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認知!腸道微生物與癌症的關係,超出你想像

2021-01-13 騰訊網

強大的腸道菌群已被成為公認的人體「隱形器官」,它的功能也被挖掘出來。那麼腸道菌群和我們的健康有哪些關係?腸道菌群失調是如何引發癌症的?我們究竟該如何調節腸道菌群預防和治療癌症?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查閱了大量文獻,為大家揭示腸道菌群和癌症的那些事兒。

英國國家癌症研究院的Mel Greaves教授說,幾年前,當我被問到腸道菌群的功能是什麼時,我說最主要是消化食物。

實際上,我們的身體由30億個細胞和39億個細菌組成!我們的皮膚,大多數其他組織,尤其是我們的消化道是構成微生物組的眾多小型生態系統,包括噬菌體,病毒,細菌,原生生物,蠕蟲和真菌。據不完整的審核,這些微生物的種類非常多,有2,000種不同的細菌菌株或物種。

圖片:人類微生物組。圖片來源: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 Flickr, CY BY-NC 2.0

近期,研究人員才深刻的意識到,龐大的細菌群存在於我們的腸道中,無聲地控制我們的新陳代謝和免疫系統,因此,強大的腸道菌群被認為是人體的「隱形器官」。這是一種古老的進化共生關係,會影響我們的健康,一旦受到破壞就會造成嚴重後果,包括癌症。我們一起來揭曉關於腸道菌群和癌症的那些事兒。

腸道微生物起源於哪?

這些體外的生物都來自哪裡?

研究證實,大部分是在出生時通過陰道產道獲得的,還有一些是通過母乳獲得的,有些則是嬰兒期通過外界接觸獲得的。到三歲時,複雜的腸道微生物環境就已經建立並且穩定了。但是在整個生命中它都會被改變,最關鍵的影響因素是飲食和抗生素,比如膳食纖維會有利於腸道益生菌的生長,而抗生素則會破壞腸道菌群的生態穩定,引發疾病。

腸道微生物與免疫的關係

腸道與免疫的關係千絲萬縷。研究人員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微生物和免疫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的最重要含義,就是它與發達或富裕社會中最普遍的兒童疾病的相關!

比如兒童中最常見的癌症--白血病,以及I型糖尿病以及可能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多發性硬化症和兒童期過敏症。研究人員這些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腸道微生物不足,而導致微生物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剖宮產,缺乏母乳餵養和嬰兒期缺乏社會接觸。

腸道菌群與癌症的關係

那麼,腸道菌群究竟跟癌症的發生和治療有什麼關聯呢?研究的結果超出想像!

據估計,多達三分之一的人類癌症與慢性炎症有關。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免疫細胞之間存在一個動態平衡的相互作用網,腸道菌群一旦失衡,在種類、數量、比例、定位和生物學特性上的變化,就會引起一系列炎症反應及免疫系統疾病,甚至導致癌症的發生。

例如,具核梭桿菌會產生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參與到 T 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的免疫受體中從而阻斷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毒作用,形成惡性腫瘤;類桿菌在腸內的增加具有致癌作用,研究證明大腸癌患者類桿菌、梭菌和梭桿菌等較正常人高;腸道的細菌可以經胰腺導管進入胰腺,胰腺癌的胰腺細菌數量是正常人的1000倍,這些細菌讓胰腺癌的化療藥物吉西他濱失去療效。

相關閱讀:Science再添實錘!這三類腸道菌群可將免疫治療的效果提高四倍

腫瘤治療「全能黑馬」登場!腸道菌群竟然能夠提升放療,化療,免疫治療的成功率!

太強大!腸道菌群對於癌症治療竟然發揮如此重要作用!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癌症療法會干擾機體的免疫反應,並導致免疫系統功能異常,進而影響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免疫療法的效率。近年的重磅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可通過調節藥物療效,消除抗癌作用並介導毒性作用在癌症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

腸道菌群通過幾種關鍵機制影響癌症藥物的效率:新陳代謝,免疫調節,易位,酶促降解和生態變異等。因此,腸道菌群已成為提高癌症治療的功效並降低其毒性和不良反應的新靶標。

1.《Scientific Reports》:腸道菌群降低化療副作用,提高化療效果

根據既往的研究,各種特定的微生物群會影響各種常規化學療法的功效,此外化療引起的某些副作用通常非常嚴重,患者無法接受足夠劑量的化合物或足夠的治療時間,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可以顯著降低化療的副作用,增加患者的耐受性,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近期發表在權威的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一項新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接受化療藥物的試驗小鼠會同時發生以下幾種反應:

腸道細菌和組織發生了變化;

血液和大腦顯示出炎症跡象;

行為出現疲倦和認知受損。

這項研究是第一個研究化療與身體出現的各種變化的研究,研究的結論指出:調節腸道菌群不僅可以平息化療的噁心和腹瀉等常見副作用,還可以減緩癌症倖存者常見的一些不良反應。原文連結:腸道菌群竟然可以對抗癌症化療的副作用!這幾類益生菌要補起來!

2.降低放療副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放療會引起一些副作用,如嚴重口腔黏膜炎和胃腸道損傷可能會限制治療的完成。

在一些臨床研究中,已證明益生菌有助於預防與輻射有關的腸病。含有雙歧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乾酪乳桿菌和含有鏈球菌,乳桿菌和雙歧桿菌屬的製劑已證明可減少輻射引起的腸道毒性,例如腹瀉(Delia等,2007;Touchefeu等人,2014年)。

3.提高免疫治療的成功率,腸道菌群大顯身手!

《Science》及《Nature》雜誌報導多篇驚人的醫學發現,研究人員通過對接受過PD-1抑制劑治療的不同癌症類型的患者進行大規模分析,證明了腸道微生物在免疫治療中確實起著決定性作用。

《Science》重磅

免疫療法效果如何?先問問你的腸道菌群!

2018年1月《科學》雜誌的這期封面,必將鐫刻在腸道菌群研究的歷史上,也將鐫刻在腫瘤治療的歷史上。

38名接受nivolumab或 pembrolizumab(抗-PD-1相關藥物)檢查點抑制劑和4名接受ipilimumab(抗-CTLA4相關藥物)治療的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

研究者們將注意力集中在了8種「有益」細菌和2種「有害」細菌。有益細菌在對治療有反應的患者身上更為常見,反之,有害細菌是對療效無應答的患者腸道中的優勢菌。有益細菌比率較高的患者都顯現出了較好的臨床反應,即腫瘤體積明顯縮小。

《Nature》實錘

腸道菌群竟能指導免疫系統擊殺癌細胞!

2019年,《Nature》雜誌再次將腸道微生物推上熱點。坐實人體腸道共生微生物對癌症免疫治療的重大影響。研究人員在小鼠腸道微生物中提取了11種菌株,有趣的是,將這11種細菌菌株轉移到沒有腸道細菌(無菌)的小鼠中,竟也能誘導抗腫瘤免疫應答並減緩腫瘤生長。

4.增加T細胞療法的成功率,促進腫瘤萎縮!

研究證實,腸道菌群可以有效提高抗腫瘤過繼性T細胞療法回輸的成功率。用抗生素減低宿主腸道菌群,會顯著降低腫瘤抑制作用。給試驗小鼠輸注含微生物配體血漿,可以增強 CD8+ 細胞激活,促進腫瘤萎縮。

因此,腸道微生物的調節與幹預在各類癌症治療中都具有重大意義,未來針對微生物群的治療幹預將是用於癌症治療的精確和個性化治療的下一個9454領域之一。

如何調節腸道菌群預防和治療癌症?

雖然文中的研究還處於早期,但腸道菌群的重要性以及益生菌的益處早已被公認,人類食用益生菌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目前國際上的生物技術和製藥公司投資數十億美元開發微生物組療法,各類腸道菌群製劑的臨床試驗已經在進行中。研究較多的是根據每個患者體內腸道菌群的情況私人定製補充缺少的菌群製劑,以及糞菌移植。

在波士頓,一家非營利性公司已建立了一個大型的「便便庫」, 有超過40,000個樣本,其中包括一些「黃金級」的「超級捐贈者」的樣本。

此外,國際製藥巨頭默克公司和活性生物治療公司4D Pharma已進入臨床合作,來測試默克公司的PD-1抑制劑Keytruda(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和4D Pharma的全球首款口服益生菌MRx0518的協同作用。這項臨床試驗由全美排名第一的癌症中心--MD安德森癌症中心開展,可通過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申請.讓我們期待這款益生菌能夠早日實現臨床轉化,順利上市造福患者。

在癌症和免疫疾病等領域,調整腸道微生物組來提高療效是熱門研究方向之一,但關於益生菌的爭議無疑仍將繼續,年初《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和《柳葉刀》子刊也分別發表社論探討,個體化的益生菌群可能是未來的治療策略。希望越來越多依靠調節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擊敗癌症的大門被打開,讓患者有更多更好的治療選擇和預後。

相關焦點

  • 腸道微生物與腫瘤的關係,超出你的想像
    這是一種古老的進化共生關係,會影響我們的健康,一旦受到破壞就會造成嚴重後果,包括腫瘤。 腸道微生物起源於哪? 腸道微生物與免疫的關係 腸道與免疫的關係千絲萬縷。
  • 環境和飲食與腸道微生物的關係
    (圖片來源:Robert Pringle)近年來,微生物領域研究發展迅速,提出了有關人類和動物體內微生物的新知識和新問題。一項新的研究通過使用DNA分析來研究飲食、環境和微生物之間的關係,對這一領域的基礎知識進行了補充。
  • 學術動態 | 腸道微生物基因毒性物質與致癌基因突變之間的關係
    研究領域:幹細胞與癌症生物領域。 研究亮點:本研究以腸道微生物產生的多聚乙醯一肽的基因毒性物質(Colibactin)對體外培養的人類腸道幹細胞進行注射,colibactin可以導致基因損傷進而造成癌變的發生,以此研究腸道微生物基因毒性物質對於致癌基因突變之間的直接影響和因果關係,為結直腸癌進一步的治療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大數據分析結果。
  • 10 原著益生菌:不情願接受認知被顛覆2020.07.27
    最近十年,尤其是近五年,對微生物的研究取得突飛猛進。突到什麼程度?猛到什麼程度?突和猛到對三十年前的關於微生物的認知進行顛覆(難聽就叫否定)。新的認識讓人驚訝不妨分享幾個例子:首先是對動物(包括人)組織器官無菌認知的顛覆
  • 腸道微生物與高血壓的微妙關係
    Credit: Chelsea Turner/MIT根據MIT的一項新研究,腸道中的微生物有助於防止高鹽飲食帶來的負面影響。MIT團隊與德國研究人員合作研究發現,無論是小鼠還是人類,高鹽飲食都會使某種有益菌的種群減少。所以,稱為Th-17的促炎性免疫細胞的數量會增加。
  • 腸道菌群控制人體對癌症治療的反應
    這類藥物的一項副作用使得來自法國的癌症免疫學家Laurence Zitvogel產生了興趣。Ipilimumab經常能夠引發潰瘍(一類腸道炎症),並引起腸道內一部分細菌的死亡。這一副作用暗示Ipilimumab的藥效可能與腸道的微生物有很大關係。之後的實驗證明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對於患有癌症且腸道微生物缺失小鼠治療效果並不明顯。
  • 科學家在地底3000米深處發現了微生物,顛覆了人們對生命的認知
    在人們的認知裡,地球生命的誕生跟水有著密切的關係,沒有水就不會有生命的存在,而且不管是地表生物還是海洋生物,基本都是需要呼吸氧氣的。人類認知中的生命是離不開水的,這一點從生物體中的物質70%都是由水組成就可以看出來。所以,水是生命之源成為了我們固有的認知,那麼在地球上是否存在特殊頑強的生命,它們的生存不需要水和氧氣呢?
  • 腸道微生物與宿主共同進化
    受飲食影響腸道微生物群落與它們的宿主共同進化。(圖片來源:《科學》/美國科學促進會)5月22日的《科學》(Science)雜誌報導說,你會偶爾享受一下美味的沙拉嗎?你應該感謝生活在你腸道中的眾多微生物。根據研究人員披露,這些微生物是與我們曾經食肉的祖先一起進化而來的,並賦予了它們承受進食植物對消化系統所形成的挑戰。
  • 腸道微生物與免疫治療的神之匯合 有望大幅提升免疫治療效果
    雖然人類對癌症的記錄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但直到17世紀,還有科學家認為,癌症是一種「毒」,而且具有傳染性[1],與我們目前對癌症的「科學認知」相差了十萬八千裡。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近年來,癌症的發病人數不斷增加,成為了第二大死亡原因,也催生出了一些新型癌症療法,例如免疫治療。
  • 腸道微生物影響記憶?《自然》揭示菌群變化如何改變大腦
    ▎學術經緯/報導 我們每個人的體內和體表,生活著為數眾多的小夥伴: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這些微生物的細胞數量可能比你自身的細胞還要多。
  • 腸道微生物與健康
    研究者們從腸道微生物方面找到了支持這一說法的新證據:飲食可以改變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與各種疾病的聯繫緊密。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操縱這些微生物群,來治療某些疾病。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一天之內,飲食可以改變腸道中的微生物群——特別是那些耐受膽汁的微生物,也會改變腸道細菌所表達的的基因類型。
  • 上海交大發現腸道微生物可化療, 具核梭桿菌是癌症幫兇還是剋星
    近日,哈佛大學研究團隊發現微生物是癌細胞擴散的重要幫兇。具核梭桿菌屬於腸道微生物的一種,這種微生物會隨著結直腸癌細胞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並幫助結直腸癌細胞在患者身體的其他地方安家落戶。而且具核梭桿菌能夠創造癌細胞適合的生存環境,甚至直接控制癌細胞分裂,使患者的死亡風險上升25%。
  • 連因果關係都能顛覆,量子物理的奇異性超出想像
    (原標題:連因果關係都能顛覆,量子物理的奇異性超出想像)
  • 科學:腸道微生物與過敏
    隨著科學對腸道微生物日益深入的研究,腸道微生物與健康的關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特別是腸道微生物與過敏的關係。早在2016年,《科學》和《自然》兩大頂尖雜誌就對這方面的研究制定專刊,可想而知其重要性。說到環境因素,不得不讓人想到我們周圍的環境,社會不斷的發展,我們生產越來越多種類的食物,食物的改變勢必影響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而有毒有害的物質更是升高過敏發生的機率。腸道微生物是環境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往我們應對過敏性疾病的手段有限,只是在病發時服用一些抗過敏的藥物,完全不能避免過敏反應的發生,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對腸道微生物的研究便有望解決這一問題。
  • 2017年度巨獻:腸道微生物組重磅級研究TOP20解讀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清除了微生物研究領域的一個重大的障礙:他們設計出並成功地使用一種方法來梳理腸道細菌與疾病之間的因果關係。他們說,這種被稱作微生物組三角測量(microbial triangulation)的方法可能並不僅僅是推動微生物組和疾病之間的關聯性研究,而且也可能會闡明這兩者之間真正的因果關係。
  • Science:特定腸道共生細菌能夠提高癌症免疫療法的治療成功率
    2018年1月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特定的共生細菌---天然地棲息在腸道中的微生物群體---菌株能夠提高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對免疫治療藥物的反應率。
  • 菌群最新資訊熱評 | 消毒劑與微生物群,微生物與癌症免疫療法
    我們需要利用現有的工具和技術,開發新的工具和技術,以便評估對微生物生態系統的損害,密切檢查人與動物之間的微生物關係,預測新的威脅,並揭示控制這些威脅的檢查點。希望從使用抗生素、消毒劑和殺菌劑來遏制Covid-19的普遍智慧中學到的所有經驗教訓,都將引導我們進入一個裝備更完善、威脅可控的未來。
  • 中國科學家建成小鼠腸道微生物資源庫
    1月7日,《自然·通訊》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團隊完成的小鼠腸道微生物資源庫工作。腸道微生物是近年來生命科學和健康領域研究的前沿和熱點。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與宿主健康和生長發育密切相關,在未來人體健康管理和醫療產業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腸道微生物資源庫的建設,是開發利用腸道微生物的基礎,是認知宿主—微生物互作機制和開發微生物藥物的關鍵。此次報導的小鼠腸道微生物資源庫包括126種微生物及其基因組。
  • 去外星採集微生物樣本是否會顛覆人類的認知?
    去外星採集微生物樣本是否會顛覆人類的認知?2020年6月7日,呼吸公社邀請了當代藝術批評家顧振清、天體物理學家蘇萌、生物學家王皓毅一起做客「呼吸公社 | 雲飯局」第二期,圍繞「去外星採集微生物樣本是否會顛覆人類的認知
  • 肺癌最新研究進展,與腸肺微生物息息相關|微生物群|腸道菌群|肺癌|...
    你對肺癌了解嗎?肺癌是第三大常見癌症(佔所有癌症的11.6%)。2018年全球診斷209萬例以上,死亡170萬人。目前的知識不能詳細說明伴隨疾病進展的肺微生物群變化的因果關係,因為大多數研究是基於長期觀察和隊列研究。更有可能的是,肺微生物群可能在維持身體穩定性和促進癌症方面發揮雙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