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大學發現引發ALS的蛋白質新功能,有助開發新的治療方法

2020-12-04 肖楊日本留學
肖楊日本留學

大阪大學研究生院醫學系研究科的長野清一副教授(神經內科學)及日本國立精神和神經醫療研究中心(NCNP)神經研究所疾病研究第五部的荒木敏之部長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和額顳葉變性(FTLD)發病有關的蛋白質TDP-43會調節核糖體在神經細胞軸突局部的蛋白質合成功能。另外還發現,該軸突的功能障礙可能與ALS和FTLD的發病有關。另外,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神經內科的Yinshi Jin也參加了此項研究。

ALS和FTLD分別是因運動神經和大腦皮層神經受損而引起全身肌肉無力、肌肉萎縮以及痴呆症的神經疾病。研究發現,這兩種疾病均存在名為TDP-43的蛋白質以神經細胞內為中心異常積累(沉積)的現象。不過,此前一直不清楚TDP-43在神經細胞中是如何發揮作用的,以及TDP-43沉積是如何引起ALS和FTLD的。

TDP-43具有與信使RNA(mRNA)結合的特性,研究顯示,TDP-43會與大量mRNA結合併促進其在細胞內的成熟和轉運。此次,研究團隊著眼於神經細胞的軸突,作為通過TDP-43轉運到軸突的重要mRNA,確定了編碼核糖體蛋白的mRNA(核糖體蛋白mRNA)。研究發現,TDP-43通過將核糖體蛋白mRNA轉運至軸突,能維持軸突產生的核糖體蛋白的量,而這能維持在軸突中合成各種蛋白質所需的核糖體的數量,從而保持神經細胞的形態和功能(圖1)。

肖楊日本留學

圖1:TDP-43的異常沉積引起的ALS和FTLD的病理模型

該研究團隊認為,TDP-43在神經細胞內的異常沉積,可能導致無法形成正常的RNA顆粒,因此無法將所需的mRNA轉運至神經突起,尤其是長神經突起——軸突,這可能會引起神經細胞損傷,從而引發ALS和FTLD,因此探索了通過TDP-43轉運至軸突的mRNA。

核糖體蛋白是構成核糖體、即通過mRNA產生蛋白質所必須的細胞內合成裝置的蛋白質,會大大影響核糖體對蛋白質整體的翻譯效率。研究團隊將核糖體蛋白的mRNA用於培養神經細胞並進行詳細解析發現,核糖體蛋白mRNA在軸突內以顆粒狀存在於與TDP-43相同的位置,核糖體蛋白mRNA與TDP-43會相互結合,隨著TDP-43減少,向軸突轉運的含核糖體蛋白mRNA的顆粒也減少。另外還發現,轉運至軸突的核糖體蛋白mRNA通過刺激神經細胞,在軸突內被翻譯成核糖體蛋白,為維持核糖體的翻譯功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研究團隊還確認,使培養的神經細胞和小鼠腦內的神經細胞中的TDP-43減少後,軸突的生長會逐漸惡化,但同時使多種核糖體蛋白mRNA過度表達時,隨著核糖體蛋白的恢復,軸突的生長得到改善(圖2)。此外,還在TDP-43異常沉積的ALS患者的腦組織中,調查了主要是運動神經軸突在運行的部位,發現多種核糖體蛋白mRNA減少。

肖楊日本留學

圖2:核糖體蛋白mRNA對TDP-43減少的神經細胞中發生的軸突生長障礙的改善效果

使小鼠大腦皮層神經細胞中的TDP-43減少後,抑制了軸突的生長,但此時使4種不同的核糖體蛋白(Rp)mRNA分別過表達發現,其中3種(帶*記號的)明顯改善了軸突的生長。 

相關焦點

  • 港大發現海馬體新功能 有助提升記憶力和治療腦疾病
    新華社香港9月18日電(記者 張雅詩)香港大學18日宣布,該校研究人員發現大腦海馬體的新功能,為提升記憶力和治療認知障礙症等腦疾病帶來啟示。  港大表示,海馬體佔據大腦的空間比例很小,一直被認為功能相對被動。過往的研究認為,海馬體的功能主要是記憶和空間定位導航。海馬體受損,會導致一些早期症狀包括短期記憶力衰退和定向障礙。
  • 日本大阪大學發表使用來自iPS的心肌細胞片治療心力衰竭
    日本大阪大學心血管外科最近召開了記者招待會,明確了預定在研究前半年進行的3例治療結束,進展順利。 這項研究是以5年以內的實用化為目標而進行的,根據這個結果從明年6月開始進入後半階段的臨床試驗。將京都大學提供的來自第三方的iPS細胞在大阪大學大量培養後分化誘導為心肌細胞。 去除導致腫瘤化的未分化細胞後冷凍保存,根據手術製作了直徑4~5cm、厚度0.1mm的薄片。 開胸把薄片放在心臟上,用薄片出來的蛋白質自然粘接。 使用的薄片有3張,共計約由1億個心肌細胞組成。為了不發生排斥反應,在使用免疫抑制劑的基礎上進行移植。
  • 對青蛙卵研究有助於開發新的癌症治療方法
    1月23日,據外媒報導,研究發現,對青蛙卵的研究有助於開發新的癌症治療方法。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報告說,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的DNA複製過程也會引發DNA損傷。
  • 【新發現】香港中文大學最新研究:腸道中的蛋白質異常會引發阿爾茨...
    最近發表在《生理學雜誌》上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腸道中的蛋白質異常也會引發阿爾茨海默症。這為阿爾茨海默症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靶點。阿爾茨海默病(AD)是老年痴呆最常見的病症類型,我國是現今全球範圍內阿爾茨海默症患者最多的國家。預計到2050年,全球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總數將達1.5億。更可怕的是,這種疾病的致病機理迄今未知,也無法治癒。
  • Nature:揭示腎上腺素激活心臟電壓門控鈣通道機制,有助開發治療...
    腎上腺素在引發戰鬥或逃避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中的作用是生物學中研究最深入的現象之一。然而,這種激素如何刺激心臟功能的確切分子機制仍不清楚。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解決了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一個謎團,即腎上腺素如何調節一類關鍵的負責啟動心臟細胞收縮的膜蛋白---電壓門控鈣通道。
  • 日本最新發現一種蛋白質基因 為治療小腦萎縮帶來希望
    原標題:日本最新發現一種蛋白質基因 為治療小腦萎縮帶來希望   日本治療小腦萎縮 取得進展   據新華社東京電 (記者藍建中)日本研究人員最新發現,向患有小腦萎縮(SCA)實驗鼠的小腦導入一種能夠編碼具有修復功能蛋白質的基因,可以延長小鼠壽命並改善其運動能力。這一發現為治療小腦萎縮帶來了希望。
  • 日本大阪大學成功研製出治療血液癌的新型免疫療法
    人民網東京11月14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日本大阪大學副教授保仙直毅等人此前利用小白鼠做實驗,成功研究出一種治療血液癌的新型免疫療法,該療法通過基因改造的免疫細胞對抗癌症。7日,該成果刊登在美國《自然醫學雜誌》上,並計劃於2019年開始進行臨床試驗。
  • 勃林格殷格翰與鄧迪大學合作開發新型蛋白質降解藥物實現裡程碑
    發表在《自然化學生物學》上的研究結果展示了廣泛適用的、基於結構的PROTAC設計方法在發現具有高效力和高選擇性的候選藥物方面的應用 首個PROTAC可通過勃林格殷格翰的開放性創新門戶網站opnMe免費獲取 基於結構的PROTAC設計有望加速針對當前難治性癌症驅動因素的治療手段的研發 德國殷格翰和英國鄧迪2019
  • 科學家發現蛋白質在檢測普通感冒病毒中的作用
    STAR)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一組科學家發現了蛋白質在檢測普通感冒病毒和啟動抗感染免疫反應方面的作用。 發表在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科學在2020年10月22日,他們發現在皮膚和氣道中發現的NLRP 1蛋白是一種檢測人類鼻病毒(HRV)的傳感器。當NLRP 1破壞呼吸道時,它會引發免疫反應,導致肺部炎症,並引起普通感冒的症狀。 HRV是兒童和成人常見的感冒和急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因,嚴重時會導致毛細支氣管炎和肺炎。
  • 大阪大學科學家開發出改善可印刷性的基於絲纖維的生物油墨
    日本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基於絲纖維的生物墨水,該墨水可用於製造富含細胞的結構,並提高可印刷性。發現該纖維可在3D列印過程中最大程度地減少施加在細胞上的內部應力,從而改善其生存能力並使其保持複雜的形狀。 利用他們新穎的生物列印材料,3D團隊列印了一系列基於細胞的物體,包括鼻形結構,同時使超過85%的組成細胞保持生命。
  • 東京大學和衛材宣布針對靶向蛋白質降解技術開發和新藥研發的研究...
    東京2020年10月23日 /美通社/ -- 東京大學(校長:Makoto Gonokami,「東京大學」)與衛材株式會社(總部:東京,CEO:內藤晴夫,「衛材」)近日宣布,已創建一個針對靶向蛋白質降解技術開發和新藥研發的合作項目,並設立社會合作項目「發現蛋白質降解藥物」。
  • 蛋白質晶體生長:有助研究疾病過程
    原標題:蛋白質晶體生長:有助研究疾病過程 國際空間站是蛋白質晶體生長的理想平臺,一些分子在太空會長出更大、更純的晶體結構,質量優勢讓研究人員更容易發現要找的標靶位置,有助於開發新藥。
  • Mol Psychiatry:研究發現增強記憶的蛋白質
    這一發現是由海德堡大學跨學科神經科學中心Hilmar Bading教授領導的研究。小鼠實驗表明,Dnmt3a2蛋白能提高記憶。因為這種蛋白質會影響恐懼性的記憶並有能力清除這種不好的記憶,研究人員希望這些發現可以用來開發新的治療外傷性神經症和其他形式的焦慮症。這項研究的結果發表在《分子精神病學》雜誌上。在早先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在老齡小鼠的大腦中有低水平的Dnmt3a2蛋白質。
  • 多篇重磅研究揭示巨噬細胞不為人知的新功能!
    結直腸癌細胞和M2型巨噬細胞之間的動態相互對話為治療發生轉移的結直腸癌提供了新的可能。圖片來源:Nature Biotechnology研究人員發現,通過檢測血液中的螢光素酶,這種巨噬細胞傳感器可以在有炎症的情況下檢測到大小為25-50立方毫米的腫瘤,這比目前臨床上使用的基於癌症相關蛋白質和核酸生物標記物的診斷方法更敏感。
  • 東京大學和衛材針對靶向蛋白質降解技術開發和新藥研發的研究合作
    東京大學和衛材針對靶向蛋白質降解技術開發和新藥研發的研究合作 -設立社會合作項目「發現蛋白質降解藥物」東京大學(校長:Makoto Gonokami,「東京大學」)與衛材株式會社(總部:東京,CEO:內藤晴夫,「衛材」)近日宣布,已創建一個針對靶向蛋白質降解技術開發和新藥研發的合作項目
  • 科學家研究發現癌細胞如何逃避免疫防禦,研發新的治療方法
    一個謎是為什麼這種由癌細胞引發的免疫反應並不意味著它們的崩潰。 「房間裡的大象是,我們並不真正理解癌細胞是如何在這種炎症環境中生存和茁壯成長的,」MSK的內科科學家、人類腫瘤學和致病計劃的成員塞繆爾·巴克霍姆(Samuel Bakhoum)說。
  • Cell:人類結腸癌蛋白質基因組學分析揭示出新的治療策略
    2019年5月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貝勒醫學院、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華盛頓大學、範德堡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衛生科學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對來自患者的結腸癌組織產生的全部基因和蛋白的分析,對這種腫瘤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並指出新的癌症生物學機制和可能的新治療策略。
  • Herantis製藥公司CDNF獲得EMA治療ALS的孤兒藥地位
    雖然還需要多年的辛勤工作,但孤兒藥地位的獲得是我們為ALS開發新型療法的重要裡程碑。"ALS會導致控制隨意肌的神經元進行性丟失,造成肌肉僵硬、無力,言語、吞咽困難和最終的呼吸困難。大多數患者因呼吸衰竭離世。該病的根本原因可能涉及遺傳,但大部分病例病因不明。目前依然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
  • 除了合成蛋白質 核糖體還有哪些重要功能?
    doi:10.7554/eLife.45396來自Stowers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人體細胞中核糖體的一種新功能,即存在破壞正常mRNA的功能。「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很多人都認為核糖體是細胞中生產蛋白質的分子機器,」Stowers助理研究員Ariel Bazzini博士說。
  • 上海科學家發現自噬新機制 有助抗感染治療
    上海科學家發現自噬新機制 有助抗感染治療 2019-02-26 14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 供圖   中新網上海2月26日電 (鄭瑩瑩 徐明睿)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26日發布消息,該所的錢友存課題組最新研究發現單增李斯特菌通過誘導巨噬細胞發生線粒體自噬反應,來促進自身的存活,為抗感染治療提供新的分子靶點和治療思路,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Immunology(《自然免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