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拉霍亞免疫研究所(LJI)的研究人員發現,膿毒症患者的血液中似乎存在一種以前從未見過的顆粒。
科學家們是第一個證明這些被稱為「被延長的中性粒細胞衍生的結構」(ENDS)的粒子,在它們穿過身體的過程中,會破壞免疫細胞並改變它們的形狀。
「我們在人體中發現了一種以前從未被描述過的新粒子,」LJI導師、醫學博士Alex Marki解釋說,他是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這不是每天都會發生的事情。」
這項研究於2020年12月4日發表在《實驗醫學雜誌》(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顯示了理解免疫細胞在疾病過程中如何變化的重要性。
他們的發現始於一個奇怪的觀察:
Marki當時正在研究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s)——這是一種免疫細胞,它在血液中流動,進入組織中抵抗感染。當時,他正在研究活老鼠,以確定是否存在一種叫做「系索」(tethers)的管子。當嗜中性粒細胞在血管壁上滾動時,這些「系索」附著在嗜中性粒細胞上。
在這些實驗中,Marki注意到長而薄的中性粒細胞來源粘在血管壁上。
由於科學文獻中沒有描述這種結構,研究小組不得不給它們起一個名字。最初的實驗室俚語名稱「香腸」(sausages),最終被正式命名為「被延長的中性粒細胞衍生的結構」(the elongated neutrophil-derived structures,ENDS)所取代。
由於迫切需要了解更多關於這些新物體的信息,LJI團隊開發了一系列新技術來研究ENDS如何形成和降解,並在人類和小鼠的血漿中進一步檢測它們。
多虧了精密的成像技術,LJI團隊發現「系索」變成了END。隨著嗜中性粒細胞的翻滾,它們的「系索」變得越來越長。最終,繩子變得太薄——只有150納米(大約是人類頭髮絲寬度的1/500)。然後它們在中間斷裂。部分系帶留在嗜中性粒細胞上,但斷裂的片段在血液中飛走,形成一個END。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END捲曲在血管壁上,直到它們變成圓形。END很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完好無損,但不會太久。如果沒有任何維持生命的細胞器,END就會開始死亡。事實上,研究人員發現,這些END會分泌促進炎症的信號分子。
研究人員發現,與健康受試者相比,在膿毒症患者中,END的檢測簡易度要高出大約100倍。
對敗血症患者而言,這意味著什麼?當免疫系統對感染產生過度反應,使身體充滿危險的化學物質時,就會發生膿毒症。這些化學物質不僅僅是對抗感染,而是在通過血液循環的過程中引發器官損傷。敗血性休克的死亡率,已經高達30%!
研究人員們表示,他們目前仍然不確定為什麼在膿毒症患者體內會形成ENDS。為了了解更多,Marki希望收集更多的患者樣本,來跟蹤ENDS的形成和頻率。他說:「我想從每個病人的幾個時間點研究血液——看看結果如何發生動態的變化。」
從理論上講,END可以作為早期膿毒症檢測的生物標誌物,但目前還無法在臨床環境中檢測到它們。「現在,這種分析方法還不實用,因為它需要專門的儀器,」同樣參與研究的Ley表示。
Ley認為研究ENDS可以揭示免疫系統如何進化的秘密。他很想知道最終的形成過程是如何演變的,以及為什麼會出現這一系列變化。
「中性粒細胞是一種非常柔軟的細胞,可以變形到達身體的任何地方,」Ley說。「所以我的一個假設是,結果可能是你為擁有如此柔軟的細胞所付出的代價——如果你用力過大,它就會分崩離析。」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來源:https://rupress.org/jem/article-abstract/218/3/e20200551/211571/Elongated-neutrophil-derived-structures-are-blood?redirectedFrom=fulltext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2-particle-blood-septic-patients.html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