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關於尊師重教的典故有:程門立雪、李世民教子尊師、張良拜師等。關於尊師重教的成語有:一字之師、春風化雨、師嚴道尊/師道尊嚴等。關於尊師重教的名句有:
(秦)呂不韋《呂氏春秋》:古之聖王,未有不尊師者也。(唐)李商隱《無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唐)韓愈《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清)譚嗣同《劉陽算學館增訂章程》:為學莫重於尊師。(晚清)康有為《政論集》:師道既尊,學風自善。毛澤東《致徐特立老師的信》: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繼於丹之後,又一位國學大師被趕下臺,網友評價:她也配叫大師?》,說的是蒙曼老師擔任《中國詩詞大會》評委時對於「鋤禾日當午」的解釋被網友所質疑。
筆者在該文末的評論如下:
「文章寫得很好(不論對錯,首先尊重作者原創文章),就是讓人感覺有點怪怪的。作為女性,能上央視的老師原本就不多,為啥老喜歡拿女性老師被趕下講臺來說事兒呢?(包括於丹、陳果等)是不是人紅是非多?亦或是,男性見不得女性好、女性也嫉妒女性好呢?」
不禁想起幾年前在北大被轟下臺的於丹老師、想起跌落神壇的陳果老師。筆者不禁思考,這是什麼學風?
於丹老師、蒙曼老師、陳果老師,她們都是名副其實的才女、大學老師、學者。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錯而能改,善莫大焉。超級學霸也不可能門門課程都拿滿分。
但是,人紅是非多,人們就不能多些包容嗎?非要無限放大她們說錯的地方。說什麼於丹老師的《論語心得》只是中年女人的人生感悟;說什麼陳果老師在公眾面前錯將「耄耋(mào dié)」讀作「毛至」;說什麼蒙曼老師連「鋤禾日當午」都不懂。
其實,比知名學者當眾犯低級錯誤更嚴重的事情是:學風不正。
「風」也有教化之意。不能包容他人的錯誤,也體現自身修養不夠。對於他人的錯誤,我們可以善意提醒,但萬不可過度指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因為,若自己去做這件事,不一定能比他人做得更好;即便可以做得更好,也需要在適當環境下通過適當方式去提示對方。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小人無過,君子常錯。
作為深度國學愛好者,筆者在2016年曾聽過國內某知名學府博導(具體姓名不在此透露)講國學課。他的國學造詣的確令人敬佩,但當他提到他曾在北大演講時數落北大學子「怎麼淪落到要聽於丹的課?「」不久後,於丹就被北大學子趕下講臺……當然,也要感謝於丹老師講了《論語》後,掀起國學熱,讓我們這些國學老師也開始到處講課……」。
筆者不敢妄議他人,尤其是學者。因為要「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本文僅羅列事實,請讀者自己評判)。相較而言,臺灣知名學者傅佩榮老師則在這方面做得很好。
2017年7月初,傅佩榮老師到武漢講三天《易經》。課程中,傅老師在講解某卦時提到當年央視最早邀請他去《百家講壇》講《論語》,但後來變成於丹老師講《論語》(他當時的卦象中亦有變卦),之後才由他講《孟子的智慧》。傅佩榮老師說,於丹老師每次見到他都很恭敬。
關於學風,「風」原本還有如「水」一般的品性:潤物細無聲。這種學風,不僅體現在學府,也體現在各種媒體。
近期,某電視臺有個欄目「乘風破浪的姐姐」很火。該欄目邀約了許多知名影視女演員,而這些明星原本就自帶流量,因此,該欄目收視率較高。
但是,不久後,就被一些自媒體將欄目中出鏡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們簡稱為「浪姐」(你品,你自己品)。「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多好的句子,就這麼被糟蹋了。若靈魂有所應,不知李白會作何感想!
《道德經》中提到「母」字多次,而且每次都與高大的事物「道」同時出現,這說明「道生萬物」與「母親孕育生命」都應該被尊重、更應敬畏生命。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德經》第一章
意思是:整個混沌宇宙的源頭,天地萬物產生時的各種狀態是不確定的,不能用確切的語言描述,這就叫做「無」。但是,萬物都有其根源,這種根源可以被語言描述的部分,就叫做「有」,也稱之為孕育萬物的母體。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道德經》第二十章
意思是:我最與眾不同的就是我把遵奉「道」看作是最高貴的行為(回到萬物之母的懷抱則是真正擁有「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道德經》第五十二章
……莫知其極,則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則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道德經》第五十九章
冰心先生說:世界上若沒有女人,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既然人世間最美好的真善美更多是來自女人,那麼,男同胞應該善待女性,女同胞則更應體諒女性!
不論從尊師重教的角度、還是從尊重女性的角度來說,(知名)女講師根本就不應被趕下講臺(除非是原則/政治錯誤)。
【注】:
1、師嚴道尊/師道尊嚴:本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後多指為師之道尊貴、莊嚴。出自《荀子·致士》:「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嚴而憚,可以為師。」《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2、李白《清平調 其一》原文: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3、本文為甲木乙木(紀星羽)原創,歡迎轉發;若轉載請註明出處。文中照片拍攝自某公司自製2020年檯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