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微生物群在腦健康和自閉症疾病中的作用的最新進展

2020-12-01 騰訊網

腸道微生物群在腦健康和自閉症疾病中的作用的最新進展

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腸道微生物群在健康和疾病的各個方面,包括腦部健康中的作用。事實上,細菌共生體在各種精神和神經疾病,如抑鬱症、自閉症、中風、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病中的作用正在顯現。在所有這些條件或其動物模型中已經記錄了微生物群失調。此外,腸道微生物群的消耗或調節可能影響在各種腦部疾病中觀察到的中樞病理學或行為缺陷的嚴重程度。然而,這種影響的機制只是緩慢地被揭示出來。此外,最近的臨床前和臨床證據表明,通過益生元,益生菌或飲食幹預針對微生物群可能是一個有效的「精神生物」戰略,治療情緒症狀,神經發育障礙和神經退行性疾病。

測序技術和代謝組學技術的進步使科學家能夠探索微生物如何影響我們生活的世界的方方面面。事實上,包括神經病學和精神病學在內的幾乎所有醫學領域都被證明受到腸道內數萬億細菌的影響。然而,人們很容易忘記,微生物賦予宿主健康益處的概念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100多年前,巴黎巴斯德研究院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ElieMetchnikoff 提出,乳酸菌可能在衰老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1 Hubert j. Norman,在 Camberwell House 庇護所工作,George Porter Phillips,在倫敦 Bethlem 皇家醫院工作,測試了乳酸菌可以改善抑鬱症狀的概念。從那時起,在了解我們胃腸系統內的細菌共生體如何影響宿主健康方面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

在過去的十年中,腸道細菌與中樞神經系統(CNS)之間的雙向通訊途徑,即微生物-腸道-腦軸,對神經炎症、應激軸激活、神經傳導和神經發生等關鍵腦過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調節了複雜的行為,如社交能力和焦慮。腸道細菌通過合成神經遞質(即 g- 氨基丁酸(GABA)、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和調節免疫系統活化的能力,以及產生具有神經活性的代謝物(如短鏈脂肪酸)的能力,影響這些中樞過程。

此外,腸道微生物群和大腦通過其他途徑,如迷走神經通路,和通過調節關鍵的膳食胺基酸,如色氨酸14-17聯繫在一起。鑑於腸道微生物群和大腦之間的密切聯繫,腸道細菌在神經和精神疾病中發揮作用也就不足為奇了。現在的證據表明腸道中的細菌共生體可以影響抑鬱症、精神分裂症和自閉症等疾病。

雖然在闡明細菌共生體如何參與這些疾病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在以微生物為基礎的治療方法能夠被合理應用為可行的治療選擇之前,還需要更深入的了解。然而,也許令人驚訝的是,腸道細菌似乎參與大腦健康和行為的其他方面的程度。新興的研究表明,微生物-腸道-腦軸也參與神經退行性疾病,如自閉症、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以及精神疾病,如成癮。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 有超過 1/2的伴有胃腸功能障礙的自閉症兒童腸道中存在另一種腸道微生物—薩特菌, 而正常人中沒有發現薩特菌屬於產鹼菌科(Alcaligenaceae)可抵抗膽鹼, 約佔腸道中全部細菌的 1%-7%,另有研究發現, 自閉症兒童糞便中除了薩特菌(Sutterella spp.)比對照組明顯增多, 伴隨有功能性胃腸疾病的自閉症兒童糞便中毛圈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torques)相比無功能性胃腸疾病的自閉症兒童也明顯增多。

而且自閉症的發病原因已經基本不符合遺傳規律,更多的是與環境飲食有關,比如備孕期間母親的避孕藥使用;孕期母親的飲食、生活習慣和孩子的抗生素使用,飲食、生活習慣等都會影響腸道菌群。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速遞 | 柳葉刀:腸道微生物群在神經系統疾病中的作用
    disorders(腸道微生物群在神經系統疾病中的作用)。其在微生物組研究和腸道相關疾病研究中可以排進全球前五,在益生菌研究和細菌素研究中名列第一。APC 長期致力於微生物組的轉化應用研究,在多個領域的產業化方面,包括食品、製藥、嬰兒營養、醫療食品、診斷、運動營養,以及動物健康等取得進展。以下是文章內容。
  • 兒童發育期間維持健康和疾病發展的腸道微生物群
    背景腸道微生物群在兒童發育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兒童期發育是指從出生到青春期結束之間發生的生理、心理和情感的變化。兒童發展可以分為四個不同的階段:嬰兒期、學齡前階段、兒童中期和青春期。偏離常模可能是疾病發展的早期跡象,無論是營養不良或肥胖、自閉症譜系障礙 (ASD)的社會發育遲緩、食物過敏或哮喘。
  • 最新研究進展 | 行為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腸道微生物分子
    例如,在無菌和經抗生素處理的小鼠中,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失調,這會導致糖皮質激素反應過度。這些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變化與一些測試模式中的行為模式有關,這些測試模式對社交活動,焦慮,認知功能和抑鬱行為進行了建模。具有某些健康問題和健康對照的個體之間的腸道微生物群不同。
  • 最新研究進展 | 行為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腸道微生物分子|微生物...
    例如,在無菌和經抗生素處理的小鼠中,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失調,這會導致糖皮質激素反應過度。這些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變化與一些測試模式中的行為模式有關,這些測試模式對社交活動,焦慮,認知功能和抑鬱行為進行了建模。具有某些健康問題和健康對照的個體之間的腸道微生物群不同。
  • 帕金森病腸道微生物群紊亂的研究進展
    1.胃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間的雙向功能交流 新的研究發現:人體免疫系統、神經通路和神經內分泌途徑共同參與胃腸道和中樞神經之間的信息交流,這種信息傳遞被稱為腦-腸軸,其在調控腸道功能和影響宿主健康狀況方面發揮特殊作用
  • 兒童心理健康:腸道細菌在自閉症和多動症中的作用
    我們許多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都可能受到某種神經精神疾病的影響,前面我們討論了腸道細菌在青少年和成人中高發的應激相關障礙以及老年人群高發的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最後,我們來看看腸道細菌在兒童時期常見的自閉症和多動症中的作用。自閉症和多動症都屬於神經精神疾病,大腦和神經系統處理信息的方式與大多數人不同。
  • 腸道微生物群與不健康衰老|微生物群|健康狀況|腸道菌群|虛弱者|...
    雖然年齡相關的變化在腸道內的淋巴細胞中的作用尚未完全確定,但淋巴細胞群體中似乎存在微生物群依賴性和年齡依賴性變化。衰老腸道的變化與愛滋病毒攜帶者的變化有著強烈的相似性。在這兩種情況下,駐留T細胞(尤其是CD4+T細胞)的數量或功能降低,這被認為是導致微生物失調、腸道通透性和全身炎症的原因。
  • 腸道微生物群在冠心病中的作用
    腸道菌群與肥胖2004年,Bäckhed等人首先報導了腸道微生物群與肥胖有關,因為他們發現腸道微生物群可以調節實驗小鼠的脂肪儲存。在人和小鼠中都發現了與肥胖相關的相似的腸道菌群。在肥胖的小鼠和肥胖的人類腸道微生物群中,厚壁菌/擬桿菌比例更高。 他們的結果表明,肥胖患者的微生物組從飲食中獲取能量的能力更強。
  • 腸道微生物群與不健康衰老
    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幾乎所有慢性炎症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痴呆症和炎症性疾病)都與微生物失調有關。一個補充的解釋可能是在炎症反應過程中,特定的微生物生態位丟失或受到幹擾。炎性細胞因子的表達增加會降低緊密連接蛋白(例如,zonulin和claudins)的表達,這會增加通透性,並可能導致炎症持續。腸道駐留和招募的髓樣細胞對於維持腸道完整性以應對微生物群的擾動至關重要。
  • 腸道微生物通過皮質醇與腦代謝物「通信」
    據每日科學網站日前報導,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最新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可影響人的健康和行為,甚至與自閉症等神經系統疾病有關,其可通過血液中的皮質醇與腦代謝物「通信」,這一發現提供了一種能解釋自閉症特徵的內在機制。該校神經科學項目博士生奧斯汀·穆德稱,嬰幼兒期間神經代謝物的變化對腦發育影響重大,而腸道細菌、真菌和病毒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 肺癌最新研究進展,與腸肺微生物息息相關|微生物群|腸道菌群|肺癌|...
    與真菌麴黴菌(Aspergillus), 青黴菌(Penicillium), 念珠菌(Candida)等真菌共存,不會引起健康人肺的感染。而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囊性纖維化等肺部疾病中,肺微生物群處於失調狀態。
  • 抑鬱症,恐懼,壓力和腸道微生物群脫不開的關係
    腸 道 微 生 物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器官,腸道中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平衡對於身心健康至關重要。而現代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例如壓力大,加工食品飲食,抗生素,殺蟲劑以及經過消毒的城市環境,都減少了健康腸道菌群的數量和豐富度,同時增加了有害菌群的數量。最新的抑鬱理論表明,腸道菌群失衡可能在這種疾病中起主要作用。
  • 健康的人類微生物組|微生物群|腸道菌群|人類|健康|細菌|植物|...
    健康微生物群的核心標誌;微生物群的抵抗力,彈性和穩定性;有助於人類健康和疾病預防的微生物代謝途徑和種類;現代農業與人類健康腸道微生物。而且腸道菌群檢測遠不是檢出了每種菌的含量,還需要大規模人群隊列和疾病樣本的訓練以及模型構建,因此16s有其標準化和相對適合的成本,在腸道菌群中還是首選的方案。
  • 深度解讀 | 腸道菌群和中樞神經系統的關係
    說話晚、讀書讀不進、每天不開心不全是我們的錯,還可能是腸道菌群有問題。腸道菌群不僅影響消化吸收,還影響神經系統。近年來,科學家們研究發現,腸道細菌可能在神經發育,焦慮和抑鬱症的誘發過程中,甚至很多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 最新研究進展|腸道微生物組在改善抗癌治療效果方面的強大作用
    癌症仍然是主要的健康災難。最近的研究已指出人類共生腸道微生物群參與調節化學療法和免疫療法的結果。 它主要是通過調節藥物的代謝和宿主免疫反應來實現的。微生物遍布全身,其中腸道微生物群是最受歡迎和研究最深入的系統。人的腸道微生物主要包含細菌,病毒,真菌,古細菌和小型原生動物的異質等。最新研究強調了腸道菌群對宿主健康的不同作用。 腸道內的微生物通過調節大量的基本生物學過程,在宿主系統內提供保護並維持體內平衡。
  • 消化資訊 | 腸道微生物群可能影響著你的健康
    導語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對腸道微生物群在人體健康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了解腸道微生物影響宿主健康的機制為開發更好、更個性化的診斷方案和療法打開了大門。腸道微生物群與器質性疾病的關聯由博士生Courtney Armour領導的OSU研究不僅著眼於腸道微生物群的種類,而且著眼於它們可能發揮的功能。該項研究結果被發表在mSystems上。
  • 抑鬱,自閉等神經系統疾病治療新出路
    近年來,科學家們研究發現,腸道細菌可能在神經發育,焦慮和抑鬱症的誘發過程中,甚至很多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腸道菌群究竟是什麼 首先,我們了解下腸道菌群。
  • 腦科學日報:與自閉症風險基因相關的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異常
    ,包括自閉症和神經發育遲緩(ASD/ND),與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確定的常見變異相比,這種新發現的風險變異通常具有較大的效應效能、較強的滲透性,並且發生在基因編碼區域,因此為疾病建模和機理研究提供了非常關鍵的切入點。
  • 腸道微生物與健康
    研究者們從腸道微生物方面找到了支持這一說法的新證據:飲食可以改變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與各種疾病的聯繫緊密。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操縱這些微生物群,來治療某些疾病。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一天之內,飲食可以改變腸道中的微生物群——特別是那些耐受膽汁的微生物,也會改變腸道細菌所表達的的基因類型。
  • 前沿研究丨腸道菌群是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的潛在靶點
    ASD是一種神經發育疾病,在3歲之前出現,涉及一系列複雜的神經發育障礙,包括社交互動和交流障礙、重複行為和興趣。自閉症最典型的特徵是社交溝通障礙,這是自閉症兒童最大的問題。然而,自閉症的病理生理學尚不完全清楚,大多數研究涉及遺傳、孕產婦和圍產期不良因素、免疫缺陷、腦成像、神經生物化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