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和酶製劑對白羽肉雞生長性能、腸道健康及腸道微生物組成的影響

2020-11-25 騰訊網

為了保證肉雞的健康快速生長,生產中常大量使用具有促生長作用的抗生素。然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同時帶來細菌耐藥性增加等負面效應,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限制抗生素的使用[1-2]。在禽類生長中,抗生素主要作用是提高禽類生長性能並保護腸道健康從而抑制腹瀉等疾病發生[3]。因此,如何選擇和應用具有以上功能的抗生素的替代品成為肉禽養殖業亟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丁酸鈉具有提高肉雞生長性能和促進腸道健康的作用。它主要通過改善腸道微生物組成、緩解炎症、提高免疫力以及促進腸道屏障功能等途徑發揮上述作用[4-9]。

益生菌如丁酸梭菌等同樣由於可改善腸道微生物組成,可以作為抗生素的替代品對肉雞生長性能發揮積極作用[10-12]。此外,已有研究報導,益生菌與酶製劑(木聚糖酶、葡聚糖酶、澱粉酶和蛋白酶等)具有協同作用,可以提高肉雞飼料利用率、腸道健康和生長性能[13]。但是,目前關於早期丁酸鈉營養幹預及其與益生菌、酶製劑聯合應用對肉雞生長性能、腸道健康和腸道微生物組成的研究較少。因此,本試驗研究了早期添加丁酸鈉以及早期添加丁酸鈉,且全程添加益生菌和酶製劑對白羽肉雞生長性能、腸道形態結構、腸道氧化應激反應、炎性因子和緊密連接蛋白基因表達以及腸道微生物組成的影響,以期為丁酸鈉、益生菌和酶製劑在肉雞生產中的聯合應用提供參考。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與試驗設計試驗方案經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中國長沙)動物試驗方案管理與評審委員會批准,按照動物保健和福利的指導對肉雞進行照料和屠宰。試驗從肉雞孵化場購買剛出雛的AA白羽肉仔雞2 100隻,隨機分配到3個處理組:對照組飼餵基礎日糧;丁酸鈉組,第1~14 d在基礎日糧中添加0.1%的丁酸鈉,然後飼餵基礎日糧;複合組,第1~14 d在基礎日糧中添加0.1%的丁酸鈉,全程在基礎日糧中添加0.02%益生菌和0.05%酶製劑。每個處理10個重複,每個重複70隻肉雞。整個飼養期為42 d。試驗各階段基礎飼糧在參照NY/T 33—2004的基礎上,結合生產實踐配製,其基礎日糧組成營養水平見表1。進雞時,前3 d圈舍溫度保持33 ℃,隨後逐漸降低,在21 d時,溫度保持23 ℃,此後保持該溫度到試驗結束。全期自由採食和飲水。丁酸鈉、益生菌和酶製劑(羅酶寶,優越型複合酶AP10)均由安迪蘇生命科學製品(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益生菌主要成分為枯草芽孢桿菌製劑,有效含量2.0×109 CFU/g;酶製劑主要成分為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酶活單位分別是木聚糖酶大於等於2 200黏度單位/g,β-葡聚糖酶大於等於200 AGL單位/g。

1.2 生長性能與死亡率分別於0、21、42日齡以重複(欄)為單位稱重,計算生長前期(1~21日齡)、後期(22~42日齡)和全期(1~42日齡)各重複的平均日增重。記錄試驗全程採食量和死亡雞隻數,以重複為單位計算階段平均日採食量、料肉比和死亡率。

平均日採食量=總採食量/(天數×只數)料肉比=平均日採食量/平均日增重死亡率=死亡數/總只數1.3 樣品採集試驗第42 d肉雞稱重後,每個重複選取3隻體重適中的肉雞並屠宰,分離迴腸(近盲腸)取2 cm左右固定於10%的福馬林溶液,用於觀察腸道組織形態。收集迴腸樣品液氮速凍後,保存於-80 ℃,用於測定腸道氧化還原狀態指標和相關基因表達。分離盲腸,收集盲腸食糜測定腸道菌群。每欄中的3個樣品混合成一個樣品作為一個重複。

1.4 測定指標與方法1.4.1 腸道形態結構分析取10 %的福馬林溶液中固定好的迴腸樣品包埋於石蠟塊中,然後將石蠟塊中組織切成8 μm厚附著於載玻片上,用伊紅蘇木素染色觀察腸道形態結構。

1.4.2 腸道氧化應激狀態指標測定製 備 回 腸 的 組 織 勻 漿, 測 定 總 超 氧 化 物 歧 化 酶(T-SOD)、總抗氧化酶(T-AOC)和穀胱甘肽還原酶(GR)的酶活以及丙二醛(MDA)與穀胱甘肽(GSH)含量。測定採用南京建成生物功能研究所提供的試劑盒,按照說明書上的操作步驟進行測定。

1.4.3 螢光定量分析從迴腸樣品中提取RNA,通過應用反轉錄試劑盒(Takara,北京,中國)進行轉錄獲得cDNA,採用實時螢光定量PCR分析相關基因表達量(引物的序列見表2)。

1.4.4 腸道微生物組成分析盲腸內容物用QIAamp DNA stool Mini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提取DNA樣本。應用16S rDNA擴增子測序技術進行PCR擴增,對擴增產物進行純化獲得400~450 bp長度的產物 ;委託北京百邁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文庫製備、庫檢、上機測序以及結果分析等。

1.5 數據統計與分析採 用SPSS 22.0進 行 單 因 素 方 差 分 析(One way ANOVA),用Duncan氏法進行多重比較,以P

2 結果與分析2.1 丁酸鈉、益生菌和酶製劑對白羽肉雞生長性能和死亡率的影響(見表3)由表3可知,與對照組相比,丁酸鈉組和複合組肉雞21 d末 重 顯 著 提 高(P

與對照組相比,1~42日齡期間丁酸鈉組和複合組肉雞的平均日增重和日採食量均顯著提高(P

2.2 丁酸鈉、益生菌和酶製劑對白羽肉雞腸道形態結構的影響(見表4)由表4可知,與對照組相比,丁酸鈉和複合組絨毛高度顯著增加(P0.05);與對照組相比,複合組絨毛高度與隱窩深度的比值顯著升高(P0.05)。

2.3 丁酸鈉、益生菌和酶製劑對白羽肉雞腸道氧化應激狀態的影響(見表5)由表5可知,與對照組相比,複合組肉雞腸道T-AOC和GR活 性, 以 及GSH濃 度 顯 著 升 高(P0.05);與對照組相比,丁酸鈉組和複合組肉雞腸道T-SOD活性顯著升高(P

2.4 丁酸鈉、益生菌和酶製劑對白羽肉雞腸道炎性因子和緊密連接蛋白基因表達的影響(見表6)由表6可知,與對照組相比,丁酸鈉組和複合組肉雞迴腸occludin, claudin-1和ZO-1 mRNA表達量顯著增加(P

2.5 丁酸鈉、益生菌和酶製劑對白羽肉雞腸道微生物組成的影響(見表7)由表7可知,微生物組成分析發現丁酸鈉組和複合組肉雞微生物豐富度顯著高於對照組(P

3 討論研究表明,丁酸或者其鈉鹽丁酸鈉可以顯著提高肉雞生長性能[14-15]。也有研究認為,丁酸鈉對正常飼養管理下的肉雞生長性能無顯著影響[4,16-17]。本試驗結果發現,僅在1~14日齡白羽肉雞飼料中添加0.1%的丁酸鈉即可顯著提高肉雞的生長性能。Leeson等[16]和Smulikowaka等[18]認為,丁酸鈉的添加量以及肉雞所處環境可能是導致上述研究不一致結果的主要原因。因為他們發現,當肉雞處於高度潔淨、病原菌少的環境中時,飼料中添加丁酸鈉對肉雞生長性能無顯著影響。此外,本研究發現,在前期(1~21 d)飼糧中同時添加益生菌和酶製劑時,肉雞生長性能不再顯著提高。在後期(22~42 d)飼糧中繼續添加益生菌和酶製劑後,肉雞生長性能雖然與單獨添加丁酸鈉組無顯著差異,但有提高的趨勢(0.05

由於本試驗過程中肉雞日糧中未添加任何抗生素或其他促生長以及抗菌類添加劑,因此對照組和試驗組肉雞生長性能遠低於實踐生產中的生長性能。此外,本試驗肉雞並未處於高度潔淨的生長環境,添加丁酸鈉顯著提高了肉雞生長性能。

腸上皮的長絨毛和淺隱窩說明腸上皮細胞與營養物質的接觸表面積大,這種情況有利於提高腸上皮細胞吸收能力及促進腸道健康發育[19-21]。本試驗研究發現,飼糧中添加丁酸鈉雖然對白羽肉雞迴腸隱窩深度無顯著影響,但可以顯著提高迴腸絨毛高度。這一結果與之前關於丁酸鈉的研究相一致[17]。丁酸鈉的這一作用可能是由於其活性成分丁酸可以快速被腸上皮細胞吸收,從而作為能量物質促進腸道細胞發育和提高腸上皮吸收功能等[22]。通過對腸上皮細胞形態學觀察發現,飼糧中添加丁酸鈉可以減少腸絨毛脫落,維持腸絨毛的完整性。此外,本試驗通過檢測基因表達還發現丁酸鈉同時還促進了腸道緊密連接蛋白的表達。添加丁酸鈉的同時添加益生菌和酶製劑同樣可以顯著提高絨毛高度和腸上皮緊密連接蛋白的表達,但是與單獨添加丁酸鈉的白羽肉雞無顯著差異(0.05

氧化應激情況下機體促氧化系統和抗氧化系統失衡,從而可能導致營養物質的浪費,且在氧化應激過程中產生的過量自由基可能對機體造成損失[23]。炎症反應通常也伴隨著氧化應激發生。本試驗結果發現,添加丁酸鈉可以顯著降低腸道MDA含量,提高SOD活性以及降低IL-1β表達。這些結果進一步證明了丁酸鈉的抗炎抗氧化作用[7,17]。而本試驗結果還表明,聯合添加益生菌和酶製劑可以發揮比單獨添加丁酸鈉更顯著的作用。這說明聯合添加丁酸鈉、益生菌和酶製劑在緩解應激和炎症反應方面具有協同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是機體維持生理機能和健康的重要決定因素,且腸道微生物尤其對腸道生理功能發揮重要調節作用[24-25]。研究表明,丁酸鈉、益生菌和酶製劑主要通過調節腸道微生物來發揮其作用[10,17, 26]。

本試驗結果表明,早期添加丁酸鈉可以顯著提高盲腸微生物的豐富度,這與Wu等[17]研究結果一致。但也有研究報導丁酸鈉對腸道微生物的alpha多樣性無顯著影響[5,27]。

這種不一致的結果可能是肉雞所處生長環境,以及丁酸鈉的形式,添加濃度和時間等不同而造成的。然而,大部分研究結果都證明丁酸鈉影響腸道微生物的beta指數[5,17,27]。

本試驗結果也提示添加丁酸鈉組微生物組成分布與未添加組是分開的。此外,聯合添加益生菌和酶製劑組微生物組成分布與對照組以及單獨添加丁酸鈉組也是分開的。

各試驗組微生物門水平組成無顯著變化,本試驗的這一結果與之前一些研究不一致[17]。這可能是因為本試驗添加丁酸鈉時間比較短。此外,聯合添加益生菌和酶製劑對微生物門水平組成也無顯著影響,說明益生菌和酶製劑可能不在丁酸鈉的作用基礎上進一步影響微生物。

4 結論在本試驗條件下,飼糧中添加丁酸鈉或者聯合添加丁酸鈉、益生菌和酶製劑可以顯著提高白羽肉雞生長性能,降低死亡率,維持腸道形態結構和完整性,緩解炎症和氧化應激以及影響腸道微生物組成。聯合添加丁酸鈉、益生菌和酶製劑對提高肉雞生長性能和抗炎抗氧化功能具有一定的協同作用。

相關焦點

  • 丁酸鈉、益生菌和酶製劑對白羽肉雞生長性能、腸道健康及腸道微...
    在禽類生長中,抗生素主要作用是提高禽類生長性能並保護腸道健康從而抑制腹瀉等疾病發生[3]。因此,如何選擇和應用具有以上功能的抗生素的替代品成為肉禽養殖業亟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丁酸鈉具有提高肉雞生長性能和促進腸道健康的作用。它主要通過改善腸道微生物組成、緩解炎症、提高免疫力以及促進腸道屏障功能等途徑發揮上述作用[4-9]。
  • 膳食成分是如何影響腸道健康的?
    人體胃腸道中含有超過10億個微生物,遠遠超過人體自身的細胞數量。由於每個人的腸道菌群組成都不相同,因此不存在單一的最佳組合。事實上,由於嬰兒出生方式、抗生素的使用以及生活方式、飲食和文化習慣,人類腸道菌群特徵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豐富而多樣的微生物群落使腸道菌群組成更加平衡和健康。
  • 腸道菌群 | Science專刊:決定你健康狀況的"第二基因組"
    因此,生命早期微生物的定殖對人類健康可能有長期的影響,特別是對過敏和自身免疫等炎症性疾病的敏感性,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然而,要想保持人體微生物的健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飲食、藥物和嚴重的疾病等都可以破壞微生物。目前,我們對人體微生物的認識還非常有限,對它的影響因素和影響機制知之甚少。
  • 協和醫院營養專家:腸道微生態製劑可補充營養,改善情緒緊張
    這些微量營養素的缺乏既影響睡眠,也不利於保持心態穩定,自然也不能保持最好的免疫力。出現這種情況,可以從自然食物裡獲取,如酸奶、鮮奶、全穀物、新鮮的蔬菜水果等,也可以直接補充純的製劑。腸道微生態製劑如益生菌、益生元等既利於改善腸道功能,也有助於改善情緒緊張。
  • 杜仲葉提取物對肉雞生長性能、改善肉質風味、提高口感的作用
    一 、改善肉雞生長性能: 山東省農科院家禽研究所就杜仲葉提取物(幸福100)改善肉雞生長性能做了試驗:將1200隻1日齡健康AA+肉仔雞隨機分為
  • 見識對蝦養殖中「過路菌」、「功能菌」、「酶製劑」,用過...
    菌酶協同是該產品核心技術優勢,也是該產品在對蝦養殖過程中發揮作用的保障。那麼,不同的菌、酶是如何發揮自身作用的呢?接下來,根源水產核心研發團隊分別從「過路菌」「功能菌」「酶製劑」等不同的角度幫大家揭開酵美香·暢爽神秘的面紗。
  • 腸道微生物與腫瘤的關係,超出你的想像
    實際上腸道菌群的功能遠不止這個: 1、腸道微生物與宿主共同進化; 2、腸道菌群與宿主共同進化,並對宿主各種的病理生理反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參與機體代謝、營養和免疫等重要生理過程,尤其是免疫系統的發育和成熟。
  • 養樂多「活菌」守護腸道健康
    腸道健康菌群平衡是關鍵辨野義己現任日本臨床腸內微生物學會理事、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創新推進中心辨野特別研究室特別招聘研究員,致力於研究腸道細菌和健康間的關係,並運用DNA解析法發現了多種腸道細菌,曾獲日本文部科學大臣表彰、科學技術獎、日本微生物資源學會「學會獎」等獎項。
  • 【奕姿態】奕農集團國家專利產品-樂釋菌肽酶
    樂釋系列產品是奕農集團動物營養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專家根據動物腸道區系平衡原理,採用微生物學鑑定、微量快速生化反應和離子色譜分析法
  • 腸道微生物與健康
    研究者們從腸道微生物方面找到了支持這一說法的新證據:飲食可以改變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與各種疾病的聯繫緊密。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操縱這些微生物群,來治療某些疾病。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一天之內,飲食可以改變腸道中的微生物群——特別是那些耐受膽汁的微生物,也會改變腸道細菌所表達的的基因類型。
  • 深度挖掘通過腦腸軸對帕金森治療產生影響的腸道菌及其對應基因
    雖然知道了這些代謝反應發生在腸道微生物中,但具體的菌、基因和酶是未知的,抑制劑比如卡比多巴(carbidopa)對腸道微生物左旋多巴代謝的影響也不清楚。本文闡明腸道微生物對左旋多巴胺和多巴胺代謝的分子基礎,以了解腸道微生物群對帕金森病治療作用。
  • Rob Knight發NBT:數據降維新方法助力腸道菌群研究
    來自Microbiome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分析了RBX2660對rCDI患者的腸道菌群組成及耐藥組的影響,發現在停用抗生素治療後,所有患者的腸道菌群組成顯著恢復,且抗生素耐藥基因的相對豐度顯著降低,而相比於安慰劑組,接受RBX2660治療的患者的腸道菌群及耐藥組可更快、更顯著且更持久地恢復(趨近於健康供體)。
  • 腸道菌群與疾病
    細菌迅速從口及肛門侵入,2 h左右,其腸道內很快有腸球菌、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等需氧菌植入,以後隨著飲食,腸道就有了更多的不同菌群進駐,3 d後細菌數量接近高峰[1]。而一個健康成人胃腸道細菌大約有1014個,由30屬、500種組成,包括需氧、兼性厭氧菌和厭氧菌。從來源上看,有常住菌和過路菌兩種,前者是並非由El攝入,在腸道內保持穩定的群體:而後者則由口攝人並經胃腸道。
  • 關鍵還要看你的腸道微生物
    之前的文章我們已經知道,用藥(例如抗生素)會影響腸道菌群,從而影響健康。但腸道菌群和藥物(非抗生素藥物)之間的關係更多的是雙向作用:腸道菌群不僅受藥物影響,腸道微生物可以通過酶作用改變藥物結構,改變藥物的生物利用度、生物活性或毒性,從而提高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例如,口服抗病毒藥物布裡夫定可以被宿主和腸道微生物區系代謝為溴乙烯基尿嘧啶,後者具有肝臟毒性。
  • 薑黃素等替代那西肽對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替抗連載34
    試驗目的:與那西肽對照,研究薑黃素等對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替抗產品:薑黃素(廣州市科虎生物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研發生產)、丁酸鈉、益生素、乳化劑和蛋白酶 試驗設計:
  • 腸道微生物與癌症的關係,超出你想像
    強大的腸道菌群已被成為公認的人體「隱形器官」,它的功能也被挖掘出來。那麼腸道菌群和我們的健康有哪些關係?腸道菌群失調是如何引發癌症的?我們究竟該如何調節腸道菌群預防和治療癌症?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查閱了大量文獻,為大家揭示腸道菌群和癌症的那些事兒。
  • 植物甾醇對817肉雞生長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響
    本試驗建立在本團隊對植物甾醇在肉雞上最適添加量的研究基礎上,添加 200g/噸植物甾醇(5%含量),旨在研究飼糧中添加植物甾醇對817 肉雞生長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響,為植物甾醇在 817 肉雞飼糧中的合理 利用提供理論依 據,同時也積累植物甾醇在 817 這一特色品種中的應用經驗。
  • 來,認識下逆轉肥胖的腸道菌
    老鼠也是,美國猶他大學的一支科研團隊對小鼠的myd88基因進行了突變,這個基因會影響一類免疫細胞的生長,研究人員本來只想幹擾它們的免疫反應。但卻意外地發現,這些小鼠開始蹭蹭蹭地長肉,然後都胖成球了,且體重增加伴隨著脂肪肝疾病、炎症性脂肪組織和胰島素抵抗。
  • 科學:腸道微生物與過敏
    隨著科學對腸道微生物日益深入的研究,腸道微生物與健康的關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特別是腸道微生物與過敏的關係。早在2016年,《科學》和《自然》兩大頂尖雜誌就對這方面的研究制定專刊,可想而知其重要性。研究表面,影響過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遺傳因素,另一方面是環境因素。說到環境因素,不得不讓人想到我們周圍的環境,社會不斷的發展,我們生產越來越多種類的食物,食物的改變勢必影響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而有毒有害的物質更是升高過敏發生的機率。腸道微生物是環境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
  • 腸道菌群——被遺忘的器官
    健康成人腸道內的微生物總量大約1-1.5kg,有1000多種,數量高達1014個,相比於正常人體自身細胞數量1013個,腸道微生物的數量是人類細胞數的10倍,而且編碼基因數目超過人體自身基因數目的100倍,是控制人類健康的「第二基因組」。人體每天排出糞便乾重的1/3由細菌組成,大多數為腸道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