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才女陳果:真正的朋友,是「無用」的

2020-12-03 楚天都市報

作者:哲學君

知乎上曾有一個提問:「為什麼年紀越大,越不願交朋友?」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為:「因為年紀越大,越能分辨出什麼是真朋友、什麼是假交情。」

深有體會。

年輕時,以為五湖四海皆兄弟,人人都是一片真心。

待見過的人越多,經歷的事越多,才明白:朋友就像人民幣,有真有假。更明白了那句:時間識人,落難識心。

01

真正的朋友,是「無用」的

關於什麼是真正的朋友,記憶猶新的是復旦大學陳果老師曾提出的:「朋友無用論」。

在她看來,真正的朋友,是「無用」的。

「復旦的精神是:自由而無用的靈魂,而這個無用,就是無功利之用。」

「交朋友也如是,並不是因為朋友有用,不是為了利用對方,我們才去結交。」

深表贊同。

任何建立在功利目的之上的關係,必定經不起考驗,也自然不會長久。

就像北宋的範仲淹,仕途得意時,門庭若市。

後因主張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貶潁州。當他離京時,平日和他交好的官員朋友們,唯恐被打成同黨,紛紛避而遠之。

唯有一位叫王質的官員,即使臥病在床,仍然堅持起身,將範仲淹送到城外。

正應了古人那句非常經典的話: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義相交,地久天長。

始於「無用」的友情,才能經得起大浪淘沙,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真正的朋友到底是什麼樣?大概就是:

我高朋滿座,你不攀附;我成功得意,你不嫉妒;我一無所有,你不輕視;我落魄潦倒,你不離棄。彼此不以利益纏繞,簡單純粹;只因天性相投,真心相交。

02

真正的朋友:守護彼此生命中的孤獨

作家盧思浩曾說:

「人與人的距離有多遠呢?你的世界正電閃雷鳴,他卻一點聲響也聽不到。但也不用太難過,因為我們終會遇到理解,或許不多,但勝在深厚。」

確實如此。世間總有人,當你遇到了,就明白了那句:「蓬門今始為君開」。

電影《真情世界》中,德斯特在一次輸血中不幸感染愛滋病,從此和媽媽一起被小鎮居民們孤立。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不合群的艾瑞,隔著籬笆與他對話。

或許是因為同歲,同樣是在單親家庭中長大,兩個孤獨的孩子很快就打成一片。

艾瑞沒有同世俗一樣對愛滋病恐懼迴避,反而下定決心要幫助德斯特治好病。

他一遍一遍煮湯做藥試驗,甚至帶著德斯特離家出走,尋找名醫。

一路上,兩人度過了難忘的夏日之旅。

儘管最終沒有留住德斯特的生命,但是卻陪伴德斯特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

曾有人說:

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為了在茫茫人海中尋找一個共通的靈魂,來填補生命的孤獨。

這也是朋友的最高境界:在世界的兩端,守護著彼此的孤島。

當你言不由衷時,Ta總能洞悉你心裡的悲歡;當你欲言又止時,Ta總能懂得你的沉默。

Ta或許不會說太多好聽的話,卻總能在你需要的時候默默陪著你。不為索取,不為回報。

正如陳果老師說的:

人之所以交朋友,是為了奉獻與愛,為什麼願意去愛呢?因為這個人讓你感受到了一種精神上從未有過的默契感。Ta不是你的親人,沒有血緣關係,但是你跟Ta碰撞出了精神上的默契。因為有Ta的存在,讓你在這世上,不再寂寞,不再孤獨。

真正的朋友到底是什麼樣的?大概就像《真情世界》的一句影評所說的:

因為遇見你,我才沒有在漆黑和寒冷中,度過這短暫的一生;也因為遇見你,我才無懼這十億光年的孤單旅途。

03

真正的朋友,懂得感恩

記得曾有人說,友情中最扎心的是:

你有10塊錢,給了他9塊,卻不如別人有100塊,給了他50塊。

最讓人寒心的是:你幫助過他10次,僅有一次無法幫助,他就與你反目成仇。

的確如此。

很多時候,朋友之間常常因為彼此親密無間,久而久之就將對方的付出視作理所當然,忘記了對方的好。

最後,遺憾收場。

想起作者張涔汐寫過的一句話:

「對方不指望你的回報,那是對方的大德;但是你不回報,反而恩將仇報,那是你的缺德。

朋友之間也是如此。不要讓人性中的弱點寒了對方的心。

記得曾經看過的沙漠中兩個朋友的故事:

當他被朋友打了耳光,他選擇寫在沙子上;而當他掉入沃野生命堪憂,被朋友救起,他選擇刻在石頭上。

他說:

「朋友都會有無心之過,當被朋友傷害時,寫在容易忘記的地方,讓風抹去;人生總有低谷時刻,當受到朋友幫助時,我們應該銘刻在心,永不磨滅。」

就像作家村上春樹說的:

「你要記得那些大雨中為你撐傘的人,幫你擋住外來之物的人,黑暗中默默抱緊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徹夜聊天的人,坐車來看望你的人,說想念你的人,是這些人組成你生命中一點一滴的溫暖,是這些溫暖使你遠離陰霾。

人生中的相遇,因緣而聚,因情而暖,因不惜而散。

真正的朋友是什麼樣?必定是懂得:

擁有時,彼此感恩與珍惜,將心比心;雙方寬容與理解,以心換心;像活水一般,你來我往,清澈透明,在歲月中溫潤流長。

人越往後走,越能體會到:

世間緣分大多稀薄,遇到的很多人最後都不過是清塵濁水,後會無期。

與此同時,也明白了:

一生中,重要的不是擁有很多朋友,而是時間最終留下了幾個真正的朋友。

他們或許不是最先遇到的,也不是認識最久的,而是那個來了以後再也沒有離開的人。

他們或許沒有常常陪伴在身邊,沒有頻繁熱切的聯絡,卻始終與你同在,給予你溫暖和力量。

生命百轉千回,世事萬般流轉。

人生最感動的莫過於,很多年後,一回頭,仍有人為你守候。

陪伴我們走了一程的朋友,謝謝老天。

願意陪我們走一生的朋友,謝謝他們。

作者:哲學君,來源:哲學人生網哲學人生網,數百萬人關注的微信大號,反思人生的問題,感悟生活的哲理,追求心靈的自由,享受智慧的快樂。

相關焦點

  • 復旦美女教授陳果:朋友是無用的,孤獨者才有朋友
    「多個朋友多條路」,似乎朋友是我們在這個社會生活必不可缺少的存在。我們不開心時候可以找朋友訴苦,遇到困難時可以找朋友協助。喜歡的東西可以和朋友分享,討厭的東西也可以和朋友吐槽。友情成了我們在這世界除了親情、愛情以外的第三種感情模式。但是在今天復旦大學的美女教授卻提出了一個截然相反的觀點:朋友是無用的。
  • 復旦女神教授陳果,被「炮轟」,到底做錯了什麼?
    不出意外,這個老師立刻就火了起來,成了復旦學生口中的女神老師復旦大學學生邱澤宇曾在一檔節目上說:刷了兩年都沒有刷到陳果的思修課,陳果老師的課比雙十一還要難搶。,有質疑她教學內容的,有質疑她復旦教授身份的,陳果被莫名的推上網絡神壇,一夕之間又被拉下深淵。
  • 陳果是下一個於丹?心靈式教學被斥毒雞湯,「思修女神」依舊如初
    這個人,就是復旦的女教授陳果。她的心靈雞湯式教學精彩紛呈,讓人感慨萬千,但走下神壇之時,也有不少人質疑,這是否又是另一個於丹? 走紅的復旦女教授 陳果,一個簡單幹練的名字,一個睿智幹練的女人。她出生在上海,年少時一心向學,一直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先後攻讀了復旦大學哲學系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 魅力陳果老師:復旦大學網紅女博士|網言被「趕」下臺背後思考
    復旦大學的才女陳果老師,在抖音上面刷到其上課的一些片段的時候,就在腦海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思想非常的獨特,往往能指出事務的一種本質,一種高級的最求。陳果老師是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高學歷的人才,在復旦bbs有很高人氣,是北區研究生公寓三寶之首--"酋長"。
  • 從網紅女神到「雞湯教主」,38歲復旦陳果,會是下一個於丹嗎?
    被質疑的陳果最近,關於38歲的復旦美女教授陳果「被停課」的消息滿天飛。出乎意料,陳果這次保持了沉默,但近日,復旦馬院的官方聲明回應:沒有被停課,課已經排到了下學期。1981年出生的陳果,是復旦大學的哲學博士、副教授。因為觀點耳目一新,語言風趣幽默,陳果被學生奉為靈魂導師,還有個外號:「思修女神」去年,陳果在網上走紅,僅僅一段短短的授課視頻,在全網播放量就達到幾千萬次。
  • 復旦大學的陳果被北大學生趕下講臺,怎麼會呢?
    近日,對於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復旦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任課教師陳果有兩則「新聞」在受到人們的議論:一則是她被「北大學生轟下講臺」,另一則是陳果被復旦大學停課了。真的假的?難道曾經深受人們喜愛的「網紅」陳果老師真有這麼慘了嗎?
  • 當年的「復旦女神」陳果老師,曾深受學生追捧,如今為何沒了影?
    來自復旦大學的陳果就是一名名副其實的思政老師,與普通老師不同的是,她的課每每都是座無虛席,學生們爭先恐後地想去上她的課。網上流傳著陳果上課視頻,我們打開後可以發現為什麼那麼多學生都喜歡陳果的課了:長得好看、有氣質,講課深入淺出和他代表性的雞湯式教學。
  • 同是網紅教授,為何於丹被北大學子轟下講臺,陳果卻獲復旦堅決維護?
    反觀另一外網紅教授、「復旦女神」陳果,卻受到復旦學子的衷心喜愛。 當網絡傳言她被停課時,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更是第一時間站出來發表澄清聲明,說相關文章或報導純屬捏造,陳果老師一直在復旦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對於發布不實信息的網站,表示強烈譴責。由此可見復旦對於陳果的拳拳維護之心。
  • 復旦女神陳果,因念錯一詞人設塌陷,淪為學界之恥?
    復旦的「網紅」教師陳果是網絡的受益者,更是網絡暴力的受害者。 她恪守著教師的師德與義務,帶領一群群孩子追逐理想與目標,卻莫名一夕成神,一朝成恥。真可謂「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不由令人唏噓不已。 陳果如何成「神」,又如何崩陷?
  • 復旦最美教授陳果,從被追捧到被學生炮轟,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近些年來,復旦大學的女教授陳果很火。她於1981年2月出生於我國上海,是該校的哲學系的博士。2008年,陳果就職於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一直工作至今。在10年前網絡還不甚發達時,陳果老師在復旦的人氣就已經很高了,她所講的哲學知識深入淺出,很多學生都表示上了陳果教授的課就如同經歷了一番思想的洗禮,非常有意義。隨著短視頻行業的不斷發展,在2017年有學生將陳果老師講課的視頻片段發到了網絡平臺上,迅速掀起了一股「陳果熱」。
  • 復旦女博士陳果:當眾將「耄耋」讀成「毛至」,無知還是失誤?
    「不論你是中年、少年、青年,還是mao zhi(耄耋)之年……」復旦大學哲學博士陳果當眾講話時,把「耄耋」二字的讀成了「毛至」。一時之間,批判聲與質疑聲如潮水般湧來,眾人並不是繞不過這個過錯,他們只是想求個明白。
  • 2019大火的復旦教授陳果,僅一年為何就迅速涼涼?原因有3點
    2019大火的復旦教授陳果,僅一年為何就迅速涼涼?原因有3在網絡時代,任何人只要有才華,都有成為「網紅」的機會,復旦陳果就是其中之一。陳果是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高級知識分子。「高級心靈教主」、「思修女神」是學生們對陳果的至高美譽。
  • 真正的朋友(好文)
    世界之大,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每個人對朋友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人群來來往往,最終留下的都是值得珍惜的,有些人成為了生命中的過客,有些人就成為了朋友!在不同年齡段,我們結識的朋友也不同,選擇朋友的標準也不一樣。越長大越發現,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能夠坦露心聲的也就那麼幾個,那是因為時間已經替我們做出了篩選。
  • 復旦網紅陳果怎麼樣了?講課風格有人愛有人恨,常講這兩方面內容
    前段時間,復旦大學博士副教授陳果,因其不一樣的講課風格,紅遍復旦大學,紅遍全國。她的講課視頻上傳到網上之後,被瘋狂點擊傳播,她因此也被稱為「最美思政課教師」、「最美女神」。她走紅以後,凡是她的課必定是人滿為患,多少學生為了她的課千方百計調課,一些外校的學生也為了一度她的講課風貌,來到復旦大學聽課。陳果,1981年出生於上海,現為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副教授。1999年,剛上復旦大學大一的她,就成為了復旦大學哲學系的學生會主席。2002年-2005年攻讀復旦大學哲學系碩士。
  • 我們該不該把復旦教授陳果趕下講臺?網友:自己廢物就不要怪別人
    最近復旦大學女教授火遍全網,抖音快手等各大視頻平臺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通過自己獨特的授課方式在社交網絡上上傳自己的講演視頻。引起了網友熱議,許多暴力網友稱她根本就不配被稱為老師,她是在營銷自己,要把她趕下講臺。
  • 曾爆紅網絡的復旦名師陳果,僅1年就跌落谷底,是偶然還是必然?
    復旦大學的陳果,就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我們難以想像曾經被大家爭相追逐的復旦導師,最後卻落得眾人嫌的局面,陳果究竟為何會走入這樣的地步呢?陳果一直都有著心靈導師的稱號,作為教授級別的人物,陳果比很多人都要幸運,在別人還在努力深耕,提升自己實力的時候,陳果已經站在了觀眾的面前,得到了掌聲,她在人生的道路上已經很成功了。
  • 陳果把哲學當心靈雞湯講,王東嶽玩哲學棋高一著,卻步了於丹後塵
    陳果把哲學當心靈雞湯講,王東嶽玩哲學棋高一著,卻步了於丹後塵在筆者的印象中,哲學是一門無比高深的學問。但凡是能把哲學搞清楚的人,無疑都是「業界大牛」。就當代研究哲學出名的學者而,首推復旦大學陳果、「自由學者」王東嶽。
  • 咱們該不該把復旦女傳授陳果趕下講臺?
    愛有很多種濫用,人們總是在用愛的名義綁架,真正的愛不是把你變成我想讓你成為的人,真正的愛是深刻的你,然後讓你成為你自己。——《陳果語錄》本文是原創作者阿飛為你講女人對抵制陳果的一些個人見解,很高興能與大家分享。
  • 我們該不該把復旦女教授陳果趕下講臺?
    她就是陳果,復旦大學的一名哲學博士、資深思修課教師。   近十年前,一段「復旦大學女教師上課」的視頻刷爆了朋友圈,視頻中,一位美麗的女老師著裝優雅、神採飛揚、妙語連珠……很快,陳果以「復旦女神老師」的稱號走紅網絡。
  • 復旦教授陳果:從「網紅」到被「趕下」講臺,理想終究幹不過現實
    提及陳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甚至還聽過她的課,因為其顏值高,氣質好,講課有趣深受學生們的追捧和喜愛。作為復旦的思修老師,通過生動形象地描述,愛情等情感問題在她口中儼然成為了通俗易懂的淺顯道理。陳果的成名之路如今已經39歲的陳果,之所以走紅,還得從思修這門課說起,身為哲學專家的陳果,在任教思修課時,用自己的教學方式,把上課的內容轉換為社會學生樂於傾聽的內容,深受學生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