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許多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都可能受到某種神經精神疾病的影響,前面我們討論了腸道細菌在青少年和成人中高發的應激相關障礙以及老年人群高發的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最後,我們來看看腸道細菌在兒童時期常見的自閉症和多動症中的作用。自閉症和多動症都屬於神經精神疾病,大腦和神經系統處理信息的方式與大多數人不同。它並不一定意味著任何負面的東西,但它經常在社交情境中引起問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腸道細菌似乎在自閉症和多動症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自閉症與腸道細菌
自閉症譜系障礙是一個廣義的診斷術語,包括從嚴重自閉症到高功能阿斯伯格綜合症的整個譜系。這些診斷的共同點是,患者在三個方面表現出問題:語言能力下降、社會交往障礙和重複刻板行為。甚至自我傷害也是很常見的,自閉症患者在壓力或快樂的時候可能會打自己的臉或咬自己的手。輕度自閉症患者,例如阿斯伯格綜合症,可以有相對正常的對話,因此被認為是正常的甚至是高功能的,但是他們仍然很難理解和使用非語言交流,例如手勢、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
自閉症之謎
即使自閉症會伴隨一生,但自閉症通常與兒童聯繫在一起,因為只有在三歲前表現出明顯的自閉症症狀,才能得到診斷。近二三十年來,自閉症的發病率迅速增長,現在據估計,每68名兒童中就有1名患有自閉症。這種疾病在男孩中更為常見,被確診的人數是女孩的四倍。
是什麼導致了自閉症?為什麼發病率會迅速上升呢?以前,人們認為遺傳在自閉症中起著很大的作用;除了遺傳學,研究人員還研究了免疫系統的破壞、炎症和環境毒素的影響。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將腸道細菌作為破解自閉症謎團最熱門的候選因素之一,推上了研究的前沿。
腸道菌群和大腦發育的窗口期
腸道菌群是在生命的前三年建立起來的,到三歲時基本接近成人的水平。同樣,自閉症的症狀通常也出現在三歲之前,也就是在這幾年,自閉症兒童的大腦發育開始出現顯著差異,有些部分發育較快,而有些則發育較慢。換句話說,腸道菌群建立的時間窗口正好與自閉症的發生時間相吻合。現在我們已經很明確,腸道菌群是大腦發育中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所以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開始認為,生命前三年腸道菌群的發育在自閉症的發生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最能說明問題的是無菌小鼠的實驗,它們的大腦萎縮並顯示出異常發育。當無菌老鼠被轉移到一個充滿細菌的正常環境並和其它正常飼養的老鼠一起飼養時,因為老鼠具有食糞行為,所以這些無菌老鼠會獲得正常飼養老鼠的糞便細菌以及來自環境中的細菌而恢復正常的腸道菌群,這些老鼠的反社會行為也恢復正常。這不禁讓人想起自閉症患者的反社會行為,也充分說明腸道菌群可能在自閉症樣行為中發揮作用。
自閉症是一種腸腦軸的紊亂嗎?
自閉症通常與胃腸道問題有關,包括脹氣、腹瀉、胃痛或便秘,其中便秘是自閉症兒童的一個常見症狀。胃腸道問題在自閉症患者中非常常見,因此它們被歸類為自閉症的共病症狀,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為腸道和大腦之間對話中斷與自閉症有關的原因。
近些年來,關於自閉症和腸道菌群之間聯繫的研究數量激增,那麼這些研究揭示了什麼呢?首先,異常的腸道菌群與偏離正常的大腦發育之間存在明確的聯繫;其次,各種研究表明,自閉症患者的腸道菌群明顯不同於正常發育的兒童;第三,初步研究表明,改善腸道菌群的治療甚至可以改善自閉症的症狀,這給自閉症兒童的父母帶來了希望。
母親的生活方式很重要
對於一個準媽媽來說,有很多事情需要考慮。母親在懷孕期間的飲食和健康狀況似乎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健康。動物研究表明,懷孕期間食用高飽和脂肪的食物會降低後代腸道中有益細菌的水平,從而引發類似自閉症的症狀。也許這也適用於人類。因此,避免高飽和脂肪的食物似乎是明智的,尤其是在懷孕期間。僅僅關注飲食是不夠的,患有糖尿病和/或肥胖的孕婦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可能生下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因此,在懷孕期間,儘量減少壓力,儘可能健康地生活,照顧好自己的健康和腸道菌群是很重要的。
陰道分娩和母乳餵養的重要性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剖腹產的孩子患自閉症的風險比陰道分娩的孩子高。到目前為止,沒有人真正知道原因,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相信這與剖腹產出生的孩子不能獲得足夠的來自母親產道的有益細菌有關。陰道分娩的孩子早期的腸道菌群主要來自母親的陰道菌群,有益細菌佔主導,包括乳酸桿菌和普氏菌等;而通過剖腹產出生的孩子的腸道菌群主要是來自母親的皮膚,比如葡萄球菌、棒狀桿菌和丙酸桿菌等。
我們還需要注意在寶寶出生後的餵養方式,推薦母乳餵養而不是配方奶,因為母乳餵養與嬰兒大腦的正常發育有關。剖腹產出生,然後又使用配方奶粉餵養的嬰兒的腸道菌群會更糟,這與自閉症的發病風險更高有關。但是,如果母乳餵養超過六個月,孩子患自閉症的風險就會降低。母乳中含有一些益生菌和促進有益細菌生長的多種母乳低聚糖。雖然,現在的嬰幼兒奶粉生產商會在配方奶粉中添加益生元和益生菌,但是仍然不可能完全取代母乳。影響孩子腸道菌群的其它因素還包括壓力、孩子的飲食和生活環境。
糞菌移植可以減輕自閉症的症狀
糞菌移植,也就是將健康人的糞便細菌移植到患者的腸道內,現在也已經被用於自閉症兒童的試驗。首先使用抗生素清除生病的腸道菌群,然後將健康捐贈者的腸道菌群重新引入。2017年的一項在7-17歲的自閉症兒童中進行的糞菌移植試驗,他們先服用抗生素14天,隨後是12-24小時的禁食,然後重新引入健康捐贈者的腸道菌群,同時,他們被要求補充低劑量的益生菌7-8周以維持新的腸道菌群。8周後,健康腸道菌群成功引入,自閉症兒童的腸道菌群發生了積極的變化。腸道細菌多樣性增加了,雙歧桿菌和普氏菌等有益細菌的數量也增加了。這些兒童的胃腸道問題,比如便秘、腹瀉和胃痛等,也急劇減少了80%;同樣,典型的自閉症行為和症狀在治療後也有所改善。最重要的是,治療結束後,這種益處似乎可以持續至少兩年。
益生菌和自閉症
既然糞菌移植可以減輕兒童的自閉症症狀,那麼,通過飲食或補充劑攝入益生菌是否也能改善自閉症等嚴重的神經精神疾病呢?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一些研究調查了益生菌在自閉症中的作用。在不同的研究中,益生菌的確切組合有所不同,通常使用的都是我們熟悉的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在報導的效果中,以下幾點值得一提:減少有害的梭狀芽胞桿菌、改善腸道功能、減少焦慮、減少反社會行為、減少溝通困難、提高集中注意力和聽從指令的能力等等。
2017年埃及的一項前瞻性開放標籤臨床研究發現,使用由嗜酸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和長雙歧桿菌組成的複合益生菌幹預三個月後,自閉症兒童的表達/語言溝通能力、社交能力、感知/認知能力得到明顯改善,同時患者的便秘、大便性狀、脹氣和腹痛症狀也得到明顯改善。
近日,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的研究團隊發現益生菌(嬰兒雙歧桿菌、鼠李糖乳桿菌、乳雙歧桿菌和副乾酪乳桿菌)和低聚果糖幹預,可以顯著改善自閉症患兒的自閉症及胃腸道症狀,並可增加自閉症患兒腸道中的有益菌,減少梭菌屬等有害菌,恢復短鏈脂肪酸水平。
抗生素有利有弊
研究表明,在三歲前接受抗生素治療的兒童腸道細菌的多樣性顯著降低。這沒有什麼稀奇的,因為我們知道抗生素會同時殺死有益細菌和有害細菌。
既然多樣性是健康腸道菌群的標誌,也是強健免疫系統和大腦健康的先決條件,對於接受過過多不必要抗生素治療的兒童來說,這不是一個好消息。記住,一個人的腸道菌群是在頭三年建立起來的,這是腸道菌群發育與大腦發育密切相關的關鍵時期。一項大規模的基於人群的研究表明,母親在懷孕期間攝入抗生素會影響新生兒的腸道菌群,進而增加兒童患自閉症的風險。然而,抗生素並不總是有負面作用,它們被證明可以改善腸胃問題(比如腹瀉)或短期內改善自閉症行為,這可能是因為抗生素消滅了腸道中的致病細菌。換句話說,對於自閉症,抗生素是把雙刃劍。抗生素可以殺死腸道有害細菌,或許可以暫時緩解自閉症的症狀,但是長期使用可能對腸道菌群造成更嚴重的破壞,又會導致症狀的復發甚至惡化。但是,這些信息告訴我們,腸道細菌的組成在自閉症中起著核心作用,調節腸道菌群有助於改善自閉症症狀。
多動症和腸道細菌
多動症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神經精神疾病,通常始於學齡期。在所有被診斷患有多動症的兒童中,大約有30-50%到成年後仍維持這種診斷。在過去的幾年中,被診斷患有多動症的人數急劇增加。許多人認為,這可能並不是真的在增加,而是因為新發現了診斷的方法,而這些方法以前可能會漏診。另一些人則認為,這一增幅太高,不能僅僅歸因於新的診斷方法。也有一些人認為多動症是一種神經系統特徵,而不是一種障礙,患有多動症的人只是不適合我們現代社會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這就是為什麼多動症通常被認為是一種人格特徵而不是一種障礙的原因。
多巴胺和其它神經遞質的紊亂
什麼是多動症?它代表的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包括三個核心特徵:注意力不集中、衝動和多動。多動症兒童注意力不集中會導致學習問題、學習成績差,甚至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多動症通常被認為與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紊亂有關,這對注意力和衝動控制很重要。多動症患者中,控制大腦中這些神經遞質的基因也是不同的。當提到與腸道菌群的聯繫時,與自閉症相比,這方面的研究相對要少得多。
多動症的答案能在腸道中找到嗎?
和自閉症一樣,多動症也伴隨著胃腸道問題和血液中炎症的增加,大多數患有多動症的人也患有腸胃問題,這使得症狀更加嚴重。一項觀察了742939名兒童的大型研究表明,患有多動症的兒童有更高的便秘發生率。研究還表明,炎症產物在多動症兒童的血液中也更加常見。我們知道,胃腸道功能紊亂以及腸道菌群的不平衡,會使身體和大腦更容易發生炎症。少量研究發現,多動症患者的腸道菌群組成與健康人群有所不同。這種不同的腸道菌群可能影響多巴胺的產生,進而妨礙獎賞反應。
益生菌能預防多動症嗎?
目前,幾乎沒有任何臨床研究關注腸道菌群在多動症中的作用。來自芬蘭的一項小型研究得到了極大的關注,這項研究發表於2016年,對75名新生兒進行了研究,其中一些新生兒服用了益生菌鼠李糖乳桿菌,而另一些新生兒服用了安慰劑。研究人員對這些孩子的成長過程進行了為期十三年的追蹤。結果是,接受益生菌的兒童沒有一個被診斷患有多動症或阿斯伯格綜合症;然而,接受安慰劑的兒童中,17%(35人中有6人)患有多動症或阿斯伯格綜合症。因此,研究人員認為,新生兒攝入益生菌可以降低患多動症或阿斯伯格綜合症的風險。雖然只是一個小研究,但也很鼓舞人心,鼓勵我們進一步研究多動症和腸道細菌之間存在聯繫。
目前,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正在進行一項關於多動症的研究。首先,研究人員正在調查在出生後的頭幾年使用抗生素是否會增加患多動症的風險。我們知道小孩子的腸道菌群特別脆弱,過度使用抗生素會損害腸道菌群,這可能導致多動症。其次,研究人員正在調查促進炎症的細菌產物是否會通過腸道進入多動症兒童的血液,因為我們知道炎症產物在多動症兒童的血液中更常見。第三,研究人員正在調查調節腸道菌群是否可以改善多動症兒童的症狀。
儘管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不健康的腸道菌群會導致多動症,但是健康的腸道菌群可能是多動症遺傳易感性的保護性因素。正如我們所見,益生菌可以極大地改善自閉症的症狀,那麼它也可能通過改善腸道健康和精神症狀來緩解多動症。益生菌可以作為其它治療多動症方法的一個有效補充。
神經精神疾病是困擾我們人生每一個階段的嚴重問題,在兒童時期有自閉症和多動症,在青少年和成人時期有抑鬱症和焦慮症,在老年時期有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受到影響。目前對於這些疾病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越來越多的研究正在揭示腸道菌群在大腦功能和行為中的作用,這些突破性的研究正在徹底改變我們對神經精神疾病的看法,為這些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希望。
圖片均來自網絡
參考資料:Soki Choi. 「Kombucha and Kimchi: How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Can Improve Brain Function」. Skyhorse Publishing,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