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地球的自然壽命比太陽還長?可以達到100萬億億億年

2021-01-07 科學認識論

太陽已經存在50億年了,再過50億年,太陽將變成紅巨星,併吞噬地球,所以地球還能剩50億年的生存期。

太陽的壽命是100億年,地球的壽命略小於太陽,大概是94億年。

小學科學課本知識告訴我們地球已經46億歲了。卻沒有人告訴地球能存在多久。我們一般按照太陽變成紅巨星的時間推算地球的壽命。

但是這並不是地球的自然壽命,因為50億年後只是太陽摧毀了地球,如果未來出現了「流浪地球」的操作,那地球就會避免被吞噬或摧毀的風險。

那麼地球的自然壽命到底是多少?

可以肯定的說,巖石行星的自然壽命比恆星長得多得多,至少是數量級上的碾壓。

其實所有巖石行星都是來自恆星超新星爆發的產物,本身就是一種穩定的天體。行星上的重元素都是恆星死後爆發出的。

宇宙大爆炸一開始只有最簡單的氫元素,氫元素之間的聚變很快形成氦。所以宇宙早期只有氫氦兩種元素,絕大部分是氫。在引力的作用下,氫元素聚集在一起,氫和氫之間在強引力下開始融合,並且聚變成氦釋放巨大的能量,這樣一來,恆星就被「點燃」了。

引力將所有元素往恆星核心拖拽,但是聚變產生的能量又向外強推所有的元素。於是氫元素向核心坍塌的過程被阻擋了,於是才維持住了恆星的體積。

一旦所有氫元素聚變成氦,引力與聚變的反推力就會失衡,這樣就會發生電影《流浪地球》背景設定那樣的氦閃。下一步就是氦與氫,氦與氦之間的聚變。元素在恆星內部不斷聚變,從氫元素到鐵元素。所以恆星也被稱為元素的煉丹爐。

一旦所有元素聚變到不能再聚變的時候,或者是聚變所需的能量是引力產生的壓力無法滿足的時候,恆星將面臨下一個階段。而超新星爆發就會釋放恆星中的重元素。

地球上的重元素全都是來自遠古恆星的殘骸。

地球的大部分都是較重的元素,加上地球質量很小,所以地球的引力完全不能開啟核聚變的條件,地球就變得十分穩定。

可是說,如果不考慮被其他天體吞噬和碰撞,地球的壽命是無限的。

但是理論上,我們還得考慮質子衰變。

質子衰變目前還是科學爭議的議題,所以質子衰變還只是個假設。

假設質子衰變不存在

我們都知道鐵元素的結合能最小,熵值最大。

只要給出足夠長的時間,宇宙中所以比鐵輕的元素會聚變成鐵,比如恆星內部聚變到鐵就終止了。所有比鐵重的元素,其穩定性不如鐵,只要時間足夠長總會裂變成鐵元素。

只要時間足夠長,宇宙最後全都是一坨鐵。這個過程大約需要10^1500年。

既然這樣,地球上的所有元素也會變成鐵,這也預示著地球的壽命終結。

假設質子衰變存在

經過足夠長的時間,科學家估計至少100 萬億億億年,宇宙中的重子物質會全部衰變成輕子,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天體就消失了,當然地球自然也就消失了。

在質子衰變成立的前提下,地球的自然壽命至少是100萬億億億年。

相關焦點

  • 宇宙最大的結構:寬度100億光年,是太陽直徑的7億億倍!
    ,也遠遠大於太陽。一光年,即光在一年內傳播的距離,大約為9.5萬億公裡。比鄰星距離我們4.2光年,即40萬億公裡,音速飛機飛完這段距離需要370萬年的時間。如果覺得這個距離很遠,那來看看銀河系的大小,銀河系的寬度達到了10萬光年。然而,銀河系的寬度僅僅是宇宙中已知最大物體寬度的0.001%。
  • 同樣都是核聚變反應,為什麼氫彈瞬間爆炸,太陽卻能維持100億年
    但是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的時間要漫長的多。太陽的核聚變的反應不但已經持續了46億年的時間,而且未來還會穩定的維持大約60億年。為什麼太陽的核聚變反應能夠穩定維持100億年而不是瞬間爆炸完了呢?科地球上的海水中含有豐富的核聚變原材料,氫的同位素氘。科學家估計海水中的氘總量達40萬億噸。如果將這些氘全部用於核聚變反應的話,釋放出的能量可供人類使用幾百億年的時間。這塊能源實在是誘人,但是人類要想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並不容易。像氫彈這樣的核聚變反應是不可控的。太陽也許能夠給我們啟發。
  • 100億年後的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人類是否移居到其他星球?
    縱觀來看,你會發現1億年前的地球尚且還屬於恐龍的時代,該時期的地球生機盎然,充滿了活力,而後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人類用了幾十年的時光就消耗了地球數十億年的積累,如今地球上的部分不可再生資源已然瀕臨枯竭,那麼,人類的未來是什麼?
  • 太陽已經燃燒了50億年,為什麼還沒有熄滅,它到底還能支撐多久?
    ,這些生命中還演化出人類這種高智慧生物,由於太陽在地球生命誕生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人類也非常清楚如果沒有太陽那麼地球生命也將不復存在,因此人們總是擔心太陽會在什麼時候熄滅,如果熄滅了那整個人類就完蛋了,不過根據科學家研究,太陽儘管已經燃燒了50億年,但是目前它僅僅只是到了中年階段,距離晚年還有50億年,也就說太陽還可以繼續燃燒50億年,這樣人們就放心了,50億年的時間還有很久很久,根本不用杞人憂天。
  • 為什麼太陽能夠燃燒50億年還不滅?到底是什麼原因?
    億年,可想太陽內部的燃燒的周期和我們人類的壽命,兩者無法相提並論。人的一生壽命也就幾十年左右,看起來很長,也就3萬多天 吧,可見得時間的重要性對我們來講。為什麼太陽能燃燒如此長的時間呢?最新調查,太陽的燃燒時間大概是100億年,現在已經燃燒了50億年,還可以燃燒50億年,或許在太陽燒盡之後,熾熱的太陽或許會膨脹起來,變成一顆紅色巨星。太陽燃燒的過程中使用的是什麼燃料?其實在太陽內部燃燒中所需要的燃料其實非常簡單普遍,它就是氫(H)元素。
  • 天文學家發現異常明亮星系 相當於100萬億個太陽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23日報導,天文學家發現「異常明亮星系」,相當於100萬億個太陽的亮度。10萬億太陽光度,則稱之為極亮天體。而100萬億太陽光度的新星系則遠遠超出了上述範圍。  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學生凱文 哈林頓(Kevin Harrington)是這篇報告的主要作者。他表示:「我們自己稱這個星係為「異常明亮星系」(outrageously luminous),因為目前還沒有合適的科學術語來描述它。」
  • 宇宙最高溫度達到1.4億億億億度,為什麼最低溫卻只有-273度?
    夏天到了,我們又要面對高溫的蒸烤了,如果溫度達到30℃,我們就需要靠空調續命,如果溫度超過40℃,我們就有中暑的可能性,在人類歷史上測得的最高溫度發生在1922年的非洲利比亞的權埃爾阿奇亞地區,當地最高溫達到57.8攝氏度,是地球平均氣溫(15℃)的近4倍,是不是感覺很熱?
  • 太陽為什麼燃燒了46億年還沒有熄滅?它的最終命運會如何
    太陽系是地球的母星系,而太陽則是地球的母球,如果沒有太陽的光和熱,地球上不可能誕生生命,更不可能誕生智慧生命人類。
  • 宇宙中最大的天體被發現,直徑達到23億公裡,可以裝下50億個太陽
    我們生活的地球木星的體積是地球體積的1300倍,換句話說木星可以裝下1300個地球,對於人類來說,木星算是一個巨無霸的星球了,但是這個「巨無霸」在面對太陽的時候,也只能稱作小弟,太陽的體積是木星體積的1000倍,這是什麼概念呢?太陽可以裝下130萬個地球,因此太陽才是真正的巨無霸天體。
  • 能容納100億個太陽,宇宙最大恆星到底有多大?
    卡爾·薩根曾經說過,宇宙中的恆星比地球上的沙子還多。2016年,天文學界根據20年來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數據,預估可觀測宇宙內有2萬億個星系。包含1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的銀河系,只是其中一個普通的棒旋星系。
  • 宇宙的壽命是10^100年?還是200億年?或者3.65萬億年?
    當然,這個「未來」對於人類來說太過遙遠,如果非要用一個數字來描述,科學家估算大約是10^100年之後。之所以得出這個數據,是基於對宇宙中黑洞壽命的理論計算,理論計算顯示,一個太陽質量的黑洞(恆星級黑洞)壽命大約是10^67年,而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星系級黑洞)的壽命或可高達10^100年。
  • 至少2600萬億億億倍太陽質量!
    僅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就有2000億顆以上的恆星、行星,整個銀河系重達太陽的1萬億倍。那麼,整個宇宙究竟有多重呢?為了知道宇宙有多重,首先要知道宇宙有多大。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我們的宇宙在138億年前誕生於一個無窮小的奇點。宇宙形成後,空間快速膨脹,甚至超過了光速,使得目前的宇宙範圍變得非常大。
  • 為什麼地球有46億年的年齡?地球還能存在多久?
    呦呦在之前分享的地球46億年間經歷了如寒武紀、侏羅紀等10多個地質年代的文章裡,提到了地球的年齡是46億年。大家對地球為什麼是46億年的年齡提出了疑惑。今天呦呦給大家講講科學家們是怎麼知道地球已經有46億年的壽命了。隨著DNA技術的發展,人類終於發現自己的祖先起源於非洲的智人。智人在10多萬年前走出非洲,隨後擴散並佔領了全世界。
  • 為什麼45億年過去了,地球核心的溫度還有5500度?
    地球早在大約45億年前就已經形成,如此漫長的時間過去,地球的溫度並沒有降下來。在地球的內部,溫度仍然非常高。尤其是在地球核心,那裡的溫度堪比太陽表面,可達5500 ℃。那麼,地球內部的熱量是來自哪裡呢?為什麼地球沒有完全冷卻下來呢?
  • 1秒鐘釋放能量,等於100個太陽燒100億年!
    萬物的規則就是從生至死,沒有任何東西能超越這個終極法則,即使壽命看起來近乎於永恆的太陽,其實也有自己的壽命,太陽的終點也只不過是一場巨大的爆炸,只不過在人類的視角來看,太過於漫長罷了,同樣的銀河系也不能避免大爆炸的結局。
  • 100億年後,地球會發生怎樣的改變,人類文明是否還存在?
    地球100億年後會發生什麼?從地球誕生開始,已經經歷了46億年的漫長歲月,時間尺度已經在人們的腦海中存在了幾千年,若你能看到更遠的未來呢?一千年、一萬年、一百萬年,甚至一百億年以後,你認為宇宙會是什麼樣子?這麼長的時間裡會發生什麼事情?人類還能否存活呢?經過研究,我們預測到了未來將發生什麼,讓我們一起來一趟未來之旅。
  • 太陽重達2000億億億噸,為什麼還能懸浮在宇宙中,而不會掉下來?
    雖然天上的太陽看起來並不大,但它實際上要比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大得多。太陽的直徑將近140萬公裡,質量高達2×10^30千克,即2000億億億噸,或相當於地球質量的33.3萬倍,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既然太陽這麼重,為什麼它還能懸浮在宇宙中,而不會掉下來呢?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對於重量都會有一個直觀的感受,物體越重,越不可能脫離地表。
  • 地球100億年後會發生什麼?
    經過研究,我們預測到了未來1000年、100萬年和100億年將發生什麼,讓我們一起旅行到未來。在1000年內,由於語言的快速發展,人類將不再有語言區分。在2000年內,冰蓋將完全融化,全球溫度增加8℃,格陵蘭島的冰將完全融化,海平面上升6米。
  • 太陽已經燃燒了46億年,為什麼還能穩定地發光發熱?
    隨著地球的自轉,太陽每天東升西落,滋養著地球上的生靈。不管是恐龍時代,還是現代,太陽母親都在穩定地向世界播撒著光和熱。太陽是一個懸浮在宇宙空間中的大火球,這個火球中的物質都處於等離子態,就是處於高溫電離狀態的氣體,閃電就是等離子體,它已經燃燒了46億年。
  • 太陽已經燃燒了46億年,為什麼還能穩定地發光發熱?
    隨著地球的自轉,太陽每天東升西落,滋養著地球上的生靈。不管是恐龍時代,還是現代,太陽母親都在穩定地向世界播撒著光和熱。太陽是一個懸浮在宇宙空間中的大火球,這個火球中的物質都處於等離子態,就是處於高溫電離狀態的氣體,閃電就是等離子體,它已經燃燒了46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