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發現電子菸會引發慢性腸道炎症

2021-01-13 cnBeta

據外媒報導,近日一項新研究顯示,僅電子菸蒸汽--不含尼古丁或香料--就可能引發腸道炎症。這項新研究通過一系列實驗證明了電子菸蒸汽如何削弱腸道內壁並導致慢性炎症。對電子菸使用的長期影響進行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

相對粗略的研究發現,電子菸可能會對肺部造成一些損害,但目前還不清楚這對人類健康意味著什麼。跡象表明,電子菸的危害似乎不像傳統香菸那麼大,但它們肯定不是無害的。

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這項新研究的通訊作者Pradipta Ghosh指出:「腸道是一個神奇的東西。它是由一層細胞組成,旨在密封身體使其免受數萬億微生物的侵襲、保護我們的免疫系統並與此同時允許人體吸收必要的營養物質。」

電子菸對腸道健康的影響是一個相對較少研究的領域,而電子菸對腸道內壁的影響更鮮為人知。2018年的一項小型但具有決定性的研究給電子菸使用者帶來了一些好消息,該項研究表明電子菸跟傳統香菸不同,其似乎不會對腸道微生物菌群多樣性產生負面影響。

現在的新研究則通過動物和人類細胞模型來探索電子菸蒸汽對腸道內壁的影響。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先去除了尼古丁和調味化學物質轉而專注於丙二醇和植物丙三醇--這兩種化學物質在所有的電子菸液體中都為鹼。

Ghosh表示,尼古丁含量及其致癮性一直是那些反對其安全性的人關注的主要焦點,不過他們認為人們更應該擔心的是構成蒸汽液體的化學物質,因為它們是腸道炎症的原因。

據了解,研究人員首先觀察了吸入電子菸對老鼠模型的影響。急性暴露(每日使用,為期1周)跟慢性暴露(每日使用,為期3個月)進行比較。雖然急性接觸電子菸煙霧只會產生輕微的負面影響,但長期接觸電子菸卻會導致嚴重的結腸炎症並降低跟腸道屏障功能相關的基因表達。

而研究的下一部分則是培育一個人類腸道的3D模型。研究人員需要將在結腸鏡檢查期間從人類病人身上收集的幹細胞在實驗室條件下進行培養,一直到它們分化成構成腸壁的關鍵細胞類型。這種小型、實驗室培養的人體器官模型被稱為有機器官。

研究人員發現,長期接觸這些電子菸氣體會導致被稱為緊密連接標記的特定蛋白質的分解。這些蛋白質在腸道中起著物理屏障的作用,它們的分解會引發腸道炎症。

參與這項新研究的另一名研究人員Soumita Das表示:「這是首個證明長期接觸電子菸會增加腸道對細菌感染的易感,進而導致慢性炎症和其他健康問題的研究。」

雖然對電子菸的長期健康影響的研究還處於早期階段,然而,這些結果表明,需要更多的工作來更好地理解長期電子菸的影響。

Das表示:「考慮到腸道屏障在維持人體免疫穩態方面的重要性,研究結果為了解長期使用電子菸對我們健康的潛在長期有害影響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

相關焦點

  • 陳根:電子菸不美好,影響腸道健康引發腸道炎症
    文/陳根為了吸菸更「健康」,電子菸應運而生。然而,越來越多相關的研究卻表明,電子菸或許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健康」,菸草製品中含有的尼古丁成分,會使人上癮並產生依賴。而電子菸中同樣含有尼古丁成分。在致癌性方面,傳統的菸草燃燒過程中會產生煙焦油,被吸入肺中後,會引發癌症。電子菸雖沒有燃燒過程,但為了追求多變的味道,煙液中常會添加芳香氣味劑,這些芳香氣味劑經加熱後會形成肺毒性物質,如丙二醇、丙烯醛、肉桂醛等,對吸菸者和周圍人的健康產生危害。如果煙液過熱,還有可能會形成甲醛這種致癌物質。
  • iScience:電子菸有害新證據!破壞腸道屏障,觸發體內炎症!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整理,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電子菸(e-cigarette)被製造商吹捧為傳統尼古丁香菸的「健康」替代品。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報導,電子菸中發現的化學物會破壞腸道屏障,並引發體內炎症,從而可能導致各種健康問題。
  • Nature:研究發現新的炎症信號通路
    2013年5月15日訊 /生物谷BIOON/--體內的炎症反應非常重要,它可以幫助你殺死侵略者等細菌,這些細菌可能導致有害的感染。但如果炎症反應是慢性或失控時,炎症也可以引起麻煩的疾病包括類風溼關節炎,炎症性腸道疾病和潛在致命的敗血症。
  • 【新發現】香港中文大學最新研究:腸道中的蛋白質異常會引發阿爾茨...
    導言:阿爾茨海默症是痴呆症最常見的一種形式,會導致大腦中神經細胞死亡、組織缺損、記憶力衰退、性格改變和日常活動障礙的問題。這種疾病至今仍無法治癒。最近發表在《生理學雜誌》上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腸道中的蛋白質異常也會引發阿爾茨海默症。這為阿爾茨海默症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靶點。
  • 深度解析 | 腸道菌群與慢性肝病,肝癌
    ,Annual Review,2020註:MAMPs——微生物相關分子模式;PRR——模式識別受體肝臟位於體循環和來自腸道吸收活動的大量外源性分子和微生物相關分子模式(MAMPs)之間的界面。微生物產生的代謝物會隨著微生物群的組成而變化;它們沿著門靜脈分流並引發多種信號通路的激活。MAMP暴露過多會導致炎症。
  • 最新研究:糖會破壞腸道屏障,而生酮飲食會使腸道更健康
    在腸道裡面,有數以億計的微生物生活在那裡,一旦腸道菌群的穩態被打破,就很容易引發腸道疾病,比如,結腸炎。 傳統的理念認為,吃肉會引發結腸炎,或者吃脂肪會引發結腸炎,增加腸癌的風險。
  • 抽電子菸真的好嗎?這些研究告訴你真相!
    【7】PeerJ:吸電子菸人群或與非吸菸者一樣擁有旺盛的腸道菌群doi:10.7717/peerj.4693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eerJ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首次發現吸電子菸的人群或許和非吸菸者擁有相同的腸道菌群,而吸菸者機體中的腸道微生物組卻會發生顯著改變。
  • 專題筆談|慢性腎臟病貧血與炎症|慢性腎臟病|腎性貧血|epo|貧血|炎症
    慢性腎臟病貧血與炎症[J]. 中國實用內科雜誌, 2020, 40(11): 908-911.林洪麗,主任醫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大連醫科大學腎臟病研究所所長,附屬第一醫院腎內科主任,遼寧省腎臟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醫師協會腎臟內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常委,遼寧省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前任及候任主任委員。
  • Nature:研究人員找到炎症性腸病的分子基礎
    最近,來自德國科隆大學和美因茲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義大利的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和她們的同事,最近破譯了引發慢性腸道炎症的分子學密碼.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最近的自然雜誌網絡版,表明了一個在老鼠身上測試的單獨分子引發的腸道炎症和一些分子機理,它可以作為人類炎症性腸病的基礎.
  • 新研究揭示體內天然「消毒液」在維護腸道健康
    在新冠大流行期間,消毒液可是個搶手貨,家家戶戶和醫療機構每天都會使用。但大家都知道,它只能用於體外和環境消毒,不能用於體內,因為會造成生命危險。但一項新研究告訴我們,我們的體內也在自產「消毒液」來維護腸道健康。
  • 研究發現:人體中「自私基因」會引發炎症和與年齡有關的疾病
    導致衰老的因素有很多,但是炎症是動物衰老過程中的共同主題,並且衰老這一過程可能會被一類「自私基因」(selfish genetic elements)放大。這類「自私基因」會通過在宿主基因組中插入新的拷貝來繁殖自己。而LINE1逆轉錄轉座子,就是在人類中發現的最普遍的「自私基因」,大約20%的人類和小鼠的基因組是由LINE1組成的。
  • 炎症性腸病是怎麼回事?提醒:這幾個治療方法,可調節腸道菌群
    這樣飲食雖然簡單方便了許多,但是也容易引發胃腸問題,導致人體腸道菌群失調,出現腹痛、腹瀉、噁心、食慾減退等身體不適。其中成年人很容易出現的一類腸道疾病就是炎症性腸病,與飲食、遺傳和繼發感染等因素有關,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
  • 慢性炎症可致癌?6種抗炎食物吃起來!
    當我們受傷或受到感染的時候,身體的免疫細胞開始作用,比如聚集到受傷的部位,受傷的部位會變紅或腫脹
  • 研究發現藍莓中的成分可以改善腸道炎症
    撰文 | 令頁編輯 | 王聰排版 | 水成文生活中,我們會遇到一些腸胃不好的朋友,經常腹痛、腹瀉和便秘,苦不堪言,這很多都是腸道消化系統存在炎症的表現,嚴重的會出現炎症性腸病(IBD)。2020年9月,FASEB Journal 雜誌發表了來自東京科技大學的一項題為:Pterostilbene reduces colonic inflammation by suppressing dendritic cell activation and promoting regulatory T cell development 的研究論文提示,藍莓中的成分可以改善腸道炎症
  • 日本舉行電子菸研討會 專家警告吸電子菸也會有害健康
    該電子菸的特點是吸菸時看不到煙霧,但研究吸菸對健康危害的專科醫生指出,電子菸含有尼古丁及其他致癌物質,這與普通香菸沒有什麼不同。據時事通信社報導,3月底,約有130個與醫療相關的專業學會組成的「日本醫學會聯盟」就加熱型電子菸對健康的危害召開公開研討會並對使用電子菸敲響了警鐘。該研討會以《加熱型電子菸與健康 使用情況及科學評估的現狀與今後的課題》為題,有300多名醫療人員參加。
  • 美研究:電子菸也有危害 或可引起白血球感染降低免疫力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法國健康雜誌《TOPSANTE》報導,美國醫學雜誌《生理學前沿》(Frontiers in Physiology)近期刊文稱,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研究發現,電子菸對肺部的危害很大。因為加熱後的煙液會釋放很多毒素,而吸入這些液體物質會引起一種免疫白血球,即單核細胞的炎性反應,從而降低人體免疫力。起先,研究人員想要通過實驗來證實不含尼古丁的電子菸比傳統香菸的危害小,結果卻發現,電子菸使用的芳香添加劑會使肺部細胞產生炎性反應和氧化應激反應,而那些吸電子菸的人血液中的活性氧含量也顯著增高。
  • 罕見的免疫細胞促進腸道修復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科學家們發現,腸道中一種罕見的免疫細胞具有一種意想不到的組織修復作用,如果紊亂,這種免疫細胞可能會導致纖維化或癌症。這一突破對於治療炎症性腸病(IBD)患者,如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具有重要意義。
  • 電子菸危害增新證:研究顯示使用電子菸或導致肺癌
    原標題:研究顯示使用電子菸可能導致肺癌新華社華盛頓10月7日電(記者 周舟)一項新研究發現,接觸電子菸的尼古丁煙霧可能引發肺癌。這一研究為電子菸危害增加新的證據。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7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報告說,他們讓40隻實驗鼠連續54周暴露在含尼古丁的電子菸煙霧中,結果有9隻(22.5%)出現了肺癌。此外,有23隻(57.5%)出現了膀胱增生,患癌風險增加。傳統香菸中添加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等化合物可發生亞硝化反應,將尼古丁轉化為亞硝胺物質,後者是一種致癌物。
  • 腸道菌群失調及其相關疾病研究進展
    近年來,人體微生物組學的相關研究受到廣泛關注、並取得了巨大進展。腸道微生物與健康的關係日益清晰,腸道菌群在人類疾病發生發展中的變化及作用也逐漸明朗。這也開啟了腸道菌群調節能量代謝、炎症和肥胖相關代謝紊亂性疾病研究的新時代。
  • 增加肺部致病菌有害度 警惕「安全」的電子菸!
    科學家此前發現,與吸菸相關的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都和一些特定細菌有所關聯。而電子菸,對這些細菌所產生的影響與傳統香菸類似。安全性和屬性疑雲電子菸是模仿傳統菸草的電子產品。它有著與捲菸一樣的外觀、煙霧、味道,甚至給吸食者帶來的感受也差不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