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在同行評審雜誌《科學進展》上發表的新研究正在闡明自閉症和腸道微生物組損傷之間的潛在聯繫。該研究揭示了改變腸道細菌種群可導致異常的微生物排毒和線粒體功能障礙的機制。
該之間的連接 腸道細菌和自閉症譜系障礙(ASD),可說是微生物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領域之一。胃腸道問題在ASD兒童中很常見,最近的一些研究 儘管很小,但研究表明,使用健康受試者的糞便移植可以改善兒童自閉症的行為和心理症狀。
將他們的發現轉化為臨床療法所面臨的最具挑戰性的微生物組研究人員,可能是腸道細菌種群的多樣性,其思維因人而異。簡而言之,雖然某些細菌物種通常被認為是「好」,而另一些細菌則被認為是「壞」,但微生物組療法並沒有一種千篇一律的解決方案。正是這種多樣性使得研究人員很難確切了解微生物組如何影響疾病。
為了克服這一障礙,來自中國的一大批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穎的分析策略,稱為「準配對隊列」。首先,研究人員招募了一個由79名年齡和性別匹配的兒童組成的傳統隊列,其中一半患有ASD,另一半充當神經型對照。
最初的微生物組基因組測試顯示兩組之間細菌多樣性幾乎沒有差異。兩組之間確定了少量差異,但這些差異通常與先前研究中確定的一致。
下一步是生成一個準配對隊列。這涉及將特定的ASD樣品與相似代謝背景的對照樣品配對。正如研究人員在研究中所解釋的那樣,「這種方法使我們能夠將原始的群組隊列轉變為配對的隊列,這不僅可以控制個體多樣性,而且可以提高統計能力。」
這使研究人員不僅可以識別細菌種群的簡單差異,還可以揭示ASD與神經型受試者之間關鍵的下遊代謝差異。
在這項研究中發現了五個特定的代謝途徑缺陷。這些缺陷與腸道細菌產生的某些酶觸發的排毒過程有關。研究人員假設這些微生物組排毒缺陷會影響ASD的發病機理。
研究人員在研究中寫道:「 ASD的主要病理表現之一是線粒體功能障礙,線粒體是有機毒物的主要靶標,因為它們具有親脂性。」 「當ASD中的腸道微生物排毒受到嚴重損害時,更多來自外部和內部來源的毒物可能會進入循環系統並損害各種組織的線粒體。因此,我們對微生物排毒功能受損的發現有助於解釋為什麼ASD兒童如此容易受到環境毒素的侵害,並表明微生物排毒功能受損可能與ASD的發病機理有關。」
與該主題的大多數研究一樣,有許多警告限制了更廣泛的結論。儘管該研究確實提供了嚴格的調查結果,表明ASD受試者可能存在微生物組排毒途徑不足,但在此階段,與ASD發作或嚴重程度的任何因果關係只是推測。首先,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認這種聯繫,並研究調節微生物組是否可以阻止ASD的發展。
研究人員總結說:「微生物排毒受損與ASD的臨床評價以及線粒體功能障礙的程度有關,線粒體功能障礙是ASD的主要病理變化之一,這強烈表明微生物排毒受損與ASD的發病機理密切相關。」研究。「這種以前未知的腸道微生物保護作用表明,潛在的未來治療策略可為ASD患者重建受損的微生物排毒。」
https://newatlas.com/science/gut-bacteria-microbiome-asd-autism-metabolic-detox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