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一路向南,成為彼此的救贖
對友情,可能大家都會有不一樣的理解。而這部獲得五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綠皮書》,帶給我們的不只是一個故事,還有這個故事中令人羨慕的友情。
《綠皮書》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主要講述一個魯莽,瞧不起黑人但解決問題的能力強的白人混混託尼為了生活,被迫成為一個黑人鋼琴師唐·雪利的司機。

兩人駕駛汽車一路向南進行巡迴演出,儘管有黑人旅遊手冊《綠皮書》,但越向南,遇到的問題還是越多,越令人不解:黑人不被允許在白人的洗手間上廁所;不被允許在白人餐廳吃飯,哪怕你天賦異稟,在音樂上造詣極高,也無法改變你黑人的膚色,無法改變那個時代對黑人的歧視。但總有人想要去改變。
也許現在的我們無法理解那個時候所謂的歧視,其實也不必去理解,這部影片主要是為了讓我們現在的人學會如何平等的對待不同種群,不同身份的人。

影片中的雪利博士是位大名鼎鼎的鋼琴師,自律,嚴謹但有點死板。他擁有(極高)的音樂天賦,接受的教育,形成的修養都大大超過底層生活的人——託尼。託尼是個與雪利恰恰相反的人,是個能把缺點說成優點的人,是個衝動暴躁的人,但能夠靈活的處理問題的人。

兩人在一開始的時候的確發生了一些不愉快:雪利的修養不能容忍託尼的粗俗。隨著旅程不斷向南,託尼的責任感不能忍受無端的膚色歧視,一次次仗義挺身,而雪利也慢慢發現託尼的優點,並從中獲得了一些感悟。
兩人都在旅程中受到彼此的影響:託尼不再那麼衝動,並且學會寫有文採的信;雪利不再那麼神氣,學會和底層人們娛樂
一個過得像白人的黑人,一個過得像黑人的白人,不同的階層,不同的膚色,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信仰。「這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恰巧我們成為了朋友,這不是緣分,只僅僅是我們本就應該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