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你的腸道在「告狀」,它的話會影響全身

2021-01-12 騰訊網

提到腸道,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吃」。可你知道嗎?我們的腸道不僅僅會「吃」,它還會「說」!

剛剛發表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科學)上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腸道和大腦可能通過迷走神經直接連接,將獲取的信息迅速「報告」給大腦。

腸道有意見,100微秒就能「告訴」大腦

英文裡有一個古老的短語叫「Follow your gut」,直接翻譯過來是「追隨你的腸道」,而它實際表達的含義是「追隨你的內心」。

這是因為,人們早就發現腸道似乎有著某種「神秘的力量」,能微妙地影響全身——比如,人緊張的時候會感到噁心、手心出汗,在飽餐一頓後會頭昏眼花等等。而其中的奧秘,科學界一直在探索之中。

就在上個月9月21日,以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醫學助理教授Diego Bohórquez為首的研究團隊獲得了重要進展。他們利用被綠色螢光標記的狂犬病病毒追蹤了小鼠腸道到腦幹的信號,結果驚訝地發現,腸道發出的信息可以在不到100毫秒的時間迅速跨越神經突觸,直接傳遞給中樞神經系統。——這種神經高速通道,傳輸速度比一眨眼還快,遠超過去學界普遍認為的腸道通過激素分泌傳遞信號的作用機制。

裡程碑式研究:破譯「腸-腦」交流密碼

早在2015年,該團隊在權威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就發現,腸道細胞可能含有神經末端或突觸,會直接連接到某種神經迴路中。——這也被認為是探索「腸道-大腦」溝通機制上的裡程碑式研究。

而此次的新研究則對「腸-腦」之間的交流「密碼」進行了進一步破譯。

研究證實,迷走神經可能是腸道和大腦直接交流的信號通路,而穀氨酸則是這條路上的「情報員」:添加糖分(促進穀氨酸分泌)會加速神經元和腸道細胞之間的信號傳遞阻斷腸道細胞的穀氨酸分泌,則會迅速中斷信號傳遞

通過這樣的信號傳遞機制,腸道攝入的食物營養成分、熱量值等重要信息,能更快速、準確地傳遞給大腦。

Diego Bohórquez教授表示,這些發現將成為一種新感覺的生物學基礎,未來科學家或許可以針對這些靶點,調節人體機能狀態、治療疾病。

腸道,身體裡的第二個「大腦」

腸道看似只管「吃」,實際上並不簡單。人體腸道上排列著1億多個神經元,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它也相當於一個「大腦」。

人們早就發現,腸道的微生態環境會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大腦情緒狀態、神經信號傳導、血腦屏障代謝等各項功能。

增強大腦免疫功能

2015年德國的一項研究發現,腸道中的某些營養物質能促進大腦小膠質細胞的發育和生長,進行增強大腦免疫功能。

影響神經髓鞘

來自愛爾蘭的研究發現,腸道中的微生物平衡會影響神經髓鞘的形成,這是構成神經纖維重要的脂類屏障。

「腸-腦軸」

權威期刊《Nature》(自然)、《Cell》(細胞)等雜誌發文證實了人體腸道和大腦之間的關聯,即「腸-腦軸」的存在。換句話說,你的身體狀態並不是只有大腦這個司令部說了算,腸道也有發言權!

「腸腦」和諧工作,身體年輕狀態好

因此,大腦這個「指揮官」和腸道這個「能量站」可以說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

大腦可以影響腸道蠕動、消化和分泌、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分布、菌群平衡;而腸道又可以影響神經傳遞信號、壓力或焦慮、情緒和行為。

二者協調工作,身體隨之正常運轉、保持健康、有活力的狀態,大腦和腸道「溝通不暢」、「工作不同步」,人的身體平衡很容易被打亂,進而出現失眠、睡眠質量下降、腹部飽脹、食慾下降、便秘等各種不適,加速衰老的到來。

不想長大不想老?雙管齊下才是硬道理

腦白金作為多來年頗受大眾歡迎的健康品,充分利用了這一科學新發現,將「腸腦軸」的概念融入到我們日常生活中,幫助身體保持最佳狀態。

據悉,其主要成分低聚糖,是腸道益生菌賴以生存的最主要食物。它在口中、胃中和小腸中不被消化吸收而直接進入大腸,優先被大腸內的雙歧桿菌等有益菌所利用,激活體內有益菌的大量增殖,可以改善腸道的微生態平衡,促進腸道蠕動、潤腸通便。

世界頂級期刊《Nature》(自然)公布的「腸腦軸」理論表明:調理腸道的同時,補充有助於改善睡眠的元素對腸道有促進作用。腦白金還有另一功效成分MT,它可調整人體生物節律,加強深度睡眠。同時,該成分與腸道中的受體結合,調節腸道蠕動節律,達到潤腸通便的協同作用。

試試腦白金,「改善睡眠,潤腸通便」,雙管齊下,守住身體年輕態!

孝敬爸媽 記得帶上腦白金回家

年輕,就是睡得香,精神好;

年輕,就是腸道好,有活力。

每天腦白金

睡眠變沉、做夢少了

腸道通暢,排便暢快

由內而外,散發年輕的狀態

(本品不能代替藥物)

相關焦點

  • 腸道不好「連累」大腦!消化系統這樣影響全身健康……
    眾所周知,大腦是人體的「最高司令部」,負責指揮全身各系統及器官的正常運轉。但你可能不知道,腸道也有自己獨立的神經系統,它的某些功能幾乎可與大腦媲美。《電子神經學雜誌》最新發表的研究顯示,腸道與大腦關係密切,甚至很多腦病的發生都與腸道有關。腸道是如何影響大腦的?哪些腦病跟腸道有關?生活中如何正確呵護腸道?訪權威專家,為你一一解答。
  • 原來大腦不只自己下命令,還會聽腸道菌的話!
    而腸道表面的神經元通常都與腸道菌相連,而科學家發現超過500種、數量約在10億萬個腸道菌的狀態與我們的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很多人都會在心情不佳的時候暴飲暴食,但研究發現這是由於情緒的變化導致腸道菌的菌群失調,進而菌群影響了人類的大腦,改變了人類的飲食習慣,才出現了暴飲暴食的情況。
  • Microbiol:飲食方式也會影響腸道菌群
    2020年3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長期以來,人們已經認識到了生活方式對於調節體內的微生物的重要性,並且闡明了它們對我們全身健康的複雜協同作用。現在,日本的研究人員已經證明了正常飲食對於我們個體口腔和腸道菌群的組成和平衡的重要性。
  • 路亞馬口魚,為什麼一個點釣幾條魚以後就沒口了,是馬口會告狀嗎
    最近聽不少的釣友問。說一個明明馬口很多,可是在釣幾條以後魚就會明顯地減少甚至是沒魚了。有釣友回答說:你釣了馬口不能在標點放生,因為馬口會「告狀」。它會告訴同伴有危險所以你就釣不到魚了。這個說法聽起來很奇怪。那麼馬口魚真的會告狀嗎?為什麼釣幾條就沒魚了?
  • 腸道細菌能夠影響我們的大腦嗎?
    而如果線蟲吃了產鹼普羅威登斯菌,那麼就會有部分線蟲似乎忘記了正辛醇是它本來應該不喜歡的物質,因此還是爬向了含有正辛醇的區域。更為有意思的是,產鹼普羅威登斯菌要改變線蟲對正辛醇的迴避行為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細菌必須能夠在線蟲的腸道中繁殖。為了證明這一點,科學家用抗生素預先處理過細菌作為食物來餵線蟲。
  • 為什麼說「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大腦」?腸子裡的它們,和你的全身健康...
    腸道還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想不到吧! 它與外界相通,而且每日吃進去的食物會攜帶許多細菌,如果沒有強大的防禦能力,我們恐怕要面臨天天被感染的風險了。 它身系多種疾病 身兼數職,又養「菌」為患,不容易出問題才怪! 不管是兒童、孕婦、老年人,還是年輕力壯的青年,平日如果著涼了、飲食不衛生、長期服用某些刺激性藥物(如抗生素),都會讓你腸道受損。
  • 你知道嗎腸道比大腦更聰明
    儘管神經細胞的數量不及大腦,但是在腸道內的神經網絡中,卻有眾多影響思考和情緒的信息在交互往來。我認為,人類的心理基礎是在腸道內誕生的。而且,對其形成產生巨大影響的,或許就是腸道細菌。今後研究繼續推進的話,或許我們就能更進一步地了解腸道和心理之間的關係了。④腸道會製造幸福感詳細情況我會在後文介紹。
  • 「你太強勢,凡事要我順從你的意思」「媳婦,聽長輩的話怎麼了」
    俗語有云: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能夠流傳這麼久自然是因為它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要分情況,老人言也不是都對都該聽。小君和小張戀愛有三年多的時間了,跟很多情侶一樣,遭到了家裡的催婚,兩人也早就見過了雙方的父母,還經常會到對方家裡吃飯。
  • 研究:黑水虻蟲粉對仔豬腸道功能的影響
    研究:黑水虻蟲粉對仔豬腸道功能的影響義大利科學家發現,黑水虻蟲粉具有多種積極作用,他們證實:黑水虻蟲粉適合作為年幼豬的飼料原料。由於其可持續發展的好處和顯著的營養價值,黑水虻蟲粉作為豬、家禽和水產養殖品種的飼料原料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 腸道是人體「第二大腦」 消化好不好影響心情
    莫名其妙想發脾氣,你會意識到這其實與中午吃了什麼有關嗎?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麥可·格爾森在《科學美國人》雜誌上發表文章稱,控制人類以及某些哺乳動物情感的五羥色胺、多巴胺以及多種讓人情緒愉快的激素,95%是在腸道裡面合成的。格爾森等人強調,情緒的很大一部分受腸道神經系統影響,例如「忐忑不安」就是腸道對生理壓力或緊張的提示信號,甚至,人類幸福感的體驗依賴於從腸道這個「第二大腦」向上傳至大腦的信息。
  • 太空飛行會持續影響腸道中的微生物
    該工具被稱為「星圖」(對一致和可複製的微生物群落豐度模式進行相似性測試),分析表明,太空飛行會讓腸道中細菌的豐度、比例和多樣性發生特定的、一致的變化。領導這項研究的西北大學科學家Martha Vitaterna表示:輻射對腸道微生物群肯定有影響,但這些影響與在太空飛行中看到的不一樣。
  • 維生素C、乳鐵蛋白、腸道益生菌對免疫系統有什麼影響?
    本期主要解答的問題是:維生素C、乳鐵蛋白、腸道益生菌對機體有什麼影響?維生素C是不是補的越多越好?維生素C,對於免疫功能的發揮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人體每天需要100毫克的維生素C,但是作為一個慢性的肝病或者在特殊的狀況下,適當的增加維C的攝入,能夠幫助身體製造出更多的這種機體的抗體,來發揮噬菌的作用。
  • 腸道是個容易「激動」的器官:全身50多種疾病都與它有關
    從胃幽門到肛門,腸道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部分。作為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腸道既強大又脆弱,它身負多重功能,又易受多種疾病困擾。 5月29日是世界腸道健康日,《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消化科專家,教你護好腸道,不讓這個脆弱的器官受傷。
  • 膳食成分是如何影響腸道健康的?
    飲食是腸道菌群組成的關鍵調節因素之一,它不僅直接影響宿主的體內平衡和生物過程,而且還能通過微生物發酵產生的一些重要的代謝產物,特別是短鏈脂肪酸。這種人類宿主與腸道菌群之間的互惠共生關係可以通過飲食習慣的改變而改變,這可能會影響腸道屏障功能和免疫系統。
  • 老年人補充維生素D會如何影響腸道微生物組?
    老年人補充維生素D會如何影響腸道微生物組?一些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群改變了腸道維生素D代謝(VDM),益生菌補充劑可以影響循環維生素D水平。這些發現具有重大的臨床利益,因為多個大型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血清維生素D水平低的人會增加多種不良健康結果的風險,包括骨質疏鬆症,肥胖,炎症性腸病,偶然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 貓咪的智商是很高的,它能聽懂你的話,只不過它不想理你
    貓和狗是日常中很常見的寵物,大家都覺得貓貓很高冷,狗子很親近,和人和親密覺得狗子很聰明,通人性,其實有些貓的智商也是很高的,他可以聽懂你的話,只是不想理你,貓幾乎都懂你說的話,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他們的智力很高,只是,貓知道你說的很多,但是不理你,這時,有人想問,可是我不知道主人的話
  • 25 有菌更健康:腸道菌群影響物種進化2020.08.05
    前面說了益生菌的功效,介紹新發現器官—腸道菌群器官,以及腸道菌群器官對動物全身各項功能的影響。這已經有神化益生菌之嫌。但對益生菌的認知更新還遠遠沒有結束,被顛覆的認知會一個接著一個。先有細菌,後有細菌寄生(共生)的動物,按動物和共生菌群同步進化理論,細菌菌群對進化的影響要比它後來選擇的宿主更大。 近十年的研究結果表明,腸道菌群不僅影響動物生命,或許還影響物種進化。
  • 最新研究:糖會破壞腸道屏障,而生酮飲食會使腸道更健康
    在腸道裡面,有數以億計的微生物生活在那裡,一旦腸道菌群的穩態被打破,就很容易引發腸道疾病,比如,結腸炎。 傳統的理念認為,吃肉會引發結腸炎,或者吃脂肪會引發結腸炎,增加腸癌的風險。
  • 身體出現這六種情況要注意,可能寄生蟲已經「遍布全身」!
    身體出現這六種情況要注意,可能寄生蟲已經「遍布全身」!大人身體裡有寄生蟲和衛生有關係,空氣中的髒東西或者是飲食上有什麼不乾淨的東西之類的。這些寄生蟲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一旦進入身體就會消耗人體內的營養甚至會不斷繁殖。時間長了可能全身都是寄生蟲,你還渾然不知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 消化資訊 | 腸道微生物群可能影響著你的健康
    導語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對腸道微生物群在人體健康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了解腸道微生物影響宿主健康的機制為開發更好、更個性化的診斷方案和療法打開了大門。蛋白質是大而複雜的分子,它在細胞中完成大部分工作,且它是組織和器官的必要結構,是組織和器官執行功能和調節所必需的。「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研究了腸道微生物組蛋白家族的豐富程度、結構構成和分散度與疾病之間的關係,」Sharpton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