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陳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甚至還聽過她的課,因為其顏值高,氣質好,講課有趣深受學生們的追捧和喜愛。
作為復旦的思修老師,通過生動形象地描述,愛情等情感問題在她口中儼然成為了通俗易懂的淺顯道理。
不過好久不長,年近40歲還沒有結婚的她在感情方面誇誇其談,內容大多數是「雞湯」,在「雞湯」盛行的時代,很多人開始厭倦,於是聽過她課的學生和她產生了分歧,遭受「炮轟」,最後跌落「講壇」。
陳果的成名之路
如今已經39歲的陳果,之所以走紅,還得從思修這門課說起,身為哲學專家的陳果,在任教思修課時,用自己的教學方式,把上課的內容轉換為社會學生樂於傾聽的內容,深受學生的追捧。
最為出名的當屬她對於愛情觀念的分析,當時的學生,並未理性的分析陳果講述的愛情觀念正確與否,反之大家推崇,當時國內對於「網紅」的審美傾向還停留在美貌或獵奇的表面程度,而陳果教授的愛情觀點瞬間與「網紅」天壤之別,久而久之,陳果教授的課聲名遠播,隨後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網紅教授。
從網紅教師到被「趕下」講壇
在最火時期,陳果教授的思修課座無虛席,甚至人潮湧動,成為了當代大學生心目中的愛情導師。
隨著走紅,觀看她課程的人越來越多了,反對的聲音出現了,甚至不少人呼籲將其「趕下」講壇。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陳果教授的課,聽起來非常的精彩,但所講授的內容有點過於理想化了,有點類似於「心靈雞湯」式的理論。
由於早期追捧陳果教授的大多數是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和社會中下階層的中年群體,他們在精神匱乏的階段恰巧契合了陳果教授的觀點,才導致走紅。
不否認陳果教授的教學方式,但她所講的內容與現實存在很大的差異,如果大學生都向她學習,選擇一樣的愛情觀和價值觀,這個社會就會出現很多的虛無主義者,不利於社會的發展。
當「雞湯」喝多了,就會變膩。
從「網紅教授」到「趕下」講壇,陳果教授並沒有因此改變自己的觀念和立場,當網絡熱度退卻後,默默地回到了大學的授課工作。
站在理性客觀的角度來看,陳果教授的授課內容是可以接受的,但接受不代表認可,且這種授課理念並不適合所有人,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追捧,有人「吐槽」。
在我看來,當今社會是很現實的,而作為教授,傳道授業解惑需結合實際,不能一昧的「假大空」。
對於陳果教授的課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