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20年7月23日~24日期間,由中國粉體網主辦的「2020第二屆全國醫藥粉體製備及物性表徵技術高峰論壇」在杭州英冠溫德姆酒店成功舉辦!本屆高峰論壇邀請到眾多醫藥粉體領域內的專家、學者、企業界代表。會議期間,中國粉體網就相關問題對浙江大學藥學院副院長胡富強教授邀約採訪。
中國粉體網:為什麼現在要倡導藥物緩釋/控釋技術,這種技術對藥物製劑提出了哪些挑戰?
胡富強教授:藥物緩釋/控釋技術可以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減少用藥次數,提高患者的順應性。這種技術對藥物製劑技術的挑戰,主要體現在藥用緩控釋輔料的可選擇性、緩控釋處方與工藝的設計水平,以及具體的製劑製造設備的先進性。
中國粉體網:微粉包衣技術與包衣技術有什麼聯繫,兩者的工藝有哪些區別?
胡富強教授:微粉包衣通常是指粉末包衣,粉末粒徑較小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規定,一般為1-200微米粒子。一般概念的包衣,粒子徑相對較大,通常是指>200微米的粒子包衣,包括粉末、微丸和片劑的包衣。目前,一般概念的包衣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並已經應用於工業化生產。微粉包衣則是近20年新出現的包衣技術,與一般的包衣技術相比,微粉包衣因為粒子小、比表面積大,要求包衣設備有更好的可控性、收得率,對包衣用輔料的性狀、口感、包衣膜的可伸展性、緻密性、可壓或可塑性,有更高的要求。這些要求,對於微粉包衣的製備工藝過程的可控性,提出了更加複雜、全面和細緻的要求,比如,需要包衣的衣層性質、數量和質量的控制。
中國粉體網:您認為當前哪些藥物適用微粉包衣技術,為什麼?
胡富強教授:理論上,現有的口服固體藥物,都適用於微粉包衣技術,當然,考慮到生產成本,微粉包衣技術特別適用於需要掩味、需要緩控釋的藥物,主要應用於兒童、老人,以及需要無水吞服藥品的成年人,因為由1-200微米微粉包衣粒子組成的口崩製劑,在口腔中沒有砂礫感。
中國粉體網:當前微粉包衣技術有哪些通用的技術方案,這些方案在實際應用中有哪些要求?
胡富強教授:從包衣效率、結塊程度、擴大生產難易程度、作業負荷,以及包衣條件控制等方面的具體實踐看,微粉包衣技術的通用技術方案,是採用包衣液的流化床側面噴霧方法。該方案在實際應用中,對原輔料來源的一致性、包衣液的配方組成與粒度控制、噴霧口直徑選擇與噴霧及霧化速度程度、進出口溫度控制,有嚴格的要求。此外,在製備參數控制方面,中試設備與大生產設備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中國粉體網:非常感謝胡教授能夠接受此次採訪,本次採訪到此結束。謝謝!
註: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