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根
為了吸菸更「健康」,電子菸應運而生。然而,越來越多相關的研究卻表明,電子菸或許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健康」,菸草製品中含有的尼古丁成分,會使人上癮並產生依賴。而電子菸中同樣含有尼古丁成分。
在致癌性方面,傳統的菸草燃燒過程中會產生煙焦油,被吸入肺中後,會引發癌症。電子菸雖沒有燃燒過程,但為了追求多變的味道,煙液中常會添加芳香氣味劑,這些芳香氣味劑經加熱後會形成肺毒性物質,如丙二醇、丙烯醛、肉桂醛等,對吸菸者和周圍人的健康產生危害。如果煙液過熱,還有可能會形成甲醛這種致癌物質。
此外,近日,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僅電子菸蒸汽,即不含尼古丁或香料,就可能引發腸道炎症。
研究人員發現,長期使用不含尼古丁的電子菸導致「腸道滲漏」,微生物和其他分子從腸道滲出,導致慢性炎症。這種炎症可導致多種疾病和條件,包括炎症性腸病、痴呆、某些癌症、動脈粥樣硬化、肝纖維化、糖尿病和關節炎。
研究人員表示,腸壁由一層細胞組成的,這層細胞的作用是將人體與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隔離開來,保護人體的免疫系統,同時允許人體吸收必需的營養物質。而人們吃或喝的任何東西,也就是人們的生活方式選擇,都有可能影響人體的腸道微生物、腸道屏障和整體健康。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所吸的東西,比如電子菸,也會理所當然地對腸壁產生影響。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使用了病人細胞生成的人體腸道三維模型,模擬了電子菸蒸氣進入腸道時的情況。為了製造3D腸道類器官,研究人員在結腸鏡檢查時從病人的活檢組織中收集幹細胞,並在體外培養它們。幹細胞分化成四種不同的細胞類型,構成腸壁。然後,研究小組將這些有機物暴露在電子菸的液體蒸汽中,模擬慢性吸菸者的頻率。
結果顯示,在電子菸的液體蒸汽中,上皮緊密連接標記物是拉鏈狀的蛋白質,形成腸道的第一道物理屏障,開始破裂或鬆動,這令蒸汽中的病原體滲入周圍的免疫系統,對位於其下方的保護性上皮細胞造成嚴重破壞。
這類細胞通過清除致病微生物並在體內啟動某些免疫反應來抵禦感染。當暴露在電子菸液體中時,細胞迅速被淹沒,無法有效清除病原體,導致腸道炎症。顯然,電子菸並沒有我們想像的「健康」,其本身的安全性也值得用戶引起重視。這項研究已發表在2021年1月5日的《iScience》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