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水凝膠分區微生物、共培養物、按需生產並保存藥物

2020-07-05 高分子材料科學


Nature子刊:水凝膠分區微生物、共培養物、按需生產並保存藥物

背景

大多數單培養和共培養生物工藝應用都依賴於大規模的懸浮發酵技術,這些技術不易攜帶,不適合按需生產。美國德克薩斯大學Hal S. Alper團隊《Nature Communication》上發表了Compartmentalized microbes and co-cultures in hydrogels for on-demand bioproduction and preservation,作者構建了可區分微生物,對微生物具有空間隔離的水凝膠系統。使用的F127-氨基甲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酯(F127-BUM)水凝膠還具有溫度依賴性的溶膠-凝膠轉變(17°C),可用於固定酵母細胞。材料的溫度響應使細胞能夠均勻摻入整個水凝膠中,而剪切稀化使得載有細胞的水凝膠可從噴嘴擠出。這種F127-BUM水凝膠可用於分隔工程微生物聯合體的各種組成生物固定在水凝膠中的單培養系統和共培養系統可以進行擠壓印刷,以形成固態生物反應器,該生物反應器能夠產生小分子和抗菌肽,並可多次重複使用。有趣的是,也可以通過凍幹保存載有微生物的水凝膠,以乾燥狀態保存,然後在以後的時間重新水化,按需生產化學和藥物(圖1)。此外,在共培養系統中,微生物的空間劃分可以精確控制菌群的組成和動態,而不需要基因編碼的共生關係。

Nature子刊:水凝膠分區微生物、共培養物、按需生產並保存藥物

圖1:按需生產的載有微生物的擠出印刷水凝膠概述。

F127-BUM水凝膠中微生物的包封

作者使用單一培養物或共培養物來生產各種重要的生化化合物和抗菌劑。載有微生物的水凝膠均由30 wt%F127-BUM合成,F127-BUM是一種能夠形成溫度響應和剪切稀化的水凝膠的聚合物,能夠包裹酵母(例如,釀酒酵母)和/或細菌(例如,大腸桿菌)) 細胞。它的剪切稀化行為使該材料可以流延成薄膜或從噴嘴擠出為細絲。水凝膠製劑中包含光引發劑,紫外光使其固化。所得的載有微生物的水凝膠具有良好的機械穩定性,可多次重複使用而沒有任何降解跡象。

使用單培養負載水凝膠按需生產

作者選擇2,3-丁二醇(2,3-BDO)和3,4-二羥基-1-苯丙氨酸(1- DOPA)為增值生化藥品。首先,將過量生產的酵母菌株2,3-BDO封裝在凝膠基質中,並評估保存前和保存後的產量(圖2a)。保存後的酵母菌株在水凝膠保留近90%的BDO生產能力。在保存前後,水凝膠的1- DOPA產量沒有顯著差異(圖2b)。這些結果表明,酵母和載有細菌的凝膠均具有代謝活性,並且在保存過程中生物催化活性損失非常小。此外,載有細胞的凝膠可在至少一年之內長期重複生產,具有長期穩定性和再利用潛力(圖2c)。有微生物的水凝膠還可產生較大分子(大腸菌素),大分子能夠有效地從凝膠中擴散到周圍培養物中(圖2d)。通過使用酵母或細菌,這種水凝膠可實現小分子和肽抗生素的重複使用性和穩定性,並按需生產。

Nature子刊:水凝膠分區微生物、共培養物、按需生產並保存藥物

圖2:單培養的載有微生物的水凝膠的再利用和保存。

空間分隔的微生物共培養

通過在印刷水凝膠結構中簡單的空間分離來劃分一個組合可提供一種控制動力學的簡單方式,特別是在共培養的終點平衡。負載微生物的水凝膠可以通過噴嘴的沉積來沉積,這使得通過簡單地改變每個各自擠壓的凝膠的數量,可以在很大範圍內控制菌團組成,從而實現了一種即插即用的菌團生物處理方法。此外,凝膠的體積及其空間模式可以使用直寫擠出印表機進行數位化控制。為了測試水凝膠在空間上組織穩定組合的有效性,作者探索了兩種不同類型的組合:(i)用於生產倍他黴素的共生體組合和(ii)在發酵中更有效利用葡萄糖和木糖的平行組合。作者通過工程化大腸桿菌和釀酒酵母菌株的簡單組合在一起以形成基於凝膠的財團(圖3b)。一個含L-DOPA(可產生細菌)的水凝膠和一個含有酵母的水凝膠一起被列印出來,酵母含有能夠將L-DOPA轉化為蝦青素。水凝膠中的產量具有一致的生產響應曲線(圖3c)。作者認為,可以通過改變載細胞凝膠的體積來解決生物合成能力不平衡的問題。與傳統的液體培養相比,這種用水凝膠生產細菌的方法具有高穩定性,能夠保持代謝活性在100%以上,並至少可培養2個月(圖3d)。以此為基礎,作者組裝了一個平行的酵母-酵母菌株平臺,以實現同時發酵葡萄糖和木糖(圖2)。

Nature子刊:水凝膠分區微生物、共培養物、按需生產並保存藥物

圖3:水凝膠中的空間組織聯盟優於傳統的液體共培養系統。

結論

雖然所有實驗都是在實驗室規模進行的,但如果將其用於灌注式反應器中,介質會不斷流過固定的晶格,從而使恆定的流量和目標分子的產生無需反應器停機。這些材料也可以在模塊化生產方案中以較小的比例使用。該方法將允許水凝膠構生產較小體積的目標化合物。作者認為這些水凝膠在將來可以在更極端或偏遠的環境中實現固定化生物反應器。

參考文獻: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4371-4

版權聲明: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高分子材料科學」!「高分子材料科學」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非贏利性學術公眾號,旨在分享學習交流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學的研究進展。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科學不妥之處,請予以下方留言更正。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修正。商業轉載請聯繫編輯或頂端註明出處。感謝各位關注!


相關焦點

  • Nature:利用一種新的水凝膠在體外培養類器官
    2016年11月17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培養微型化身體器官的水凝膠,所培養出的微型化身體器官能夠用於臨床診斷和藥物開發之中。類器官(organoid)是能夠在實驗室中利用人的幹細胞培養出的微型器官。
  • 西北大學Nature子刊:實現高性能聚合物凝膠材料快速合成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8145-w該研究從基本化學合成反應入手,提出以秒級正交化學反應為手段實現多重聚合物網絡凝膠快速製備策略,並展示了材料在柔性電子製造方面的潛在應用,解決了長期存在於該領域內凝膠合成與結構設計/調控不能有效結合的問題。
  • 杭師大謝恬教授團隊發明鍺烯納米水凝膠藥物遞送系統,用於腫瘤手術...
    此外,響應性釋放載藥技術可以實現藥物按需控釋,也是一種很有前景的手術輔助聯合治療策略。在PTT納米材料的和藥物遞送系統中,二維單元素材料(2D Xenes)(如石墨烯、黑磷、銻烯等) 由於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被認為是PTAs的理想材料;其獨特的易修飾、易代謝、易降解的特性有利於多功能設計、生產和臨床轉化應用。
  • 水凝膠,又一篇Science子刊!
    生物材料學術QQ群:1067866501儘管刺激響應型水凝膠具有很大的變形能力,但當用作致動器、智能開關和人造肌肉時,由於滲透壓驅動的傳遞力(~2 kPa)和速度較低,其功率密度較低近日,受到許多生物在跳躍過程中能量轉換機制的啟發,中科院蘭州化物所周峰研究員,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Ximin He報導了通過在聚合物網絡中儲存和釋放彈性勢能,設計了一種彈性驅動的強收縮水凝膠。
  • AFM:刺激響應性納米材料複合水凝膠|複合水凝膠|納米|水凝膠|納米...
    外部刺激調控下的納米複合水凝膠2.1 熱響應型圖6 含有熱敏脂質體的溫度響應型可注射納米複合水凝膠該水凝膠可以在外部溫度升高時釋放其荷載的物質。這種混合平臺展示了高溫觸發的藥物輸送,以及能夠遠程控制從惰性、細胞相容性狀態切換到因按需化療藥物釋放而產生的高度細胞毒性狀態。
  • 《Science子刊》可編程彈性反衝生物啟發高功率密度/強收縮水凝膠
    受許多生物在跳躍過程中能量轉換機制的啟發,最近,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Ximin He和蘭州化物所傑青周峰研究員在《Science》子刊發表Bioinspired high-power-density strong contractile hydrogel by programmable elastic recoil一文,他們論述了通過在聚合物網絡中存儲和釋放彈性勢能來設計一種彈性驅動的強收縮水凝膠
  • 《先進功能材料》微流控薄油層水凝膠微膠囊:多刺激智能觸發釋放
    事實證明,可以利用包括化學溶解,機械應力和滲透壓在內的多種刺激來按需釋放封裝的貨物。此外,可以獨立調整滲透壓和水凝膠殼的厚度,以控制釋放的開始時間以及多貨物封裝的水凝膠微膠囊的釋放行為。釋放可以是同時的或選擇性的。
  • 兩性離子水凝膠培養人造血幹細胞
    兩性離子水凝膠培養人造血幹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9 10:50:24 美國華盛頓大學Colleen Delaney和Shaoyi Jiang等研究人員合作研發了可用於擴增原代人造血幹細胞的兩性水凝膠
  • 《AFM》綜述:為水凝膠的應用量身定製膠凝機理
    水凝膠是近年最為火熱的生物材料之一。它們具有化學和結構上的多功能性,使其可以在包括組織工程,藥物遞送和細胞培養廣泛使用。水凝膠的形成是溶膠-凝膠轉變過程,並且可以通過設計不同的觸發因素來引發,這些觸發因素可以精確控制水凝膠化動力學和水凝膠結構。所選的水凝膠引發劑和化學性質可能對目標應用的成功實現產生深遠影響。
  • 《AFM》綜述:為水凝膠的應用量身定製膠凝機理
    水凝膠是近年最為火熱的生物材料之一。它們具有化學和結構上的多功能性,使其可以在包括組織工程,藥物遞送和細胞培養廣泛使用。水凝膠的形成是溶膠-凝膠轉變過程,並且可以通過設計不同的觸發因素來引發,這些觸發因素可以精確控制水凝膠化動力學和水凝膠結構。所選的水凝膠引發劑和化學性質可能對目標應用的成功實現產生深遠影響。
  • 微生物培養基的類型
    由於各類微生物對營養的要求不同及科學研究的目的或生產實踐的需要不同,因而培養基的種類很多。迄今為止,已有數千種不同的培養基。分類按培養基組成物質的化學成分區分根據對培養組成物質的化學成分是否完全了解來區分,可以將培養基分為天然培養基、合成培養基和半合成培養基。(1)天然培養基。
  • Nature又上線2本新子刊!
    你的機會來了——2019年2月,Nature先後推出了兩本新子刊,分別是 Nature Food 和Nature Cancer。Nature雜誌的子刊達到了53本,其中20本為綜述期刊。期刊官網:https://www.nature.com/natfood/目標和範圍到2050年,世界面臨著維持地球健康和100億人口的前所未有的挑戰。食品生產,加工,分銷和消費領域的許多科學學科的研究已經建立並且不斷發展 - 食品界現在需要高質量的食品 聯合思考全球糧食挑戰及其解決方案的主題資源。
  • 周佳海/唐奕已合作發表2篇Nature、2篇子刊
    前言上海有機所/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周佳海研究員和UCLA的唐奕教授可謂是酶催化界的黃金拍檔,兩人合作的論文已有兩篇子刊,兩篇正刊。2016年,兩人合作的第一篇子刊發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DOI:10.1038/nchembio.2202);2018年,兩人合作,運用以抗性基因為導向的基因組挖掘技術成功發現了一種新型天然產物除草劑,發了一篇Nature(Doi: 10.1038/s41586-018-0319-4);2019年兩人再次合作,揭示了多功能周環酶LepI的催化分子機制,發了一篇Nature
  • 《Nature》子刊:動態非共價碸-碸鍵自組裝聚(丙烯碸)均聚物
    組裝由易受溶劑極性影響的動態非共價碸-碸鍵控制,由較低極性的水混溶性溶劑(如二甲亞碸)中水比例的逐步增加所指定的水合歷史,可控制均聚物組裝成球形,囊狀或圓柱形形態的晶體骨架或均勻的納米結構水凝膠。PPSU20的逐步水合可用於以可編程方式構建與單組分均聚物不同的形態和尺寸的合成納米結構。
  • Nature子刊:微生物組療法想要成功,少不了這個方法
    例如,他汀類藥物與肥胖人群擬桿菌 2 型腸型患病率的降低有關,待確認因果關係後,可能會研發出新的菌群調節藥物[5]。飲食幹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菌群,但尚未實現針對某類微生物的定向調控。最後,在實際應用中,如果將 LBP 產品作為殺菌抗炎分子的生產和輸送載體,則必須考慮宿主-微生物和微生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機制。總的來說,將經典生態學概念應用到微生物產品設計過程中,強調了不管菌群的調節策略是什麼,目標都不是孤立的單一微生物。
  • 水凝膠溶脹後機械性能反增強?《Nature》子刊:骨骼肌啟發的溶脹...
    由於雙網狀結構的堅韌性,該研究成功地實現了聚合物水凝膠的溶脹強化現象。膨脹觸發的自增強功能可以用來開發各種動態材料。該研究以題為「Swelling-strengthening hydrogels by embedding with deformable nanobarriers」的論文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微生物檢測基礎知識大全!(包含微生物檢測的接種、培養、分離純化、鑑定和保存等)
    較大的微生物,可採用毛細管提取單個個體。個體相對較小的微生物,需採用顯微操作儀,在顯微鏡下用毛細管或顯微針、鉤、環等挑取單個微生物細胞或孢子以獲得純培養。單細胞分離法對操作技術有比較高的要求。1、根據培養時是否需要氧氣,可分為好氧培養和厭氧培養兩大類。好氧培養:也稱「好氣培養」。
  • 做微生物的你,這些微生物培養與分離的方法你都知道嗎?
    先用接種環挑取標本塗布於瓊脂平板1區(佔培養基總面積的¼)並作數條劃線,再於2、3、4區依次劃線。每劃完一個區域,均將接種環燒灼滅菌1次,冷後再劃下一區域,每一區域的劃線均與上一區域的劃線交接1~3次。一個成功分區劃線的平板,培養後分別觀察1區形成菌苔,2區菌落連成線,3區和4區可分離到單個菌落。
  • 《Science》子刊:高強度、高韌性、可快速回復的水凝膠
    這主要是由於具有高強度和高韌性的水凝膠要求交聯劑的解離速度慢和應力下活性勢磊高,而水凝膠的快速回復性能則要求交聯劑是動態的,且解離和締合速率快。這種矛盾使得很難合成同時具有高強度、高韌性和快速回復的水凝膠。
  • 《Science》子刊:高強度、高韌性、可快速回復的水凝膠
    這主要是由於具有高強度和高韌性的水凝膠要求交聯劑的解離速度慢和應力下活性勢磊高,而水凝膠的快速回復性能則要求交聯劑是動態的,且解離和締合速率快。這種矛盾使得很難合成同時具有高強度、高韌性和快速回復的水凝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