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Yun
隨著秋冬季的到來,許多人在思考飲食與睡眠的關係。因為腸道微菌群失調改變腸道代謝從而影響生理過程,包括大腦功能。
最近有人研究了腸道微生物群對睡眠/覺醒調節的影響。這項研究由日本大學研究人員進行,近日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題目為:「Gut microbiota depletion by chronic antibiotic treatment alters the sleep/wake architecture and sleep EEG power spectra in mice」。
由日本筑波大學的Yanagisawa教授領導的研究人員將注意力集中在腸道中的細菌微生物上。他們對老鼠進行了研究,揭示了細菌怎麼改變腸道的環境和菌群,從而影響睡眠等行為。
實驗相當簡單,研究人員給一組老鼠餵食了4周的強力混合抗生素,耗盡了它們的腸道微生物。然後,他們對比這些老鼠和同樣飲食的對照老鼠的腸道內容物。研究小組發現,微生物群減少的小鼠和對照組小鼠的代謝物存在顯著差異。
正如Yanagisawa教授解釋:「我們發現兩組老鼠之間有200多種代謝物的差異。缺乏微生物群的小鼠中缺失了大約60種正常的代謝物,而其他的代謝物在數量上有所不同,有的比對照組的多,有的少。」
研究小組下一步著手確定這些代謝物主要起什麼作用。
通過代謝組集富集分析,他們發現受抗生素治療影響最大的生物途徑是參與製造神經遞質的生物途徑。神經遞質是大腦中細胞用來相互交流的分子。例如,色氨酸-5-羥色胺途徑幾乎完全關閉;微生物群耗盡的小鼠比對照組有更多的色氨酸,但幾乎沒有5-羥色胺。這表明:如果沒有重要的腸道微生物,老鼠就不能從它們吃的色氨酸中製造出任何血清素。研究小組還發現,老鼠體內缺乏維生素B6代謝物,它能加速神經遞質血清素和多巴胺的生成。
研究小組還通過觀察老鼠的腦電圖來分析老鼠的睡眠方式。他們發現,與對照組小鼠相比,微生物群減少的老鼠在晚上活躍的時候有更多的快速眼動睡眠和非快速眼動睡眠,而在白天老鼠睡覺的時候,非快速眼動睡眠更少。在白天和晚上,快速眼動睡眠發作的次數都較高,而白天非快速眼動睡眠發作的次數較多。換言之,與對照組相比,微生物群耗盡的小鼠在睡眠/覺醒階段之間切換的頻率更高。
Yanagisawa教授推測,5-羥色胺的缺乏是導致睡眠異常的原因;然而,確切的機制仍有待研究。」
他說:「我們發現,微生物的耗竭消除了腸道中的血清素,而大腦中的血清素水平會影響睡眠/覺醒周期。」因此,通過改變飲食來改變腸道中的微生物有可能幫助那些睡眠困難的人。」
所以,這個節日,當你在吃了含有色氨酸食物後感到睏倦時,請不要忘記感謝你的腸道微生物!
參考資料: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1-gut-microbes-key.html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765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