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香港中文大學最新研究:腸道中的蛋白質異常會引發阿爾茨...

2020-12-08 健康界

導言:阿爾茨海默症是痴呆症最常見的一種形式,會導致大腦中神經細胞死亡、組織缺損、記憶力衰退、性格改變和日常活動障礙的問題。這種疾病至今仍無法治癒。最近發表在《生理學雜誌》上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腸道中的蛋白質異常也會引發阿爾茨海默症。這為阿爾茨海默症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靶點。

阿爾茨海默病(AD)是老年痴呆最常見的病症類型,我國是現今全球範圍內阿爾茨海默症患者最多的國家。預計到2050年,全球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總數將達1.5億。更可怕的是,這種疾病的致病機理迄今未知,也無法治癒。阿爾茨海默病的特徵是大腦中細胞外β-澱粉樣蛋白(Aβ)斑塊和細胞內磷酸化tau蛋白纏結。

7月2日發表在《生理學雜誌》(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在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和轉基因小鼠的胃腸道(GI)中也觀察到β-澱粉樣蛋白沉積,澱粉樣前體蛋白過度表達。腸道中錯誤摺疊的蛋白質可能導致小鼠出現類似阿爾茨海默症的症狀。這可能為阿爾茨海默病提供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在患者出現認知缺陷症狀之前將目標對準腸道。

由於這些蛋白質是在腸道中發現的,腸道是通向世界的一扇窗戶,這表明環境因素可能導致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疾病中的認知缺陷。

這種被稱為β-澱粉樣蛋白的錯誤摺疊蛋白,已知與阿爾茨海默氏症有關,被注射到老鼠的內臟中,然後進入「腸腦」(我們腸道中的神經系統),也會進入大腦。

如果在中樞神經系統(大腦和脊髓)中積累的β-澱粉樣蛋白來自大腦外部(外周神經系統),那麼減少進入大腦的澱粉樣蛋白的數量,或者將其困在外周可能會延遲老年痴呆症的發病。這種治療應該在病人出現任何痴呆症狀之前就開始。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Kong)的研究人員將螢光標記的β-澱粉樣蛋白注射到小鼠的腸道中。這些蛋白質轉移到我們腸道的神經系統。一年後,研究人員在與阿爾茨海默病認知缺陷有關的大腦部位發現了這些錯誤摺疊的蛋白質,包括影響我們記憶的海馬體。這些動物都出現了認知障礙。

近端結腸螢光標記的局部和分布

由於這項研究是在小鼠身上進行的,因此需要通過尋找老年痴呆症患者死後腸道和大腦炎症的變化來驗證。

腸內給藥對神經元耦合缺陷的影響

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治療一直不成功,所以我們需要新的方法來預防阿爾茨海默症的發展。這可能為針對腸道中這些錯誤摺疊的蛋白質來預防阿爾茨海默症提供了潛在的途徑。

該研究的資深作家約翰·A·路德(John A Rudd)評論這項研究說:「這一概念類似於從腸道運輸錯誤摺疊的蛋白質,比如那些導致狂牛症的蛋白質。如果是這樣的話,一個類似的過程可能會比阿爾茨海默症的典型特徵(包括記憶喪失)早很多年在人類身上開始,所以預防策略也需要更早開始。」

參考文獻: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7-abnormal-proteins-gut-contribute-alzheimer.html

【2】https://physoc.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113/JP279919


相關焦點

  • 新研究發現電子菸會引發慢性腸道炎症
    據外媒報導,近日一項新研究顯示,僅電子菸蒸汽--不含尼古丁或香料--就可能引發腸道炎症。這項新研究通過一系列實驗證明了電子菸蒸汽如何削弱腸道內壁並導致慢性炎症。對電子菸使用的長期影響進行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
  • 最新研究:糖會破壞腸道屏障,而生酮飲食會使腸道更健康
    在腸道裡面,有數以億計的微生物生活在那裡,一旦腸道菌群的穩態被打破,就很容易引發腸道疾病,比如,結腸炎。 傳統的理念認為,吃肉會引發結腸炎,或者吃脂肪會引發結腸炎,增加腸癌的風險。
  • 香港大學最新研究推斷新冠病毒源於蝙蝠
    人民網香港5月15日電(記者陳然)由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日表示,經最新研究證實,新型冠狀病毒能感染人類和中華菊頭蝠的腸道細胞,並保持強大的複製能力,研究結果支持新冠病毒很可能源於蝙蝠,人類腸道亦可能是另一種病毒傳播途徑。
  • 香港中文大學最新Nature Catalysis
    ▲第一作者:Tianyu Zheng通訊作者:Ying-Yeung Yeung(楊英洋),Ying-Lung Steve Tse(謝應龍)通訊單位:香港中文大學雖然已有文獻記載了一些針對催化和對映選擇性多烯環化的研究,但手性產物僅限於稠環。理論上,多米諾不對稱親電滷代環化反應涉及到在末端烯烴和頭部親核劑之間使用含有過渡親核劑的底物,可以產生手性多環系統,這些系統可能是醫藥相關分子的有用構建塊。然而,到目前為止,只有少數由親電滷素引發的催化不對稱滷素多環化的例子被記載。
  • 香港中文大學
    融 會 雙 語香港中文大學獨具遠見,早已提倡以中英雙語、雙文化為教學基礎,貫徹中英語文並重的原則,致力培育糅合中西學術文化和知識的學生。這種匯合中西文化、融和雙語的精神,在大學的帶領下,得到海內外學府的廣泛認同和採用。校內大部分教師曾在世界各地主要大學攻讀或任教,多兼通中、英兩種語文。
  • 香港中文大學Michael K. Chan團隊報導一種新型可抑制α-突觸核蛋白聚集的多肽抑制劑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Michael K.
  • 香港中文大學Center for Gut Microbiota Research招聘啟事
    一、香港中文大學Center for Gut Microbiota Research中心簡介    該中心致力於各種疾病及健康狀態的微生態研究及臨床轉化應用
  • 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的癌方向的醫學博士
    香港大學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原稱香港大學醫學院),為一所坐落於香港島的醫科學院。其校址離大學本部有數公裡之遠,鄰近作為其教學及研究基地的香港瑪麗醫院。學院現提供醫學、中醫學、護理學、藥學及其他生物醫學科學的教育與研究項目。
  • 香港中文大學學者發現調控腎臟損傷的新基因
    來自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夏銀教授課題組近期在PNAS和Kidney International發表文章,報導調節腎臟損傷過程中細胞程序性壞死(necroptosis
  • 香港中文大學特邀報告:Iron Balance Matters to Life and Health
    近日,咱們營養發現主編大人王福俤教授受邀訪問香港中文大學,並做了題為「Iron Balance Matters to Life and Health」
  • 大阪大學發現引發ALS的蛋白質新功能,有助開發新的治療方法
    (神經內科學)及日本國立精神和神經醫療研究中心(NCNP)神經研究所疾病研究第五部的荒木敏之部長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和額顳葉變性(FTLD)發病有關的蛋白質TDP-43會調節核糖體在神經細胞軸突局部的蛋白質合成功能。
  • 【香港中文大學證實:部分康復者糞便仍有活性病毒】9月7日,香港...
    文 / Becky2020-09-08 11:29:01來源:FX168 【香港中文大學證實:部分康復者糞便仍有活性病毒】9月7日,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召開發布會,證實新冠患者即使無腸胃不適,其腸道及糞便也會發現活性病毒。
  • 香港中文大學率先成功破解鼻咽癌全基因組圖譜
    資料圖片,香港中文大學赴北大開放日招攬生源。中新社發 張勤 攝     中新社香港3月7日電 (記者 殷田靜子)香港中文大學(中大)7日公布,其醫學院研究人員率先成功破解鼻咽癌全基因組圖譜,這是在全球已公布的研究中,首個有系統地進行鼻咽癌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的研究。
  • 陳根:電子菸不美好,影響腸道健康引發腸道炎症
    然而,越來越多相關的研究卻表明,電子菸或許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健康」,菸草製品中含有的尼古丁成分,會使人上癮並產生依賴。而電子菸中同樣含有尼古丁成分。在致癌性方面,傳統的菸草燃燒過程中會產生煙焦油,被吸入肺中後,會引發癌症。
  • 日本最新發現一種蛋白質基因 為治療小腦萎縮帶來希望
    原標題:日本最新發現一種蛋白質基因 為治療小腦萎縮帶來希望   日本治療小腦萎縮 取得進展   據新華社東京電 (記者藍建中)日本研究人員最新發現,向患有小腦萎縮(SCA)實驗鼠的小腦導入一種能夠編碼具有修復功能蛋白質的基因,可以延長小鼠壽命並改善其運動能力。這一發現為治療小腦萎縮帶來了希望。
  • 腸道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1期)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腸道幹細胞位於腸道的「口袋(編者註:腸道隱窩)」中,從而避免接觸生活在腸道中的有益細菌大量製造的一種代謝物。這種代謝物---丁酸---限制腸道幹細胞增殖,從而潛在地抑制腸道在遭受急性損傷或者因炎症性腸病(如克羅恩病和結腸炎)遭受損害後自我修復。
  • 腸道微生物組最新研究進展(第3期)
    可能是腸道微生物在作怪doi:10.1073/pnas.1722372115過去幾年來,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腸道微生物紊亂和不同疾病之間存在聯繫。而現在在一項最新研究中,來自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CNRS)、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INSERM)和法國裡昂第一大學及美國NIH的研究人員一起發現一種病毒檢測系統、腸道微生物組成和皮膚過敏之間的關係。
  • 陳旭訪問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
    陳旭訪問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推進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清華新聞網10月8日電(通訊員 陳懇) 國慶假期期間,校務委員會主任陳旭、副校長楊斌一行訪問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進一步推進校際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考研信息...
    各項目為申請制,無需參加研究生全國統一考試,無需保研資格,畢業頒發教育部認證的「香港中文大學」碩士學位。因應服務推動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深港合作和深圳市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教育研究機構之需要,深圳市政府依託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成立了深高金,致力於將其建成金融經濟領域頗具國際影響力的創新拔尖人才培養基地、國際高水平研究平臺、國際高端學術交流平臺和高端決策智庫。
  • 研究發現蛋白聚集效應或可改善腸道功能
    通常,細胞內外各類生理生化過程不僅需要特定的功能蛋白質,還需要這些蛋白分子形成相應的高級結構和形狀。因此,蛋白的狀態直接影響機體各類生理生化反應的進行。  以往大量研究表明,蛋白的異常聚集會給細胞和生物體帶來負面影響。蛋白分子是由不分支的肽鏈組成的,從新合成的肽鏈到具有特定三維結構和生理功能的蛋白質,需要複雜精細的肽鏈摺疊和加工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