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微生物對睡眠調節中的影響

2020-12-25 SCI醫學科研

最近有人研究了腸道微生物群對睡眠的影響,這項研究由日本筑波大學研究人員進行,揭示了細菌怎麼改變腸道的環境和菌群,從而影響睡眠等行為。

這一發現可能為睡眠困難或經歷與睡眠有關的健康問題(例如失眠,慢性疲勞和精神錯亂)的人們提供新的希望。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柳澤正史教授說:「我們發現微生物的消耗消除了腸道中的血清素,我們知道大腦中的血清素水平會影響睡眠-覺醒周期。」 「因此,通過改變飲食來改變腸道中的哪些微生物有可能幫助那些睡眠困難的人。」

這項新的研究建立在先前工作的堅實基礎上,該工作建立了認知和大腦發育要素與腸道微生物健康和新陳代謝之間的緊密聯繫。該研究發表在《科學報告》上。

菌群-腸腦軸

晝夜節律和進食等內在和外在的暗示會嚴重影響睡眠。晝夜節律是必不可少的生物學過程或功能,會根據人體內部時鐘遵循24小時周期。

最重要的晝夜節律之一是覺醒周期。影響或喚醒睡眠-喚醒周期的因素可能會導致睡眠障礙。

腸道代謝通過循環系統和迷走神經與大腦功能緊密相連,後者形成了一個稱為「腦腸軸」或「微生物群腸腦軸」的網絡。

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組(存在於腸道中的細菌,病毒和真菌群落)會影響認知功能,大腦發育,記憶形成,晝夜節律和心理健康。

人們何時何地進食會影響腸道菌群的組成,大小和每日節律。腸道菌群的變化會改變腸道代謝,因為屬於該菌群的微生物會產生許多腸道代謝物,即由消化過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產生的分子。

因此,改變飲食習慣可能會改善一個人的睡眠或減少睡眠問題。如果情況確實如此,它將作為睡眠藥物的一種自然的,相當簡單的替代療法,它可能會產生一系列負面影響,包括白天的嗜睡和胃腸道問題。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25隻基因相同的8周齡雄性小鼠分為兩組。

他們為實驗組的小鼠提供了四種常用的廣譜抗生素與水的接觸。他們包括抗生素治療,以耗盡小鼠的腸道菌群。同時,其他小鼠-對照組-飲用不含抗生素的水。

4周後,研究人員發現,飲用抗生素水的小鼠的腸道代謝產物比對照組的小鼠少得多。

Yanagisawa教授說:「我們在小鼠組之間發現了200多種代謝物差異。」 「在缺乏微生物群的小鼠中約有60種正常代謝物缺失,而其他代謝物的含量卻有所不同,與對照小鼠相比有所不同。」

研究小組發現,抗生素治療最受影響的生物學途徑是在產生神經遞質(神經元用來交流的分子)中起作用的那些途徑。

結果表明,抗生素治療完全關閉了色氨酸-血清素途徑。耗竭微生物群的小鼠的色氨酸水平高於對照小鼠,但幾乎沒有血清素。因此,似乎腸內微生物對於從食品中的色氨酸產生5-羥色胺的過程中至關重要。

耗竭微生物的小鼠也缺乏維生素B6代謝物,維生素B6代謝物是可加快5-羥色胺和多巴胺產生的分子。

接下來,研究人員使用他們植入頭皮的電極檢查了小鼠的大腦活動,以記錄腦電圖(EEG)/肌電圖(EMG)信號,從而追蹤大腦的電活動。

此步驟表明,與對照組小鼠相比,耗竭微生物群的小鼠在夜間應處於活躍狀態,夜間的眼動(REM)和非REM睡眠更快。消耗微生物群的小鼠在白天也有較少的非快速眼動睡眠,其中大多數小鼠通常都在睡眠。

最後,研究小組指出,在白天和黑夜中,微生物群落耗盡的小鼠經歷的REM睡眠發作次數均高於對照組,而白天的非REM發作發生次數更高。

這些發現表明,與對照小鼠相比,消耗微生物群的小鼠在睡眠和喚醒階段之間的切換更為頻繁。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睡眠障礙可能與血清素水平低有關,但是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其機制。

研究局限性和未來研究

該研究的局限性在於,研究人員不能忽視抗生素對腦功能的直接作用。研究人員建議,在未來的研究中解決此問題的一種方法是使用無菌小鼠。

未來的研究還可以通過控制飼餵和某些微生物的施用來確定腸道菌群,從而使研究小組能夠評估每種微生物對睡眠覺醒周期的影響。

一些研究表明,益生元是支持健康腸道微生物群的營養素,有助於改善人類的睡眠質量。補充益生元還可以減少大鼠與壓力有關的睡眠障礙。

未來的研究將需要測試這些發現是否在人類受試者中成立。

相關焦點

  • Exp Neurol:腸道微生物調節睡眠
    2020年9月25日訊/生物谷BIOON/---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是一種慢性睡眠症狀,影響全世界超過10億的人。有證據表明OSA可以改變腸道微生物組(GM),並可能促進OSA相關的合併症,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和認知問題。
  • 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如何導致小鼠的睡眠中斷
    據外媒報導,腸道微生物組變化可能導致許多負面健康後果,其中包括睡眠不佳,最近的研究發現它與腸道細菌群落的改變之間的聯繫。 日本筑波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正在進一步揭示這種聯繫,描述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大量減少如何導致小鼠的睡眠中斷。
  • 新研究揭示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如何導致小鼠的睡眠中斷
    據外媒報導,腸道微生物組變化可能導致許多負面健康後果,其中包括睡眠不佳,最近的研究發現它與腸道細菌群落的改變之間的聯繫。日本筑波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正在進一步揭示這種聯繫,描述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大量減少如何導致小鼠的睡眠中斷。
  • 當你能好好入睡時,請不要忘記感謝你的腸道微生物
    因為腸道微菌群失調改變腸道代謝從而影響生理過程,包括大腦功能。最近有人研究了腸道微生物群對睡眠/覺醒調節的影響。由日本筑波大學的Yanagisawa教授領導的研究人員將注意力集中在腸道中的細菌微生物上。他們對老鼠進行了研究,揭示了細菌怎麼改變腸道的環境和菌群,從而影響睡眠等行為。實驗相當簡單,研究人員給一組老鼠餵食了4周的強力混合抗生素,耗盡了它們的腸道微生物。然後,他們對比這些老鼠和同樣飲食的對照老鼠的腸道內容物。
  • 微生物膽汁酸代謝物調節腸道RORγ+調節性T細胞穩態
    微生物膽汁酸代謝物調節腸道RORγ+調節性T細胞穩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26 14:22:30 美國哈佛醫學院Dennis L.
  • Nature | 微生物膽酸代謝產物調節腸道RORγ + 調節性T細胞穩態
    Dennis Kasper,該課題組的研究重點是微生物群在免疫系統發育、成熟和調節中的調控作用。    人體腸道微生物群編碼的代謝流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生物活性分子與宿主之間不斷產生相互作用。其中,初級膽酸(BAs)是在肝細胞內合成並釋放到十二指腸用以促進脂質或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的生物活性分子,而一些膽酸能夠逃逸到結腸,然後腸道中共生的微生物可以將它們轉化為各種腸道膽酸,這些膽酸作為一種重要的激素信號,它們可以通過特定的核受體以及G蛋白偶聯受體調節宿主膽固醇新陳代謝和能量平衡。此外這些受體在塑造宿主固有的天然免疫反應方面起著關鍵作用。
  • Science|腸道菌群調節的CART+腸道神經元可調節血糖
    iEAN可進行自主活動,主要任務是調節腸道運動和分泌功能。最近的研究顯示,腸道微生物群影響EAN和免疫細胞等腸道相關細胞的活動和宿主代謝【2,3】。同時,GF結腸和迴腸中SST+和CART+神經元數目減少,回補SPF腸道菌群可增加SST+和CART+神經元數量及神經纖維的密度;GF小鼠迴腸和十二指腸中iEAN的數目顯著減少,而結腸維持不變,回補SPF腸道菌群可恢復迴腸iEAN數量,而對結腸沒有影響。
  • 「Nature子刊」當你能好好入睡時,請不要忘記感謝你的腸道微生物
    因為腸道微菌群失調改變腸道代謝從而影響生理過程,包括大腦功能。最近有人研究了腸道微生物群對睡眠/覺醒調節的影響。由日本筑波大學的Yanagisawa教授領導的研究人員將注意力集中在腸道中的細菌微生物上。他們對老鼠進行了研究,揭示了細菌怎麼改變腸道的環境和菌群,從而影響睡眠等行為。
  • 太空飛行會持續影響腸道中的微生物
    該工具被稱為「星圖」(對一致和可複製的微生物群落豐度模式進行相似性測試),分析表明,太空飛行會讓腸道中細菌的豐度、比例和多樣性發生特定的、一致的變化。領導這項研究的西北大學科學家Martha Vitaterna表示:輻射對腸道微生物群肯定有影響,但這些影響與在太空飛行中看到的不一樣。
  • ...菌和酶製劑對白羽肉雞生長性能、腸道健康及腸道微生物組成的影響
    在禽類生長中,抗生素主要作用是提高禽類生長性能並保護腸道健康從而抑制腹瀉等疾病發生[3]。因此,如何選擇和應用具有以上功能的抗生素的替代品成為肉禽養殖業亟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丁酸鈉具有提高肉雞生長性能和促進腸道健康的作用。它主要通過改善腸道微生物組成、緩解炎症、提高免疫力以及促進腸道屏障功能等途徑發揮上述作用[4-9]。
  • 肥胖與腸道菌群紊亂有關,他汀類藥物是潛在微生物調節治療劑
    5月6日,由Jeroen Raes (VIB-KU Leuven)和Clement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與Metacardis聯合在權威期刊《自然》上發表了他們的首次研究成果,確定常見的降膽固醇藥物他汀類藥物是一種潛在的微生物調節治療藥物。
  • 你睡得好不好,微生物說了算!
    人體內有數以百萬億的微生物,它們大多數居於腸道,參與人體各系統重要的生理功能 。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明,腸道內微生物的改變與多種疾病狀態有關,如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胃腸道疾病等。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腸道微生物還影響睡眠質量,你睡得好不好,微生物說了算!
  • Microbiol:飲食方式也會影響腸道菌群
    2020年3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長期以來,人們已經認識到了生活方式對於調節體內的微生物的重要性,並且闡明了它們對我們全身健康的複雜協同作用。現在,日本的研究人員已經證明了正常飲食對於我們個體口腔和腸道菌群的組成和平衡的重要性。
  • 《科學》:腸道吸收脂肪的晝夜節律竟然是由腸道微生物設定
    這幾年,腸道微生物成為了奇點糕這裡的「常客」,每隔些日子就要被拉出來說一說,但也不是奇點糕非要這樣,實在是它們太神通廣大了,從方方面面影響我們的健康。 是的,今天還是腸道微生物的主場,這一次,我們要說說它是如何影響晝夜節律,調節代謝和肥胖的。
  • 腸道微生物與腫瘤的關係,超出你的想像
    實際上腸道菌群的功能遠不止這個: 1、腸道微生物與宿主共同進化; 2、腸道菌群與宿主共同進化,並對宿主各種的病理生理反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參與機體代謝、營養和免疫等重要生理過程,尤其是免疫系統的發育和成熟。
  • 關於飲食對調節腸道菌群的重要性,你了解多少?
    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取決於多種原因,其中飲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研究表明:飲食可以對腸道微生物產生重大影響,新的飲食習慣可以重塑腸道微生物群落,而且這些變化是協調的和可逆的。因此人們可以通過改變飲食習慣調節腸道菌群,以達到改善腸道健康的目的。
  • 聽,你的腸道在「告狀」,它的話會影響全身
    人體腸道上排列著1億多個神經元,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它也相當於一個「大腦」。人們早就發現,腸道的微生態環境會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大腦情緒狀態、神經信號傳導、血腦屏障代謝等各項功能。增強大腦免疫功能2015年德國的一項研究發現,腸道中的某些營養物質能促進大腦小膠質細胞的發育和生長,進行增強大腦免疫功能。
  • Nature:微生物通過腸-腦迴路調節交感神經元
    2020年7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腸道和大腦之間的聯繫監控著腸道組織及其微生物和飲食內容,調節著腸道的生理功能,如營養吸收和節律,以及與大腦相連的進食行為。因此,有可能存在檢測腸道微生物的迴路,並將信息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區域,而中樞神經系統反過來又調節腸道的生理機制。
  • 最新研究進展 | 行為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腸道微生物分子
    腸腦連接可能是由胃腸道中產生的各種微生物分子介導的,這些微生物分子隨後會滲透到許多器官,包括大腦。動物模型研究確定了從腸道細菌傳播到大腦的分子線索,這些線索可能影響神經功能和/或神經發育和神經退行性疾病。
  • 最新研究進展 | 行為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腸道微生物分子|微生物...
    動物模型研究確定了從腸道細菌傳播到大腦的分子線索,這些線索可能影響神經功能和/或神經發育和神經退行性疾病。本文描述了已知或疑似神經調節活性的細菌代謝產物,定義了從腸道菌群到大腦的信號傳導機制,並討論了腸道細菌分子可能對特定腦細胞發揮的直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