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菸是煙嗎?】事實上,近年來,電子菸成為高速增長行業,消費人群激增。根據清華大學的研究報告,中國2018年電子菸年銷售總額達337.5億元。
算不算煙?相關法規開始聚焦「電子菸是否屬於菸草」
多種多樣的口味、五花八門的造型,帶著科技與時尚感的電子菸甫一出場就受到追捧。業內人士介紹稱,目前電子菸主要有三大類:加熱不燃燒的菸草製品、含有尼古丁的電子霧化系統、不含有尼古丁的電子霧化系統。
其中,含有尼古丁的電子霧化系統是國內主流種類,即將含有尼古丁或香料溶液的電子菸油,通過霧化轉變為可吸食的蒸氣煙油式電子菸。
對於電子菸是否屬於菸草範疇這一問題,很多消費者表示「不太清楚」。記者了解到,對於電子菸,目前全球有三種定位:普通消費品,按菸草立法和規範標準要求的菸草製品,按醫藥監管技術標準進行要求的醫藥產品。
2015年修改的菸草專賣法規定,菸草專賣品是指捲菸、雪茄菸、菸絲等。電子菸未被納入其中。
不過,一些地方陸續開始對電子菸作出明確定義,將其納入「菸草製品」範疇。10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修訂版《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菸條例》明確,電子菸是指汽化並向使用者的肺部輸送由尼古丁(或者無尼古丁)、丙二醇和其他化學物質組成的混合物的一種裝置,屬於菸草製品。
電子菸一定是煙嗎?
電子菸是一種模仿捲菸的電子產品,有著與捲菸一樣的外觀、煙霧、味道和感覺。它是通過霧化等手段,將尼古丁等變成蒸汽後,讓用戶吸食的一種產品。
電子菸有著與普通香菸類似的外觀和味道,甚至有更多對青少年更具吸引力的口味,出於商業目的電子菸常被宣傳為無毒無害、不會上癮,是香菸的可替代產品,在這些時髦的「外衣」下電子菸的健康風險更容易被低估。大多數電子菸液中含有尼古丁,長時間吸食電子菸同樣會對尼古丁產生依賴。
電子菸通過多種途徑影響人體健康。一是尼古丁可以刺激大腦釋放出「感覺良好」的化學物質,導致持久的化學變化和成癮,尼古丁對大腦的其他影響包括頭暈或震顫。二是尼古丁可引起快而淺的呼吸,造成永久性肺損傷以及更高的肺病和肺癌風險,一些電子菸還被發現含有與嚴重肺病相關的物質。三是尼古丁可致心率和血壓上升,使心臟需要更加努力地為細胞提供血液和氧氣,長期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增加。四是尼古丁可引起吸菸或吸食大麻,它還可以永久性地減少衝動控制,引起注意力和思維方面的持久問題並導致情緒障礙。
電子菸為什麼能吸引年輕人?
好玩,是電子菸在年輕人中流行起來的關鍵。「電子菸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可玩性很高的電子產品,對於『90後』尤其是『95後』 這一代網際網路原住民而言頗具吸引力。他們對電子產品具有天然的好奇。加上電子菸自己包裝成潮流時尚文化,更容易吸引年輕人的目光。誘導青少年是電子菸最大的弊病。
出於暴利誘惑,菸草產品始終對校園虎視眈眈。不少地方通過規定「學校周邊100米內禁售菸草」,讓銷售香菸的攤點逐漸遠離了大中小學的校門。但有些無良商家不敢賣香菸,就盯上了電子菸。比起傳統香菸,20塊一根的電子菸價格低廉、能吸很久,對於財力有限的青少年「性價比」很高。同時,電子菸外形炫、口味多,非常容易勾起未成年人的好奇,認為嘬兩口又酷又好玩。因此,在全社會注意力還在校園周邊禁止售賣菸草時,電子菸已經悄無聲息地通過很多文具店,流入了學生的口袋。
比起香菸,這些在校門口出售的電子菸在具備菸草全部的危害性之外,其作坊質量還帶來了更多衛生方面的隱患,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危害甚大。但要實現監管,梗阻確有不少。對於學生,學校有教育之責,但範圍僅限於校門之內,老師也不可能跟在學生後面去檢查他們抽不抽菸。家長心有餘而力不足,雖然與無良商販水火不容,但除了舉報之外,只能口頭譴責。監管力量則很難下手,因為不同於香菸受到市場監督管理局和菸草專賣局的雙重監管,電子菸模糊的身份讓監管者只能依照《產品質量法》,對其從「三無產品」的角度進行處罰,這無疑大大延緩了執法的效率。「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監管的窘境讓電子菸有了野蠻生長的空間。
有沒有害?「健康」「戒菸」等宣傳標籤遭權威否定
「健康電子菸,有健康才有一切」「一邊吸一邊戒,早戒菸早健康」「用健康方式輕鬆告別香菸」……在五花八門的廣告中,「健康」「戒菸」是最吸引眼球的標籤和賣點。
多位消費者表示是因為「輕鬆戒菸」「對身體無害」的宣傳選擇電子菸。不過,他們中的一些人對電子菸吸入身體的真實影響也心存疑慮。「電子菸裡含有甘油,吸入肺裡是否有危害?裡面的香精加熱幾百攝氏度揮發,是否有危害?」常年吸電子菸的張碩很困惑,「我希望能有權威的結論。」
有賣家聲稱「電子菸替煙效果很好」,「主要是起到替代香菸的作用,電子菸不產生焦油」。但當記者進一步追問是否含有尼古丁時,賣家坦承:「的確有,不過比真煙要少一些。」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的《2019年全球菸草流行報告》指出,電子菸「無疑有害」,不僅有尼古丁,還有其他一些有害物質,對健康的長期影響尚不明確;沒有充足證據表明電子菸有助於戒菸。
復旦大學控煙研究中心負責人鄭頻頻說,大部分電子菸含有尼古丁,同樣具有成癮性。對於高成癮性吸菸者,可以到正規戒菸門診接受諮詢或採用正規戒菸藥物,不推薦使用電子菸來戒菸。
此外,記者注意到,由於目前定位不明確,電子菸缺乏生產標準,致使「亂添加」成為行業公開秘密。悅刻首席煙油研發專家姜興濤表示,去年整個電子菸行業流行添加檳榔鹼、咖啡因等。今年美國研究人員發現,薄荷味和薄荷醇香味電子菸產品中潛在致癌物質胡薄荷酮超標。
姜興濤認為,相關法規應對電子霧化煙煙油中的萃等雜質汙染物限量作出明確規定。
抽電子菸會不會致癌?
專家表示,菸草對健康的危害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長期吸菸會導致肺癌發生,特別是中心型肺癌、小細胞肺癌和肺鱗癌。近年來,電子菸在我國悄然興起,令人吃驚的是90%以上的電子菸消費人群都是青少年。大多數電子菸是尼古丁的傳送系統,菸草依賴就是尼古丁依賴,尼古丁成癮,對於沒有抽過傳統捲菸的青少年,讓他通過電子菸吸食尼古丁,就有可能讓他們成為尼古丁的依賴者,今後就會成為傳統捲菸的消費者。
電子菸對健康危害的長期隨訪和直接證據,目前還沒有大數據結果,長時間吸食電子菸是否會導致肺癌也還是未知數。在市場抽檢電子菸質量時發現,有些電子菸實際相關成分含量,要高於煙盒包裝上標註的含量。不可輕信電子菸「無害」或「低危害」,特別是把消費群體鎖定青少年是極其不道德的行為。
菸草致癌是一個慢性的過程,我們用吸菸指數來界定肺癌的高危人群,如每天吸菸超過20支、連續吸菸超過20年,吸菸指數超過400的人群,定義為肺癌的高危人群。電子菸對吸菸相關疾病的影響也需要相關的研究數據,因此,在呼籲加強對電子菸的監管並將其納入控煙立法中的同時,也希望開展更多的臨床研究。
綜合來源:環球網,千龍網,中國經濟網
圖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