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晚,羅振宇2020-2021「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在武漢舉行。本屆「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的主題是「長大以後」。新潮傳媒「長大以後」大片,在節目過程中精彩綻放。聯袂羅振宇共同探討「長大以後」的意義。
「長大以後」的新潮傳媒,與時間為友,不斷創新、迭代,不斷向新的目標發起挑戰。2020年,新潮傳媒實現了全面盈利,目前已在全國103座城市布局60萬部電梯智慧屏,進駐4.5萬個社區,覆蓋2億中產家庭人群。未來五年,在百度、京東等股東幫助下,新潮傳媒將投入100億,在全國布局200萬張電梯智慧屏,打造影響1億家庭,覆蓋3.4中產家庭人群的社區媒體流量平臺。
以下是「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精華摘要:
01
中國優勢:超強的社會組織能力
過去我們提到中國的優勢,只是一個空泛的概念:比如說規模大。事實上,中國社會的任何一個節點都處在其他節點的層層包裹當中。是一種超強的社會組織能力。這是我們這代中國人信心和底氣的由來。
我們中國人是這麼想的:我幹的事,我走的路,我要和很多人在一起,我要和夥伴在一起,我要和鄰居在一起,我要和世界在一起。2500年來,我們一直都相信這四個字:吾道不孤。
02
個人財富:數位化分化的大時代
今年流行一句特別扎心的話,叫「困在系統裡」。這個系統叫「數位化」。
過去,數位化代表的是更清晰、更透明、更高效。但是,現在,它已經多了另外一種味道,代表著緊張、壓迫、身不由己。那麼,哪副面孔才是數位化的真實面孔?金融學者香帥就回答了這個問題。
第一,數位化趨勢不可逆,而且被疫情大大提前了,至少加速了6年時間。
第二,數位化的未來,是一個分化的未來。
有的人就是會被困在數位化系統裡,甚至會被系統替代掉。而有的人,則會因為數位化系統而變得更強大。這個分化的分水嶺是什麼?香帥老師提供了一個有趣的答案:只取決於你是對人負責,還是對事負責。
03
科技創新: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中國創新的真實場景,就是在一間間的工廠,一條條的生產線上,由中國的2億工人,每年畢業的將近300萬理工科大學生,在解決一個個具體的挑戰的過程中,自下而上地實現的。這是一個個具體的挑戰,被拆解成龐大的工作量,然後靠資金、資源、人才、時間、耐心、決心,一口一口地吃下來。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這是一張在今年流傳甚廣的卡脖子清單,你翻過來一看,這不就是我們這代人的任務清單嗎?長大以後,我們能夠把卡脖子清單轉化為機會清單。
04
線下的價值:一個意義的存錢罐
2020年有一個最大的共識,就是"數位化"。線上的問題,價值成長很快,但是沉澱和固化很難。線下的價值就在於,提供一個意義的存錢罐。意義越聚越多,這個存錢罐就越顯眼,就能匯集更多人的意義。它就會變得越來越大。
有些人就會陷入到做線上還是做線下的糾結中去。小孩子才做選擇,長大以後,我們說,我們都要。電影《哈利·波特》裡,在第九站臺和第十站臺之間,有一個9 ¾站臺。它是連接魔法世界和真實世界的通道。在現在這個時代,你要想做成一件事,就需要找到一個9 ¾站臺,讓你能在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反覆穿梭。
05
社會創新:以有限的資源解決問題
2020年給我們出了一道思考題:我們能不能以資源有限為前提去實現目標?
我們這代人,往往習慣於把目光投向遠方,做一個宏大的計劃,然後用四面八方海量的資源去堆出一個奇蹟。但是,2020年,一場疫情來了,逼著我們把注意力收回到我們的身邊。我們發現,原來解決問題的資源就在身邊。
何帆老師在今年的《變量3》那本書裡,有一個特別有趣的提醒,當你真的準備解決問題的時候,你應該把自己想像為「變形金剛」。當挑戰清晰地出現的時候,你會驚喜地發現你自己就是變形金剛,資源的創新空間無窮大。
06
新變量: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紅利
我們這代人有一個特別奇妙的體驗:一個趨勢,當它剛冒頭的時候,特別不起眼。但是,當它真的長大以後,很多人又後悔沒有上車。
2020年發生的幾件事都在告訴我們:在中國,先定目標,再拆任務,是一個更靠譜的途徑。先定一個難度極高的目標,高到看起來幾乎不可能實現。但是,一旦實現,就是一代人,甚至是幾代人的紅利。萬維鋼老師,對這種現象,做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概括。他說這叫「奇蹟業」。
這些變量都對我們這代人的生活產生山呼海嘯般的影響。你要是讓我選擇,我選擇信。我選擇堅定地想像一個變量長大以後的樣子。
過去未去,未來已來。2021,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