穩定的孵化場所,它們也在這種「鍛鍊」下變得更加強壯。
以一種特殊苔蘚為食,卻也成為了人類的盤中餐
除此之外,湍流並不是哥利亞巨蛙選擇這裡的唯一條件,通過人工飼養哥利亞巨蛙總結的經驗,人們發現它們的後代對飲食也相當執著,河流中的一種特殊苔蘚能夠為其提供必需的營養,所以才會在這種環境中築巢。
然而,哥利亞巨蛙的日子並不好過,尤其是人類活動區域逐漸靠近熱帶雨林後,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它們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美味,當地人甚至將其作為叢林肉食進行大規模捕殺,如今哥利亞巨蛙的數量已經不容樂觀。
我們很難想像,在很多人並不了解的情況下,這種生物很有可能匆匆走向滅絕,而很多「青蛙獵人」仍然在日夜尋找新的目標,不知何時才會停止相關活動,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悲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