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晚20點30分,羅振宇2021「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在武漢光谷國際網球中心舉行,深圳衛視及愛奇藝對這場「知識跨年」活動進行了全球直播。
這場演講是羅振宇的第6場跨年演講,也是倒數第15場——2015年,羅振宇曾發願要連續20年、辦20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把它做成一件「時間越長、價值越大的事情」。
在這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羅振宇談到了「時間的朋友效應」。他說:「時間的朋友效應」隨處都在,它是如此普遍,以至於我們常常忽略了它的存在。」
羅振宇表示,2020年瀰漫著一種情緒,就是覺得世界變了,此前的經驗沒用了。就像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埃利亞斯·卡內蒂說的:「舊的答案分崩離析,新的答案還沒有著落。」2020年給很多人的感受,就好像腳下一路走過來的跳板猛然被抽走,面前卻是波濤萬頃的洶湧大海。
不過,羅振宇卻認為:答案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得多。即使有了這樣的2020年,世界的確定性也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得多。
羅振宇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上海有一位投資人叫王益和,他想搞扶貧,但做法不是直接給農民錢,而是購買了20萬棵金絲楠木的樹苗,免費送給四川深山裡的農民,讓他們種在房前屋後、山上路邊。王益和把樹苗免費送給村民就一個條件:種下去後短期內不許賣。金絲楠木是極其珍貴的木材,但需要生長几十年才能成材。所以,過去只有人砍,沒有人種。村民在房前屋後種上這麼100棵,幾十年後怎麼也值幾十萬,這就是村民的「綠色銀行」了。更有意思的是,這幾十年的時間,你該幹嘛幹嘛,不用為這些樹操心。
這個故事帶給了羅振宇啟發:我們這代人總是被告訴一句話,世界是不確定的。但是,再看這些金絲楠木,這個世界上居然就有這種事,只要你肯等,而且不需要你多做什麼,那個長期確定性的收益居然就有。
「不用操心,時間越久,價值越大」,什麼類型的事物也具有這樣的特點?羅振宇給出了一個答案:學校。
「學校給我帶來的最大的收益——而且時間越長就看得越清楚的那部分收益——是同學。」羅振宇回憶,1990年到1994年,他在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系上學,當時周圍都是一群灰頭土臉的同學,十幾歲的毛孩子。但是,畢業後將近30年,大家分頭奮鬥,突然有一天就發現:哇,我的同學們都成長為了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大家互相幫忙、守望相助的能力都在提高。
「我的同學,他們的成就是他們的奮鬥所得,與我何幹?但是我居然就能分享到他們成功帶來的光芒,而且這件事還是確定的。當然我的奮鬥對他們來說,也是一樣的。」羅振宇說,這跟剛才那些農民能夠分享到金絲楠木的未來價值,是一樣的效應——「時間的朋友效應」。
究竟何為「時間的朋友效應」?羅振宇給出了這樣的詮釋:
「在時光裡,我也在長,你也在長,咱們從一開始結下的那一點點緣分也在長。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只需要做兩件事:第一,大家分頭努力,各自向好;第二,我們彼此認同、守望相助,認同一個東西,就是我們都是同一個共同體中的一份子。只要做到這兩點,』時間的朋友效應』就會出現。
在羅振宇看來,這種「時間的朋友效應」隨處都在,但我們常常忽略了它的存在。「我們經常低估了我們身邊的人,低估了這個時代人才的密度。」
羅振宇拿出一張1927年索爾維會議的合影,作為這一效應的例證.這張照片中有愛因斯坦、居裡夫人、普朗克、玻爾、薛丁格、海森堡、狄拉克、洛倫茲等,但這些頂級大腦開會時,其實並不會意識到自己身處在一個人類歷史上什麼樣的群體當中。
這場跨年演講的舉辦地武漢,也是一個例證。羅振宇介紹,2017年武漢市啟動了百萬大學生留漢工程,三年間把109萬大學生留在了武漢。這裡曾經走出了雷軍、易中天、陳東升、張小龍、孟晚舟,雖然不知道未來幾十年,這留下來的109萬人每個人會變成什麼樣子,但可以確定的是,20年後其中一定會湧現出英雄人物。
「你身邊其實充滿了確定性,只不過,現在你還不知道它的樣子。」羅振宇說,「這個時代的英雄,也許就在我們中間。不管我們來自哪裡,從事什麼行業,我們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時間的朋友。」
其實,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本身,也是「時間的朋友效應」的一個例證。
「做一件有價值的事,一直做,然後等待時間的回報」,2015年,羅振宇懷著這樣的信念,開啟了第一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開創了「知識跨年」新範式。經過連續六場的積累,「時間的朋友」已經成為一個與「終身學習」「長期主義」價值觀緊密相連的符號,也收穫了大批終身學習者的認同。
此外,作為「跨年演講」這一文化產品類型的鼻祖,「時間的朋友」還成功帶動起「跨年演講」的風潮。近年來,每到歲末年初之際,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跨年演講」多達數十場,演講主題從經濟,到商業,到文化、體育,堪稱百花齊放。這不僅意味著「跨年演講」這一品類得到了市場的認同,也意味著,越來越多國人在跨年這樣一個富有意義的時點上,選擇了在學習和思考中度過,「終身學習」的社會氛圍越來越濃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