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電子菸不美好,影響腸道健康引發腸道炎症

2021-01-13 陳根

文/陳根

為了吸菸更「健康」,電子菸應運而生。然而,越來越多相關的研究卻表明,電子菸或許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健康」,菸草製品中含有的尼古丁成分,會使人上癮並產生依賴。而電子菸中同樣含有尼古丁成分。

在致癌性方面,傳統的菸草燃燒過程中會產生煙焦油,被吸入肺中後,會引發癌症。電子菸雖沒有燃燒過程,但為了追求多變的味道,煙液中常會添加芳香氣味劑,這些芳香氣味劑經加熱後會形成肺毒性物質,如丙二醇、丙烯醛、肉桂醛等,對吸菸者和周圍人的健康產生危害。如果煙液過熱,還有可能會形成甲醛這種致癌物質。

此外,近日,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僅電子菸蒸汽,即不含尼古丁或香料,就可能引發腸道炎症。

研究人員發現,長期使用不含尼古丁的電子菸導致「腸道滲漏」,微生物和其他分子從腸道滲出,導致慢性炎症。這種炎症可導致多種疾病和條件,包括炎症性腸病、痴呆、某些癌症、動脈粥樣硬化、肝纖維化、糖尿病和關節炎。

研究人員表示,腸壁由一層細胞組成的,這層細胞的作用是將人體與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隔離開來,保護人體的免疫系統,同時允許人體吸收必需的營養物質。而人們吃或喝的任何東西,也就是人們的生活方式選擇,都有可能影響人體的腸道微生物、腸道屏障和整體健康。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所吸的東西,比如電子菸,也會理所當然地對腸壁產生影響。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使用了病人細胞生成的人體腸道三維模型,模擬了電子菸蒸氣進入腸道時的情況。為了製造3D腸道類器官,研究人員在結腸鏡檢查時從病人的活檢組織中收集幹細胞,並在體外培養它們。幹細胞分化成四種不同的細胞類型,構成腸壁。然後,研究小組將這些有機物暴露在電子菸的液體蒸汽中,模擬慢性吸菸者的頻率。

結果顯示,在電子菸的液體蒸汽中,上皮緊密連接標記物是拉鏈狀的蛋白質,形成腸道的第一道物理屏障,開始破裂或鬆動,這令蒸汽中的病原體滲入周圍的免疫系統,對位於其下方的保護性上皮細胞造成嚴重破壞。

這類細胞通過清除致病微生物並在體內啟動某些免疫反應來抵禦感染。當暴露在電子菸液體中時,細胞迅速被淹沒,無法有效清除病原體,導致腸道炎症。顯然,電子菸並沒有我們想像的「健康」,其本身的安全性也值得用戶引起重視。這項研究已發表在2021年1月5日的《iScience》雜誌上。

相關焦點

  • 新研究發現電子菸會引發慢性腸道炎症
    據外媒報導,近日一項新研究顯示,僅電子菸蒸汽--不含尼古丁或香料--就可能引發腸道炎症。這項新研究通過一系列實驗證明了電子菸蒸汽如何削弱腸道內壁並導致慢性炎症。對電子菸使用的長期影響進行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
  • iScience:電子菸有害新證據!破壞腸道屏障,觸發體內炎症!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整理,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電子菸(e-cigarette)被製造商吹捧為傳統尼古丁香菸的「健康」替代品。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報導,電子菸中發現的化學物會破壞腸道屏障,並引發體內炎症,從而可能導致各種健康問題。
  • 膳食成分是如何影響腸道健康的?
    由於每個人的腸道菌群組成都不相同,因此不存在單一的最佳組合。事實上,由於嬰兒出生方式、抗生素的使用以及生活方式、飲食和文化習慣,人類腸道菌群特徵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豐富而多樣的微生物群落使腸道菌群組成更加平衡和健康。
  • 腸道微生物群與不健康衰老|微生物群|健康狀況|腸道菌群|虛弱者|...
    研究發現長壽者和體弱者的微生物群之間存在著深刻的差異,與年齡相關的微生物失調會導致腸道通透性、全身炎症和過早死亡,但這些差異在多大程度上促進或阻止了晚年的健康尚不清楚。腸道微生物群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些變化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於生理變化、年齡相關性炎症或免疫衰老、飲食、藥物或慢性健康狀況引起的。
  • 腸道微生物群與不健康衰老
    研究發現長壽者和體弱者的微生物群之間存在著深刻的差異,與年齡相關的微生物失調會導致腸道通透性、全身炎症和過早死亡,但這些差異在多大程度上促進或阻止了晚年的健康尚不清楚。腸道微生物群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些變化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於生理變化、年齡相關性炎症或免疫衰老、飲食、藥物或慢性健康狀況引起的。
  • 最新研究:糖會破壞腸道屏障,而生酮飲食會使腸道更健康
    在腸道裡面,有數以億計的微生物生活在那裡,一旦腸道菌群的穩態被打破,就很容易引發腸道疾病,比如,結腸炎。 傳統的理念認為,吃肉會引發結腸炎,或者吃脂肪會引發結腸炎,增加腸癌的風險。
  • 腸道不好「連累」大腦!消化系統這樣影響全身健康……
    但你可能不知道,腸道也有自己獨立的神經系統,它的某些功能幾乎可與大腦媲美。《電子神經學雜誌》最新發表的研究顯示,腸道與大腦關係密切,甚至很多腦病的發生都與腸道有關。腸道是如何影響大腦的?哪些腦病跟腸道有關?生活中如何正確呵護腸道?訪權威專家,為你一一解答。
  • ...菌和酶製劑對白羽肉雞生長性能、腸道健康及腸道微生物組成的影響
    在禽類生長中,抗生素主要作用是提高禽類生長性能並保護腸道健康從而抑制腹瀉等疾病發生[3]。因此,如何選擇和應用具有以上功能的抗生素的替代品成為肉禽養殖業亟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丁酸鈉具有提高肉雞生長性能和促進腸道健康的作用。它主要通過改善腸道微生物組成、緩解炎症、提高免疫力以及促進腸道屏障功能等途徑發揮上述作用[4-9]。
  • 菌群:腸道裡的健康密碼
    有害菌,數量一旦失控、大量繁殖,就會引發多種疾病。中性菌具有雙重作用,如大腸桿菌、腸球菌等在正常情況下對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從腸道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就可能引發許多問題。說到腸道菌群,要說下腸道微生態的概念,就是寄生於人體腸道內的細菌、真菌等微生物與人體之間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離開了腸道微生物的作用,人體無法單獨生成。
  • 膳食纖維為何有益心臟健康?腸道菌是關鍵
    01 腸道問題引發炎症疾病 那麼如何抑制炎症呢?「在一定程度上這取決於有一個功能強大的腸道屏障。」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Federico Rey博士解釋道,「當炎症分子從有益菌中分離出來並從腸道中滲出繼而進入到血流時,它們會引發廣泛的炎症。」
  • 大腦的健康,也受腸道通透性的影響
    病原微生物產生的毒素和免疫反應產生的局部炎症可增加腸道通透性。例如,艱難梭菌能在缺乏正常腸道菌群的情況下定植於腸道,產生一種腸毒素,通過破壞肌動蛋白絲的聚集損害上皮緊密連接,從而增加腸道通透性。腸道通透性增加的危害腸屏障功能受損,腸道通透性增加,可導致腸道細菌通過腸壁轉位增加,進入腸繫膜淋巴組織。腸上皮細胞或黏膜免疫細胞暴露於細菌的增加可引起免疫反應,從而導致炎性細胞因子的釋放迷走神經和脊髓傳入神經元的激活。炎症細胞因子和迷走神經系統反過來又能調節中樞神經系統和神經系統的活動。
  • 解密|腸道菌群與健康長壽|腸道菌群|微生物|益生菌|解密|長壽|疾病...
    研究發現100歲義大利老人的腸道菌群種類分布與30歲義大利人相比,出現了較明顯的變化,厚壁菌門中的擬桿菌XIVa明顯減少,而芽孢桿菌上升,身體的炎症反應狀況高,因此科學家得出長壽的關鍵因素:菌群種類的改變,更好的應對和調節炎症反應。
  • 重磅級研究成果解讀腸道菌群對機體健康的重要性!
    該研究團隊篩查了1000餘種市售藥物對人類腸道的40餘種代表性細菌的影響,結果發現超過1/4的藥物(923種中的250種)至少影響1種微生物的生長。EMBL的Peer Bork、Kiran Patil、Nassos Typas和Georg Zeller領導了這項研究。人類腸道包含大量的細菌,被總稱為腸道微生物。在過去十年裡,腸道微生物的組成會影響人類健康已經成為共識。
  • 陳根:腸道微生物與自閉症有什麼隱秘聯繫?
    文/陳根人體內的腸道菌群種類繁多,包括了至少100萬億個細菌,是人體細胞總數的10倍,分屬1000多個種。無論是腸道微生物對生理的多種影響機制,還是腸道微生物與大腦之間的聯繫,都讓腸道微生物的研究成為醫學研究的一個日益重要的方向。
  • 陳根:隱秘的聯繫——腸道微生物如何抵抗化療損傷?
    文/陳根放射治療是一種具有強烈副作用的抗癌治療方法,即便如此,放射治療依舊是現階段重要的癌症治療方式。腸道是輻射的主要目標,也是腸道菌群的最大生態位。雖然有少量的描述性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群與輻射損傷之間存在潛在的相關性,但這種關係的具體基礎仍然不清楚。
  • 人才強校 | 陳耀星教授團隊在褪黑激素改善睡眠不足誘導腸道炎症...
    本網訊 動物醫學院基礎獸醫學系神經生物學實驗室陳耀星教授團隊在褪黑激素改善睡眠不足誘導腸道炎症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日前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松果體研究雜誌》(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IF=11.613),題為:《褪黑激素在睡眠剝奪誘導小鼠腸道屏障功能障礙中的作用
  • Cell子刊:腸道自產「消毒液」在維護著健康
    但一項新研究告訴我們,我們的體內也在自產「消毒液」來維護腸道健康。研究通訊作者、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教授Andreas Bäumler說:「人體內有超過一半的微生物對氧氣不耐受。我們發現,腸道菌群遠離結腸表面,這對於避免因好細菌的意外免疫反應而引發的炎症至關重要。
  • 研究發現:可影響腸道菌群和腸道功能的4類藥
    >的患者和患有腸易激綜合症的患者以及健康對照。研究強調了在設計治療方案時考慮腸道菌群的作用的重要性,並且指出了可以解釋與藥物使用相關的某些副作用的新假設。鑑於腸道菌群在健康中的重要性以及許多藥物的廣泛使用,需要對這些關聯進行功能上的研究。
  • 養樂多呼籲關注腸道健康
    受訪者供圖在全國範圍開展「益菌衡,喚啟腸健康」主題宣傳5月29日是「世界腸道健康日」,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的背景下,腸道健康與免疫力的關係受到普遍關注。腸道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而腸內菌群的平衡影響著腸道免疫功能的正常發揮。
  • 丁酸鈉、益生菌和酶製劑對白羽肉雞生長性能、腸道健康及腸道微...
    在禽類生長中,抗生素主要作用是提高禽類生長性能並保護腸道健康從而抑制腹瀉等疾病發生[3]。因此,如何選擇和應用具有以上功能的抗生素的替代品成為肉禽養殖業亟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丁酸鈉具有提高肉雞生長性能和促進腸道健康的作用。它主要通過改善腸道微生物組成、緩解炎症、提高免疫力以及促進腸道屏障功能等途徑發揮上述作用[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