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於海洋那片神秘蔚藍的探索從未停歇,通過不斷的努力,讓我們認識了許許多多風姿各異的海洋生物,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蝠鱝。可能說蝠鱝,很多人不知道,但要說到魔鬼魚,可能連小朋友都能想到它的形象。為什麼性情溫和的蝠鱝,會被稱為魔鬼魚呢?
蝠鱝
蝠鱝是軟骨魚綱、蝠鱝科魚類的統稱,是海洋中的原始魚類,因遊姿與夜裡飛行的蝙蝠有些相似而得名,已有1億年歷史,早在侏羅紀時代便出現了。它體型扁平的,體型呈不規則的橢圓形,體盤一般50~100釐米左右,寬度最大可達8米,體重達3噸左右,是海洋中大型魚類的代表之一。
雖然,蝠鱝體型巨大,不過對人類卻非常友善,在海洋館中蝠鱝一般都是和飼養員玩得最嗨的動物,之所以被稱為「魔鬼魚」可能與其奇特的長相和行為有關係。
奇特的長相
1、巨大的身形
其身體扁平,寬大於長,一頭寬大平扁,吻端寬而橫平,胸鰭肥厚如翼狀,頭前有胸鰭分化出的兩個突出的頭鰭,位於頭的兩側,尾細長如鞭,有一個小型的背鰭,展開的身形看起來恰似張開的鬥篷。頭部前端兩側各有一個由胸鰭前伸特化而成的角狀頭鰭,加上它們巨大的身軀,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惡魔。
2、取食習慣
蝠鱝是典型的濾食性動物,雖然它們口徑寬大,牙齒細而多,但由於特殊的取食習慣,不得不常常張著巨大的嘴巴,因此,猛地一看,常使人感覺到懼怕!
3、洄遊特性
蝠鱝都有遷徙的習慣,所以不同的時間會在不同的地方出現。在人們看起來,蝠鱝神出鬼沒,如同海中的UFO。
怪異的行為
它們常常躍出海面,用巨大的胸鰭拍打水面,從而製造巨大的聲響。
有時它們故意潛遊到在海中航行的小船底部,貼著小船用胸鰭敲打著船底,嚇唬船上的人。
有時它又用頭鰭把自己掛在小船的錨鏈上,拖著小船飛快地在海上飄來飄去,使漁民誤以為是海中的「魔鬼」在作怪,從而給它起了一個「魔鬼魚」的外號。
蝠鱝還有一個其他海洋生物所沒有的特技,那就是「凌空飛出水面」,它們通常在海中以旋轉式的遊姿上升,接近海面的同時,轉速和遊速不斷加快,直至躍出水面,時而還會伴以漂亮的空翻。最高時,它能跳1.5~2米高,落水時發出砰的一聲巨響,場面優美壯觀。
2011年蝠鱝已被列入國際公約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國際自然生態保護聯盟已將蝠鱝歸類為"瀕危"物種。2013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將雙吻前口蝠鱝和阿氏前口蝠鱝兩種前口蝠鱝作為瀕危野生動物列入公約附錄二。中國作為締約國,已從2014年9月14日起對以上兩種蝠鱝實施保護,對蝠鱝國際貿易進行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