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新發現一種蛋白質基因 為治療小腦萎縮帶來希望

2020-12-04 人民網

原標題:日本最新發現一種蛋白質基因 為治療小腦萎縮帶來希望

  日本治療小腦萎縮 取得進展

  據新華社東京電 (記者藍建中)日本研究人員最新發現,向患有小腦萎縮(SCA)實驗鼠的小腦導入一種能夠編碼具有修復功能蛋白質的基因,可以延長小鼠壽命並改善其運動能力。這一發現為治療小腦萎縮帶來了希望。

  小腦萎縮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但患者大多有家族遺傳傾向。由於小腦的生理功能主要是維持身體平衡和協調隨意運動,患者常出現步態不穩、跑步困難等症狀,晚期還可能出現心力衰竭。

  東京醫科齒科大學岡澤軍等人研究的是1型小腦萎縮,該病已知是患者的第6對染色體出現異常,導致神經細胞內能修復受損脫氧核糖核酸的HMGB1蛋白質減少而引發的。

  研究小組向患病實驗鼠的小腦表面導入能編碼HMGB1蛋白質的基因。結果發現,先前壽命只有250天的實驗鼠,在導入這種基因後壽命得到了延長,而且運動功能也得到改善。

  研究人員表示,如果直接注入HMGB1蛋白質,會激活炎症細胞,產生不良影響。而進行基因治療時,只有神經細胞內的這種蛋白質增加,所以今後有望開發出治療小腦萎縮的新方法。

相關焦點

  • 小腦萎縮的症狀 小腦萎縮患者吃什麼好
    小腦是我們身體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小腦萎縮的症狀有哪些呢?患上小腦萎縮的人還有辦法康復嗎?那麼小腦萎縮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在日常的生活中,怎樣預防腦萎縮?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小腦萎縮的症狀1.共濟失調共濟失調是小腦萎縮的首要臨床表現。患者不能獨自站立,會出現搖晃、站不穩的現象。
  • 「吟詩樣言語」——典型小腦萎縮語言障礙_滋腎榮腦湯
    在執行階段,語言中樞發出指令後傳達到執行器官,接收到指令後應將語言進行表達,但中間出現中斷,導致無法準確表達,為構音障礙。 小腦萎縮患者的語言障礙即為構音障礙。小腦萎縮最主要的表現是共濟失調,又稱為小腦性共濟失調。
  • 多系統萎縮發病原因不明,會引起帕金森症候群、小腦共濟失調
    導語:多系統萎縮(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一種在成人中發生的散在神經退行性疾病。臨床表現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帕金森症候群、小腦共濟失調、錐體束症候群等。因為系統在發病時的累積次序不同,其臨床表現也不同。
  • 非抗肌萎縮蛋白的基因治療可能被用於治療肌肉萎縮患者
  • 行走重心不穩、喝水嗆咳,當心是小腦萎縮
    通過查體,醫生診斷杜阿姨患了小腦萎縮。隨後給予杜阿姨方氏頭針配合體針治療。經過10次針灸治療,杜阿姨臨床症狀均有所好轉,走路也輕鬆了。 據了解,人體小腦主要管理肌肉運動協調性,當小腦發生病變時,人體各肌肉及運動不協調,出現協調功能障礙,謂之共濟失調,如走路步基增寬、軀體搖晃不穩、說話含糊不清等。
  • 治老年「小腦萎縮」的方子!淤血沒了,腦子就好使了,出其不意
    今天這篇文字,我給您聊聊,小腦萎縮這個事兒。我想給你講的,是一個中醫界真實發生過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做林慶祥。他是我國福建地區的名老中醫,1920年生人,是南國的中醫老前輩。大概在1989年5月份,她忽然發現,自己書寫出現了困難,伴隨頭暈眼花,說話的時候說不清,似乎是舌頭不好使。從前她拿手的針線活,也做不了了。這是怎麼回事?難道是中風了?家人帶她去醫院查,結果發現是小腦萎縮。才五十歲啊,就小腦萎縮了,這讓患者和家人備受打擊。
  • 基因編輯新工具為治療遺傳性疾病帶來希望
    光明網訊(記者 宋雅娟 張蕃) 5月18日,《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左二偉研究組聯合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
  • 小腦共濟失調都有哪些表現
    小腦萎縮是現代生活中一種嚴重的疾病,其危害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健康,如何才能夠很好的預防小腦萎縮是人們當務之急需要掌握的,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控制病情,緩解症狀。 小腦萎縮的症狀有: 一、小腦萎縮患者靜止站立時,身體會前後搖晃,端水時容易濺出。
  • Neuron:發現脊髓小腦共濟失調1型最新分子機制——Homer--3蛋白
    2016年1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伯爾尼大學的科學家在脊髓小腦共濟失調1型(SCA1)小鼠模型發現了小腦浦肯野細胞的最新變性機制。該研究團隊的發現,進一步完善了小腦共濟失調障礙的潛在發病機制,也為未來針對浦肯野細胞為靶點的治療方案提供最新方向。
  • 治療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漸凍人症)的治療方法介紹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英語名: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簡稱ALS,俗稱漸凍人症。它是一種不可逆的致死性運動神經元疾病,主要症狀是四肢和軀幹的肌肉逐漸無力和萎縮。這種病一般進展迅速,半數以上患者診斷後的平均生存期為3-5年,最後多死於呼吸肌無力導致的呼吸衰竭。
  • 中大研多肽抑制劑治小腦萎縮症
    圖:中大生命科學院教授陳浩然(左)及其研究團隊,成功研發首個由胺基酸肽合成的「P3多肽抑制劑」  大公網2月24日訊(記者張琪)小腦萎縮症是至今仍未有藥物可治癒的神經系統疾病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科研團隊,成功研發首個由胺基酸肽合成的「P3多肽抑制劑」,有效抑制神經細胞退化,延遲六種類型的小腦萎縮症及亨廷頓症等罕見疾病的發病年齡。該抑制劑由蛋白質中13個胺基酸肽合成,較其他抑制劑毒性小,有望成為正式藥物。  小腦萎縮症屬於一種小腦細胞逐漸死亡的遺傳病,一般於20至40多歲發病,患者會逐漸步履不穩、說話不清、吞咽困難等,最終完全失去身體協調能力。
  • 多巴胺神經元再生,為帕金森病治療帶來新希望
    多巴胺神經元再生,為帕金森病治療帶來新希望 2020-07-03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強生收購Hemera的基因療法 用於治療黃斑變性的地圖樣萎縮
    地圖樣萎縮(Geographic atrophy,GA)屬於年齡相關的黃斑變性(AMD)的晚期表現,主要特點是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RPE)、光感受器和脈絡膜毛細血管層的不可逆性丟失,地圖樣萎縮致盲的人數佔AMD致盲人數的1/10左右,是50歲以上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AMD患者通常體內CD59含量較低,CD59是一種保護視網膜免受人體補體免疫反應損傷的蛋白質。
  • 研究發現m6A修飾在小腦發育中的新功能
    N6-甲基腺嘌呤(m6A)修飾是RNA上分布最廣泛的一種化學修飾,參與調控RNA的翻譯在小鼠中,敲除Mettl3基因可導致早期胚胎發育終止,表明m6A甲基化修飾在哺乳動物胚胎發育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王秀傑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周琪研究組、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楊運桂研究組通過合作研究發現,在中樞神經系統通過Nestin-Cre特異地敲除Mettl3導致小鼠出現嚴重的運動功能障礙,並伴隨哺乳期死亡。
  • ...他們發現了遏制一種遺傳型神經疾病——亨廷頓舞蹈症的致病基因...
    日本研究人員24日宣布,他們發現了遏制一種遺傳型神經疾病——亨廷頓舞蹈症的致病基因的方法,這一研究成果為開發全新的治療方法開闢了道路。  日本國立精神和神經醫療研究中心的一個研究小組報告說,他們發現在亨廷頓舞蹈症患者致病基因的鹼基序列中,存在與正常的基因組不同的鹼基序列。
  • 禮來、輝瑞、羅氏紛紛布局 基因療法能否為這種罕見病帶來曙光?
    (DMD)基因療法的布局,成為研究該領域為數不多的藥企之一。杜氏肌營養不良症(DMD)是一種由抗肌萎縮蛋白(Dys)基因突變引起,會導致全身肌肉漸進性損傷和運動機能衰退的X染色體連鎖隱性遺傳病,多發於男性,女性多為攜帶者。據相關統計DMD在男嬰中的發病率約為1/6000-1/3500,整體患病率約為15/100000-20/100000。
  • 基因治療病毒載體有毒?這種方法可降低對神經細胞的毒性
    基因治療主要是針對那些難以用化學藥物根治的、對人類健康存在威脅的疾病,包括遺傳病(如脊肌萎縮症、地中海貧血症)、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阿爾茨海默症與免疫缺陷等。腺相關病毒是一種結構簡單的單鏈DNA缺陷型病毒,通常需要輔助病毒的幫助才能複製。基因治療通常將腺相關病毒內部編碼病毒蛋白的DNA刪掉,然後治療性的轉基因或基因編輯工具包裝進腺相關病毒,隨後通過病毒將之遞送至患者靶細胞內最終進入細胞核,取而代之的是治療性轉基因,從而實現基因治療。
  • 有希望的研究為門克斯病人帶來了希望 用抗癌藥物治療缺銅症
    德州農工大學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系的教授兼韋爾奇科學教授和副教授維沙爾·戈希爾(Vishal Gohil)博士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概述了他們關於使用抗癌藥埃司洛爾的最新發現的前景用於治療Menkes病中的銅缺乏症。
  • 基因療法為攻克罕見病DMD帶來新希望?禮來砸下1.35億美元進場
    當目前大部分基因編輯公司都將主要精力放在CRISPR技術上時,Precision則側重於專有基因編輯技術——ARCUS。據其招股書介紹,ARCUS衍生自被稱為為歸巢內切核酸酶的天然基因組編輯酶,其重新編程了一種在藻類中發現的I-Crel基因編輯酶。
  • 基因療法為攻克罕見病DMD帶來新希望?禮來砸下1.35億美元進場
    當目前大部分基因編輯公司都將主要精力放在CRISPR技術上時,Precision則側重於專有基因編輯技術——ARCUS。據其招股書介紹,ARCUS衍生自被稱為為歸巢內切核酸酶的天然基因組編輯酶,其重新編程了一種在藻類中發現的I-Crel基因編輯酶。Precision表示,與其它基因編輯技術如CRISPR和TALEN相比,ARCUS技術具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