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層開展《教師法》執法檢查。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9月9日,第三十六個教師節前夕,我市舉行慶祝教師節活動,表彰一批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在教師節前後,多場獎教活動先後舉行,我市社會各界紛獻愛心,表達尊師重教的真摯情感。
教師是興教之源。市人大常委會高度關注教育事業發展,市、縣(區)聯動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實施情況執法檢查,跟蹤督辦。市政府高度重視,出臺相關文件,制定細化措施,持續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改善教師工作生活條件,不斷提高教師待遇,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各界合力獎教助學,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
全面「體檢」找癥結
9月初,我省表彰一批省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仙遊縣第二實驗幼兒園園長薛陳妍獲評省優秀教師。
薛陳妍說,看到表彰大會上孩子們感謝老師的視頻,心裡很感動。對幼教工作的情懷,源於家庭書香傳家,也源於市委市政府及社會各界對教師的尊重。從教21年,她先後獲得市優秀校長等榮譽,列入省「十三五」後備名園長培養人選、省「十三五」學科帶頭人培養人選等。
像薛陳妍這樣傾心教育的教師,在我市不勝枚舉。目前,全市共有中小學幼兒園教職工4萬多人,現有53名在職省特級教師、19名正高級教師、12名省教學名師(含培養對象)、257名省學科帶頭人(含培養對象)、12名省名校長(含培養對象)、102名省名校長後備人選培養對象、201名省骨幹教師(含培養對象)。另有53名市領銜名師、334名市學科帶頭人、111名市名校長(含培養對象)、3897名市骨幹教師(含培養對象)。
《教師法》實施情況如何?教師們的工作生活情況如何?對職業有著怎樣的獲得感?市七屆人大常委會決定,市、縣(區)聯動開展一次《教師法》及我省實施辦法聯動執法檢查。
2019年5月份,執法檢查拉開帷幕。市人大常委會成立執法檢查組,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阮軍為組長,副主任沈萌芽為副組長,部分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和省、市人大代表為成員。
制定方案、召開座談會……檢查組認真做好前期準備工作,進行相關法律法規培訓。2019年5月13日至27日,執法檢查組展開執法檢查,邀請縣(區)人大常委會領導和省、市、縣(區)人大代表參加所在地的檢查。
懷揣責任,帶著使命,檢查組創新檢查方式,召開多場座談會,深入6所學校實地察看,個別訪談了55位校領導、教師代表,深入了解各地學習宣傳實施《教師法》、教師隊伍建設、教師待遇落實等情況,以及法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其間,縣(區)人大常委會也相繼開展《教師法》執法檢查。
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建設教育強市的決定》《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並做了大量工作,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更加明顯,教師待遇保障逐年提高,教師隊伍綜合素質進一步提升,推動我市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問題同樣不能忽視,全社會尊師重教氛圍還不夠濃厚、教師隊伍建設管理亟須加強、待遇保障仍有差距、培訓力度有待加強等。
回應教師關切,推動教育發展,努力讓人民滿意,是擺在檢查組面前沉甸甸的責任。
全力聚焦盯落實
這幾天,莆田五中教師胡少敏忙著參加全市新教師崗位練兵。「我很幸運,在2019年成為莆田教育系統的一名新教師。」她深有感觸地說,在應聘時就得知我市對引進各行業高層次人才有著較為豐厚的政策,對教師也不例外。這讓她從踏入教師行業的那一刻起,就倍感信心。教育部門及學校組織的各類科研活動,讓她深入了解教學目標和方向,也更堅定對自身職業生涯的信心。
胡少敏的經歷是我市新晉教師的一個縮影。新鮮血液是重要的補充,我市不斷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師管理,全面實施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制度,把好教師「入口關」。
此前的檢查中,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要不斷優化教師隊伍結構,補充教師隊伍;依法組織開展教師評選表彰活動,完善各級各類學校教師獎勵基金建設,開展經常性尊師重教活動,讓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讓教師真正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數據見證努力。「十三五」以來,全市共招聘3759名新任教師。為優化教師結構,我市陸續開展部屬師範院校莆田市公費師範生、男性公費師範生和定向委託師範生培養工作,截至2019年12月,共培養699名,其中18名部屬師範院校莆田市公費師範生、531名男性公費師範生和150名定向委培師範生。
為吸引優秀人才來莆任教,市政府出臺引進高層次人才和部屬師範院校畢業生優惠政策,對部屬師範大學本科生從事中小學教學工作,每月給生活補助1000元,在莆從事教師工作不少於5年的,購買首套房給予一次性購房補助30萬元。
此外,開展以提高教育管理和教學能力為核心的培訓工作。2019年推薦111名市級中小學名校長(名園長)培養對象,委託北京師範大學開展為期3年的培養工作,推動在職省特級教師、省級及以上學科帶頭人、省級及以上名校長、正高級教師等數量不斷增加。同時,完善新任教師見習制度和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基地學校建設制度,促進新任教師專業化成長。
全程督辦促提升
越來越多的鄉村教師,正享受著相關政策帶來的溫暖。今年是李慈平從教的第33個年頭,也是她駐守秀嶼區東莊前雲小學的第28年。「我們從事平凡的崗位,能受到各種嘉獎,很暖心,也是繼續前行的動力。」李慈平說。
2019年9月,李慈平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國模範教師」稱號,享受省部級表彰獎勵獲得者待遇。身為學校校長,她堅持在教學一線,大多時候擔任畢業班的教學,先後被評為「省第五屆傑出人民教師」「省優秀農村教師」「省特級教師」「省骨幹校長」等。
按照市人大常委會提到的相關問題,我市更加注重關注教師,維護教師合法權益,激勵教師活力。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制度,發放鄉村教師鄉鎮工作補貼和生活補助,平均每人每月不低於500元,並依據學校艱苦邊遠程度和年度績效考核結果實行差別化的補助。通過設立學校綜合獎補資金,用於各種津補貼和各種教育教學獎勵。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群眾的教育期盼,通過市人大常委會的跟蹤督辦,正逐步成為現實。為加大支教幫扶力度,促進城鄉均衡,我市在全市範圍內組建27個教育聯盟和33個教育集團,打造教育共同體。同時,發揮名師工作室引領輻射作用,全市52個名師工作室掛鈎156所中小學薄弱校,提高農村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教育是系統工程,需要久久為功。我市持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構建長效機制。通過規範教師從教行為,加強督查,強化師德考評,完善師德監督考核制度,把師德建設作為學校工作考核和辦學質量評估的重要指標,把師德表現與評先評優、職稱評聘、晉職晉級、績效工資、崗位聘用以及名師名校長、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評選等掛鈎,實行「一票否決」。同時,推進教師職務評聘改革,統一城鄉學校教師崗位結構比例。編外教師與公辦教師同工同酬,其工資、績效獎勵、養老保險、生育保險等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心系教育,為民發聲。市人大常委會將持續關注這個議題,助力教師素質和待遇「雙提升」,更高質量地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湄洲日報記者 許愛瓊 通訊員 佘仁明 林其欣 文/圖)
主辦:中共莆田市委宣傳部
承辦:莆田市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原標題:《營造尊師重教良好風尚》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