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現在流行了一個網絡熱詞「網紅老師」,字面意思上就是火出「教師圈的老師」。在網際網路並不發達的年代,這類老師的名字是出現全國學生手中的教輔書上;在現在信息爆炸網際網路迅速發達的現在,他們的身影出現在各大平臺上,他們的課程也令多數人所看見。有句話說得非常對,「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因為他們越來越有知名度的原因,人們對他們的非議也越來越多。
01
「思政」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很多教思政課的老師都有著「照本宣科」的習慣。因為課本長篇大段、哲學思想深奧、範例枯燥無味,所以很多大學生都對思政這門課興趣平平,提起思政課都是可上可不上的態度。
對於思政課本身來說,這是一堂關於學生三觀的正確培養的課程,需要授課老師秉持著嚴謹治學的態度將思政課本中晦澀難懂的哲學理論,用自己的話將其正確表達出來,並讓學生理解。這個過程是非常艱難的,需要授課老師準確把握當下大學生的心理狀態,用他們喜歡的方式講思政課。
來自復旦大學的陳果就是一名名副其實的思政老師,與普通老師不同的是,她的課每每都是座無虛席,學生們爭先恐後地想去上她的課。網上流傳著陳果上課視頻,我們打開後可以發現為什麼那麼多學生都喜歡陳果的課了:長得好看、有氣質,講課深入淺出和他代表性的雞湯式教學。
什麼是雞湯式教學呢?我們舉個例子,很多思政老師談到「自我意識」這一理論,首先會照著書本念一段理論解釋,然後再引出自己對「自我意識」的理解。
然而陳果不一樣,她對這個理論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只有具有孤獨的自我意識,反觀自身的人,才可能有彌足珍貴的朋友。」這句話對一些迷茫的大學生極其受用。他們用這句話對自己的沒有好朋友、總是自己待著的現狀作出了最好的解釋。於是,陳果從復旦大學紅到了全網,所一時間所有人都在盛讚陳果,說她是「復旦女神」,她的課是「思政之光」。
02
從過去照本宣科的思政課到現在幽默風趣、金句頻出的思政課,中間只差了一個陳果。因為持續不斷地鑽研教學、學生的狂熱追捧,陳果從2009年到2014年這五年裡,她連續摘得「復旦優秀教師」這一稱號。
在2012年,陳果的表現可謂是脫穎而出,她得到了上海首屆思政課教學比賽中的一等獎,並且,她應邀成為了某電視節目作為演講嘉賓。和前文所說的,陳果是一位「網紅教師」,她在各大平臺上都有廣大粉絲。
從復旦老師變成網紅老師,這一切轉變過於迅速,陳果有做好準備嗎?有句話是「捧得越高,摔得越疼」,對於陳果來說,她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復旦大學教師,只是因為湊巧找到了合適的授課方法而被學生喜愛而已;對於聽她講課的學生、大眾來說,她被捧上了神壇。人們雙眼自帶的濾鏡使陳果的一切都蒙上了「女神」的濾鏡。
03
陳果最後選擇了跟網紅們一樣的路:變現。她坦然接受了大眾們對於她的誇讚,認為自己被稱為「女神教授」當之無愧。
於是,陳果在2016年接受了出版商的邀請,出版了自己的圖書《好的孤獨》、《好的愛情》,在當時趨之若鶩的大學生看來,這是他們人生之路上的一盞啟明燈。
但是,雞湯雖好,喝多也膩。因為上思政課都是初入大學的學生,對於世界認知的不成熟導致了他們有著幼稚思想。陳果的文字看起來十分有力,簡潔明了,對於大學生們常見的問題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但是隨著時間發展,他們才驚訝地發現這是陷阱。
長期以往,大眾對於陳果的意見產生了兩極分化:涉世未深的大學生狂熱追捧;已經有了自己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們對陳果表示質疑。就在陳果在央視的演講節目中,將「耄耋」讀成了「毛至」的陳果受到了全網鋪天蓋地的批評,大眾紛紛開始質疑陳果的專業性。於是陳果從此走下神壇,大家從此再也不帶著濾鏡看陳果。
結語
陳果的走紅是靠著自己優秀的外在條件和自己雞湯式教學,也許陳果曾經具有實力,但她在走紅以後陷入了名利陷阱,不沉澱自己而頻頻出席各大活動現場,這已經脫離了陳果的原本身份:一名復旦大學的思政教師。但人人生而平凡,在某個框架內,每個人都有追逐利益的權利,這一點筆者也理解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