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來、輝瑞、羅氏紛紛布局 基因療法能否為這種罕見病帶來曙光?

2020-11-29 生物谷

 

近日,禮來與基因編輯公司Precision BioSciences達成一項潛在高達27億美元的合作,開啟了對杜氏肌營養不良(DMD)基因療法的布局,成為研究該領域為數不多的藥企之一。

杜氏肌營養不良症(DMD)是一種由抗肌萎縮蛋白(Dys)基因突變引起,會導致全身肌肉漸進性損傷和運動機能衰退的X染色體連鎖隱性遺傳病,多發於男性,女性多為攜帶者。據相關統計DMD在男嬰中的發病率約為1/6000-1/3500,整體患病率約為15/100000-20/100000。通常情況下,患者在4歲左右就會出現步行異常,行動遲緩,無法穩定站立等症狀,12歲左右則需要依賴器械出行,並最終在20歲左右由於呼吸和心臟功能衰竭導致死亡。

然而截止目前,DMD在臨床上尚無能夠治癒此類疾病的療法。

糖皮質激素作為治療DMD的傳統方式,雖能延緩疾病進展,但存在嚴重的不良反應。另外也有採取外顯子跳躍療法可用來治療部分DMD患者,目前已經有Sarepta Therapeutics公司的兩款藥物先後被FDA於2016年、2019年批准上市,分別是Eteplirsen(Exondys 51)與Golodirse(Vyondys 53)。另有針對45/51/53號外顯子的外顯子跳躍藥物正在研發當中。但該療法還存在遞送效率低的技術難題,此外半衰期相對較短,患者需要每隔兩周進行一次肌肉注射。

隨著基因療法的不斷發展,針對DMD又有了新的發現,其中採用基因編輯治療DMD可直接切除發生突變的外顯子,該療法的最大優勢在於可以真正治癒患者,且無需反覆地用藥。此外還包括以AAV病毒介導的基因療法,然而抗肌萎縮蛋白的基因長約2600kb,遠遠超過AAV病毒的負荷量以致很難導入機體發揮作用。因此,可將部分截短但仍足以發揮功能的抗肌萎縮蛋白基因載入一些對肌細胞有較好親和性的AAV病毒載體,從而達到治癒的目的。但該方法目前難以建立持久的蛋白表達。

其實在禮來之前,輝瑞是最早布局DMD的製藥巨頭之一,早在2016年輝瑞就收購了基因編輯公司Bamboo Therapeutics用於DMD領域新藥的研發。但直到今年5月份,輝瑞的研發進程才有了新進展。此外,Sarepta Therapeutics也正在研究針對DMD的基因療法SRP-9001,目前也取得了較好的進展。

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報告測算,預計2023年全球DMD藥物的市場規模將達到41.1億美元,並將以41.3%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

現如今,隨著禮來的重磅加入,也許會給DMD治療帶來新的轉機。

以下是貝殼社整理的相關研究進展。

1、禮來與Precision BioSciences

近日,禮來與Precision BioSciences達成一項合作協議,雙方約定使用Precision的ARCUS基因組編輯平臺來研究和開發潛在遺傳疾病的療法,禮來有權選擇三個基因靶標,包括DMD的相關研究。在合作期間,Precision主要負責領導臨床前研究和有關新藥研究申請(IND)的支持活動,而禮來負責臨床開發和商業化過程。

據悉,ARCUS是Precision發現和開發的具有高度特異性和多功能的基因組編輯技術平臺,它使用特定序列的DNA切割酶或核酸酶,旨在插入(敲入)、移除(敲出)或修復活細胞和生物體的DNA。其中I-CreI是天然存在的基因組編輯酶,該酶是一種歸巢核酸內切酶,主要存在於萊茵衣藻中,可以對細胞DNA進行高度特異性的切割,從而在源頭上糾正遺傳缺陷的問題,同時在編輯後自我失活,以避免編輯非目標位點。

截至目前,ARCUS通過動物模型顯示出除治療DMD以外的遺傳性疾病的潛力,包括常染色體顯性視網膜色素變性(adRP)、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H)和遺傳性甲狀腺素運載蛋白澱粉樣變性(ATTR)。其中ARCUS治療DMD的方法在於通過刪除外顯子45-55來恢復肌營養不良蛋白的表達。

此次合作對禮來而言,正是看中了Precision的ARCUS技術,此外基因編輯技術正在成為一種有前途的療法,可以解決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手段的遺傳性疾病,禮來可通過該平臺從而創造具有轉化潛力的藥物。

2、輝瑞與Bamboo Therapeutics

2020年11月,輝瑞宣布其正在開發治療DMD的研究性基因治療候選品PF-06939926獲得了美國FDA的快速通道資格認定。

該認定是基於PF-06939926 Ib期臨床的最新數據。其中9例非臥床DMD男孩的初步數據表明,PF-06939926靜脈輸注治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並且抗肌萎縮蛋白的表達水平可持續12個月。

PF-06939926是輝瑞於2018年啟動的Ib期多中心、開放標籤、非隨機、遞增劑量研究。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評估這種研究性基因療法的安全性和耐受性。PF-06939926採用AAV9載體,攜帶截短或縮短版本的人類肌營養不良蛋白基因,由人類肌肉特異性啟動子控制。而AAV9衣殼具有靶向肌肉組織的潛力,是相對比較合適的載體。

3、Sarepta與羅氏

Sarepta Therapeutics是罕見疾病精密基因醫學的領導者,目前針對DMD的基因療法包括SRP-9001。2020年9月,Sarepta公布了SRP-9001的研究數據結果。根據4例非臥床患者(4-7歲)的2年隨訪數據結果顯示,在一次性注射SRP-9001後2年,NSAA評估較基線平均繼續提高。在2年期間內,所有患者對SRP-9001的耐受性良好。

SRP-9001旨在將編碼微營養不良蛋白的基因傳遞到肌肉組織,使肌肉細胞表達微營養不良蛋白。其優勢在於,無論DMD患者的基因突變存在於抗肌萎縮蛋白(Dystrophin)基因的何處,SRP-9001都有帶來治療效果的潛力。2019年12月,羅氏與Sarepta籤署了一項28.5億美元的許可協議,獲得了SRP-9001在美國以外地區的獨家權利。Sarepta負責SRP-9001的全球開發和製造,並計劃在美國將SRP-9001商業化。

2020年7月,SRP-9001獲得美國FDA授予其治療DMD的快速通道資格。此外,SRP-9001還被FDA授予了罕見兒科疾病資格。SRP-9001在美國、歐盟、日本還被授予了孤兒藥資格。

雖然DMD領域還沒有基因療法相關產品獲批,但是從輝瑞以及Sarepta與羅氏正在進行的相關研究結果來看,基因療法還是值得被期待的。(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基因療法為攻克罕見病DMD帶來新希望?禮來砸下1.35億美元進場
    美國時間20日,禮來與基因編輯公司Precision BioSciences達成一項合作,開啟了對杜氏肌營養不良(DMD)基因療法的布局。根據協議,禮來已預付了超過1億美元的資金,且將對Precision的普通股進行3500萬美元的股權投資。
  • 基因療法為攻克罕見病DMD帶來新希望?禮來砸下1.35億美元進場
    美國時間20日,禮來與基因編輯公司Precision BioSciences達成一項合作,開啟了對杜氏肌營養不良(DMD)基因療法的布局。而在禮來之前,輝瑞已經在2016年買走了剛融資5000萬的基因編輯公司Bamboo Therapeutics。但直到今年5月份,輝瑞的研發在歷經曲折後,才帶來了好消息。而現在,禮來也緊隨其後斥資進軍DMD基因療法。
  • 罕見病基因治療市場走熱 諾華、輝瑞、藍鳥、Spark、博雅輯因 16家...
    2019年上半年,基因治療領域共有13家醫藥企業獲得融資,融資總額12億美元。此外,越來越多的大型製藥公司,如諾華、百健、羅氏、輝瑞以及賽默飛、CRO公司等也正在通過併購、或與基因療法藥企深度合作的方式擴大或引入自身在基因治療的業務板塊,通過掌握核心技術以及生產能力保證在這一賽道的競爭力。
  • 輝瑞基因治療領域全布局:六年,30億美元合作與收購
    近年來,基因治療已經在罕見遺傳病、癌症和病毒感染等適應症上顯示出一定的療效。因此越來越多的大型製藥公司,像諾華、羅氏、百健等也正在通過併購或與基因療法藥企合作的方式擴大自身在基因治療領域的業務板塊,不斷加碼在該賽道的競爭力。
  • 2020進博會開幕,全球性藥企紛紛亮相,它們帶來的創新產品有哪些?
    在備受矚目的生物醫藥領域,阿斯利康(AstraZeneca)、百時美施貴寶(BMS)、諾華(Novartis)、強生(Johnson & Johnson)、輝瑞(Pfizer)、羅氏(Roche)等全球性醫藥企業,紛紛攜帶自家創新成果精彩亮相。 本文中,我們將盤點部分全球性藥企,看看它們今年都帶來了哪些創新產品和技術?
  • 羅氏獲DMD基因療法授權
    目前,Sarepta公司雖然有兩款外顯子跳躍療法獲得FDA的批准,但是它們的局限性在於只能對抗肌萎縮蛋白基因特定區域上出現突變的DMD患者有用,所以獲批的Exondys 51隻能治療大約14%的DMD患者,而Vyondys 53隻能治療8%的DMD患者。基因療法的優勢在於,無論患者的基因突變出現在抗肌萎縮蛋白基因的哪個地方,它都有潛力給他們帶來療效。
  • 強生、諾華、輝瑞等跨國藥企CEO年薪大比拼 誰增長最快
    隨著各公司年報逐漸公布,一批跨國藥企領導者的最新薪酬也隨之曝光,強生、禮來、阿斯利康、輝瑞、羅氏、諾華、GSK等跨國藥企CEO薪酬陸續公布,其中,強生CEO Alex Gorsky總薪酬最高,達253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億元),諾華執行長Vas Narasimhan年度總薪酬強勢增長59%,羅氏執行長Severin Schwan由於公司薪酬計算方式改變與上年基本持平
  • 羅氏碾壓輝瑞,拜耳強勢增長
    除了抗腫瘤用藥板塊的增長和罕見病、疫苗板塊的低速增長外,輝瑞普強、消費者保健業務收入分別下滑18%和42%,拖累了公司的整體業績。為了更好地聚焦創新藥,輝瑞將普強業務與邁蘭合併成一家新公司,消費者保健業務也將與GSK組成合資公司。剝離非核心資產之後的「新輝瑞」,將在未來幾年緩衝核心品種專利過期的風險。
  • 老年痴呆藥物曙光初現 靶向澱粉樣蛋白有望減緩病情惡化
    原標題:老年痴呆藥物曙光初現 靶向澱粉樣蛋白有望減緩病情惡化 圖片來源:Raul Arboleda   在數年的失望後,日前發布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抗體療法可能為阿爾茨海默氏症(又稱老年痴呆)患者帶來小的改善。   這兩種藥物——禮來公司的solanezumab和百健公司的aducanumab均靶向在阿爾茨海默氏症病人大腦中堆積的β-澱粉樣蛋白。
  • 輝瑞/諾華夾擊 禮來CDK4/6新藥如何脫穎而出?
    因此,當FDA授予禮來公司CDK4/6抑制劑類藥物abemaciclib突破性療法認證時,許多分析人士感到疑惑。因為禮來公司的研發進度相對於輝瑞公司的palbociclib以及諾華公司的ribociclib都慢。如今,公司最新公布的一項abemaciclib的臨床I期研究中似乎解釋了FDA如此看重該藥物的理由。
  • 數據盤點近10年基因療法發展趨勢
    本月初,bluebird bio的基因療法Zynteglo獲得歐盟委員會批准,治療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5月中,諾華公司的重磅基因療法Zolgensma獲得美國FDA批准,治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患者。多家大型藥企也在通過併購或開展研發合作的形式,布局基因療法領域。
  • 阿爾茨海默症在研藥物盤點:從抗β澱粉樣蛋白到基因療法
    有人質疑,即使獲得批准,這是否代表著向前邁進一大步,還是像目前已批准的AD藥物一樣,最終帶來的益處微不足道,無助於減輕AD負擔。不過,療效微弱並沒有阻止諸如衛材和輝瑞對症治療藥物Aricept(多奈哌齊)的25億美元峰值銷售。Aducanumab如果批准,將為Aβ靶點注入新的熱情,特別是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
  • 輝瑞(PFE.US)、羅氏(RHHBY.US)等大型藥企追捧 資本青睞 蛋白降解...
    原標題:輝瑞(PFE.US)、羅氏(RHHBY.US)等大型藥企追捧,資本青睞,蛋白降解療法為何如此受歡迎?這項合作再次引起人們對蛋白降解療法這一新型治療方法的關注。   事實上,羅氏並不是唯一一家通過合作布局這一領域的公司。
  • 不甘示弱 薩雷公布基因療法最新結果
    就在輝瑞新年伊始,急不可待公布了第一名患者接受了基因治療的消息時,薩雷普塔治療公司(納斯達克:SRPT)宣布了基因治療SRP-9001-102第1部分的一線結果
  • 新一輪醫保藥物準入談判在即 羅氏、輝瑞(PFE.US)多款抗癌藥或納入...
    智通財經獲悉,9月10日消息,國家醫保局即將啟動新一輪醫保藥物準入談判,據市場消息稱,羅氏、輝瑞(PFE.US)的多款抗癌藥等將進入談判名單。據悉,在即將展開的新一輪國家醫保藥物準入談判中,羅氏兩款藥物將參與談判,分別為治療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藥安聖莎(阿來替尼)、乳腺癌創新靶向藥帕捷特(帕妥珠單抗)。輝瑞則有三款藥物有望參與談判,分別為乳腺癌重磅藥物愛博新、類風溼藥尚傑及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RA)和強直性脊柱炎(AS)的生物DMARD藥物恩利。羅氏方面確認了兩款藥物將參與談判的消息,輝瑞目前沒有予以確切消息。
  • FDA接受輝瑞/禮來潛在止痛藥上市申請,治療骨關節炎患者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日前,輝瑞(Pfizer)和禮來(Eli Lilly and Company)公司聯合宣布,美國FDA接受其皮下注射止痛藥tanezumab的生物製品許可申請(BLA),治療因中重度骨關節炎(OA)而引起慢性疼痛的患者。
  • 輝瑞/禮來tanezumab在美國進入審查,治療中...
    tanezumab由輝瑞研製,禮來在2013年與輝瑞籤訂了一份高達18億美元的協議,推進該藥的全球共同開發和商業化。2017年6月,美國FDA授予tanezumab治療骨關節炎(OA)疼痛和慢性下腰痛(CLBP)的快速通道資格。tanezumab是第一個獲得快速通道資格的NGF抑制劑。
  • 罕見病專欄 | 一周罕聞藥事(1.3-1.8)|白血病|治療|基因療法|新藥...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隨著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進步,越來越多罕見病關聯靶點為人們所熟知抗體療法、肽類療法、基因療法、RNA療法、細胞療法……多種新療法悄然興起,欣欣向榮,共同構建了生機勃發的罕見病療法研發生態。一周罕聞藥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本周有哪些療法進展。
  • 國內外基因治療CMDO市場布局
    聲明:本文為火石創造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網站、公眾號等轉載需經授權。 (標題勘誤:CDMO市場布局)2018年1月,美國宣布將在未來6年出資1.9億美元,支持體細胞基因編輯研究,促進基因治療發展,從而治療更多人類疾病。美國不惜重金髮展基因治療相關技術,顯然對這一領域十分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