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的免疫細胞促進腸道修復

2021-01-15 騰訊網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科學家們發現,腸道中一種罕見的免疫細胞具有一種意想不到的組織修復作用,如果紊亂,這種免疫細胞可能會導致纖維化或癌症。這一突破對於治療炎症性腸病(IBD)患者,如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具有重要意義。

在今天發表在《自然材料》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來自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小組發現,1型先天淋巴樣細胞(ILC1)可以促進組織修復,但當它們在炎症組織中積累時,也會導致IBD共病,如癌症和纖維化。以前認為是這些細胞引發了炎症,所以這些發現可能為IBD患者帶來全新的治療方法。

據海外看病機構和生元國際得知,為了了解ILC1對腸道的影響,學者們將ILC1與腸道類器官(在培養皿中生長的小型正常腸道)結合起來。雖然他們打算利用這個系統來研究類器官中ILC1驅動的炎症,但他們卻發現ILC1分泌了額外的蛋白質,促進腸屏障的生長和其下方支撐結構的重塑;癒合類似傷口癒合的反應然而,ILC1的治癒反應只是故事的一半;研究小組還發現,ILC1的積累可能引發纖維化病變或加劇腫瘤生長,這是IBD的兩種常見併發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倫敦國王學院的博士生傑拉爾丁·喬伊特承認,這一發現讓人有些吃驚。她說:「儘管我們發現的信號是與IBD相關的生物標記,但發現這些信號實際上來自ILC1還是令人興奮、出乎意料和重要的。」

喬維特解釋道:「這是一種平衡:一方面ILC1s的分泌能力這種蛋白質可以表明,我們一直在思考他們走錯了路,這鼓勵癒合反應可以提供希望目前三分之二的病人不適應抗炎治療。

「另一方面,ILC1可能只有在小劑量下才有好處,如果IBD患者紊亂,導致腫瘤生長或纖維化瘢痕組織形成,實際上可能會讓情況變得更糟,而這些結果是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避免的。」

海外看病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這一發現有可能激發治療幹預的新策略,比如允許醫生識別需要進行侵入性手術的IBD共病高危患者。

研究小組的發現可能對COVD-19患者也有意義,因為ILC1通常被認為是肺和腸道病毒感染的關鍵第一反應者。即使是年輕的、無症狀的感染了SARS-CoV2的患者也表現出肺纖維化的早期跡象。由於ILC1在慢性病毒感染過程中富集,因此ILC1也可能在COVID-19患者肺部纖維化中積累並發揮作用,為當前迫切需要進行的研究提供了潛在的治療靶點。

該團隊的發現要求作者開發一個複雜的培養系統,因為ILC1在腸道中非常罕見,很難研究。為了實現這一點,他們在培養皿中培養了ILC1和人類幹細胞衍生的腸類器官。然後,他們將組織包裹在一種叫做水凝膠的合成軟材料中,使他們能夠模擬正常腸道組織的三維環境。

確定ILC1是如何導致纖維化的尤其具有挑戰性,並且需要該團隊在材料科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在培養皿中培養細胞是如此的人工,以至於結果與疾病病理無關,所以我們在一個能夠對導致纖維化的生物學線索做出適當反應的環境中進行關鍵實驗是至關重要的,」該研究的共同資深作者艾琳·蒙德博士解釋道。

該團隊為這項研究開發的新水凝膠是使用複雜的計算模型設計的,這些模型對於創造足夠柔軟的材料來支持有機體,以及足夠均勻的材料來重複測量ILC1產生的硬度變化至關重要。

倫敦國王學院的黏膜免疫學家和文章的第二作者瓊娜博士七巧板備註:「許多環境和遺傳因素可以導致炎症性腸病,所以通過結合ILC1 IBD患者這種合成文化系統我們能夠提供額外的層的確定性,ILC1本身把傷口癒合反應,沒有幹擾病人的飲食,突變,或治療方案。」

因此,該團隊開發的還原系統為研究罕見細胞類型對複雜發育過程的影響和分離多因素疾病的組成部分提供了一個強大的模板。

這項研究是由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不同院系以及其他英國和國際合作夥伴共同完成的。國王學院的臨時物理主管克裡斯·洛倫茨博士解釋了他們的參與:「我們的粗顆粒分子動力學模擬提供了一個詳細的描述,說明了底層聚合物構建塊的化學變化如何影響產生的水凝膠的結構特性。因此,我們能夠設計出Eileen小組製作的水凝膠,最終優化了水凝膠的柔軟性和均勻性。」海外看病機構和生元國際會及時給大家更新更多的國外資訊。

相關焦點

  • 幹細胞和駐留免疫細胞的相互作用
    促進這一轉變的是自我更新的組織幹細胞,它產生壽命較短的祖細胞,負責平衡增殖和分化,以維持增生和萎縮之間的平衡。 不同組織的置換周期不同,血液、表皮和腸道中是永恆的;在大腦和肌肉中是有限的;在毛囊和哺乳乳腺中是周期性的。當組織受損時,即使是經常靜止的幹細胞也可以被動員起來。同樣,炎症和傳染性反應超越了正常的穩態,也會動員起來。
  • 科學家發現膽汁酸的新功能——促進腸道再生!
    圖1  膽汁酸的化學結構學過生化或生理的人都知道膽汁酸(圖1)在人體的主要功能是作為一種天然的去垢劑,促進脂類物質的消化和吸收
  • 深度解析免疫細胞和幹細胞之間的作用機制 助力幹細胞再生療法的開發
    機體損傷後是什麼控制著機體的損傷修復?等等一系列問題都是再生醫學研究領域所要研究的重點問題。近半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都知道幹細胞是我們機體中至關重要的成員,幹細胞可以自我更新來維持其數量恆定並且不斷分化為特殊類型的細胞,進而組裝形成機體的組織和器官,這些新生的器官和組織對於機體壓力或損傷後的修復非常重要;研究者認為,再生醫學研究的最終目的就是利用幹細胞的再生潛能來治療或治癒多種疾病。
  • 研究發現ILC3來源的OX40L對腸道Treg穩態維持的重要作用
    該研究發現腸道3型天然淋巴細胞(group 3 innate lymphoid cell,ILC3)表達腫瘤壞死因子超家族成員OX40L,並且通過OX40L對腸道Treg穩態維持起重要作用。  腸道炎症性疾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Treg是控制疾病發展的重要細胞類型之一。Treg高表達OX40(OX40L的受體),OX40已經被證明對Treg的擴增、存活和記憶都具有重要作用。
  • 免疫細胞究竟對機體健康有多重要?看完這些研究你就知道了!
    圖片來源:Wikipedia【6】Cell:腸道免疫細胞能夠抑制多發性硬化引發的炎症反應這種關鍵的細胞是起源於骨髓B細胞的漿細胞,在受到腸道中的微生物影響下會改變它們的行為。研究人員發現,存在於腸道並產生免疫球蛋白A(IgA)抗體的漿細胞似乎遷移到中樞神經系統並在MS突發期間產生抗炎作用。MS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由其他類型的免疫細胞(包括B細胞和T細胞)驅動,這些細胞攻擊髓鞘,這是圍繞神經纖維的保護性塗層。
  • 腸道菌群向腸繫膜脂肪的易位促進人類蠕動脂肪的形成
    腸道菌群向腸繫膜脂肪的易位促進人類蠕動脂肪的形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30 15:23:47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Suzanne Devkota團隊發現,腸道菌群向腸繫膜脂肪的易位促進人類蠕動脂肪的形成
  • Cell:母乳藉助腸道細菌促進嬰幼兒健康成長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醫學院的Jeffrey Gordon博士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母乳中的一類關鍵成分促進嬰幼兒健康生長,以及腸道細菌之間如何相互作用促進這一過程。這提示著這些母乳寡糖可能促進嬰幼兒健康成長。為了驗證是否是這種情形,研究人員根據他們同時在Science期刊上發表的研究揭示腸道細菌是機體正常生長的重要調節者的結論,建立動物模型,從而允許他們對它們的飲食和腸道微生物組(microbiome)進行操縱。Gordon和他的團隊將從營養不良嬰兒糞便樣品中分離出的一群細菌菌株植入到小鼠或小豬的體內。
  • 腸道菌群是如何控制免疫系統的?
    腸道的三層保護機制 胃腸道的表面積非常大,非常容易受到食物和環境中的外來入侵者的攻擊,比如細菌、病毒、過敏原。因此,腸道屏障由內而外被分成三層保護層:黏液層、上皮細胞層和固有免疫細胞層。
  • EBioMedicine:腸道膠質細胞竟然會促進腫瘤生長
    2020年2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 /--由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領導的研究發現,當腸神經膠質細胞接觸結腸腫瘤的分泌物時,神經膠質細胞可以被轉化為腫瘤生長的促進劑。這項工作證明了腸神經膠質細胞在腫瘤微環境中的重要性,並可能導致結腸癌治療的新靶點。
  • 煮熟的蕃茄醬可以促進腸道健康?
    蕃茄醬能促進腸道健康?如果是的話,應該選擇生的還是熟的?如果你像我一樣,也喜歡偶爾用番茄醬做的義大利麵,或者愛吃西紅柿炒雞蛋的話,那麼這篇文章對你來說一定是個好消息。一項研究發現,熟番茄醬有助於改善腸道益生菌的活性。
  •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3步1個月改善腸道,提升免疫力
    因此,免疫系統和腸道菌群是一種相互調節、相互依存的關係。 免疫系統促進腸道有益菌生長 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能促進有益微生物的生長,並有助於維持穩定腸道菌群。
  • 腸道菌群新功能,觸發人體免疫防禦機制,幫助人體抵禦病毒感染
    這項研究首次在小鼠模型上描述了腸道細菌是如何幫助抵禦病毒感染的。研究團隊發現並確定了一組腸道微生物可以觸發免疫細胞釋放排斥病毒的Ⅰ型幹擾素。並進一步鑑定了一種位於細菌外膜的多糖A(PSA)可以開啟機體的免疫保護級聯,而這種分子或將成為增強人類抗病毒免疫的藥物的基礎。
  • 腸道微生物與高血壓的微妙關係
    Credit: Chelsea Turner/MIT根據MIT的一項新研究,腸道中的微生物有助於防止高鹽飲食帶來的負面影響。MIT團隊與德國研究人員合作研究發現,無論是小鼠還是人類,高鹽飲食都會使某種有益菌的種群減少。所以,稱為Th-17的促炎性免疫細胞的數量會增加。
  • 研究揭示小膠質細胞和巨噬細胞促進脊髓損傷修復的機制
    研究揭示小膠質細胞和巨噬細胞促進脊髓損傷修復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3 16:54:41 近日,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Hongyan Zou、Roland H.
  • 大腦的健康,也受腸道通透性的影響
    上皮層的免疫細胞主要是CD8+淋巴細胞,而固有層的免疫細胞更為多樣,除了淋巴細胞外,還包括巨噬細胞、漿細胞、抗原提呈細胞和肥大細胞。病原微生物產生的毒素和免疫反應產生的局部炎症可增加腸道通透性。例如,艱難梭菌能在缺乏正常腸道菌群的情況下定植於腸道,產生一種腸毒素,通過破壞肌動蛋白絲的聚集損害上皮緊密連接,從而增加腸道通透性。
  • 《自然》:能抗擊癌症,也能抵禦病菌感染,這群腸道細菌厲害了!
    想要更好地了解這些腸道細菌發揮的作用,需要先了解一類重要的免疫細胞:CD8+ T細胞,即表達CD8表面蛋白的淋巴T細胞。它們會通過T細胞受體蛋白(TCR)與抗原的結合來識別細菌或腫瘤細胞等目標。在這類免疫細胞中,有一部分還會產生一種叫作γ幹擾素(IFN-γ)的蛋白,具有強勁的免疫調節作用,是機體抵抗病菌不可缺少的。
  • 膿毒症患者血液中發現一種罕見粒子:會破壞免疫細胞並改變其...
    膿毒症患者血液中發現一種罕見粒子:會破壞免疫細胞並改變其形狀  Evelyn Zhang • 2020-12-05 16:40:42 來源:前瞻網
  • 微生物可促進免疫細胞的肝臟分區
    微生物可促進免疫細胞的肝臟分區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6 15:56:13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Ronald N.
  • 深度解讀 | 腸道菌群和中樞神經系統的關係
    這些免疫細胞也與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緊密相連。這裡顯示的上皮由5種不同的細胞類型組成,包括吸收腸上皮細胞,腸內分泌細胞,杯狀細胞,潘氏細胞,微細胞。胃腸道(GI)對於營養物質的吸收,黏膜和全身免疫反應的誘導以及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群的維持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