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告訴你抽電子菸真的有益健康嗎?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R Street Institute
【1】關於電子菸:這5件事情你必須知曉!
新聞閱讀:E-cigarettes: five things to know
在過去10年裡,電子菸變得非常流行,但大量與電子菸相關的死亡和疾病會讓人們對一種已經在一些地方被禁止的產品變得更加謹慎;最近報導了一名比利時18歲男性因吸電子菸而發生死亡,這也是比利時首次報導此類病例;以下是關於電子菸我們需要知道的5件事。
電子菸的早期設計於20世紀60年代從美國開始,但中國的藥劑師韓力(Hon Lik)被認為是2000年早期電子菸商業版的發明者;試圖擺脫自己一天一包煙的韓力於2003-2005年間申請了專利,但隨著國際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其所開發的電子菸設備很快就被取代了。
【2】Resp Res:電子菸對肺部有害細菌的影響與香菸類似
doi:10.1186/s12931-019-1206-8
最近發表在開放獲取期刊Respiratory Research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電子菸對和吸菸相關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有關的細菌所產生的影響,或與傳統香菸類似。儘管電子菸被認為是香菸較為安全的替代品,但最近的研究顯示急性肺病或與使用含尼古丁的電子菸以及傳統香菸相關。來自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藥學院的研究團隊將香菸煙霧和電子菸蒸汽對已知與吸菸相關長期肺病有關聯的細菌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對比。
作者將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綠膿桿菌暴露在香菸煙霧提取物或電子菸蒸汽提取物中進行培養。對照組細菌則在沒有香菸煙霧和電子菸蒸汽提取物的環境中培養;他們發現,暴露於香菸煙霧或電子菸蒸汽提取物中似乎對這些細菌的生長並無不良影響。但是暴露在這些提取物中使得這些細菌的生物膜形成增加,此效應並未出現在未暴露的對照組中。生物膜是一種或多種類型微生物的聚合體,已知生物膜的增多是許多不同類型微生物感染中的一個過程。這項發現或許表明,香菸煙霧和電子菸蒸汽會增強常見肺部致病菌的有害程度,有利於頑固感染的形成。
【3】JES:警惕!吸電子菸可能會損害年輕女性的生育能力!
doi:10.1210/js.2019-00216
根據發表在Journal of the Endocrine Society上的一項老鼠研究,使用電子菸可能會影響生育能力和懷孕結果。許多年輕人和孕婦正在使用電子菸作為吸菸的一種更安全的替代品,但我們對其對生育能力和妊娠結局的影響知之甚少。電子菸正在促進青少年使用菸草產品的增加。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數據,中學生使用電子菸的人數從2017年的210萬上升到了2018年的360萬,這一數字與年輕人的人數相差約150萬。
研究者表示,我們發現,懷孕前使用電子菸會顯著推遲受精卵植入子宮的時間,從而推遲和降低(老鼠的)生育能力。我們還發現,孕期使用電子菸會改變女性後代的長期健康和新陳代謝,從而對正在發育的胎兒產生終生的次生影響。"
【4】iScience:研究發現電子菸會損害腦細胞
doi:10.1016/j.isci.2019.05.034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i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通常針對年輕人和孕婦的電子菸會在神經幹細胞中產生應激反應,而神經幹細胞是大腦中的關鍵細胞。
幹細胞存在於整個生命中,成為具有更特殊功能的特化細胞,如腦細胞、血細胞或骨骼。幹細胞對壓力的敏感性遠遠超過它們所變成的特殊細胞,它為研究暴露於有毒物質(如香菸煙霧)提供了一個模型。電子菸(ECs)是一種尼古丁傳遞裝置,通過加熱使尼古丁和香料化學物質霧化。研究人員還不清楚ECs中的化學物質如何影響神經幹細胞,尤其是線粒體--作為細胞的動力源和調節細胞健康的關鍵細胞器。
【5】IJMS:疑雲重重!電子菸竟也會引起癌症相關基因突變?
doi:10.3390/ijms20030738
如果你認為電子菸沒有什麼危害,那麼請三思。一項由南加州大學完成的涉及93人的研究表明電子菸使用者的口腔組織中出現了與吸菸者一樣的癌症相關的分子變化,這讓電子菸是香菸的無害替代物進一步的疑雲重重。這項研究於近日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上,與此同時,電子菸市場迅速增長,公眾對健康的擔憂日益加劇。
在積極的方面,最近的研究發現電子菸在幫助戒菸方面的效果幾乎是其他尼古丁替代品的兩倍。但是青少年中,電子菸的使用已經超過了香菸,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電子菸的使用會導致尼古丁上癮以及未來的吸菸。「現有的證據表明電子菸並不僅僅只是人們認為的水煙;儘管電子菸產品中大多數致癌化合物的濃度顯著低於香菸中的濃度,但是致癌物並沒有所謂的安全劑量。研究者強調該研究中發現的分子變化並非癌症,甚至都不算癌前物質,但是是一種警告,意味著未來可能會發生癌變。
圖片來源:Wikimedia
【6】JACC:電子菸或會增加心臟疾病風險
doi:10.1016/j.jacc.2019.03.476
「吸菸有害健康」這句標語人們大都耳熟能詳。傳統香菸點燃時產生大量「二手菸」和菸灰,對環境和周圍的人健康產生影響。而電子菸作為傳統香菸的一種替代產品,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上述問題,已被越來越多的菸民接受。近年來,電子菸更是作為一種輔助戒菸手段被商家和希望戒菸的人群廣為推崇,在各種商業宣傳口徑中的電子菸仿佛有百利而無一害。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日前,一項由亞利桑那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研究者共同進行的研究在J Am Coll Cardiol雜誌上發表,揭示了電子菸對心血管系統造成的潛在風險。
文章中,研究團隊採用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分化的內皮細胞(ipsC-ECs)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高通量篩選技術分析了內皮細胞暴露在6種不同尼古丁含量的電子菸油以及電子菸吸食者血清下的影響。血管內皮在正常血管功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電子菸對內皮細胞的影響,能夠進一步闡釋其對心血管功能的影響。
【7】PeerJ:吸電子菸人群或與非吸菸者一樣擁有旺盛的腸道菌群
doi:10.7717/peerj.4693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eerJ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首次發現吸電子菸的人群或許和非吸菸者擁有相同的腸道菌群,而吸菸者機體中的腸道微生物組卻會發生顯著改變。
文章中,研究人員對吸菸者、電子菸使用者以及非吸菸者進行分析,採集了參與者消化道(包括口腔和腸道)中的樣本並對其中的細菌進行分析;研究者在吸菸者人群機體中發現了腸道菌群的明顯改變,即普氏菌群水平的增加,這或與個體患結腸癌和大腸炎的風險增加直接相關;在吸菸人群中,其腸道中擬桿菌屬細菌(一種有益菌群)的水平會明顯下降,低水平的擬桿菌屬常常與個體患克羅恩病及肥胖發生的風險增加直接相關。
【8】PNAS:電子菸能夠導致DNA損傷,增加癌症風險
doi:10.1073/pnas.1718185115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在吸電子菸(e-cigarette)時吸入的尼古丁會讓小鼠心臟、肺部和膀胱中的DNA遭受損傷,而且也會讓體外培養的人肺細胞和膀胱細胞中的DNA遭受損傷,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PNAS期刊上,這些研究結果提示著吸電子菸會增加患上癌症和心臟病的風險,並應加強開展表明吸電子菸對人類健康風險的研究。
研究者表示,這種DNA變化類似於與二手菸相關的那些變化。具體來說,Tang及其團隊在暴露於電子菸煙霧中的肺細胞、膀胱細胞和心臟細胞中發現了兩種誘導突變的化合物。DNA修復活性以及修復蛋白XPC和OGG1/2的表達在接觸過電子菸煙霧的小鼠肺組織中下降了。
【9】Am J Prev Med:同時吸電子菸和傳統煙更危險
doi:10.1016/j.amepre.2019.03.008
根據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最新研究,使用電子菸會顯著增加一個人患哮喘、支氣管炎、肺氣腫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肺部疾病的風險。研究還發現,同時吸電子菸和傳統煙的人,患慢性肺部疾病的風險比只使用這兩種產品之一的人更高。到目前為止,這是成年電子菸使用者中最常見的模式。
近日,發表在Am J Prev Med雜誌上的相關研究結果主要基於公開數據分析,研究人員研究了從2013年到2016年,超過32000個美國成年吸菸者肺部疾病情況。儘管一些更早的研究發現使用電子菸與肺部疾病有關,但研究人員無法確定是電子菸導致了肺部疾病,還是肺部疾病患者更有可能使用電子菸。最初,這些參與者沒有報告肺部疾病,且他們從一開始就使用電子菸或吸菸。研究人員對他們進行了3年的追蹤研究,新的縱向研究比以前的研究更有力地證明了成人使用電子菸與肺部疾病之間的因果關係。
【10】Sci Rep:電子菸或會加重機體哮喘症狀
doi:10.1038/s41598-019-50223-y
電子菸商家為了吸引年輕人,推出奶油味、水果味等香型。一個國際研究團隊近日在Scientific Reports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不論電子菸裡是否含有尼古丁,一些香型的電子菸會有損呼吸道,加重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美國佛蒙特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讓小鼠在一段時間內,每天兩次吸入各種香型的電子菸煙霧,之後再讓小鼠暴露在有致敏物的空氣中,並與沒有吸入電子香菸的小鼠開展對照研究。
結果發現,不同香型對呼吸道產生的損害不一樣,比如黑甘草味會加重呼吸道炎症,肉桂味會增加呼吸道敏感度,而香蕉布丁味會導致更嚴重的組織疤痕。研究人員沒有具體分析香味添加劑中哪種成分導致這些損害。不過先前有研究證實,電子菸中一些奶油類和肉桂類添加劑存在毒性,而薄荷味添加劑則致癌物超標。(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更多精彩盤點!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