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人體微生物群:影響免疫甚至你的情緒和行為

2020-12-04 太平洋電腦網

不同的比喻代表著科學家的不同視角,因此也影響著對人體微生物群的科學理解和相關的醫療過程

北京時間8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人體是一個生態系統嗎?在你的口腔、皮膚和腸道中,都生活著完整的微生物群落,它們會影響你如何消化食物,還能幫助你訓練免疫系統,甚至可能影響你的情緒和行為。這些微小的「租戶」究竟是什麼?它們又如何改變我們對人類健康、疾病甚至身份的看法?

人體是由上萬億個細胞組成的,確切地說是上萬億個人類細胞。大約在21世紀初,科學家才認識到,人體中實際上還有數萬億個微生物細胞——可能是人類細胞的三倍。這就是人體微生物群(human microbiome):生活在人體內部和表面的微生物(細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集合。

這是一個特別奇怪的發現,因為早在人類作為一個物種出現之前,它們就一直伴隨著我們,不斷演化和相互作用,並影響了我們自己作為有機體的命運。在發現大腸桿菌之後,科學家了解到人體表面和內部存在著某些微生物,但直到最近才開始意識到人體微生物群的量級和重要性。

人體微生物群的細胞中含有多達200萬個基因,而人體本身的DNA中只含有大約22333個基因。我們現在知道,微生物群對人類的生長、發育和功能有很大的貢獻,或許最受歡迎的是腸道微生物群,它們影響著人類的消化健康(這是你每天喝益生菌酸奶的科學依據)。除了消化健康,一些科學家還在研究微生物群系組成與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之間的關係。一些心理學家想更進一步,研究微生物群與情緒、學習和社會行為等現象之間的關係。

但是人體微生物群繫到底是什麼?比如,有科學家將微生物群形容為「器官」或「免疫系統的一部分」;人體和微生物群組成的整體則被稱為一個「超有機體」,或者一個「生態系統」。這些比喻代表著科學家的不同視角,因此也影響著對人體微生物群的科學理解和相關的醫療過程。例如,一些醫生支持糞便微生物群移植,也就是吞下一粒滿是別人糞便的藥丸來治療腸道微生物群的功能失調。糞便微生物群移植遵循與器官移植相同的基本原則,這種治療可以說是將微生物群視為一個人體器官的結果。

然而,這種觀點有其局限性,因為我們傾向於認為器官對變化的抵抗力相對較強。除非有重大的幹擾,否則每個人都會發育出差不多同樣的心臟,並隨著時間的推移保持穩定。但是,微生物群是多變的,會對我們的飲食、環境和行為的微小變化做出反應——就像一個超級有機體。這是一個「有機體的集合」,它們緊密地相互作用,並由此產生了在單個有機體層面上不存在的功能。

這種觀點很有吸引力,因為人體及其微生物群可以做一些分開後做不到的事情。例如,如果沒有微生物群的幫助,人類就無法從食物消化中獲得如此多的能量;另一方面,如果沒有人類宿主,微生物群也無法生存。

超有機體的觀點還強調了人類和微生物群共同演化的歷史。由於人類和微生物群的生存都離不開對方,所以二者的演化都是對彼此做出的反應。不過,這種觀點往往忽略了微生物群和人類宿主之間可能發生的競爭。

總而言之,這些比喻的問題在於,它們只涉及微生物群及其行為的一部分。因此研究人員認為,沒有最好的比喻,我們需要真正欣賞和理解微生物群的複雜性,以及它們在我們身體裡發揮的作用。

但是,為什麼許多科學家會期望用一個「最合適」的比喻來形容人體微生物群呢?事實上,這些說法不僅僅是比喻,而且是概念框架,是根據本質來理解微生物群的嚴謹方法。想想人類身體的其他部分,比如心臟、骨骼和血液,每一個都可以理解為單獨的事物。心臟是器官,骨骼是組織,而血液是循環系統裡的液體,儘管有多重功能,但是對於心臟是否為器官的問題並沒有爭議,因此,如果科學家發現微生物群對人類健康和發展至關重要,以至於可以真的被視為人體的一部分,那麼有理由期待,我們能夠像看待身體其他部位一樣看待它們。

不過,人體微生物群是一個全新的事物——部分原因是它實際上不單單是一種事物。微生物群由數以萬億計獨立的有機體組成,它們與我們的身體關係密切,每一個成員都是動態的。更重要的是,微生物群幾乎參與了所有我們認為已知的身體結構和過程,因此也就有了多種看待它們的視角。

科學視角主義的支持者會說,因為科學家是為了特定目的而把某種現象的模型和理論放在一起,這些模型和理論都不能同時捕捉到現象的所有細節,所以每一個都必然是片面的。多元主義的科學哲學家會說,我們應該利用所有這些視角,把有關生物世界的理論整合在一起。這些理論在某種程度上都不全面,但整合起來會更好。

這些觀點聽起來很像是人體微生物群的情況,但要深遠得多。科學家會建立模型,並對世界做出表述,以此來提出自己的理論。可以說,無力同時捕捉事物所有方面的情況,也適用於許多(如果不是所有)科學領域。

對於如何理解人體微生物群,目前還找不到一個「最好」的比喻,但這一事實或許可以告訴我們一些關於更深層次的東西:也許理解這個世界最有效的方法是運用多種視角,而不是厚此薄彼。(任天)【來源:新浪科技】

相關焦點

  • 短鏈脂肪酸的模擬人生:如何影響宿主的情緒、認知和行為?
    表2:常見短鏈脂肪酸及其代謝菌種  這一點,和風靡全球的遊戲《模擬人生》其實有點類似,玩家創造叫做Sims的模擬人物,修建房屋,為他創造適宜的生活環境、規劃一個完滿的人生,而他的情緒、期望和境遇也會影響你的行為和下一步決策
  • 微生物群和肺癌:改善免疫治療療效的機遇與挑戰|微生物|肺癌|免疫...
    為了進一步探索能從免疫治療中獲益的人群,2020年9月在Frontiers in Oncology(IF4.8)上發表了一篇綜述,探討了微生物群和肺癌發生及影響肺癌患者免疫治療療效的可能因素。提出了患者微生物群作為今後肺癌患者個體化治療的新的生物標誌物的機遇和挑戰。
  • 抑鬱症,恐懼,壓力和腸道微生物群脫不開的關係
    荷爾蒙也十分影響我們的情緒,同時我們的情緒也受到免疫系統和腸道微生物的影響。更複雜的是,在這個糾結的生物網絡中,我們的生活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精神壓力是身體對生活壓力的反應。它設法使身體恢復平衡,正常發揮免疫力,激素和神經的作用。來自工作上的壓力或生活的壓力都可能會導致抑鬱和焦慮。無論哪種情況,都可以從免疫系統開始。抑鬱症是全世界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
  • 兒童發育期間維持健康和疾病發展的腸道微生物群
    到青春期,腸道微生物群尚不類似於成人腸道微生物群,但確實顯示出向需氧菌和兼性厭氧菌數量總體減少以及厭氧物種同時增加的趨勢轉變。雖然確切的人數和變化可能尚不清楚,但很明顯,環境和生理因素會誘發變化。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群具有許多重要功能。除了細菌間的交流,這些類群還以許多重要的方式與宿主相互作用。
  • 大腦免疫系統如何影響你的情緒和記憶
    原創 AustinPerlmutter 阿爾茨海默病隨著對COVID-19的關注,免疫已成為新聞和對話中的一個固定話題。是的,免疫是抵抗感染的關鍵,但實際上免疫還有著更大的作用。事實上,它在糖尿病、癌症和心臟病等疾病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 消化資訊 | 腸道微生物群可能影響著你的健康
    導語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對腸道微生物群在人體健康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了解腸道微生物影響宿主健康的機制為開發更好、更個性化的診斷方案和療法打開了大門。此外,另一項在mSystems上發表的關於老鼠的研究表明,機體對壓力的暴露能導致腸道菌群的變化,進而刺激免疫細胞的活動,使身體攻擊自身的可能性上升,從而使人們更易患上自身免疫性疾病。腸道微生物群與精神心理的關聯以前的研究表明,多達三分之一的人群在一生中的某些時刻都會受到焦慮症狀的影響。
  • 腸道微生物群在腦健康和自閉症疾病中的作用的最新進展
    事實上,細菌共生體在各種精神和神經疾病,如抑鬱症、自閉症、中風、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病中的作用正在顯現。在所有這些條件或其動物模型中已經記錄了微生物群失調。此外,腸道微生物群的消耗或調節可能影響在各種腦部疾病中觀察到的中樞病理學或行為缺陷的嚴重程度。然而,這種影響的機制只是緩慢地被揭示出來。
  • 最新研究速遞 | 柳葉刀:腸道微生物群在神經系統疾病中的作用
    需要對人體進行縱向研究和隨機對照試驗,以發現靶向微生物群是否能產生新的治療策略。系統生物學方法在將此類數據與來自神經疾病臨床隊列的基因組和代謝組學數據集整合也很重要,可以幫助指導個體化治療選擇。微生物群可以在動物和人的腸道局部合成神經遞質(即GABA、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這是重要的交流途徑。神經活性細菌代謝物,以及來自飲食的代謝物,可以調節大腦和行為的方式仍在被闡明,包括影響上皮細胞改變腸屏障功能、腸內分泌細胞釋放激素和樹突狀細胞調節免疫和小膠質功能,在衰老和神經系統疾病中起著重要作用。
  • 人體內還有「隱形的器官」?癌症免疫治療的新力量出現!
    因此,強大的腸道菌群被認為是人體的「隱形器官」。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免疫細胞之間存在一個動態平衡的相互作用網,腸道菌群一旦失衡,在種類、數量、比例、定位和生物學特性上的變化。就會引起一系列免疫系統疾病,甚至導致癌症的發生。
  • 韓國科瑪成立「微生物群系研究所」
    現有的微生物群市場主要以益生菌和益生元健康功能食品為主。但是最近,隨著人體內的有益菌及代謝體對免疫、代謝功能的影響被發現,製藥、食品、化妝品行業開始開發利用微生物技術的產品。 企業間計劃通過「開放式革新」,減少研究所需的時間和費用,從而提高產品開發的效率。韓國科瑪在韓國科瑪綜合技術院之後,今年8月成立「微生物群研究所」,並與有潛力的微生物群風險投資者們籤訂了物質引進協議,不僅開發化妝品、保健品,還開發了炎症、呼吸道治療劑等藥品,強化了新一代增長動力。
  • 腸道微生物群與不健康衰老|微生物群|健康狀況|腸道菌群|虛弱者|...
    研究發現長壽者和體弱者的微生物群之間存在著深刻的差異,與年齡相關的微生物失調會導致腸道通透性、全身炎症和過早死亡,但這些差異在多大程度上促進或阻止了晚年的健康尚不清楚。腸道微生物群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些變化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於生理變化、年齡相關性炎症或免疫衰老、飲食、藥物或慢性健康狀況引起的。
  • 微生物和您的愛情生活有什麼關係?
    作者:谷禾健康假設你能看到人體內所有的基因,你應該會感到震驚。他們中只有1%是人類。另外99%屬於細菌、酵母、病毒和微小的原生動物。這些微生物被稱為微生物群,它覆蓋著你的全身內外。微生物是情緒和行為操縱器令人驚訝的是,微生物可以產生人類神經遞質,包括多巴胺和5-羥色胺,這是目前抗抑鬱藥物最流行的兩個目標。微生物也會產生激素和脂肪酸,所有這些都是有效的情緒操縱器。再加上細菌毒素和微生物,對他們的宿主有著強大的控制能力。你是不是認為自己有意識地決定愛吃甜食?
  • 腸道微生物群與不健康衰老
    研究發現長壽者和體弱者的微生物群之間存在著深刻的差異,與年齡相關的微生物失調會導致腸道通透性、全身炎症和過早死亡,但這些差異在多大程度上促進或阻止了晚年的健康尚不清楚。腸道微生物群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些變化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於生理變化、年齡相關性炎症或免疫衰老、飲食、藥物或慢性健康狀況引起的。
  • 菌群最新資訊熱評 | 消毒劑與微生物群,微生物與癌症免疫療法
    但是,我相信有效促進抗癌免疫力的微生物群並不一定會誘發自身免疫,因為可以在不影響CTLA4和PD1表達或不影響調節性T細胞和自身反應性T細胞頻率的情況下實現微生物群介導的效應T細胞活化。 因此,在我看來,良好或有效的微生物群可以增強針對非自我的免疫反應,包括腫瘤新抗原,而不會破壞免疫耐受性。
  • 我們身上神秘的微生物群
    人體是微生物的家園,裡面有些微生物是如此奇特,它們不僅正在改寫生命之樹,還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健康。「什麼?在我們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裡還藏有神秘的生物?」看到這個題目你可能會叫起來。因為在很多人看來,人的身體裡裡外外都已被醫生、科學家研究透了。要找神秘未知的微生物,非上天入地不可。但是,錯啦!
  • 最新研究進展 | 行為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腸道微生物分子
    腸道組織內含有約70%的人體免疫細胞,不斷地採集微生物成分保持體內平衡。此外還有完全位於腸道組織內的豐富的神經元(108個內在神經元)以及連接腸道與脊髓和大腦的神經元沿著腸道進行密集的神經支配。MAMPs的存在,結構和免疫調節活性隨細菌種類的不同而變化,因此腸道菌群的變化可能會影響宿主對特定MAMPs的暴露水平和反應水平,進而影響後續的健康狀況和行為。
  • 最新研究進展 | 行為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腸道微生物分子|微生物...
    腸道組織內含有約70%的人體免疫細胞,不斷地採集微生物成分保持體內平衡。此外還有完全位於腸道組織內的豐富的神經元(108個內在神經元)以及連接腸道與脊髓和大腦的神經元沿著腸道進行密集的神經支配。MAMPs的存在,結構和免疫調節活性隨細菌種類的不同而變化,因此腸道菌群的變化可能會影響宿主對特定MAMPs的暴露水平和反應水平,進而影響後續的健康狀況和行為。
  • 免疫細胞,是人體「最好的醫生」,它強你就強!7大行為會摧毀它,別不...
    免疫系統就像是人體的護衛隊,而組成這支護衛隊的則是免疫細胞,它們一方面發揮著清除細菌、病毒、外來異物的功能;另一方面消除體內衰老細胞以及發生突變的細胞,為健康奠定基礎。
  • 健康的人類微生物組|微生物群|腸道菌群|人類|健康|細菌|植物|...
    另外,這種關於群落組成的研究甚至更難擴展到非細菌性微生物,例如病毒和真菌,對於微生物含量低於腸道的人體棲息地的研究更加不切實際。需要新方法來研究健康微生物組的這些方面。DNA測序和螢光原位雜交(FISH)等與傳統培養無關的技術現已廣泛使用,它們的民主化使微生物樣品的DNA含量得以直接研究。
  • 生命早期微生物接觸和過敏風險:如何預防|微生物群|預防|接觸|過敏...
    異位性皮炎患者皮膚微生物群中也有菌群失調,哮喘患者,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微生物群和食物過敏者胃腸道中也有菌群失調。甚至在臨床體徵和症狀發作之前就可以檢測到菌群失調,並且縱向研究表明,黏膜和皮膚表面微生物定植的幹擾與慢性炎症反應的發展之間存在因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