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美女教授陳果:朋友是無用的,孤獨者才有朋友

2021-01-13 史海殘雲

古語有云「囊中有錢,不如朝中有友」,老人們也常常告誡我們廣交友。「多個朋友多條路」,似乎朋友是我們在這個社會生活必不可缺少的存在。

我們不開心時候可以找朋友訴苦,遇到困難時可以找朋友協助。喜歡的東西可以和朋友分享,討厭的東西也可以和朋友吐槽。友情成了我們在這世界除了親情、愛情以外的第三種感情模式。

但是在今天復旦大學的美女教授卻提出了一個截然相反的觀點:朋友是無用的。她認為「朋友不是酒友,不是玩伴,不是寂寞時的慰藉,不是精神庇護所,不是人脈、橋梁,朋友無功利之用,只有孤獨者才有朋友。」

她把朋友關係從另一個層面進行剖析,重新認定這種關係的從屬性。把朋友關係進行區分,這樣的觀點無疑對朋友的定義更新了。

那麼事實真的如她所言嗎?朋友到底是一種以什麼樣形式存在的關係模式呢?

交友的功利性

很多時候我們無可避免一個問題:你的朋友是真心對你好的朋友嗎?有一部分人在交朋友時考慮的是朋友對自己有沒有幫助性,如果是就會使勁的要與你結識,如果沒有利益可圖則完全棄之不武。

這類人的交友時功利性表現相當明顯。如果與其交友的話,我們大部分都是「被」成為他的朋友的。當然,他們往往含有以下幾類的表現:

第一類:有一種的朋友在平時與你聯繫不多,但是在某些需求的時刻會想你的存在。

比如他需要生意合作時會找到你,需要完成業績會想到你,需要借錢周轉時會想起你,更有甚者需要砍價集贊時會想起你。

想必這樣的人出現在誰的朋友圈都會感到厭惡吧,我們不會願意承認這樣的人是自己的朋友。

第二類:這種朋友俗稱「酒肉朋友」,他不會和你分析人生和理想,只是追求眼前的利益。當他吃飯、喝酒或者打麻將是缺少個伴就會想到你。

當然有的時候他也會慷慨請你吃喝玩樂,但是你也得忍受他酒足飯飽後各種侃侃而談,吹噓自己。一般來說這樣的朋友成就造詣都不高,但是最喜歡在朋友圈中炫耀自己光榮事跡。

第三類:這種朋友最喜歡諷刺和挖苦你,通過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雖然朋友間的互黑只是常見的增加樂趣的小打小鬧。但是這類朋友可不是這樣想的。

他的毒舌不敢說道別人,卻會盯著你的短處猛烈攻擊,踩朋友來彰顯自己的優秀,還要美其名曰為你好。例如和其他人透露你的秘密或是醜照,合照美化自己丑化對方,或是某些場合拉你做墊背來襯託它。如果和這樣人做朋友只能感覺夠嗆。

很明顯以上這些朋友交友時挑三揀四,往往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私慾。雖然他們比陌生人相比會讓我們更熟識,但是我們並不能指望這些朋友能真心待我們好。大部分時候我們只是他們人生中的過客,並沒有什麼深厚感情可言。

交友時的目的性

我們交友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消解情感上的無聊,還是增加全新關係的互動?我想很多人都不明白維持一份感情意義是什麼。

有些人交友時另有所圖,甚至圖謀不軌。有些人則是單純的找個人解解悶。其實一份真誠的友情也需要彼此的維護和完善,長時間不聞不問會淡化,長久的利用索取只會惡化。

我們把愛情、親情的意義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不允許別人的侵犯。但是對於友情的位置,怕是在所有人心目中分量和地位都沒有那麼高。

很多人對於友情表現是總是那麼隨便,合則來,不合則分。沒有那麼看重和朋友的關係,所以因為重色輕友、忘恩負義而造成關係破裂的例子比比即是。殊不知,友情也彼此之前相互融洽的橋梁,我們要理解別人的弱點,包容別人的缺點。

朋友遇到好事時要恭喜,朋友有難是要幫助,朋友有錯誤時要及時指正,朋友有煩心事幫忙分析。最好的友情是把朋友視作自己的家人一般對待,或許你不用常常的噓寒問暖,但是我們能密切的了解他的近況,了解他的喜怒哀樂。

例如當你在微信朋友圈發一個高興的事,能獲得朋友成千上萬點讚實屬正常。但是當你表現的情緒低落,能私信來關心的你必然是對你好的朋友。

他會從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察覺你的異樣,默默來安撫你的不安,緩解你的低落。

交友的目的是找到一個志同道合,三觀相似的朋友,我們可以一起分享快樂的事,也可以吐槽糟糕的事。

我們可以互幫互助,但是絕非功利性。我會因為你敞亮自己世界,同時也能點亮你的心中的那盞燈。

怎樣才能做真朋友

正如陳果所言「孤獨者才有朋友」,因為沒有外界幹擾,沒有其他情感糾纏,還能彼此維持友誼的才是真友情。

和朋友在一起當然是最舒服、最快樂的。但凡和朋友在一起感覺有一絲尷尬、拘束或是做作可能就要捫心自問下是不是友情了。

我們可以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可以有著不同的性格特點。但是好朋友都會了解彼此的性格,知道彼此喜歡吃什麼、穿什麼,有什麼愛好,有什麼禁忌。

他們不會真的拿朋友的缺陷取樂,也不會刻意貶低對方抬高自己,更不會 「無事不登三寶殿」。朋友也不該被劃分三六九等,關係網也許會交織,但是友情不該被牴觸。

在朋友面前你能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真實面貌,你不會刻意偽裝自己,也不會故意的抬舉自己。甚至會寫下自己心房和朋友分享自己最真實的感受。

我們把朋友當成是一面鏡子,在他面前來審視自己。但是鏡子易碎,我們要常常輕拿輕放才能保護好他。

朋友是相互依賴的關係。我們也常常需要換位思考,站在朋友角度考慮事情。不要給人帶來麻煩,更不能給人造成負擔。但是值得一提是,交友時也不能把對方當成自己情感垃圾桶,所有負面情緒都向朋友一到而光。

正如陳果教授說:」當一個人一廂情願將朋友當做語言垃圾箱、感情垃圾桶,這個人就非常自私自利,他將自己的精神毒氣和債務轉嫁給了朋友,這樣做的人應該鄙視自己。」沒有人願意接受負面情緒襲擊。

因為你是他朋友的關係他會願意聽你傾訴、幫你分析,但這並非是他存在的義務。你的負面情緒轉嫁很有可能會影響對方的情緒。

朋友間不該有猜疑嫉妒,也不該有厚此薄彼。我們都是用真心去待人的。人心都是相互的,你希望別人怎麼待你就要學會先怎麼待人。當你用真誠打動別人時,人家也把你當成朋友回報給你真摯。

小結:

交友不能一味的索取,也要學會付出。不能不顧他人的意願一味宣洩情緒,更要學會用良好的心態對待朋友,把開心快樂傳播給對方。

陳果說朋友是無用的。我覺得刨除那些功利心的朋友,捨去不良目的朋友。我們還是能有真心待人的朋友。並非只有孤獨者才能享有朋友。現實中,很多朋友都會雪中送炭、濟困扶危,在前面或是背後默默的支持你、關注你。我們相信有真心的朋友的存在,更能珍惜這樣的友情。

所以要成為莫逆之交,還是要成為「塑料友誼」,就看朋友之間如何的相處吧。既然想獲得別人的真誠以待,那就請先學會做一個合格的朋友,真心待好自己的朋友吧。

相關焦點

  • 復旦才女陳果:真正的朋友,是「無用」的
    作者:哲學君知乎上曾有一個提問:「為什麼年紀越大,越不願交朋友?」其中一個高贊回答為:「因為年紀越大,越能分辨出什麼是真朋友、什麼是假交情。」深有體會。年輕時,以為五湖四海皆兄弟,人人都是一片真心。待見過的人越多,經歷的事越多,才明白:朋友就像人民幣,有真有假。
  • 復旦女神教授陳果,被「炮轟」,到底做錯了什麼?
    有這麼一位老師,一個從穿衣打扮到言談舉止都與眾不同的老師站上了講臺,不再單一的向學生們灌輸知識,而更像朋友一樣和學生們暢聊詩詞歌賦,人生理想,教導學生們要與黑暗和解,與自己和解,為原本死板的課堂帶來一抹亮色。
  • 同是網紅教授,為何於丹被北大學子轟下講臺,陳果卻獲復旦堅決維護?
    反觀另一外網紅教授、「復旦女神」陳果,卻受到復旦學子的衷心喜愛。 當網絡傳言她被停課時,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更是第一時間站出來發表澄清聲明,說相關文章或報導純屬捏造,陳果老師一直在復旦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對於發布不實信息的網站,表示強烈譴責。由此可見復旦對於陳果的拳拳維護之心。
  • 陳果是下一個於丹?心靈式教學被斥毒雞湯,「思修女神」依舊如初
    這個人,就是復旦的女教授陳果。她的心靈雞湯式教學精彩紛呈,讓人感慨萬千,但走下神壇之時,也有不少人質疑,這是否又是另一個於丹? 走紅的復旦女教授 陳果,一個簡單幹練的名字,一個睿智幹練的女人。她出生在上海,年少時一心向學,一直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先後攻讀了復旦大學哲學系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 當年的「復旦女神」陳果老師,曾深受學生追捧,如今為何沒了影?
    來自復旦大學的陳果就是一名名副其實的思政老師,與普通老師不同的是,她的課每每都是座無虛席,學生們爭先恐後地想去上她的課。網上流傳著陳果上課視頻,我們打開後可以發現為什麼那麼多學生都喜歡陳果的課了:長得好看、有氣質,講課深入淺出和他代表性的雞湯式教學。
  • 從網紅女神到「雞湯教主」,38歲復旦陳果,會是下一個於丹嗎?
    被質疑的陳果最近,關於38歲的復旦美女教授陳果「被停課」的消息滿天飛。出乎意料,陳果這次保持了沉默,但近日,復旦馬院的官方聲明回應:沒有被停課,課已經排到了下學期。1981年出生的陳果,是復旦大學的哲學博士、副教授。因為觀點耳目一新,語言風趣幽默,陳果被學生奉為靈魂導師,還有個外號:「思修女神」去年,陳果在網上走紅,僅僅一段短短的授課視頻,在全網播放量就達到幾千萬次。
  • 復旦最美教授陳果,從被追捧到被學生炮轟,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近些年來,復旦大學的女教授陳果很火。她於1981年2月出生於我國上海,是該校的哲學系的博士。2008年,陳果就職於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一直工作至今。在10年前網絡還不甚發達時,陳果老師在復旦的人氣就已經很高了,她所講的哲學知識深入淺出,很多學生都表示上了陳果教授的課就如同經歷了一番思想的洗禮,非常有意義。隨著短視頻行業的不斷發展,在2017年有學生將陳果老師講課的視頻片段發到了網絡平臺上,迅速掀起了一股「陳果熱」。
  • 復旦女神陳果,因念錯一詞人設塌陷,淪為學界之恥?
    復旦的「網紅」教師陳果是網絡的受益者,更是網絡暴力的受害者。 她恪守著教師的師德與義務,帶領一群群孩子追逐理想與目標,卻莫名一夕成神,一朝成恥。真可謂「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不由令人唏噓不已。 陳果如何成「神」,又如何崩陷?
  • 從萬人追捧到杳無音訊,跌落神壇的復旦教授陳果,只因讀錯2字?
    「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孤獨不求外物,反求諸己。」不少網友想必都看到過復旦陳果的演講發言,低調神秘且特立獨行的她,一度成為年度最受追捧的網紅之一。不少網友在看過她的思修課之後,紛紛留言稱想做陳果的學生。
  • 2019大火的復旦教授陳果,僅一年為何就迅速涼涼?原因有3點
    2019大火的復旦教授陳果,僅一年為何就迅速涼涼?原因有3在網絡時代,任何人只要有才華,都有成為「網紅」的機會,復旦陳果就是其中之一。陳果是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高級知識分子。「高級心靈教主」、「思修女神」是學生們對陳果的至高美譽。
  • 復旦教授陳果:從「網紅」到被「趕下」講臺,理想終究幹不過現實
    提及陳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甚至還聽過她的課,因為其顏值高,氣質好,講課有趣深受學生們的追捧和喜愛。作為復旦的思修老師,通過生動形象地描述,愛情等情感問題在她口中儼然成為了通俗易懂的淺顯道理。最為出名的當屬她對於愛情觀念的分析,當時的學生,並未理性的分析陳果講述的愛情觀念正確與否,反之大家推崇,當時國內對於「網紅」的審美傾向還停留在美貌或獵奇的表面程度,而陳果教授的愛情觀點瞬間與「網紅」天壤之別,久而久之,陳果教授的課聲名遠播,隨後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網紅教授。
  • 我們該不該把復旦教授陳果趕下講臺?網友:自己廢物就不要怪別人
    最近復旦大學女教授火遍全網,抖音快手等各大視頻平臺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通過自己獨特的授課方式在社交網絡上上傳自己的講演視頻。引起了網友熱議,許多暴力網友稱她根本就不配被稱為老師,她是在營銷自己,要把她趕下講臺。
  • 我們該不該把復旦女教授陳果趕下講臺?
    她就是陳果,復旦大學的一名哲學博士、資深思修課教師。   近十年前,一段「復旦大學女教師上課」的視頻刷爆了朋友圈,視頻中,一位美麗的女老師著裝優雅、神採飛揚、妙語連珠……很快,陳果以「復旦女神老師」的稱號走紅網絡。
  • 她是復旦的哲學教授,哲學課受到學生追捧,卻引起網友的異議
    有這樣一位哲學老師,最近成了學生們歡迎的網紅。按理說哲學課對很多人來說比較無聊,但是這位老師的課卻受到學生歡迎,大家都爭先恐後地選她的哲學課,有很多學生將她課上的話當作名言寫在小本子上。這位有魅力的老師叫陳果,是復旦大學的哲學女博士。
  • 復旦大學教授陳果,曾經爆紅網絡,如今被學生「炮轟」趕下講臺
    復旦大學女教授火遍全網,抖音快手等各大視頻平臺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通過自己獨特的授課方式在社交網絡上上傳自己的講演視頻。引起了網友熱議,許多暴力網友稱她根本就不配被稱為老師,她是在營銷自己,要把她趕下講臺。
  • 真正的朋友(好文)
    世界之大,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每個人對朋友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人群來來往往,最終留下的都是值得珍惜的,有些人成為了生命中的過客,有些人就成為了朋友!在不同年齡段,我們結識的朋友也不同,選擇朋友的標準也不一樣。越長大越發現,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能夠坦露心聲的也就那麼幾個,那是因為時間已經替我們做出了篩選。
  • 復旦大學美女老師成網紅,因為讀錯兩個字,導致人設崩塌
    01常言道,人怕出名豬怕壯,作為一名平凡人還好,至少不管做什麼都有人諒解,但要是出了名之後,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會被無限放大,甚至人們會因為一些莫須有的東西,將原本就處於巔峰的一個人,瞬間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甚至會身敗名裂,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復旦美女老師陳果
  • 復旦網紅陳果怎麼樣了?講課風格有人愛有人恨,常講這兩方面內容
    前段時間,復旦大學博士副教授陳果,因其不一樣的講課風格,紅遍復旦大學,紅遍全國。她的講課視頻上傳到網上之後,被瘋狂點擊傳播,她因此也被稱為「最美思政課教師」、「最美女神」。她走紅以後,凡是她的課必定是人滿為患,多少學生為了她的課千方百計調課,一些外校的學生也為了一度她的講課風貌,來到復旦大學聽課。陳果,1981年出生於上海,現為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副教授。1999年,剛上復旦大學大一的她,就成為了復旦大學哲學系的學生會主席。2002年-2005年攻讀復旦大學哲學系碩士。
  • 復旦大學的陳果被北大學生趕下講臺,怎麼會呢?
    近日,對於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復旦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任課教師陳果有兩則「新聞」在受到人們的議論:一則是她被「北大學生轟下講臺」,另一則是陳果被復旦大學停課了。真的假的?難道曾經深受人們喜愛的「網紅」陳果老師真有這麼慘了嗎?
  • 曾爆紅網絡的復旦名師陳果,僅1年就跌落谷底,是偶然還是必然?
    然而就有這樣一批人,命運似乎格外傾心於他們,不用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夠得到大家的關注,得到自己想要的。是的,這群人足夠幸運,可是如果實力並不足以匹配自己所得到的名聲,即便初期站的再高,也終會從雲端跌落。復旦大學的陳果,就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我們難以想像曾經被大家爭相追逐的復旦導師,最後卻落得眾人嫌的局面,陳果究竟為何會走入這樣的地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