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於丹在《百家講壇》上連續7天解讀國學經典《論語》,憑藉通俗易懂的講述以及新穎獨到的見解,於丹「一炮而紅」,迅速成為現象級網紅教授,被無數人追捧喜愛。
這個時候的她向大家展示出了睿智幽默的一面,同時用自己非常了得的口才,讓歷史更加具有立體感,她成了中華優秀古典文化的「傳播大使」,將《論語》、《莊子》等文化著作帶出國門,在美國、德國、英國、日本、韓國等國家舉辦了多次大型公益文化講座,受到海外觀眾的廣泛好評,也讓許多國人發現,原來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可以如此富有魅力。
然而僅僅過了6年,於丹便在一次活動中被北大學子轟下講臺,自此「跌落神壇」。反觀另一外網紅教授、「復旦女神」陳果,卻受到復旦學子的衷心喜愛。
當網絡傳言她被停課時,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更是第一時間站出來發表澄清聲明,說相關文章或報導純屬捏造,陳果老師一直在復旦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對於發布不實信息的網站,表示強烈譴責。由此可見復旦對於陳果的拳拳維護之心。
同是網紅教授,為什麼於丹這麼快便銷聲匿跡,而陳果卻能獲復旦堅決維護呢?
一、於丹心態變了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在紅了之後,他們的心態都會逐漸張揚,最起碼人們眼中的「國學大師」於丹就是這樣。
2009年,一篇《於丹倫敦街頭撒潑記》的帖子在網上引發熱議,據帖子介紹:於丹十分傲慢,對住宿條件要求極其嚴苛,光在倫敦參加一次活動,竟然前後換了三個酒店房間,其撒潑行為與她在大眾面前塑造的謙和形象完全不同。
慢慢地,人們發現於丹再也不是講學時那個溫文爾雅的國學教授,越來越多關於她耍大牌的消息被傳了出來。在許多接近過於丹的人眼中,這位「國學大師」十分不好「伺候」,對身邊的事物挑剔之至,架子完全不比一些明星大腕來的小。
她的種種行為當然沒有人願意忍受,最終,於丹只得自食惡果。
最強有力的例子,就是於丹2012年在北京大學受邀參加一場崑曲的活動,大家都穿得十分樸素,可於丹卻化著濃妝,穿著短裙,與周圍環境顯得格格不入。
更加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她明明是一個崑曲的「門外漢」,卻在現場扮演者專家誇誇其談,上臺的第一句話竟是:「我代表大家……」
北大學子不愧是北大學子,他們發出噓聲一片,紛紛對於丹表示反感,最後在學生們的鬨笑聲中,於丹不得不離開了現場。自此,「國學大師」於丹慢慢消失在了大眾的視線當中。
左一:於丹
二、做學生朋友的復旦女神陳果
「老夫老妻的愛,像空氣,不需要有語言的交流,卻重要的不可替代」、「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陳果的經典語錄,讀起來總能發人深省,給人以啟迪。
陳果的走紅沒有任何刻意的痕跡,是一位同學把她上課的視頻傳到了網上。陳果剖析人生、愛情、孤獨的深邃話語,結合那年輕美麗的外表以及源自骨子裡的那種灑脫,迅速被廣大網友接受認可,並被奉為女神老師。
她作為一個思政老師,不停地用金句給同學們講著人生講著理想,讓整堂課都變得生動起來。許多人不情願去上的思政課,在陳果的手上,場場爆滿!
復旦學子要想搶到陳果的選修課,等同於購物節的時候搶購爆款商品,手速稍微慢一點可能都會搶不到。
甚至有的同學把她的課,當成了撥開自己人生迷霧的重要工具。因為陳果在課堂上把親情、友情、愛情剖析的特別淺白易懂,每個人在上了她的課之後,都會對自己的人生有一種新的認識。
三、於丹與陳果差在哪裡?
兩個同樣具有高文化素質的老師,為什麼一個如此的受歡迎?另一個卻被學生轟下了講臺呢,可能最大的原因就在於真誠吧。
陳果教授時刻沒有忘記自己的責任,作為一名思政老師就是以教育學生為本分,讓學生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這樣的情況下才能讓學生在走入社會之後,不至於因為某些原因而迷失了自己,她一直強調,我要做學生的朋友。
可於丹卻不一樣,也許最初做國學教育她是出於愛好,可是慢慢的她的性質卻變了,變得越來越功利,以至於所有的講學都變成了作秀。當你先變得複雜起來之後,那些單純的學生怎麼可能對你喜歡得起來?
如今時過境遷人們已經對她不再追捧,甚至已經沒有人再記得,她說過那些話所寫的那些書,也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熱賣了。畢竟道理誰都會講,可是能否講得對方心服口服,才是最重要的。
於丹和陳果最大的區別就是:一個忘了自己的身份一個坦誠相待。那麼,他們的結局,便註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