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資訊 | 腸道微生物群可能影響著你的健康

2020-12-04 醫脈通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導語

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對腸道微生物群在人體健康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了解腸道微生物影響宿主健康的機制為開發更好、更個性化的診斷方案和療法打開了大門。

背景

到目前為止,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探究腸微生物群的組成(即哪些微生物存在,以及某種微生物的量有多少)及其與身體的健康狀況或各種疾病的關聯上。

腸道微生物群與器質性疾病的關聯

由博士生Courtney Armour領導的OSU研究不僅著眼於腸道微生物群的種類,而且著眼於它們可能發揮的功能。該項研究結果被發表在mSystems上。

Armour在OSU科學院的微生物學和統計學研究員Thomas Sharpton的指導下,分析了宏基因組薈萃分析中包含7種不同疾病的8項不同研究的數據和結果。

宏基因組學是指直接從環境樣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構建宏基因組文庫,利用基因組學的研究策略研究環境樣品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遺傳組成及其群落功能。薈萃分析是一種結合多項研究數據的統計技術。

Armor、Sharpton及其合作者進行的薈萃分析納入了來自近2000個糞便樣本的宏基因組數據,他們將這些樣本用於結腸直腸癌,克羅恩病,肝硬化,肥胖,類風溼性關節炎,2型糖尿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的研究。

蛋白質是大而複雜的分子,它在細胞中完成大部分工作,且它是組織和器官的必要結構,是組織和器官執行功能和調節所必需的。

「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研究了腸道微生物組蛋白家族的豐富程度、結構構成和分散度與疾病之間的關係,」Sharpton說。

「通過對蛋白質家族豐度的分析,我們發現,與對照組相比,患有克羅恩病、肥胖症、2型糖尿病或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的腸道微生物蛋白質家族數量較少,」Sharpton說。「另一方面,結直腸癌患者的微生物組蛋白家族數量大於對照組。」

此外,另一項在mSystems上發表的關於老鼠的研究表明,機體對壓力的暴露能導致腸道菌群的變化,進而刺激免疫細胞的活動,使身體攻擊自身的可能性上升,從而使人們更易患上自身免疫性疾病。

腸道微生物群與精神心理的關聯

以前的研究表明,多達三分之一的人群在一生中的某些時刻都會受到焦慮症狀的影響。

一項被發表在《General Psychiatry》雜誌上的研究表明,通過使用益生菌和非益生菌食品和補充劑來調節腸道內的微生物,可能對正在經歷焦慮症狀的人群有幫助。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精神健康中心的一組研究人員開始調查是否有證據支持通過對腸道微生物群的調節可以改善焦慮症狀。他們回顧了21項納入了1503人的研究。

總體而言,結果顯示,在21項研究中有11項提示調節腸道微生物對焦慮症狀有著積極影響,這意味著超過一半(52%)的研究表明通過對腸道微生物的調控來緩解焦慮是有效的。

因此,這些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精神健康中心的研究人員建議,除了使用精神病藥物治療焦慮症狀外,我們還可以考慮調節腸道菌群以緩解焦慮症狀。

討論

腸道微生物群由來自約1000種不同細菌的超過10萬億個微生物細胞組成。微生物生態系統通過細胞間信號傳遞和抗菌肽的釋放保持平衡。

腸道微生物也與人類宿主相互作用,有時候這種相互作用能促進健康,有時候這種相互作用促發疾病發展。微生物組的生態失調或不平衡發展通常對宿主的健康有不利影響,了解腸道微生物影響宿主健康的機制為開發更好、更個性化的診斷方案和療法打開了大門。

醫脈通編譯整理自:
[1].SteveLundeberg, Research deepens understanding of gut bacteria's connections tohuman health, disease,MedicalXpress,2019.05.
[2]. Beibei Yang,Jinbao Wei, Peijun Ju, Jinghong Chen,Effects of regulating intestinal microbiota on anxietysymptoms: A systematic review,General Psychiatry,2019.05.
[3].Michal Werbnera,Yiftah Barshesheta, Nir Werbnera, Mor Zigdona, Itamar Averbucha, Oren Ziva,Boris Branta, Evan Elliotta, Shachaf Gelberga, Moran Titelbauma, Omry Korenaand Orly Avnia, Social-Stress-ResponsiveMicrobiota Induces Stimulation of Self-Reactive Effector T Helper Cells,American Society of Microbiology Journals,2019.05.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腸道微生物群與不健康衰老|微生物群|健康狀況|腸道菌群|虛弱者|...
    腸道菌群你年齡預測模型圖從上圖看出腸道年齡和生理年齡基本是符合的,說明人體真實年齡與腸道菌群的年齡特徵是相符合的。「炎症老化」影響腸道完整性,並可能與微生物群的變化有因果關係(如下圖)。炎性細胞因子的表達增加會降低緊密連接蛋白(例如,zonulin和claudins)的表達,這會增加通透性,並可能導致炎症持續。腸道駐留和招募的髓樣細胞對於維持腸道完整性以應對微生物群的擾動至關重要。髓系對年齡相關性炎症的影響特別敏感。慢性炎症損害單核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發育和組織巨噬細胞功能。這些細胞吞噬能力下降,調節失調或過度炎症反應導致病理學改變。
  • 腸道微生物群與不健康衰老
    「炎症老化」影響腸道完整性,並可能與微生物群的變化有因果關係(如下圖)。炎性細胞因子的表達增加會降低緊密連接蛋白(例如,zonulin和claudins)的表達,這會增加通透性,並可能導致炎症持續。腸道駐留和招募的髓樣細胞對於維持腸道完整性以應對微生物群的擾動至關重要。髓系對年齡相關性炎症的影響特別敏感。慢性炎症損害單核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發育和組織巨噬細胞功能。這些細胞吞噬能力下降,調節失調或過度炎症反應導致病理學改變。
  • 健康的人類微生物組|微生物群|腸道菌群|人類|健康|細菌|植物|...
    本文,我們將對以下方面展開討論分析:人類對健康人微生物組的理解史;健康人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和功能;健康人微生物多樣性的範圍;可能的驅動因素,如地理,飲食和生活方式等;在嬰幼兒的腸道菌群中核心菌包括: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韋榮氏球菌屬(Veillonella),通常2歲以下嬰幼兒的腸道菌群這兩種菌一般至少佔比30%以上。如果你的腸道菌群構成中基本見不到這些核心菌或佔比很小,那麼腸道菌群很可能已經出現問題。
  • 研究速遞 | 食品添加劑E171可能通過影響腸道微生物群而致癌
    研究速遞 | 食品添加劑E171可能通過影響腸道微生物群而致癌
  • 兒童發育期間維持健康和疾病發展的腸道微生物群
    對於這每一個問題,腸道微生物群因素都尤為顯著。腸道微生物群與兒童發育之間的關聯為改善健康預防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也是兒科醫學的基石。環境會影響微生物群的發育 (圖1)。雖然關於微生物群在出生前是否通過胎盤的子宮內微生物定植而受到影響的數據存在衝突,但一致認為出生後立即微生物定植的數據顯著性增加,其中初始定植由兼性厭氧菌引起,隨後是專性厭氧菌。
  • 神奇的人體微生物群:影響免疫甚至你的情緒和行為
    不同的比喻代表著科學家的不同視角,因此也影響著對人體微生物群的科學理解和相關的醫療過程北京時間8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人體是一個生態系統嗎?在你的口腔、皮膚和腸道中,都生活著完整的微生物群落,它們會影響你如何消化食物,還能幫助你訓練免疫系統,甚至可能影響你的情緒和行為。這些微小的「租戶」究竟是什麼?
  • 腸道微生物群在冠心病中的作用
    腸道微生物群對冠心病危險因素的影響研究表明,腸道菌群與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和高血壓有關,它們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這一發現進一步證實了腸道菌群與肥胖之間的關係。目前的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可能導致肥胖(圖1)。 腸道微生物群會發酵宿主無法消化的物質,將其轉化為小分子,例如短鏈脂肪酸(SCFA),並為宿主提供能量。
  • 腸道微生物群在腦健康和自閉症疾病中的作用的最新進展
    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腸道微生物群在健康和疾病的各個方面,包括腦部健康中的作用。在所有這些條件或其動物模型中已經記錄了微生物群失調。此外,腸道微生物群的消耗或調節可能影響在各種腦部疾病中觀察到的中樞病理學或行為缺陷的嚴重程度。然而,這種影響的機制只是緩慢地被揭示出來。此外,最近的臨床前和臨床證據表明,通過益生元,益生菌或飲食幹預針對微生物群可能是一個有效的「精神生物」戰略,治療情緒症狀,神經發育障礙和神經退行性疾病。
  • 腸道微生物與健康
    研究者們從腸道微生物方面找到了支持這一說法的新證據:飲食可以改變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與各種疾病的聯繫緊密。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操縱這些微生物群,來治療某些疾病。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一天之內,飲食可以改變腸道中的微生物群——特別是那些耐受膽汁的微生物,也會改變腸道細菌所表達的的基因類型。
  • 最新研究速遞 | 柳葉刀:腸道微生物群在神經系統疾病中的作用
    早期生活中的各種因素可能影響這種定居,包括分娩方式、母乳餵養、早產、環境、宿主遺傳學、抗生素暴露和母體感染、壓力或肥胖。在整個生活中,飲食可能對微生物群的組成產生最大的影響。越來越多的研究調查了患有特定神經障礙個體與健康年齡匹配個體的微生物群組成。然而,這些研究僅僅提供了一個時間上的快照,縱向隊列研究是有必要的。
  • 抑鬱症,恐懼,壓力和腸道微生物群脫不開的關係
    科學家發現腸道菌群會產生許多其他神經遞質,例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GABA等,它們對情緒,焦慮,專注等至關重要。腸道微生物群會導致大腦反應方式發生變化。腸道菌群失衡如何影響抑鬱症我們知道,抑鬱症不僅是精神疾病。抑鬱症患者可能同時患有多種疾病,包括腦功能障礙,免疫系統失調和應激激素紊亂等。
  • 大腦的健康,也受腸道通透性的影響
    正常的腸道微生物群通過與有害細菌競爭食物和生長因子等重要資源來防止其定植。如果正常腸道菌群的數量減少,例如由於抗生素治療,病原微生物就有機會在腸道上皮上定植。保護腸道通透性的方式腸道微生物群能夠增強腸道屏障功能的另一種方式是通過保護和改善上皮緊密連接。大多數支持微生物群在腸道屏障正常功能中的作用的證據來自研究,這些研究表明,益生菌治療可以降低胃腸道疾病模型的腸道通透性。
  • 腸道微生物對睡眠調節中的影響
    最近有人研究了腸道微生物群對睡眠的影響,這項研究由日本筑波大學研究人員進行,揭示了細菌怎麼改變腸道的環境和菌群,從而影響睡眠等行為。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柳澤正史教授說:「我們發現微生物的消耗消除了腸道中的血清素,我們知道大腦中的血清素水平會影響睡眠-覺醒周期。」 「因此,通過改變飲食來改變腸道中的哪些微生物有可能幫助那些睡眠困難的人。」這項新的研究建立在先前工作的堅實基礎上,該工作建立了認知和大腦發育要素與腸道微生物健康和新陳代謝之間的緊密聯繫。該研究發表在《科學報告》上。
  • ...微生物群|腸道菌群|過敏性|益生菌|細胞|丁酸|嬰兒|-健康界
    「健康」微生物群的早期定植過程正逐漸成為終身健康的關鍵決定因素我們知道微生物組的組成在生命的最初幾年是動態變化的,並且可以受到一些產前和產後環境和宿主相關因素的影響(下圖)影響人體微生物群發育的因素Peroniet al, Front.Immunol. 2020新生兒微生物群是一個脆弱的、高度動態的生態系統,在生命的最初幾年裡,由於一些產前和圍產期因素的影響,其組成發生了迅速的變化。腸道微生物群的成熟主要發生在2-3歲時。因此,嬰兒早期可能是調節微生物群落以促進健康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
  • 菌群最新資訊熱評 | 消毒劑與微生物群,微生物與癌症免疫療法
    實際上,在健康個體之間,微生物群組成存在巨大差異。如果一個人健康,是否應該假設他/她擁有良好的微生物群?考慮到許多因素,例如宿主遺傳學,飲食,地理位置和生活方式,這些因素會不斷影響微生物菌群的組成和功能狀態。因此對於具有特定病理狀況的個體可能有益的微生物菌群可能對另一個個體或個體都不那麼有利。 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情況下。所以我會說是的。這肯定是個體環境相關的。
  • 研究發現兒童腸道微生物群和家用化學品之間存在聯繫
    這項研究發表在本月的《環境科學與技術快報》(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tters)上,可能有助於更好地理解這些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如何影響人類健康。近年來,腸道菌群,即生活在我們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已經成為研究人員越來越感興趣的問題。我們腸道中的微生物,包括各種各樣的細菌和真菌,被認為會影響很多過程,從營養吸收到我們的免疫,一種不健康的微生物組被認為與肥胖、哮喘和痴呆等疾病有關。
  • 帕金森病腸道微生物群紊亂的研究進展
    1.胃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間的雙向功能交流 新的研究發現:人體免疫系統、神經通路和神經內分泌途徑共同參與胃腸道和中樞神經之間的信息交流,這種信息傳遞被稱為腦-腸軸,其在調控腸道功能和影響宿主健康狀況方面發揮特殊作用
  • 腸道菌群的恢復力:定義,與健康的關係以及幹預策略
    那麼,「彈性菌群」可用作健康菌群的替代物。此外,腸道菌群是最容易受到環境變化和損害的「器官」。在個人的一生中,面臨著不健康飲食,藥物和感染等狀況。恢復到出狀況之前基線的能力受損可能導致菌群失調。因此,有理由假設,維持有彈性力的微生物群對健康很重要。
  • 研究:黑水虻蟲粉對仔豬腸道功能的影響
    但是,正如都靈大學和義大利食品生產科學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最近所證明的那樣,黑水虻蟲粉(BSFM)也可以對斷奶仔豬產生積極的腸道好處。研究小組成員最近在《動物科學與生物技術雜誌》上發表了題為「飲食中的黑水虻膳食對盲腸微生物群和小腸粘蛋白動力學以及斷奶仔豬免疫細胞浸潤的影響」的研究。黑水虻蟲粉可以對大腸和小腸中的微生物群產生積極影響。
  • 肺癌最新研究進展,與腸肺微生物息息相關|微生物群|腸道菌群|肺癌|...
    人類呼吸道和胃腸道中微生物群的早期形成和免疫環境可能源自皮膚和外部環境。 肺部微生物群可以直接影響肺癌細胞的生長。在上一小節提到過微生物在癌症進展中作用的三個主要機制中,局部免疫環境的調節和致癌途徑與肺癌有關。肺微生物群落的失調可能通過特定的微生物成分促進致癌途徑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