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藥物曙光初現 靶向澱粉樣蛋白有望減緩病情惡化

2021-01-13 人民網

原標題:老年痴呆藥物曙光初現 靶向澱粉樣蛋白有望減緩病情惡化

  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特徵是認知衰退並且有澱粉樣蛋白在腦部堆積。圖片來源:Raul Arboleda

  在數年的失望後,日前發布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抗體療法可能為阿爾茨海默氏症(又稱老年痴呆)患者帶來小的改善。

  這兩種藥物——禮來公司的solanezumab和百健公司的aducanumab均靶向在阿爾茨海默氏症病人大腦中堆積的β-澱粉樣蛋白。考慮到對抗澱粉樣蛋白的抗體藥物在針對阿爾茨海默氏症的每項試驗中都以失敗告終,很多研究人員質疑最新成果能否經得起檢驗。兩項成果的細節在於美國華盛頓舉行的阿爾茨海默氏症協會國際會議上得以展示。

  總部位於印第安納州首府印第安納波利斯的禮來公司稱,在一項包含了440名參與者的試驗中,solanezumab看上去使輕度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的認知衰退減緩了約30%。在18個月裡,這些病人精神敏銳度的喪失相當於安慰劑組中患有相似水平阿爾茨海默氏症的參與者在僅僅12個月中所經歷的惡化程度。

  禮來公司此次可謂僥倖獲勝。2012年,該公司報告說,連續18個月服用solanezumab的病人和服用安慰劑的病人之間沒有出現差異。不過,當公司重新分析此次試驗時,發現在試驗開始時症狀輕微的參與者有了微小的改善。禮來繼續進行了6個月的試驗,並且開始讓此時病情更加嚴重的440名對照組成員服用solanezumab。

  禮來在此次會議上展示,讓較晚啟動的一組服用該藥物減緩了他們的認知衰退,以便同整項研究全程接受治療的440名患者的衰退速率相匹配。這表明,該藥物靶向的是阿爾茨海默氏症的根源,而不僅僅是緩解其症狀。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百健公司展示的結果表明,服用中等劑量的藥物aducanumab減少了23位病人的澱粉樣蛋白,但臨床益處並不具有統計學上的顯著性。今年3月,公司報告說,27位連續一年服用高劑量藥物的患者同接受安慰劑的人群相比,表現出明顯較小的認知衰退並且在其大腦中擁有較少的澱粉樣蛋白聚集。

  兩項成果都為「澱粉樣蛋白假設」提供了支持:澱粉樣蛋白在腦部的堆積是阿爾茨海默氏症的一個起因而非影響,同時將它們移除能阻止疾病。「我們在朝著正確的方向緩慢前行。」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神經生物學家Samuel Gandy說,之所以有這麼多欣喜的成果,是因為事情已經悲觀了如此之久。

  Solanezumab在此前的一些實驗中失敗了,而製藥公司輝瑞和強生在2400人的試驗中失敗後,於2012年停止了對其抗體藥物bapinezumab的研發。去年12月,瑞士羅氏製藥公司中止了一項針對其抗體候選藥物gantenerumab的3000人試驗,儘管它此次展示的成果表明,服用的最高劑量藥物至少已進入大腦並且減少了病情進展較快的患者中澱粉樣蛋白的數量。

  考慮到臨床試驗的規模相對較小,專家們帶著有節制的興奮對這些成果表示歡迎。不過,禮來公司的阿爾茨海默氏症研究人員Eric Siemers非常樂觀。「solanezumab的效果很好,這令我大吃一驚。」他說,延緩病情惡化的前景非常好。

  2013年,禮來啟動一項更大規模的solanezumab三期試驗,招募了2100名出現輕微症狀並且在腦部有澱粉樣蛋白堆積的病人。公司將在2016年結束這項研究。去年12月,百健公司稱,將啟動一項包括2700名參與者並且持續18個月的三期試驗。

  南加州大學阿爾茨海默氏症研究人員Lon Schneider對在藥物和「澱粉樣蛋白假設」得到很好地驗證前啟動大型試驗的決定提出質疑。注意到行為幹預措施如飲食和鍛鍊對阿爾茨海默氏症的減緩程度已被證實同任何藥物差不多,「為何會有如此多的抗體,而沒有一種迄今為止被證明有效?」

  不過,並非每個人都贊同這一觀點。「現在是大膽前進的時候了。」華盛頓大學神經學家Randall Bateman說,「我認為,從人類遭受痛苦的角度來說,推遲的代價要比前進並主動出擊的代價昂貴很多。」

  Bateman正主導一項試驗,即在160位具備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症遺傳風險但未出現症狀的18~80歲人群中測試禮來的solanezumab和羅氏的ganetenerumab藥物。這是試圖確定通過在大腦被損壞前摧毀澱粉樣蛋白能否預防該疾病的諸多努力中的一項。這種大腦損壞會在幾十年裡發生,而很多阿爾茨海默氏症研究人員懷疑,抗體試驗已經失敗,因為它們治療患者時已經太晚。

  這種假設被禮來的發現所印證,即只有輕度症狀患者才能從solanezumab中收益。位於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的班納阿爾茨海默氏症研究所執行主任Eric Reiman介紹說,最新成果還首次在人類中展示了減緩澱粉樣蛋白堆積能延緩認知衰退。

  這很重要,因為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經表態,在沒有足夠臨床益處證據的前提下,將不會批准阻止澱粉樣蛋白堆積的藥物。正在主導一項已在大型試驗中失敗的羅氏公司抗體藥物crenezumab試驗的Reiman說,如果一家製藥公司能證明澱粉樣蛋白堆積和阿爾茨海默氏症病情惡化之間的原因和影響,所有公司都將受益。(徐徐)

相關焦點

  • 老年痴呆的治療不要老抓著「β-澱粉樣蛋白」不放
    β-澱粉樣蛋白靶向藥物效果不盡如人意基於β-澱粉樣蛋白假說,研究人員認為如果以β-澱粉樣蛋白為靶點進行治療,應該可以很好地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記憶最近三十多年來,臨床上大部分治療老年痴呆的藥物也確實都是基於β-澱粉樣蛋白而設計開發的。據統計,僅在1998年到2015年之間,各大藥企共推出了123種治療老年痴呆的藥物,僅有三種藥物加一種聯合治療方案先後獲得FDA的上市批准。然後,無一例外,這123種藥物沒有一種能夠治癒老年痴呆,甚至連延緩疾病進程都做不到。
  • 老年痴呆要如何用藥治療?6種藥物可用於老年痴呆,一文說清
    老年痴呆有哪些常見治療藥物?對於老年痴呆症狀並不嚴重的患者,也就可以使用這一類藥物,這一部分藥物常見的也就是腦復康以及腦通。 3、激素類藥物 對於老年痴呆的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就可以使用激素類藥物來進行治療,雌性激素可以有效的幫助女性的老年痴呆患者延緩病情發展,因為雌性激素有著抗氧化作用,並且能夠減少對細胞的損傷,促進神經元修復。但是需要避免長期使用激素類藥物,這樣有可能會加重女性的身體負擔。
  • 哪些人容易得老年痴呆老年痴呆能治癒嗎從容面對不再迴避
    這些老年疾病可通過RSHWHO促進老化的腦血管新生,通過腦血管彈性修復,血管內壁發病改善,增加腦血流量等途徑來遏制病情的惡化與發展。 3.另外,有抑鬱病史、興趣狹窄、精神創傷、受教育程度低、家境貧困、吸菸、酗酒的人更容易患老年痴呆。有的危險因素比如年齡、性別、遺傳等因素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但是不良生活習慣和血管性危險因素是可以糾正或控制的。
  • 老年痴呆不傳染 謠言「傳染」才可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徐進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包括朊病毒和β-澱粉樣蛋白在內,一些與神經退行性疾病有關的毒性蛋白都存在「種子效應」,也就是把周圍的正常蛋白變成致病的異構蛋白。「在這個案例裡,朊病毒很可能放大了β-澱粉樣蛋白的異常沉積效應。」徐進說。 徐進認為,這個案例存在極端巧合,是不太可能重現的悲劇,人際傳播老年痴呆的謠言更是無從談起。
  • 無藥可治的老年痴呆,迎來藥物的2期試驗?
    無藥可治的老年痴呆,迎來藥物的2期試驗?據統計,目前,痴呆症的年度社會和經濟成本估計為1萬億美元,而除非找到一種減緩疾病的方法,否則預計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再翻一番。到目前為止,仍沒有明確的治療阿爾茨海默症的方法。據不完全統計,公開宣布的研發失敗至少有154次,最終只有5種藥物獲批用於治療阿爾茨海默症。
  • 科學家發現澱粉樣蛋白錯誤摺疊原因 但是老年痴呆還是不好治
    科學家發現澱粉樣蛋白錯誤摺疊原因 但是老年痴呆還是不好治  黃琨 • 2020-05-21 09:02:08
  • 渤健/衛材β澱粉樣蛋白抗體aducanumab在...
    2020年12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渤健(Biogen)與合作夥伴衛材(Eisai)近日聯合宣布,已向日本厚生勞動省(MHLW)提交了單抗藥物aducanumab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症(AD)的新藥申請(J-NDA)。MHLW將通過標準審查程序對該申請進行審查。
  • 全世界的曙光:新AB疫苗有望阻止阿爾茲海默症的發展
    下一代抗阿爾茨海默病的抗澱粉樣蛋白疫苗理想情況下能產生長效、中等水平的抗體,以防止Aβ寡聚物進一步聚集成破壞性的阿爾茨海默病斑塊,而不會過度刺激老年人的免疫系統。阿爾茨海默病的兩個特徵性病變之一是大腦中神經細胞(澱粉樣蛋白斑塊)之間聚集的Aβ硬化沉積;另一個是腦細胞內tau蛋白的神經纖維纏結。兩者都會導致神經細胞信號受損,最終導致老年痴呆症的發病和症狀。「這種治療性疫苗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細胞,針對在大腦中有害積聚的有毒Aβ分子,」曹博士說。
  • 是什麼腦細胞殺死了老年痴呆?
    特徵則是老年痴呆患者腦內神經元纖維會形成纏繞,從而影響大腦功能。它們大多與伴侶蛋白分子結合,少數以游離狀態存在。β-澱粉樣蛋白(Aβ)參與各種神經退行性病變的起始反應,如神經炎症反應,已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神經炎症在阿爾茨海默症和認知能力下降中起著重要作用,而神經炎症又與小膠質細胞有著密切關係。
  • 阿爾茨海默症在研藥物盤點:從抗β澱粉樣蛋白到基因療法
    阿爾茨海默氏症(AD)佔痴呆症的大部分,幾十年來,唯一可用的治療方法是試圖恢復大腦中神經遞質水平的藥物,但這類藥物只能對症治療,並且最多只有適度的效果。多年來,研究人員主要集中精力研究AD在大腦中可見的物理表現,即細胞外澱粉樣斑塊和最近的細胞內tau蛋白纏結。
  • 多篇文章聚焦澱粉樣蛋白研究新進展!
    在表達APOE2 、APOE3或APOE4的人APOE靶向替換小鼠中使用腺相關病毒(AAV)遞送α-突觸核蛋白(α-synuclein)基因,培育出突觸核蛋白病(synucleinopathy,即α-突觸核蛋白異常聚集所參與引起的神經系統變形病)小鼠模型。
  • 靶向澱粉樣蛋白前體可減少後期阿爾茨海默氏樣病理
    靶向澱粉樣蛋白前體可減少後期阿爾茨海默氏樣病理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8 13:42:08 德國圖賓根大學Mathias Jucker研究小組發現,在轉基因小鼠中靶向澱粉樣蛋白前體可減少後期阿爾茨海默氏樣病理
  • 陳根:小膠質細胞與老年痴呆,治療之路在何方?
    β-澱粉樣蛋白(Aβ)參與各種神經退行性病變的起始反應,如神經炎症反應,已有其中,IL-10是重要的觀察阿爾茨海默病的指標,同時可評價β澱粉樣蛋白在外周組織中表達水平。現代醫學對於這一常見疾病依然沒有有效的對策,現有的治療藥物僅僅只能緩解阿爾茲海默症的症狀,對已造成的腦神經損傷不能修復,且無有效預防和控制病情惡化的表現。但這並不代表,人類對於阿爾茨海默症只能束手無策。
  • Patisiran獲批上市 「沉默」的小核酸藥物曙光乍現?
    Patisiran用於治療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FAP),而FAP為罕見的TTR基因突變引起的遺傳疾病,TTR基因突變會造成肝臟產生異常澱粉樣蛋白沉積,進而損傷包括外周神經和心臟在內的身體器官和組織,誘發外周感覺神經病變、自主神經病變、和心肌病等疾病,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且致死性高。此種疾病很難用傳統藥物控制,而RNA藥物如Patisiran則能選擇性降解TTR的mRNA避免毒性蛋白的合成。
  • Science:科學家揭示β-澱粉樣蛋白如何導致老年痴呆症
    2013年9月21日訊 /生物谷BIOON/--近日,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已經展示了一種蛋白質片段β-澱粉樣蛋白如何在形成斑塊前就開始破壞突觸,導致神經細胞死亡。阿爾茨海默氏症影響大約500萬美國人,疾病主要特點是突觸接觸的「虧損」以及腦功能惡化,尤其是記憶功能,神經細胞通過突觸將信號傳遞到另一個神經細胞。
  • 從腸道到大腦:一文讀懂抗老年痴呆新藥「九期一」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學術所長、GV-971主要發明人耿美玉在會上解釋:九期一通過重塑腸道菌群平衡,抑制腸道菌群特定代謝產物的異常增多,減少外周及中樞炎症,降低β-澱粉樣蛋白沉積和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從而改善認知功能障礙。靶向腦-腸軸的這一獨特作用機制,為深度理解九期一臨床療效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 HSP70降解澱粉樣蛋白的分子機制
    HSP70降解澱粉樣蛋白的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23:34:31 海德堡大學(ZMBH)和德國癌症研究中心(DKFZ)Bernd Bukau及其團隊揭示了人
  • 聚焦老年痴呆關鍵領域 施一公團隊頂級期刊連發兩文
    原標題:聚焦老年痴呆關鍵領域,施一公團隊頂級期刊連發兩文  在與阿爾海默茨症發病密切相關的關鍵蛋白研究領域,施一公研究組連下兩城!  更為嚴峻的是,由於世界範圍內預防治療手段不足,缺乏特效藥物,該疾病有發病年齡提前、發病人數增加的趨勢,給病人及家屬造成極大痛苦,也同時為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兩位博士後指出,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病機理尚不明確。病人腦組織中的澱粉樣斑塊,是由澱粉樣蛋白前體蛋白(APP)被酶切割產生的短肽聚集而來。在此切割過程中,最關鍵的蛋白酶是γ-分泌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