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菌效應蛋白阻斷宿主炎症信號通路

2020-12-06 科學網

 

今年9月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邵峰研究組在Nature上發文,介紹了研究組在新型NOD樣受體分子方面的研究成果,近期這一研究組又再次在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Cysteine methylation disrupts ubiquitin-chain sensing in NF-κB activation」的文章,報導了病原細菌效應蛋白通過半胱氨酸甲基化修飾宿主NF-κB通路中的TAB2/3分子從而使其失去感受上遊泛素鏈信號的活性,進而有效抑制細菌感染過程中NF-κB炎症反應信號通路的激活。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邵峰博士,第一作者為博士研究生張麗,其他研究人員包括研究生徐浩和博士後崔霽欣,技術員陳靜,胡麗燕和柳麗萍、研究生鞏一南和周豔以及博士後陸秋鶴和葛建寧;蛋白質組中心的丁小軍和陳涉也參與了部分研究工作。此項研究得到科技部973和北京市科委資助課題的資助,完全在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完成。

 

通過三型分泌系統分泌效應分子進入真核細胞內,進而阻斷或調節宿主關鍵信號轉導通路是許多病原菌普遍採用的致病機制。尋找效應分子在宿主細胞中的靶蛋白並闡明其作用於靶蛋白及相關信號通路的生物化學機理對了解病原菌致病機理和建立有效防治手段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這也可能促進我們對真核細胞本身信號轉導機制的進一步理解。

 

許多病原細菌在感染過程中都能有效地抑制宿主細胞中起抗感染作用的NF-kB炎症反應信號通路的激活。邵峰實驗室一直對病原菌如何拮抗宿主炎症信號通路的分子機制感興趣。腸致病性大腸桿菌(Enteropathogenic E. coli)對NF-kB信號通路的抑制作用依賴於其三型分泌系統分泌的NleE 效應蛋白。

 

在這項研究中,邵峰研究組首先通過一系列的細胞生物學實驗發現NleE能直接作用於宿主細胞中NF-kB信號通路中的關鍵信號轉導分子TAB2/3。在正常的由細菌感染所誘導激活的NF-kB信號轉導過程中,TAB2/3 的功能是通過感受來自上遊 Toll樣受體複合物產生的泛素鏈信號,從而激活TAK1-TAB1-TAB2/3複合物中TAK1分子的激酶活性並實現對下遊信號通路的激活。TAB2/3感受泛素鏈信號的功能是通過其C端保守的鋅指結構域(NZF domain)直接結合泛素鏈而實現的。

 

在進一步的生物化學實驗分析中,邵峰研究組發現NleE 效應蛋白具有一種全新的甲基轉移酶的活性,這種甲基轉移酶能特異性地修飾TAB2/3鋅指結構域中一個螯合鋅離子的半胱氨酸。這種新穎的修飾作用導致NZF結構域中鋅離子的離去和該結構域的構象變化。無論是在體外的重組實驗還是腸致病性大腸桿菌感染的細胞中,被NleE效應蛋白甲基化修飾的TAB2/3都徹底喪失了結合泛素鏈的功能。NZF結構域是一類廣泛存在的鋅指結構域,存在於其它許多蛋白中。

 

在後續的實驗中,邵峰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如將TAB3的NZF結構域替換為能夠被NLeE甲基化的、來自酵母Vps36蛋白的NZF結構域,由這種嵌合蛋白介導的NF-kB信號轉導仍然能夠被NleE 所抑制。相反,當用其它不能被NleE 甲基化修飾的NZF結構域替換TAB3的NZF結構域時,這樣的嵌合蛋白介導的NF-kB信號轉導就不再受NleE所抑制。 這些實驗有力地說明了NleE確實是通過甲基化修飾TBA2/3鋅指結構域中的半胱氨酸而實現對宿主NF-kB信號通路的抑制作用的。

 

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一種新的病原菌效應蛋白阻斷宿主炎症信號通路的機制,更為重要的是,這篇文章也首次報導了半胱氨酸甲基化作為一種新的翻譯後修飾在調節信號轉導中起關鍵作用。鑑於鋅指結構域是一種最為廣泛存在的結構域,同時正是由於鋅離子的螯合作用才使得TAB2/3中的半胱氨酸能夠被NleE所甲基化,這項研究發現也暗示真核細胞本身的蛋白也很有可能存在半胱氨酸甲基化這種翻譯後修飾和調控機制。

 

另外,最近在NF-kB信號通路的研究中存在一個到底是線性泛素鏈還是Lys63連接的泛素鏈哪個更為重要的爭論, 鑑於TAB2/3隻感受Lys63連接的泛素鏈並且NleE對NF-kB通路中的其它泛素鏈結合蛋白沒有修飾作用,這項工作從一個獨特的角度說明了Lys63連接的的泛素鏈確實對NF-kB信號轉導至關重要。(來源:生物通)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Nature:邵峰等揭示病原菌效應蛋白阻斷炎症通路新機制
    ,該文章報導了病原細菌效應蛋白通過半胱氨酸甲基化修飾宿主NF-kB通路中的TAB2/3分子從而使其失去感受上遊泛素鏈信號的活性,進而有效抑制細菌感染過程中NF-kB炎症反應信號通路的激活。 通過三型分泌系統分泌效應分子進入真核細胞內,進而阻斷或調節宿主關鍵信號轉導通路是許多病原菌普遍採用的致病機制。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PD-1信號通路詳解
    免疫檢查點阻斷作為癌症療法PD-1屬於一個成員廣泛的蛋白家族,這個家族的成員還包括B7, CD28, CTLA-4等成員。如下圖所示,這個家族中有的成員能夠起到刺激T細胞激活的作用(黑色箭頭代表刺激信號),而CTLA-4, B7-1, PD-1蛋白作為受體媒介的是抑制T細胞激活的信號(紅色箭頭代表抑制信號)。
  • 亞硝酸鹽:腸道病原菌逃避宿主天然免疫增強致病力的重要信號分子
    硝酸鹽還原酶把炎症過程中宿主細胞產生的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從而為病原菌在腸道厭氧環境下提供生長必須的能源。而腸道正常菌群一般不表達硝酸鹽還原酶因而在炎性腸道中在和病原菌競爭生長過程中處於劣勢。這也是病原菌能夠突破正常腸道菌群屏障而引進感染性疾病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亞硝酸鹽作為信號分子在腸道病原菌感染過程中調控毒力基因的表達及其致病力的作用相對知之甚少。
  • HIV1阻斷DDX3MAVS通路逃避監視
    人們已經證明,HIV能對人體建立長期感染,逃過宿主的免疫監視系統。儘管宿主已經產生強烈的特異性免疫反應,但病毒仍會持續複製並引起疾病。但是,我們對HIV是如何逃避樹突狀細胞的免疫監視的機理知之甚少。最近,來自荷蘭的研究人員發現HIV-1可以通過阻斷MAVS信號通路來逃避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反應。
  • 研究發現特異地切割宿主線性泛素鏈的全新去泛素化酶及其功能與機制
    闡明相關機制很重要,因為在病原菌與宿主的「鬥爭」中,線性泛素鏈參與宿主免疫防禦過程,具有很強的抑制細菌侵染的能力。朱永群進一步解釋道,細菌「入侵」宿主之時,會分泌大量的毒性效應蛋白,也就是「毒素」,毒素進入細胞便開始「鳩佔鵲巢」,它作用於宿主細胞關鍵信號分子,改變宿主正常的信號通路,拮抗宿主免疫防禦和促進病原菌侵染,從而順利「存活」。
  • ...所揭示結核分枝桿菌表面蛋白招募泛素觸發宿主異體自噬的分子機制
    ,揭示了病原菌與宿主間相互博弈的動態過程及分子機理,為抗結核治療及藥物研發提供了新思路和特異靶點。即:通過控制胞內病原菌數量進而限制宿主的炎症反應強度而實現長期胞內存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劉翠華課題組長期致力於研究Mtb等重要病原菌與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近年來先後在Nature Immu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和Cellular Microbiology 等雜誌發表系列研究工作,發現了一系列Mtb效應蛋白調控宿主細胞功能從而逃逸免疫清除的新機制
  • Nature:研究發現新的炎症信號通路
    2013年5月15日訊 /生物谷BIOON/--體內的炎症反應非常重要,它可以幫助你殺死侵略者等細菌,這些細菌可能導致有害的感染。但如果炎症反應是慢性或失控時,炎症也可以引起麻煩的疾病包括類風溼關節炎,炎症性腸道疾病和潛在致命的敗血症。
  • 夏總平:固有免疫和炎症反應的信號轉導通路和細胞生物學基礎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夏總平教授參加了此次大會,並作了題為"固有免疫和炎症反應的信號轉導通路和細胞生物學基礎"的精彩報告。固有免疫和炎症反應在集體抗細菌、病毒、真菌等感染中很重要。NF-kB信號轉導通路在介導這個過程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 周大旺課題組受邀綜述Hippo信號通路下遊效應轉錄共激活因子YAP/...
    cancer」的綜述性文章,詳細概述了Hippo信號通路下遊效應轉錄共激活因子YAP/TAZ在肝癌發生發展中的最新研究進展,深入探討了YAP/TAZ過度激活導致肝癌的致病機理,並且提出了未來針對YAP/TAZ深入研究的方向以及在肝癌靶向治療應用中的展望。
  • 誘導急性脊髓損傷模型大鼠炎症反應信號通路的變化
    背景:前期研究發現採用芒針治療可改善脊髓損傷後的炎症反應,降低高遷移率族蛋白1和促炎性因子的表達,抑制核轉錄因子的活性及神經細胞凋亡的發生。目的:分析脊髓損傷後炎症反應發生機制與HMGB-1/TLR4/NF-κB信號通路的相關性。
  • 治療類風溼關節炎,遏制關鍵通路才是制勝關鍵
    其發病機制如圖1所示,滑膜炎症組織釋放的促炎症細胞因子及趨化因子可招募 B 細胞、T 細胞、巨噬細胞等多種免疫細胞浸潤至關節局部,並且通過 JAK 通路在內的多種信號傳導通路促使免疫細胞活化及產生更多的促炎症細胞因子;被大量釋放至局部的促炎症因子募集並活化更多的免疫細胞,從而形成一個慢性的炎症級聯放大反應,最終導致持續性關節損傷。
  • 通路 NF-κB pathway參與炎症、免疫和腫瘤之間的紛爭
    上文的開篇絮絮叨叨,小編只想強調弄懂免疫、炎症和癌症發生發展之間的關係,是目前腫瘤學研究的熱門所在。所以,今天小編打算緊接著上次JAK/STAT信號通路的介紹,再和大夥聊一聊同樣與免疫、炎症反應有千絲萬縷關係的NF-κB信號通路。
  • 科學家解讀Hippo信號通路研究進展
    Hippo通路是一條由一系列蛋白激酶和轉錄因子組成的激酶鏈;從低等動物到高等動物, Hippo信號通路都具有高度保守性,該信號通路在機體細胞的各個方面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和Hippo信號通路相關的亮點研究,分享給大家!
  • Nat Commun:揭示有望幫助開發新型血液癌症療法的新型信號通路
    2020年3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Hackensack Meridian健康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逆轉骨髓中失控的炎症或有望幫助開發治療某些血液癌症的新型療法。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血管內皮細胞如何調節骨髓微環境中的炎性壓力。
  • IL23信號通路:炎症性腸病(IBD)治療的新靶標
    首頁 » 免疫學 » IL23信號通路:炎症性腸病(IBD)治療的新靶標 IL23信號通路:炎症性腸病(IBD)治療的新靶標
  • DR3信號通路通過調控ILC3從而調節腸道炎症的新機制
    該研究報導了DR3信號通路通過調控腸道3型天然淋巴細胞(group 3 innate lymphoid cell,ILC3)從而調節腸道炎症的新機制。 死亡受體3(DR3)和它的配體TL1A被報導在炎症性腸病(IBD)中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
  • 【陳巍翻譯】PI3K-AKT信號通路
    PI3K/AKT信號通路 PI3K/AKT信號通路包括許多的:激活因子、抑制因子、作用因子和第二信使
  • The Plant Cell:張躍林等揭示MEKK1-MKK1/MKK2-MPK4蛋白激酶通路...
    在與病原菌的長期抗爭過程中,植物進化出了複雜的先天性免疫系統。病原相關分子模式(PAMP)所誘發的免疫反應是植物的第一道免疫防線,而植物的抗性蛋白(R)可識別病原菌的毒性蛋白,引發強烈的免疫反應。MAPK信號通路在植物先天性免疫反應中發揮著重要的調控功能。PAMP受體下遊有一條重要的MAPK級聯信號通路:MEKK1-MKK1/MKK2-MPK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