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根:腸道微生物與自閉症有什麼隱秘聯繫?
文/陳根人體內的腸道菌群種類繁多,包括了至少100萬億個細菌,是人體細胞總數的10倍,分屬1000多個種。腸道微生物在消化、調解人體免疫功能、抵禦疾病以及生產人體必須的維生素方面都扮演著重要角色。此外,這些龐大的菌群被越來越多地證實與大腦之間的隱秘聯繫。
-
陳根:人體70%是水,50%是微生物
文/陳根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了人體和微生物間的密切關係。從考古學角度,我們也能夠輕易發現,在人類數百萬年的演化裡,微生物一直都具有重要作用。科學家經過實驗發現,通過無菌環境生長的老鼠,其小腸周圍的淋巴組織發育會產生紊亂,毛細血管系統沒有正常老鼠所擁有的完善,並且老鼠體內的抗體也非常少,抵抗能力弱。
-
腸道微生物與癌症的關係,超出你想像
強大的腸道菌群已被成為公認的人體「隱形器官」,它的功能也被挖掘出來。那麼腸道菌群和我們的健康有哪些關係?腸道菌群失調是如何引發癌症的?我們究竟該如何調節腸道菌群預防和治療癌症?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查閱了大量文獻,為大家揭示腸道菌群和癌症的那些事兒。
-
陳根:電子菸不美好,影響腸道健康引發腸道炎症
文/陳根為了吸菸更「健康」,電子菸應運而生。然而,越來越多相關的研究卻表明,電子菸或許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健康」,菸草製品中含有的尼古丁成分,會使人上癮並產生依賴。而電子菸中同樣含有尼古丁成分。此外,近日,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僅電子菸蒸汽,即不含尼古丁或香料,就可能引發腸道炎症。研究人員發現,長期使用不含尼古丁的電子菸導致「腸道滲漏」,微生物和其他分子從腸道滲出,導致慢性炎症。這種炎症可導致多種疾病和條件,包括炎症性腸病、痴呆、某些癌症、動脈粥樣硬化、肝纖維化、糖尿病和關節炎。
-
腸道微生物與腫瘤的關係,超出你的想像
強大的腸道菌群已被成為公認的人體另一大「器官」,它的功能也被挖掘出來。 腸道菌群失調是如何導致腫瘤的? 如何調節腸道菌群,預防和治療腫瘤? 今天康小橙就來為大家揭示腸道菌群和腫瘤的那些事兒。
-
腸道菌群竟然能提升放療化療,免疫治療的成功率!
科學家最早在1990年代就將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與胃癌的發生聯繫起來。這些微生物中的一些會激活炎症反應並破壞粘液層,從而創造出支持腫瘤生長的環境;一項大型研究顯示,梭桿菌存在於三分之一的腸癌患者中,並且這些細菌最常出現在結腸右側癌症中,梭桿菌陽性的右半結腸患者預後通常更差。
-
肺癌最新研究進展,與腸肺微生物息息相關|微生物群|腸道菌群|肺癌|...
02不同部位微生物組動態聯繫正常情況下,人體是動態平衡的,並且各個身體部位的微生物可以直接相互作用,或者通過系統循環中的炎性物質,細胞因子和代謝物間接相互作用,如下圖所示。腸道菌群已被證實可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的進展以及急性肺損傷的惡化。腸道和肺中特定微生物代謝產物通過循環的聯繫和調節作用。
-
腸道菌群竟然能夠提升放療,化療,免疫治療的成功率!
科學家最早在1990年代就將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與胃癌的發生聯繫起來。這些微生物中的一些會激活炎症反應並破壞粘液層,從而創造出支持腫瘤生長的環境;一項大型研究顯示,梭桿菌存在於三分之一的腸癌患者中,並且這些細菌最常出現在結腸右側癌症中,梭桿菌陽性的右半結腸患者預後通常更差。
-
陳根:什麼樣的微生物測試,能夠預測一個人的健康總況?
文/陳根一直以來,從腸道微生物組樣本中深入了解人體的健康狀況就是人類微生物組研究的重要臨床目標。當研究人員越多地了解人類疾病與腸道細菌之間的關係,就越了解異質微生物群的存在。然而,由於每個人的腸道細菌數量都不同,因此,科學家面臨的最大挑戰可能是找到某種適用於所有患者的通用細菌特徵。現在,梅奧診所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測試,可以通過測量50種腸道微生物的水平來預測一個人的總體健康狀況。該公式被稱為腸道微生物健康指數(GMHI),現階段並不能診斷出具體的疾病,而是提供了一個人健康狀況的大致指標。
-
科學家揭示腫瘤化療引起的腸道毒性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報導了化療過程中所導致的腸道毒副作用與化療藥物誘導細胞釋放雙鏈DNA密切相關,腸道中大量的dsDNA激活了宿主免疫系統的AIM2炎症小體,進而引發了腸道炎症和損傷的分子機制。耿美玉、孫兵、丁健和黃敏為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化療仍然是目前大多數腫瘤的主要治療手段,但化療藥物的使用常常伴隨著嚴重的毒副作用。
-
2017年度巨獻:腸道微生物組重磅級研究TOP20解讀
起初抵抗結腸炎的小鼠開始顯示出較為嚴重的症狀,而易患上結腸炎的小鼠越來越強地抵抗這種疾病的影響,產生的症狀也比較溫和。這種概念驗證研究表明在共同的生活空間中發生的腸道細菌交換能夠導致這些小鼠應對這種疾病的能力發生變化。調節疾病的微生物隱藏在每隻小鼠中存在的數百種腸道細菌物種中。
-
研究揭示自閉症與腸道細菌之間的潛在聯繫
根據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一項新研究,科學家正在揭示自閉症與腸道微生物組損傷之間的潛在聯繫。該研究揭示了一種機制,即腸道細菌數量的改變會導致微生物解毒和線粒體功能異常。而正是這種多樣性,使得研究人員很難歸納出微生物組究竟是如何影響疾病的。為了克服這一障礙,來自中國的一個大型科學家團隊開發了一種名為 "準配對隊列 "的新型分析策略。首先,研究人員招收了79名年齡和性別匹配的傳統隊列,一半是ASD患者,一半作為神經典型的對照。最初的微生物組基因組測試顯示,兩組之間的細菌多樣性差異很小。
-
上海交大發現腸道微生物可化療, 具核梭桿菌是癌症幫兇還是剋星
近日,哈佛大學研究團隊發現微生物是癌細胞擴散的重要幫兇。具核梭桿菌屬於腸道微生物的一種,這種微生物會隨著結直腸癌細胞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並幫助結直腸癌細胞在患者身體的其他地方安家落戶。 科學家表示,某些的微生物能夠起到化療的作用。也就是說具核梭桿菌能夠讓癌細胞互相殘殺吞噬,常見的壞死梭桿菌、脆弱擬桿菌、中間普雷沃菌等微生物同樣具有控制癌細胞自噬的能力。
-
新證據將腸道細菌改變與自閉症聯繫起來
一項在同行評審雜誌《科學進展》上發表的新研究正在闡明自閉症和腸道微生物組損傷之間的潛在聯繫該研究揭示了改變腸道細菌種群可導致異常的微生物排毒和線粒體功能障礙的機制。該之間的連接 腸道細菌和自閉症譜系障礙(ASD),可說是微生物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領域之一。
-
腸道微生物與健康
研究者們從腸道微生物方面找到了支持這一說法的新證據:飲食可以改變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與各種疾病的聯繫緊密。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操縱這些微生物群,來治療某些疾病。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一天之內,飲食可以改變腸道中的微生物群——特別是那些耐受膽汁的微生物,也會改變腸道細菌所表達的的基因類型。
-
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如何導致小鼠的睡眠中斷
據外媒報導,腸道微生物組變化可能導致許多負面健康後果,其中包括睡眠不佳,最近的研究發現它與腸道細菌群落的改變之間的聯繫。 日本筑波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正在進一步揭示這種聯繫,描述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大量減少如何導致小鼠的睡眠中斷。
-
腸道微生物群紊亂會導致大腦的損傷?有研究有真相
腸道微生物群紊亂會導致大腦的損傷?芝加哥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的失衡會導致大腦的損傷。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患有一種罕見的導致大腦出血的遺傳疾病的的人與沒有患病的人有不同的腸道微生物。此外,正是這種細菌失衡所產生的分子導致了這些病人大腦的損傷。這些結論在人類神經血管疾病中尚屬首次,它們對治療疾病和監測其他可能受人腸道微生物群影響的神經血管疾病都有意義。
-
腦血管病、老年痴呆是腸道疾病誘發的?腸道和大腦有什麼聯繫?
但你不知道是,腸道也有著自己獨立的神經系統,甚至某些功能可以和大腦媲美,並且腸道和大腦的關係密切,甚至很多腦病的發生都和腸道有關。腸道是怎樣影響大腦的?最新研究發現,人的腸壁布滿了一種特殊的神經元,靠近脊椎,並且直達大腦。腸道就是通過這些神經元和大腦進行交流的。並且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很多腦部疾病都是先從腸道開始的,比如帕金森病。
-
Cell:腸道微生物如何影響藥物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0年6月25日訊 /生物谷BIOON /——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系統的方法,用於評估我們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如何以化學方式轉化或代謝口服藥物,從而影響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
環境和飲食與腸道微生物的關係
通過分析樣本中的DNA來推斷動物的飲食和腸道微生物,研究人員得出了三個主要結論。首先,他們發現近親物種有著相似的腸道微生物,飲食結構也在一定程度上較為相似。其次,飲食結構不同的物種(以及同一物種內的不同個體)往往具有不同的腸道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