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腸道菌群已被成為公認的人體「隱形器官」,它的功能也被挖掘出來。那麼腸道菌群和我們的健康有哪些關係?腸道菌群失調是如何引發癌症的?我們究竟該如何調節腸道菌群預防和治療癌症?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查閱了大量文獻,為大家揭示腸道菌群和癌症的那些事兒。
「
英國國家癌症研究院的Mel Greaves教授說,幾年前,當我被問到腸道菌群的功能是什麼時,我說最主要是消化食物。
」
實際上,我們的身體由30億個細胞和39億個細菌組成!我們的皮膚,大多數其他組織,尤其是我們的消化道是構成微生物組的眾多小型生態系統,包括噬菌體,病毒,細菌,原生生物,蠕蟲和真菌。據不完整的審核,這些微生物的種類非常多,有2,000種不同的細菌菌株或物種。
圖片:人類微生物組。圖片來源: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 Flickr, CY BY-NC 2.0
近期,研究人員才深刻的意識到,龐大的細菌群存在於我們的腸道中,無聲地控制我們的新陳代謝和免疫系統,因此,強大的腸道菌群被認為是人體的「隱形器官」。這是一種古老的進化共生關係,會影響我們的健康,一旦受到破壞就會造成嚴重後果,包括癌症。我們一起來揭曉關於腸道菌群和癌症的那些事兒。
腸道微生物起源於哪?
這些體外的生物都來自哪裡?
研究證實,大部分是在出生時通過陰道產道獲得的,還有一些是通過母乳獲得的,有些則是嬰兒期通過外界接觸獲得的。到三歲時,複雜的腸道微生物環境就已經建立並且穩定了。但是在整個生命中它都會被改變,最關鍵的影響因素是飲食和抗生素,比如膳食纖維會有利於腸道益生菌的生長,而抗生素則會破壞腸道菌群的生態穩定,引發疾病。
腸道微生物與免疫的關係
腸道與免疫的關係千絲萬縷。研究人員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微生物和免疫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的最重要含義,就是它與發達或富裕社會中最普遍的兒童疾病的相關!
比如兒童中最常見的癌症--白血病,以及I型糖尿病以及可能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多發性硬化症和兒童期過敏症。研究人員這些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腸道微生物不足,而導致微生物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剖宮產,缺乏母乳餵養和嬰兒期缺乏社會接觸。
腸道菌群與癌症的關係
那麼,腸道菌群究竟跟癌症的發生和治療有什麼關聯呢?研究的結果超出想像!
據估計,多達三分之一的人類癌症與慢性炎症有關。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免疫細胞之間存在一個動態平衡的相互作用網,腸道菌群一旦失衡,在種類、數量、比例、定位和生物學特性上的變化,就會引起一系列炎症反應及免疫系統疾病,甚至導致癌症的發生。
例如,具核梭桿菌會產生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參與到 T 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的免疫受體中從而阻斷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毒作用,形成惡性腫瘤;類桿菌在腸內的增加具有致癌作用,研究證明大腸癌患者類桿菌、梭菌和梭桿菌等較正常人高;腸道的細菌可以經胰腺導管進入胰腺,胰腺癌的胰腺細菌數量是正常人的1000倍,這些細菌讓胰腺癌的化療藥物吉西他濱失去療效。
相關閱讀:Science再添實錘!這三類腸道菌群可將免疫治療的效果提高四倍
腫瘤治療「全能黑馬」登場!腸道菌群竟然能夠提升放療,化療,免疫治療的成功率!
太強大!腸道菌群對於癌症治療竟然發揮如此重要作用!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癌症療法會干擾機體的免疫反應,並導致免疫系統功能異常,進而影響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免疫療法的效率。近年的重磅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可通過調節藥物療效,消除抗癌作用並介導毒性作用在癌症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
腸道菌群通過幾種關鍵機制影響癌症藥物的效率:新陳代謝,免疫調節,易位,酶促降解和生態變異等。因此,腸道菌群已成為提高癌症治療的功效並降低其毒性和不良反應的新靶標。
1.《Scientific Reports》:腸道菌群降低化療副作用,提高化療效果
根據既往的研究,各種特定的微生物群會影響各種常規化學療法的功效,此外化療引起的某些副作用通常非常嚴重,患者無法接受足夠劑量的化合物或足夠的治療時間,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可以顯著降低化療的副作用,增加患者的耐受性,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近期發表在權威的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一項新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接受化療藥物的試驗小鼠會同時發生以下幾種反應:
腸道細菌和組織發生了變化;
血液和大腦顯示出炎症跡象;
行為出現疲倦和認知受損。
這項研究是第一個研究化療與身體出現的各種變化的研究,研究的結論指出:調節腸道菌群不僅可以平息化療的噁心和腹瀉等常見副作用,還可以減緩癌症倖存者常見的一些不良反應。原文連結:腸道菌群竟然可以對抗癌症化療的副作用!這幾類益生菌要補起來!
2.降低放療副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放療會引起一些副作用,如嚴重口腔黏膜炎和胃腸道損傷可能會限制治療的完成。
在一些臨床研究中,已證明益生菌有助於預防與輻射有關的腸病。含有雙歧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乾酪乳桿菌和含有鏈球菌,乳桿菌和雙歧桿菌屬的製劑已證明可減少輻射引起的腸道毒性,例如腹瀉(Delia等,2007;Touchefeu等人,2014年)。
3.提高免疫治療的成功率,腸道菌群大顯身手!
《Science》及《Nature》雜誌報導多篇驚人的醫學發現,研究人員通過對接受過PD-1抑制劑治療的不同癌症類型的患者進行大規模分析,證明了腸道微生物在免疫治療中確實起著決定性作用。
《Science》重磅
免疫療法效果如何?先問問你的腸道菌群!
2018年1月《科學》雜誌的這期封面,必將鐫刻在腸道菌群研究的歷史上,也將鐫刻在腫瘤治療的歷史上。
38名接受nivolumab或 pembrolizumab(抗-PD-1相關藥物)檢查點抑制劑和4名接受ipilimumab(抗-CTLA4相關藥物)治療的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
研究者們將注意力集中在了8種「有益」細菌和2種「有害」細菌。有益細菌在對治療有反應的患者身上更為常見,反之,有害細菌是對療效無應答的患者腸道中的優勢菌。有益細菌比率較高的患者都顯現出了較好的臨床反應,即腫瘤體積明顯縮小。
《Nature》實錘
腸道菌群竟能指導免疫系統擊殺癌細胞!
2019年,《Nature》雜誌再次將腸道微生物推上熱點。坐實人體腸道共生微生物對癌症免疫治療的重大影響。研究人員在小鼠腸道微生物中提取了11種菌株,有趣的是,將這11種細菌菌株轉移到沒有腸道細菌(無菌)的小鼠中,竟也能誘導抗腫瘤免疫應答並減緩腫瘤生長。
4.增加T細胞療法的成功率,促進腫瘤萎縮!
研究證實,腸道菌群可以有效提高抗腫瘤過繼性T細胞療法回輸的成功率。用抗生素減低宿主腸道菌群,會顯著降低腫瘤抑制作用。給試驗小鼠輸注含微生物配體血漿,可以增強 CD8+ 細胞激活,促進腫瘤萎縮。
因此,腸道微生物的調節與幹預在各類癌症治療中都具有重大意義,未來針對微生物群的治療幹預將是用於癌症治療的精確和個性化治療的下一個9454領域之一。
如何調節腸道菌群預防和治療癌症?
雖然文中的研究還處於早期,但腸道菌群的重要性以及益生菌的益處早已被公認,人類食用益生菌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目前國際上的生物技術和製藥公司投資數十億美元開發微生物組療法,各類腸道菌群製劑的臨床試驗已經在進行中。研究較多的是根據每個患者體內腸道菌群的情況私人定製補充缺少的菌群製劑,以及糞菌移植。
在波士頓,一家非營利性公司已建立了一個大型的「便便庫」, 有超過40,000個樣本,其中包括一些「黃金級」的「超級捐贈者」的樣本。
此外,國際製藥巨頭默克公司和活性生物治療公司4D Pharma已進入臨床合作,來測試默克公司的PD-1抑制劑Keytruda(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和4D Pharma的全球首款口服益生菌MRx0518的協同作用。這項臨床試驗由全美排名第一的癌症中心--MD安德森癌症中心開展,可通過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申請.讓我們期待這款益生菌能夠早日實現臨床轉化,順利上市造福患者。
在癌症和免疫疾病等領域,調整腸道微生物組來提高療效是熱門研究方向之一,但關於益生菌的爭議無疑仍將繼續,年初《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和《柳葉刀》子刊也分別發表社論探討,個體化的益生菌群可能是未來的治療策略。希望越來越多依靠調節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擊敗癌症的大門被打開,讓患者有更多更好的治療選擇和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