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導,近日一項新研究顯示,僅電子菸蒸汽--不含尼古丁或香料--就可能引發腸道炎症。這項新研究通過一系列實驗證明了電子菸蒸汽如何削弱腸道內壁並導致慢性炎症。對電子菸使用的長期影響進行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
相對粗略的研究發現,電子菸可能會對肺部造成一些損害,但目前還不清楚這對人類健康意味著什麼。跡象表明,電子菸的危害似乎不像傳統香菸那麼大,但它們肯定不是無害的。
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這項新研究的通訊作者Pradipta Ghosh指出:「腸道是一個神奇的東西。它是由一層細胞組成,旨在密封身體使其免受數萬億微生物的侵襲、保護我們的免疫系統並與此同時允許人體吸收必要的營養物質。」
電子菸對腸道健康的影響是一個相對較少研究的領域,而電子菸對腸道內壁的影響更鮮為人知。2018年的一項小型但具有決定性的研究給電子菸使用者帶來了一些好消息,該項研究表明電子菸跟傳統香菸不同,其似乎不會對腸道微生物菌群多樣性產生負面影響。
現在的新研究則通過動物和人類細胞模型來探索電子菸蒸汽對腸道內壁的影響。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先去除了尼古丁和調味化學物質轉而專注於丙二醇和植物丙三醇--這兩種化學物質在所有的電子菸液體中都為鹼。
Ghosh表示,尼古丁含量及其致癮性一直是那些反對其安全性的人關注的主要焦點,不過他們認為人們更應該擔心的是構成蒸汽液體的化學物質,因為它們是腸道炎症的原因。
據了解,研究人員首先觀察了吸入電子菸對老鼠模型的影響。急性暴露(每日使用,為期1周)跟慢性暴露(每日使用,為期3個月)進行比較。雖然急性接觸電子菸煙霧只會產生輕微的負面影響,但長期接觸電子菸卻會導致嚴重的結腸炎症並降低跟腸道屏障功能相關的基因表達。
而研究的下一部分則是培育一個人類腸道的3D模型。研究人員需要將在結腸鏡檢查期間從人類病人身上收集的幹細胞在實驗室條件下進行培養,一直到它們分化成構成腸壁的關鍵細胞類型。這種小型、實驗室培養的人體器官模型被稱為有機器官。
研究人員發現,長期接觸這些電子菸氣體會導致被稱為緊密連接標記的特定蛋白質的分解。這些蛋白質在腸道中起著物理屏障的作用,它們的分解會引發腸道炎症。
參與這項新研究的另一名研究人員Soumita Das表示:「這是首個證明長期接觸電子菸會增加腸道對細菌感染的易感,進而導致慢性炎症和其他健康問題的研究。」
雖然對電子菸的長期健康影響的研究還處於早期階段,然而,這些結果表明,需要更多的工作來更好地理解長期電子菸的影響。
Das表示:「考慮到腸道屏障在維持人體免疫穩態方面的重要性,研究結果為了解長期使用電子菸對我們健康的潛在長期有害影響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