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研究發現新的炎症信號通路

2020-12-06 生物谷

2013年5月15日訊 /生物谷BIOON/--體內的炎症反應非常重要,它可以幫助你殺死侵略者等細菌,這些細菌可能導致有害的感染。但如果炎症反應是慢性或失控時,炎症也可以引起麻煩的疾病包括類風溼關節炎,炎症性腸道疾病和潛在致命的敗血症。

都柏林大學研究人員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當感知細菌威脅時,引發炎症的一種新信號,研究人員也已經能夠在實驗室模型中阻斷這一信號,這預示了未來治療炎症性疾病的新方法。

這項研究發表在Nature雜誌上,都柏林聖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科學家發現感知細菌威脅存在下,巨噬細胞如何改變他們消耗能量。此消耗能量開關的開啟最終導致細胞中的琥珀酸鹽分子積聚,這反過來又觸發事件鏈,促進炎症。

該鏈中的一個連結點為缺氧誘導因子1A(HIF-1α),HIF-1α最出名的是它幫助你適應低氧環境的作用,都柏林大學學院醫學與醫學科學Conway Fellow研究員解釋說,。

當你去高海拔地區,這一因素被在細胞中表達,有助於提高你的血液中的紅血細胞的數量,因此可以適應較低氧氣環境。但是這不是HIF-1A唯一的作用。

在應激環境下包括炎症,HIF通路也會激活,Taylor教授說表示:這在我們的實驗室炎症性腸道疾病模型中已經觀察到。

在新的研究中,Luke O'Neill教授,Taylor教授和研究員Eoin Cummins合作檢測了巨噬細胞感知細菌的威脅, 琥珀酸鹽的聚集似乎'告訴' HIF-1α開啟炎症基因。

在這種情況下,HIF驅動白細胞介素-1基因,後者是一種強效的促炎症基因。 這項研究還表明,通常用於癲癇的藥物能夠在實驗室敗血症模型阻斷琥珀酸鹽/HIf-1a途徑,這可能預示新的方法來幹預炎症失控。

Taylor教授說:這是一個大的新興領域,將新陳代謝或燃燒能源與炎症疾病聯繫起來。在未來,我們可以針對這些代謝途徑開展治療。(生物谷:Bioon.com)

Succinate is an inflammatory signal that induces IL-1β through HIF-1α

G. M. Tannahill,et al.

Macrophages activated by the Gram-negative bacterial product lipopolysaccharide switch their core metabolism from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to glycolysis1. Here we show that inhibition of glycolysis with 2-deoxyglucose suppresses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interleukin-1β but not tumour-necrosis factor-α in mouse macrophages. A comprehensive metabolic map of lipopolysaccharide-activated macrophages shows upregulation of glycolytic and downregulation of mitochondrial genes, which correlates directly with th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altered metabolites. Lipopolysaccharide strongly increases the levels of the tricarboxylic-acid cycle intermediate succinate. Glutamine-dependent anerplerosis is the principal source of succinate, although the 『GABA (γ-aminobutyric acid) shunt』 pathway also has a role.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succinate stabilizes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an effect that is inhibited by 2-deoxyglucose, with interleukin-1β as an important target. Lipopolysaccharide also increases succinylation of several proteins. We therefore identify succinate as a metabolite in innate immune signalling, which enhances interleukin-1β production during inflammation.

相關焦點

  • 病原菌效應蛋白阻斷宿主炎症信號通路
    >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Cysteine methylation disrupts ubiquitin-chain sensing in NF-κB activation」的文章,報導了病原細菌效應蛋白通過半胱氨酸甲基化修飾宿主NF-κB通路中的TAB2/3分子從而使其失去感受上遊泛素鏈信號的活性,進而有效抑制細菌感染過程中NF-κB炎症反應信號通路的激活。
  • Nature:邵峰等揭示病原菌效應蛋白阻斷炎症通路新機制
    ,該文章報導了病原細菌效應蛋白通過半胱氨酸甲基化修飾宿主NF-kB通路中的TAB2/3分子從而使其失去感受上遊泛素鏈信號的活性,進而有效抑制細菌感染過程中NF-kB炎症反應信號通路的激活。 通過三型分泌系統分泌效應分子進入真核細胞內,進而阻斷或調節宿主關鍵信號轉導通路是許多病原菌普遍採用的致病機制。
  • Nature:研究人員找到炎症性腸病的分子基礎
    生物谷報導:炎症性腸炎,比如大腸潰瘍炎症,嚴重影響了全世界超過四百萬人的生活.有效的治療這些疾病需要從分子機理研究進行入手.最近,來自德國科隆大學和美因茲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義大利的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和她們的同事,最近破譯了引發慢性腸道炎症的分子學密碼.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最近的自然雜誌網絡版,表明了一個在老鼠身上測試的單獨分子引發的腸道炎症和一些分子機理,它可以作為人類炎症性腸病的基礎.
  • 科學家解讀Hippo信號通路研究進展
    【1】Nature:研究發現阻斷Hippo通路可逆轉重度心力衰竭doi:10.1038/nature24045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德克薩斯心臟研究所和中國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心臟的一種之前未被識別的癒合能力
  • DR3信號通路通過調控ILC3從而調節腸道炎症的新機制
    該研究報導了DR3信號通路通過調控腸道3型天然淋巴細胞(group 3 innate lymphoid cell,ILC3)從而調節腸道炎症的新機制。過去的研究表明,DR3/TL1A信號通路能夠通過促進Th1和Th17的免疫應答從而在炎症性腸病中發揮致病作用。同時還有研究表明DR3/TL1A信號通路能夠維持腸道Treg細胞的穩態水平,從而發揮免疫抑制的作用,緩解腸炎的發生。ILC3是固有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腸道免疫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且ILC3表達高水平的DR3。然而,TL1A/DR3信號通路對ILC3s的調控機制目前仍不明確。
  • Cell:新的抗炎細胞信號通路被發現
    生物谷報導:來自UCLA的Jonsson 癌症中心的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了一種全新的抗炎細胞信號通路,這或許是保持免疫反應精確平衡的重要機制。研究結果發表在6月份的《Cell》上,UCLA的血液學及腫瘤學教授,文章第一作者Ke Shuai認為,研究成果將帶來新的治療癌症和炎症反應疾病的方法。
  • Nature: NEK7--炎症小體信號通路新發現的關鍵蛋白
    2016年2月24日 訊 /生物谷BIOON/ --炎症小體(inflammasome)是能夠激活炎性caspase蛋白激酶的胞內蛋白複合體,它對於機體炎症的發生與控制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至今為止,已經有4類炎症小體被發現:NLRP1、NLRP3、NLRC4以及AIM2。
  • NF-κB信號通路往哪走?盤點2016年高分雜誌NF-κB信號通路相關研究
    NF-κB信號通路在免疫調控、炎症、應激反應及細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在2016年,涉及到NF-κB信號通路的研究文獻多達好幾百,其中不乏Immunity、 Cancer Cell、 Cancer Discov、 Hepatology、 Science Advances等知名雜誌。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16年高分雜誌上在NF-kB 的路上都研究了些什麼鬼。
  • IL23信號通路:炎症性腸病(IBD)治療的新靶標
    首頁 » 免疫學 » IL23信號通路:炎症性腸病(IBD)治療的新靶標 IL23信號通路:炎症性腸病(IBD)治療的新靶標
  • 成體神經幹細胞通過TNF-α受體信號通路響應全身炎症
    成體神經幹細胞通過TNF-α受體信號通路響應全身炎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9 11:12:15 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Isabel Farias和Jose Manuel
  • 研究揭示IL-17信號通路調控機制
    7月,國際學術期刊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錢友存研究組的最新研究進展
  • 誘導急性脊髓損傷模型大鼠炎症反應信號通路的變化
    背景:前期研究發現採用芒針治療可改善脊髓損傷後的炎症反應,降低高遷移率族蛋白1和促炎性因子的表達,抑制核轉錄因子的活性及神經細胞凋亡的發生。目的:分析脊髓損傷後炎症反應發生機制與HMGB-1/TLR4/NF-κB信號通路的相關性。
  • TNF-α-JNK信號通路研究獲進展
    for relieving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Miz1-mediated suppression on TNF-α–induced JNK activation and inflammation」的文章,獲得了TNF-α-JNK 信號通路研究的最新成果,這一成果公布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誌上。
  • 夏總平:固有免疫和炎症反應的信號轉導通路和細胞生物學基礎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夏總平教授參加了此次大會,並作了題為"固有免疫和炎症反應的信號轉導通路和細胞生物學基礎"的精彩報告。固有免疫和炎症反應在集體抗細菌、病毒、真菌等感染中很重要。NF-kB信號轉導通路在介導這個過程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 研究發現不同信號通路的輸入破壞B細胞轉化
    研究發現不同信號通路的輸入破壞B細胞轉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3 16:01:59 美國希望之城綜合癌症中心Markus Mschen研究組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不同信號通路的輸入破壞了B細胞轉化。
  • 這條明星信號通路已催生多款重磅新藥 治療多種炎症性疾病
    而這兩款重磅新藥的靶點都屬於IL-23/IL-17信號通路,這一信號通路在多種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病理發生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對這一信號通路的研究也催生了多款重磅藥物的誕生。今天,藥明康德微信團隊將結合公開資料,向讀者介紹這一信號通路和針對這一信號通路的療法。
  • CXCL12/CXCR4信號通路與缺血性腦卒中新進展
    CXCL12/CXCR4信號通路在EPS歸巢至受損區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體外研究發現CXCL12/CXCR4信號通路對於EPC具有很強的趨化作用,這與CXCL12所引發的血管新生有關。體內研究發現CXCL12/CXCR4信號通路不僅可以促進EPC的增殖和遷移,而且能夠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和白血病細胞的增殖和遷移。
  • 上皮-間質轉化信號通路研究獲進展
    6月10日的《細胞》(Cell)雜誌上發表了上皮-間質轉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信號通路研究新進展文章。他的研究方向為人類腫瘤的遺傳學基礎,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他的實驗室發現了第一個人類癌基因Ras和第一個人類抑癌基因Rb。他的一系列傑出研究工作已經成為腫瘤研究領域乃至整個醫學生物學領域的重要裡程碑。 EMT是指上皮細胞在形態學上發生向成纖維細胞或間充質細胞表型的轉變並獲得遷移的能力。
  • 研究發現細胞信號通路新「剎車」蛋白
    因此,對RAF-MEK-ERK信號通路的研究一直是分子生物學研究的熱點。英國科學家在最近一期《分子與細胞生物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真核翻譯起始因子3a(EIF3a)可以通過和RAF激酶結合,抑制RAF-MEK-ERK信號通路,是這一信號通路的重要「剎車」蛋白。這一發現意味著EIF3a可能成為下一代抗癌藥物全新的靶標蛋白,為抗癌藥物的研發提供新思路。
  • Nature中文摘要|29 October 2015
    Cleavage of GSDMD by inflammatory caspases determines pyroptotic cell death炎症蛋白酶caspases通過切割GSDMD控制炎症壞死http://www.nature.com/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