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揭示動物「第六感」,活細胞的磁反應

2021-01-10 騰訊網

文/陳根

對於人類來說,第六感被認為是一種「超感官知覺」,又稱「心覺」,是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有趣的事,動物身上也有這樣的「第六感」,不同的是,動物的「第六感」是一種磁感,即探測磁場的能力。

眾所周知,許多動物都能通過感知地球磁場來導航,包括鳥類、蝙蝠、鰻魚、鯨魚,根據一些研究,甚至可能還有人類。生物學家甚至觀察到如何通過遺傳幹擾果蠅和蟑螂中的隱花色素,可以消除昆蟲根據地磁線索導航的能力。其他研究表明,鳥類和其他動物的地磁導航對光敏感。

然而,脊椎動物的確切機制卻仍不太清楚。一種假設認為,這是動物和磁場感應細菌之間共生關係的結果。事實上,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研究人員一直懷疑,由於磁鐵可以吸引和排斥電子,地球的磁場(也稱為地磁場)可能通過影響化學反應來影響動物的行為。

當一些分子被光激發時,一個電子可以從一個分子跳到另一個分子,並產生兩個具有單電子的分子,稱為自由基對。單電子可以以兩種不同自旋狀態之一存在。如果兩個自由基具有相同的電子自旋,則它們隨後的化學反應緩慢,而具有相反電子自旋的自由基對可以更快地反應。磁場可以影響電子自旋態,從而直接影響涉及自由基對的化學反應。

其中,在具有磁感應能力的動物活細胞中,被稱為隱光色素(cryptochromes)體的蛋白質被認為是進行這種激進對機制的分子。而現在,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觀察到了隱光色素對磁場的反應。

該團隊使用HeLa細胞進行研究,HeLa細胞是實驗室培育的人類宮頸癌細胞系,經常被用於此類實驗。他們專注於細胞的黃素分子,這是一種隱色子的亞單位,在藍光下會產生螢光。

研究人員用藍光照射細胞,使其產生螢光,然後每隔四秒在它們身上掃過一個磁場。而每次掃過它們時,細胞的螢光都會下降約3.5%。

研究小組表示,這種變暗是自由基對機制發揮作用的證據。基本上,當黃素分子被光激發時,它們要麼產生自由基對,要麼發出螢光。磁場影響更多的自由基對具有相同的電子自旋狀態,減緩它們的化學反應,並使整體螢光變暗。

可以說,這項工作提供了磁場對溶液中測量的化學反應的影響與活細胞中發生的化學反應之間的直接聯繫,也解開了動物的「第六感」之謎。

其研究結果已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上。

相關焦點

  • 動物的「磁場第六感」可能來自細菌
    地球磁場,例如,海龜就可以利用「磁場第六感」作為導航回到出生的海灘。相關研究持續了50年,但這種「磁場第六感」的來源仍然沒有得到解決。了解生物體如何與磁場相互作用,可以增進人類對地球磁場導航的理解,還可以促進生態研究,幫助人們了解人為改變磁場環境的影響(如建造輸電線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對動物與磁場相互作用的研究也有助於開發利用磁場給藥的療法。
  • 活細胞超分辨PAINT成像揭示皮牛級別細胞牽引力
    活細胞超分辨PAINT成像揭示皮牛級別細胞牽引力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7 16:00:43 埃默裡大學Khalid Salaita研究小組取得一項新突破。
  • 第六感被證實?其實只是前進了一小步
    但在印尼和斯裡蘭卡等一些重災區,與人類的屍橫遍野慘不忍睹的場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幾乎看不到動物的屍體,尤其是斯裡蘭卡東南部距離海岸三公裡的雅拉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海嘯過後,大家都以為動物會死傷慘重,但救援人員發現,保護區雖然被海嘯衝成了一片狼藉,但棲息在這裡的數百頭野生大象,美洲豹和130多種鳥類等動物安然無恙,幾乎見不到任何動物的屍體。
  •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活細胞對磁場的反應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活細胞對磁場的反應 2021-01-11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類有第六感嗎?第六感是對磁場的感應嗎?還是直覺?
    人類先不提,有些動物肯定是有第六感的,比如一些鳥類,就可以通過磁場來分辨方向。那麼人類有這種能力嗎?反正我是沒有,至少我沒有感覺到,有些科學家說有,還設計了一些實驗來證明。也許人類真的對磁場有反應,只是反應微乎其微,我們無法察覺。既然我們都無法察覺,人類對磁場的感應有資格成為第六感嗎?如果一定要選擇一個第六感,那我肯定支持直覺。
  • 人類的磁性第六感首次被證實,第六感能預知未來嗎?
    科學家把這種直覺稱為第六感。第六感的學名是超感官知覺,又叫心覺,也就是說,除了我們現有的五感(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外,身體還能利用其它的感官來收集信息,並預知即將要發生的事情。第六感是否真的存在,人們看法不一。
  • 陳根:研究首次揭示皮膚擴張機制,將有望應用傷口癒合
    文/陳根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是保護內臟器官、組織免受外界機械、化學和物理等損傷的第一道防線。皮膚也和其它器官一樣,需要不斷進行新陳代謝、修復和再生,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而當皮膚受到嚴重損傷時,則可以使用表皮細胞生長因子或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來促進細胞的遷移、增生,從而減少瘢痕的形成。
  • 大腦磁場感應真的是「第六感」嗎?
    即便證明動物和人都有感應磁場的能力,但把這種感知稱為第六感,可能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以及相關學科的大多數專業人員的認可。3月19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團隊發表在eNeuro上的一項研究,似乎對人們歷來相信的「第六感覺」給出了答案:人們不僅能感應到磁場,並且大腦會對磁場變化作出強烈反應,這就是第六感。所謂第六感,就是除現有的五種感官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之外的另一種感覺。對於第六感,一直以來有不同的解釋。
  • 陳根:從神經機制看攝食行為,科學揭示吃貨的秘密
    文/陳根飲食已經成了現代社會的哲學命題,在每日三問「吃什麼」的背後,則是一個龐大的生理機制。顯然,進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利用這種新的成像技術,研究人員發現,periLC神經元只有在小鼠開始吃喝時會有特異性地反應,並延長動物吃喝的時間。動物進食或飲水時,這些神經元的活動比平時少。而反過來抑制這些神經元的活動,則會促使小鼠延長吃喝的時間。
  • 人類「第六感」首次被證實,有些人天生「第六感」敏銳
    近日,人類的「第六感」首次得到了科學證實。3月19日,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團隊在eNeuro上發表了一項研究,該研究表明,人類大腦可以感應到磁場,並且會對磁場變化作出強烈反應。長期以來,科學界都認為地球周圍存在著一個磁場,它可以為蜜蜂、海龜和鳥類等生物導航,幫助它們在世界各地自由遷移。但是,人類是否也能感應磁場這一問題卻困擾科學界數十年。
  • Cell:多功能生物傳感器揭示了活細胞中三聚體G蛋白的活性
    最新IF:43.072、Cell:多功能生物傳感器揭示了活細胞中三聚體G蛋白的活性2020年7月6日,來自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Mikel Garcia-Marcos研究組在《細胞》雜誌上發表題為「Revealing the Activity of Trimeric G-proteins in Live Cells with a Versatile Biosensor Design
  • 魚探測水流的「第六感」之謎揭開 根據水流環境變化作出反應
    原標題:魚探測水流的「第六感」之謎揭開 根據水流環境變化作出反應   魚探測水流的「第六感」之謎揭開   科技日報訊 魚有一種能探測水流的「第六感」。最近,一個科研小組通過模擬實驗揭示了這種第六感是怎樣發揮作用的。這一發現有助於揭開一個長久以來的謎:水生生物是怎樣對它們的環境作出反應的。
  • 科學解讀:大腦磁場感應真的是「第六感」嗎?
    即便證明動物和人都有感應磁場的能力,但把這種感知稱為第六感,可能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以及相關學科的大多數專業人員的認可。
  • 陳根:隱秘的聯繫——腸道微生物如何抵抗化療損傷?
    文/陳根放射治療是一種具有強烈副作用的抗癌治療方法,即便如此,放射治療依舊是現階段重要的癌症治療方式。腸道是輻射的主要目標,也是腸道菌群的最大生態位。雖然有少量的描述性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群與輻射損傷之間存在潛在的相關性,但這種關係的具體基礎仍然不清楚。
  • 大腦磁場感應真的是「第六感」嗎?| 新京報專欄
    即便證明動物和人都有感應磁場的能力,但把這種感知稱為第六感,可能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以及相關學科的大多數專業人員的認可。▲資料圖,圖文無關。圖/視覺中國文 | 張田勘當下,很多人都相信人有第六感。3月19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團隊發表在eNeuro上的一項研究,似乎對第六感覺給出了答案:人們不僅能感應到磁場,並且大腦會對磁場變化作出強烈反應,這就是第六感。不同學科專家,有不同的「第六感」發現對於第六感,一直以來有不同的解釋。
  • 第六感為什麼那麼準?直覺是人類的「本能」嗎?
    第六感為什麼那麼準?直覺是人類的「本能」嗎?在這個崇尚科學的社會裡,卻依然有很多用科學解釋不了的事情存在。比如災害來臨前,動物的反應,我們就一直搞不懂,是什麼讓他們對於災害有了一種特殊的反應。我們稱之為野獸的直覺。
  • 陳根:糖和甜味劑的區別之大,什麼才是真正的甜味?
    文/陳根甜味是人類和其他動物最基本的感官感受之一。這些發現揭示了一種對糖偏好發展至關重要的攝取後糖感測途徑,並揭示了糖的高度食慾效應背後的一個基本迴路。這也似乎讓「無糖可樂沒有靈魂」有了另一深度的含義。
  • 陳根:起不來床的科學解釋,與大腦反抗有關
    文/陳根除了受人體內環境的影響,睡眠與環境也有關,包括冷暖。而近日,一項揭示環境溫度對人體睡眠影響的研究,或許也給那些起床困難戶有了多少科學的根據和安慰。顯然,通過研究果蠅的行為,研究人員證明了一種感覺機制,這種感覺機制使動物能夠在數小時至數天的時間尺度上適應特定於寒冷條件的行為。這對更好地了解溫度如何以及為何對調節人類睡眠的影響具有意義,或許,起床困難戶也能在未來得到更多的科學安慰和解釋。
  • 神奇的「第六感」是怎麼來的?可能跟它們有關
    地球磁場,例如,海龜就可以利用「磁場第六感」作為導航回到出生的海灘。相關研究持續了50年,但這種「磁場第六感」的來源仍然沒有得到解決。了解生物體如何與磁場相互作用,可以增進人類對地球磁場導航的理解,還可以促進生態研究,幫助人們了解人為改變磁場環境的影響(如建造輸電線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對動物與磁場相互作用的研究也有助於開發利用磁場給藥的療法。
  • 陳根:人工突觸雜交版本,或將迎來腦機接口的無限可能
    文/陳根近年來,人工智慧和腦機接口作為前沿科技研究的熱點技術,一直頗受業界關注,不論是人工智慧還是腦機接口,這些技術的發展都基於腦科學的發展。雖然人腦看起來就像一大塊雕成核桃仁造型的豆腐,但人腦的本質,卻是一個由神經元(neuron)構成的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