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建成小鼠腸道微生物資源庫

2020-12-06 中國生物技術網

1月7日,《自然·通訊》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團隊完成的小鼠腸道微生物資源庫工作。

腸道微生物是近年來生命科學和健康領域研究的前沿和熱點。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與宿主健康和生長發育密切相關,在未來人體健康管理和醫療產業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腸道微生物資源庫的建設,是開發利用腸道微生物的基礎,是認知宿主—微生物互作機制和開發微生物藥物的關鍵。

此次報導的小鼠腸道微生物資源庫包括126種微生物及其基因組。其中77種微生物是首次成功分離培養的新物種,並對其進行了分類學鑑定和命名,這些新物種的發現和鑑定,大幅度提高了對於小鼠腸道菌群高通量16S rRNA擴增子測序數據的物種注釋比例。該小鼠菌株資源庫覆蓋了超過88%小鼠腸道的核心屬,其基因組代表了超過52%的小鼠腸道微生物的非冗餘功能基因集。該資源庫的構建使得可培養的小鼠腸道微生物菌株資源從48個屬增加到110個屬、從76種增加到180種,為後續基於小鼠模型開展腸道菌-宿主互作機理研究和功能菌株開發奠定了資源基礎。我們前期利用該資源庫中的一株狄氏副擬桿菌開展了腸道菌群與宿主互作的研究,發現狄氏副擬桿菌通過產生琥珀酸、次級膽酸來激活不同的信號通路,發揮多靶點整體調節作用,是一種潛在的、新型抗代謝症候群益生菌 (Wang et al. 2019. Cell Rep.)。

該項工作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劉暢博士等人完成,劉雙江研究員和劉宏偉研究員為文章通訊作者。該項工作歷時二年多,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組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支持。

相關焦點

  • 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如何導致小鼠的睡眠中斷
    據外媒報導,腸道微生物組變化可能導致許多負面健康後果,其中包括睡眠不佳,最近的研究發現它與腸道細菌群落的改變之間的聯繫。 日本筑波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正在進一步揭示這種聯繫,描述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大量減少如何導致小鼠的睡眠中斷。
  • 新研究揭示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如何導致小鼠的睡眠中斷
    據外媒報導,腸道微生物組變化可能導致許多負面健康後果,其中包括睡眠不佳,最近的研究發現它與腸道細菌群落的改變之間的聯繫。日本筑波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正在進一步揭示這種聯繫,描述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大量減少如何導致小鼠的睡眠中斷。
  • 科學:腸道微生物與過敏
    隨著科學對腸道微生物日益深入的研究,腸道微生物與健康的關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特別是腸道微生物與過敏的關係。早在2016年,《科學》和《自然》兩大頂尖雜誌就對這方面的研究制定專刊,可想而知其重要性。說到環境因素,不得不讓人想到我們周圍的環境,社會不斷的發展,我們生產越來越多種類的食物,食物的改變勢必影響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而有毒有害的物質更是升高過敏發生的機率。腸道微生物是環境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往我們應對過敏性疾病的手段有限,只是在病發時服用一些抗過敏的藥物,完全不能避免過敏反應的發生,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對腸道微生物的研究便有望解決這一問題。
  • 腸道微生物對睡眠調節中的影響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柳澤正史教授說:「我們發現微生物的消耗消除了腸道中的血清素,我們知道大腦中的血清素水平會影響睡眠-覺醒周期。」 「因此,通過改變飲食來改變腸道中的哪些微生物有可能幫助那些睡眠困難的人。」這項新的研究建立在先前工作的堅實基礎上,該工作建立了認知和大腦發育要素與腸道微生物健康和新陳代謝之間的緊密聯繫。該研究發表在《科學報告》上。
  • 腸道原生生物保護小鼠免受細菌感染
    圖片來源:Chudnovskiy Merad 儘管細菌經常是腸道微生物組的「明星」,但不斷有新研究描畫出一種更加複雜的情形——來自不同生物界的微生物積極地相互合作或彼此抵抗。在近日發表於《細胞》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舉了一個例子:一種新發現的原生生物,能阻止其宿主小鼠遭受腸道細菌感染。
  • 《科學》:腸道吸收脂肪的晝夜節律竟然是由腸道微生物設定
    這幾年,腸道微生物成為了奇點糕這裡的「常客」,每隔些日子就要被拉出來說一說,但也不是奇點糕非要這樣,實在是它們太神通廣大了,從方方面面影響我們的健康。 是的,今天還是腸道微生物的主場,這一次,我們要說說它是如何影響晝夜節律,調節代謝和肥胖的。
  • Immunity:腸道微生物調控外周淋巴結發育
    出生兩周之後,小鼠淋巴結開始出現T區與B區的分隔;然而,外周淋巴結的發育在無菌小鼠中受到了抑制。這一現象表明腸道微生物對於出生後次級淋巴器官的發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不過其中的分子機制並不清楚。血液中的淋巴細胞通過高內皮靜脈(high endothelialvenules,HEVs)進入淋巴結中。
  • 腸道微生物與高血壓的微妙關係
    Credit: Chelsea Turner/MIT根據MIT的一項新研究,腸道中的微生物有助於防止高鹽飲食帶來的負面影響。MIT團隊與德國研究人員合作研究發現,無論是小鼠還是人類,高鹽飲食都會使某種有益菌的種群減少。所以,稱為Th-17的促炎性免疫細胞的數量會增加。
  • 不同環境微生物暴露對小鼠生命早期腸道菌群定植的影響
    為了探討不同環境微生物暴露對生命早期小鼠腸道菌群定植的影響,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謝佳麗, 金雯, 等選取無特殊病原體6~8周BALB/c小鼠24隻(雌16隻,雄8隻),雌雄2︰1合籠,受孕後按子代不同時期(胎兒期、哺乳期、兒童期)的飼養環境分為4組。
  • Exp Neurol:腸道微生物調節睡眠
    有證據表明OSA可以改變腸道微生物組(GM),並可能促進OSA相關的合併症,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和認知問題。密蘇裡大學醫學院和MU Health Care的研究人員發現OSA相關的睡眠障礙如何影響小鼠的腸道微生物組,以及將這些腸道細菌移植到其他小鼠中如何導致受體小鼠的睡眠方式發生變化。
  • BioRxiv:單細胞水平檢測腸道微生物
    生活在我們腸道中的腸道微生物群在控制新陳代謝和減少肥胖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在我們的飲食中添加某些形式的纖維,例如菊粉,能夠促進有益微生物生長並調節其平衡以達到身體健康的目的。
  • 微生物菌株的個體鑲嵌從母體轉移到嬰兒腸道
    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也稱為腸道微生物組-對人類的消化,代謝和對病原體定植的抵抗力至關重要。嬰兒和幼兒的腸道微生物組組成在生命的頭三年中會發生很大變化。但是這些微生物首先來自何處?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已經能夠分析500種至1000種主要有益影響的細菌種類的腸道微生物組。直到最近,他們才能夠使用強大的基因組工具和可分析大量遺傳數據的超級計算機來識別單個物種中的單個菌株。
  • 2017年度巨獻:腸道微生物組重磅級研究TOP20解讀
    這些研究人員首先利用兩組小鼠開展研究。一組小鼠與人腸道微生物組一起進行培育,因而它們攜帶著通常存在於人腸道中的微生物。另一組小鼠攜帶著正常的小鼠腸道微生物組。當他們給這些小鼠注射一種觸發腸道炎症(即結腸炎)的化合物時,攜帶著人腸道細菌的小鼠免受這種疾病的影響。然而,攜帶著典型的小鼠腸道細菌的小鼠出現了嚴重的症狀。
  • 飲食+腸道微生物成就了你的身體
    研究人員已經知道飲食會影響體內的微生物平衡,但是這如何轉變為對宿主的影響仍然沒有被人們理解。近日,一項對小鼠的研究表明,微生物通過發送作用於組蛋白的代謝物的方式與宿主交流,因此不但影響結腸中的基因轉錄,而且還會影響身體的其他組織。這項研究發表在11月23日的《Molecular Cell》上。
  • 腸道微生物與腫瘤的關係,超出你的想像
    腸道微生物起源於哪? 研究證實,腸道微生態系統是在生後逐漸建立的,通過母嬰傳播和環境因素,直至成年,而且在整個生命中它還會被改變,其中最關鍵的影響因素是飲食和抗生素,比如膳食纖維會有利於腸道益生菌的生長,而抗生素則會破壞腸道菌群的生態穩定,引發疾病。
  • 自主研發上萬種小鼠品系,這家模式動物初創公司正在開啟國際化布局...
    高翔獲美國託馬斯傑斐遜大學博士學位,曾在全球最大的小鼠資源中心 - 美國傑克遜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回國後牽頭主持了十五攻關重點項目 「國家遺傳工程小鼠資源庫的建立」,2018 年底,小鼠資源庫正式納入國家科技資源共享平臺。這一平臺的建立全面推動了我國模式動物和功能基因組學的發展。
  • 免疫系統是如何處理腸道中過多的微生物的
    腸道是一個異常嘈雜的地方,那裡有數百種細菌和那些碰巧搭你午餐便車的微生物共存。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懷疑,腸道的免疫系統在面對如此多的刺激時,會採取一種不同尋常的粗暴方式來控制種群數量,保護自己免受外來入侵者的入侵——大量生產非特異性抗體,並無偏見地強制清除腸道的整個微生物草坪。
  • 免疫系統如何處理腸道過多的微生物
    在小鼠腸繫膜淋巴結中觀察到的一個大的、多色的生發中心集合,也叫生發中心腸道是一個異常嘈雜的地方,那裡有數百種細菌和那些碰巧搭你午餐便車的微生物共存。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懷疑,腸道的免疫系統在面對如此多的刺激時,會採取一種不同尋常的粗暴方式來控制種群數量,保護自己免受外來入侵者的入侵。比如大量生產非特異性抗體,並無偏見地強制清除腸道的整個微生物群體。
  • 當你能好好入睡時,請不要忘記感謝你的腸道微生物
    由日本筑波大學的Yanagisawa教授領導的研究人員將注意力集中在腸道中的細菌微生物上。他們對老鼠進行了研究,揭示了細菌怎麼改變腸道的環境和菌群,從而影響睡眠等行為。實驗相當簡單,研究人員給一組老鼠餵食了4周的強力混合抗生素,耗盡了它們的腸道微生物。然後,他們對比這些老鼠和同樣飲食的對照老鼠的腸道內容物。
  • 腸道微生物影響記憶?《自然》揭示菌群變化如何改變大腦
    而近些年層出不窮的科學研究,揭示出人體微生物的影響之大,仍然時不時突破我們的想像。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近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再次刷新了我們對腸道菌群的認識。科學家通過小鼠研究發現,腸道菌群的變化會改變大腦神經元的功能和結構,進而影響動物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