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的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在武漢正式落幕。
跨入2021年,他說,更加聚焦於「我輩」如何應對挑戰,解決問題。這一年的主題詞,設定為「長大以後」。
長大以後,到底有什麼不同?
一
長大以後,我們不斷面臨新挑戰
2020年是極為特殊的一年。
羅振宇的團隊表示,之所以選擇「長大以後」這個主題詞,包含3層含義:
第一,2020年的底色,實際上是中國變強變大之後的結果,所有問題,其實都是規模變大之後的問題。
第二,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中國人都是改革開放的一代,改革開放40年,這一代人也長大了,心智也在從少年心態逐漸走向成熟。
第三,具體到微觀個體,聽著《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一路走來的人,也在長大,註定不斷感受「長大」帶來的歡喜和苦惱,不斷面對新挑戰提出各種自己的解決方案。
2月份疫情大爆發,到3月份的時候全世界都慌亂了。3月份以後,10天之內美股四次熔斷,巴菲特活了89歲都只見過一次的熔斷,全讓我們趕上了。整個金融市場爆發了,走出了歷史最大的V型反彈。
貿易摩擦和經濟大環境等種種不確定因素,導致眾多公司面臨著重大的經營壓力,擔心隨時倒閉。
教育機構跑路、長租公寓暴雷、網紅連鎖店紛紛關門、金融巨頭被監管、各家上市暫緩……
長大以後,不論是經濟大環境、公司還是個人,都不斷面臨著新挑戰。
我有個做媒體的朋友,因為公司業績大打折扣,不是剛需的部門接連被砍,每天都憂心忡忡,直到在新聞上看到一些公司靠員工降薪來緩解危機。思前想後,自己去和老闆主動談降薪,以此保留這份工作。
或許有人會說,沒必要為了一份工作自降身價,真有本事再找一份工作就可以了。道理是這個道理,但現實呢?
打開招聘網站,大部分公司在招聘中層以下的職位時,有明確的要求——年齡35歲以下。仿佛年過35歲,在人力資源市場上就突然貶值了。
是這些人沒有能力嗎?不見得。
領英發布的《Linkedin:2018職場人轉折點報告》中提到:職場人的人生轉折點在27歲到30歲之間達到小高峰,在31歲到35歲之間達到大高峰,近8成職場人的轉折點發生在30至35歲這個階段。
這就意味著,如果你沒能在27歲到35歲之間抓住轉折機會晉升的話,後面就要付出更多倍的努力,才能獲得本可以更輕鬆得到的機會。
聽起來很絕望,不過,困難的事,往往伴隨著機會發生。
大家在困難面前止步不前時,正是你脫穎而出的機會。
二
不確定時代
確定的是什麼?
危機來臨,大家只能束手無策嗎?不是的,抓住關鍵節點,不論是行業公司還是個人,都能搭建屬於自己的護城河,轉危為安,甚至逆流而上。
1、行業的護城河:掌握核心技術
晶片行業便是如此,一個多年來默默發展的行業,在今年突然就成了風口行業。
據騰訊科技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20年11月中下旬,已經至少有11家晶片企業在科創板完成了上市。截至11月25日,科創板新上市公司為39家,晶片半導體相關企業佔比近30%。此外,還有數家企業已經提交了招股書,正在等待過會審批……
科技是賦予在晶片身上的主要能力,掌握這項能力,便不擔心被淘汰的風險。
2、公司的護城河:客戶為上,成為客戶的007
今年所發生的的一切,就像一個硬幣,一面艱難叢生,而硬幣的另一面,牢牢抓住客戶的公司卻一路穩紮穩打,業績節節攀升。
羅振宇在今年的演講中提到一個有趣的案例。
他買了平安人壽的保險後,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他的保險代理人,經常在朋友圈裡為得到APP「代言」。
更有意思的是,不光是對羅振宇一個人,他們對待所有客戶都是這個態度,誰的公司、誰的家裡,但凡有點值得宣揚的事,在朋友圈裡說得最起勁兒的就是保險代理人。
為什麼呢?在平安人壽內部有個說法,讓每一個保險代理人都成為客戶的007。
▲羅振宇2021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
什麼叫007?就是只要是客戶的要求,都能完成。不僅能為你做保險服務,還能為客戶操方方面面的心。
比如說,咱爹咱媽要是病了,你要是沒空去,你能信任誰代替你陪爸媽去醫院?用你的保險代理人。
這樣的選擇有2個原因:
第1,你與代理人之間有著長期的信任契約。這個長期信任契約保證了他只要幫忙,就會盡心盡力。
第2,保險代理人,是專業做這一行,對醫院、對醫療系統比較熟悉,方便也更快捷。
去年羅振宇在演講中談及保險代理人這個職業,就說過一句金句:幹保險的人,要麼是走投無路的人,要麼是身懷絕技的人。
今年他分享了一句保險代理人對他說的話:「我的前途,在你們這些信任我的人身上。」
這句話,放在其他行業同樣適用,比對事更重要的,是對人負責。只要你牢牢抓住客戶,一樣能抵抗住各種不確定性。
3、個人的護城河:選對行業,讓自己不可替代
三十多歲的何雅珍便是利用自身不可替代的能力,成功抓住了風口上的機會。
她原本是個體戶主,主營IT市場,年收入在50-60萬左右,但今年趕上了特殊情況,全球市場經濟環境下行,店面收入降低,無法正常運轉。
偶然學車的過程中認識了在駕校當兼職教練的保險代理人,代理人看出了她的潛在優勢,向她拋出橄欖枝。何雅珍思索再三,應邀加入。
事實證明,何雅珍的確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她在開店時所認識的客戶。這些客戶等同於一個個人脈,在信任之下,買保險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她。
其他人都在擔心工作著落、生意盈虧的時候,她的業績卻好得不行。因此,不少朋友跟著她加入保險代理人行列,她也順理成章地當上了主任。
開店積累的龐大潛在客戶,有號召力的朋友圈,這都增強了她在保險代理人這份工作裡的不可替代性。
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機遇。每一條新聞可能是機遇;每一次接人待物可能是機遇;每一次旅遊也可能是機遇。
所以,我們要把握時機,為成功做準備,不能坐以待斃。
本文摘自「羅振宇2021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所有權歸得到,共摘了22段。
1.今年的演講主題「長大以後」,中國長大了。
2.生命是那麼甜蜜,就像糖果。但生命終會流逝,但不管發生什麼,愛她的人,總會讓他一次次重生。
3.世界從此不一樣,今年,我們無數次凝視深淵,也無數次被深淵凝視。
4.長大了,很多問題都是新的,我們要獨自面對。
羅振宇,1990年,父母送我來武漢上大學。就在距離我們演講現場5公裡外的華中科技大學,當天晚上,我們一家三口,就住在學校的招待所。
我爸告訴我:「明天你就要正式報到了,你就是大學生了。打明兒起,社會不再把你看成是孩子了。
今天,你說錯了一句話,我們可以出面,說一句孩子還小,不懂事。明天,你成了大學生了,你說錯了話,那你就是說錯了,你要自己想辦法去負責。」
當時我同時有兩種感覺,一種是說不清什麼理由的豪邁;另一種是很明顯的恐慌。我還是那個我,但是別人對我的期待,對我的態度,一夜之間就完全不同了——原因只是因為長大。
5.什麼是「時間的朋友」?說白了,就是在時光裡,我也在長,你也在長,咱們從一開始結下的那一點點緣分也在長。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只需要做兩件事:第一,大家分頭努力,各自向好。這說的不就是同學的關係嗎?
第二,我們彼此認同、守望相助。認同一個東西,就是我們都是同一個共同體中的一份子,這說的不就是母校嗎?只要做到這兩點,「時間的朋友效應「就會出現。
6.你身邊其實充滿了確定性,只不過,現在,你還不知道它的樣子。
7.我堅信中國未來會好,原因很簡單,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悲觀主義是個騙子,它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卻不讓我們參與改變。
8.中國社會的任何一個節點都處在其他節點的層層包裹當中。是一種超強的社會組織能力。
9.吾道不孤。
我們中國人是這麼想的:我幹的事,我走的路,我要和很多人在一起,我要和夥伴在一起,我要和鄰居在一起,我要和世界在一起。中國人跟全球所有人一樣,希望經濟發展,希望安居樂業。
10.哪副面孔才是數位化的真實面孔?金融學者香帥就回答了這個問題。
第一,數位化趨勢不可逆,而且被疫情大大提前了,至少加速了6年時間。
第二,數位化的未來,是一個分化的未來。
數位化對你來說是蜜糖還是毒藥,只取決於你是對人負責,還是對事負責。
2020年有一個最大的共識,就是"數位化"。
11.在未來的數位化系統裡,一個人的價值,你的友好度、協作度和建設性,是能夠隨時隨地被所有人看見的。
不是有心理學家說過嗎,一個人終其一生的追求,是被看見。好的系統,讓人真的被看見。
長大以後,我們必須學會和系統協同進化。再看一眼康德這句話吧,這是在大分化時代,值得我們反覆琢磨的一句話: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12.歷史不會重複,但總在押韻。只要中國保持對外開放,只要中國人沒有脫鉤的意願,誰也不可能把我們驅趕出去。
13.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14.意義越聚越多,這個存錢罐就越顯眼,就能匯集更多人的意義。它就會變得越來越大。我只是這個存錢罐兒的發起者,並不是擁有者。
15.在真實世界裡,製造一個機會,讓走過路過的人能把自己的意義放進來,包括那些喜歡你的、無視你的,甚至是討厭你的人,那個最初的價值才會被固化下來。
16.一套價值的創造過程,包含了非常複雜的社會參與,不只是線上,更有線下的社會參與。
17.凡是選擇,必有理由。每一次給出理由,都是在為自己創造意義。同時,也是把你自己的意義放進了那個更大的意義存錢罐中去。
18.你看,人人都在做選擇。一百多年,每四年發生一次的線下聚集,讓當初的一個念頭,滾動發展成了一個龐大的社會事實。
19.有一句非洲諺語說:養大一個孩子需要一個村子。學習成長這件事,和周邊的環境、和社區是一體的。
20.正如投資家蘇世民所說的那樣:「處於困境中的人往往只關注自己的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途徑通常在於你如何解決別人的問題。」
你解決了身邊的人的問題,他們就成了你解決自己問題的資源。
21.你要是讓我選擇,我選擇信。我選擇堅定地想像一個變量長大以後的樣子。
22.用什麼心境開始我輩中人的2021?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卷子。這讓我想起了作家E·B·懷特的那句話,這句話特別簡單,但是當我們面對大變局的時代,這句話可能表達了一種最佳的態度:面對複雜,保持歡喜。
來自插座學院、正和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