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生物世界 Bio生物世界
撰文 | 令頁
編輯 | 王聰
排版 | 水成文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一些腸胃不好的朋友,經常腹痛、腹瀉和便秘,苦不堪言,這很多都是腸道消化系統存在炎症的表現,嚴重的會出現炎症性腸病(IBD)。
2020年9月,FASEB Journal 雜誌發表了來自東京科技大學的一項題為:Pterostilbene reduces colonic inflammation by suppressing dendritic cell activation and promoting regulatory T cell development 的研究論文提示,藍莓中的成分可以改善腸道炎症。
臨床研究報導,Th1、Th2和Th17細胞的異常激活可導致免疫紊亂,導致諸如如IBD之類的疾病出現。相反,調節性T(Treg)細胞產生的IL-10則會抑制這類炎症性疾病進展。
免疫抑制劑和TNF-α單克隆抗體的使用,是治療炎症性腸病(IBD)的有效方法。然而完全治癒IBD目前還無法實現。因此,迫切需要開發預防方法和新的治療策略來治療IBD患者。
RSV(白藜蘆醇,一種在葡萄中發現的多酚)已被證明具有免疫調節活性和可以降低小鼠結腸炎模型的炎症。雖然已鑑定出RSV的天然類似物,但其生理功能仍不清楚。
該研究團隊發現了藍莓中的一種RSV衍生物——紫檀芪(二甲氧基-白藜蘆醇,PSB)——對免疫調節的免疫抑制作用。對比白藜蘆醇,因為PBS兩個甲氧基的存在,增加了其親脂性和口服吸收的生物利用度。
實驗結果表明,白藜蘆醇對T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較弱,而相同濃度的PSB對T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較強。PSB以劑量依賴的方式抑制了T細胞增殖,表明PSB在抗原呈遞細胞介導的T細胞活化過程中表現出免疫抑制活性。
在PSB存在的情況下, Th1和Th17細胞數量顯著減少。然而,PSB處理並不影響Th2細胞的數量。有趣的是,PSB存在時Foxp3+ Treg分化明顯增加。
這些結果表明,PSB通過促進T細胞向Treg細胞分化而不是向Th1和Th17細胞分化而具有免疫抑制活性。
隨後的研究發現,PSB完全抑制了TCR(T細胞受體)刺激依賴的T細胞增殖,顯著降低IL-2 mRNA和蛋白的表達。提示PSB直接抑制T細胞增殖。
PSB顯著抑制Th1分化,但不影響Th2、Th17或Treg的分化,表明PSB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抑制了T細胞向Th1的增殖和分化。
為了確定PSB對樹突狀細胞的影響,研究團隊評估了經PSB處理後,樹突狀細胞的基因表達水平和活性。結果表明,經PSB處理後,樹突狀細胞中H2-ea、Ciita、Cd86、Ccr7和Pdcd1lg2等抗原表達相關基因的表達水平顯著降低。
接下來研究了PSB對TLR(Toll樣受體)介導的樹突狀細胞激活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脂多糖誘導細胞表面MHC II和CD86的表達上調,經PSB處理後被顯著抑制。且脂多糖誘導的TNF- TNF-、IL-6和IL-12的分泌也顯著減少。
樹突狀細胞特異性基因的轉錄受PU.1的正向調控。經PSB處理後,與這些特異基因啟動子結合的PU.1數量顯著減少。這些結果表明,PSB通過減少與PU.1靶基因啟動子的結合,下調了抗原生成相關和促炎基因的表達。
研究團隊研究了樹突狀細胞中PU.1活性的降低和PU.1靶基因的下調是否會影響T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實驗觀察到,在轉染PU.1 siRNA後,T細胞增殖明顯下降,Treg分化高於對照。這一結果表明,PSB處理後,PU.1靶基因的下調作用增強了Treg分化。
為了了解PSB免疫抑制活性的生理相關性,研究者研究了PSB對結腸炎小鼠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經PSB治療後,大鼠的體重減輕、DAI評分和結腸長度均有顯著改善。另外,PSB處理後結腸中Tnf mRNA表達降低。提示PSB能顯著改善小鼠結腸炎。
看了上面的描述,飽受腸炎困擾的朋友們,藍莓請了解一下哦!
論文連結:
https://faseb.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96/fj.202001502R
微信加群
生物世界始終致力於報導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最前沿、最重要、最有趣的研究進展,目前全網已有40萬+學者關注,月閱讀量1000萬+。
為促進前沿研究的傳播和交流,我們組建了多個專業交流群,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添加小編微信進群,由於申請人數較多,添加微信時請備註:學校/專業/姓名,如果是PI/教授,還請註明。
原標題:《經常腹痛、腹瀉、便秘?研究發現藍莓中的成分可以改善腸道炎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