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京立刻幹一整天的活。
想起來自己這個微信公眾號,沒發年前的盤點,也沒有發新年的展望,實在是有愧。
那就來講講這兩天被刷屏的「整理師思維模型」吧。
圖在得到跨年演講大屏上出現整理師思維模型
今年得到團隊又組織了老師們親臨現場,聽跨年演講和參加老師感謝會。
克服深圳機場的密恐,加上順德美食的誘惑,我去了深圳。
在開講之前,對今年的羅胖跨年演講內容很期待。
2018年大環境變動顯著,各大公司的裁員潮,縮緊的機會,抬高的KPI,多位大師集體逝去,時代落幕。
恐慌,動蕩,每個人都感受鮮明。
2019年對於個體來說,應該去迭代什麼樣的認知?收穫什麼樣的打法?
我蠻期待羅胖團隊對於大環境對個人的影響是怎麼分析的。
意外的是,整個跨年演講聽下來,我的第一個感覺是,咦,沒有超認知。
我回味了一下,大腿一拍,原來是這樣啊:
這個跨年眼睛的價值取向是ISFJ。
作為一個ISFJ人格的人,難怪我感覺講的都是我既有的認知,沒超,哈哈。
不熟悉MBTI的小夥伴可能不知道,我簡單講一下ISFJ啥意思呢,就是一種「內傾專注,注重感知和經驗,注重感受和人文,堅持不懈做事情」的活法。
雖然謀求認知迭代失敗了,但是讓我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到了,這種活法在當前的這個環境裡邊作為最佳個體生活策略被放大了。
具體來說是怎樣的呢?
羅胖的想法是:大環境你不用管,跟你沒關係,更該關注基於自己圈層所能夠感知的真實世界,關注比宏觀環境更微小的趨勢。
謂之曰「小趨勢」,定義為改變趨勢的趨勢和帶來改變的改變。
這樣去定義小趨勢,可見小趨勢猶如水波振動,層層疊疊,生生不息。
羅胖就安撫大家,要是沒趕上趟,別著急,小趨勢嘛,生生不息,任何時候都可以趕上下一班車。
小趨勢怎麼看?等你都看見了就是大趨勢了,要靠感知。
跳出數據、網絡和宏觀的視角,進入到更真實的被還原的世界裡面去。
怎麼真實?感知+經驗。
怎麼做事?靠內心的良知良能。
怎麼拿成果?將時間尺度放大到人生100年後看長期堅持帶來的結果。
那在這樣的一種局面分析下面各人的打法也比較清楚了。
從經驗和對真實環境的感知去判斷趨勢,專注而堅守自己內心篤定的一塊,在更長的時間尺度上等待回報,堅持奮鬥不息。
很顯然這樣的生存風格,在風口大開、機會漫天、水漲船高、遍地是金的時代會顯得吃虧。
但在這個潮水褪去的寒冬,懷著良善的心堅持奮鬥,等待經濟復甦,不失為個人比較靠譜的一種打法。
那麼怎麼去認識一個更真實的世界呢?
每個人看到的都是自己的井口看出去的天。
每個行業看到的都是自己所洞察的世界。
因此也可以借著所有人的視角去還原世界。
午餐會上,羅胖認為得到大學的一大貢獻就是多元思維模型。
通過各行各業的人對他們所看到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以及該領域的問題解決所形成的打法,貢獻出思維模型,彼此碰撞,幫助人們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
那這就說明了「整理師思維模型」實際上是幫助人們從整理師視角看待真實世界的模型。
這個模型是怎麼樣的呢?
所有的思維模型,都是對於世界上問題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的高度抽象。
那整理師面對的是什麼世界?
什麼問題呢?
她們對問題怎麼分析?
行之有效的方案是什麼呢?
被高度抽象以後長什麼樣子?
如果說起來整理行業在解決什麼問題,恐怕大眾對這個行業最多的認知是解決自己家裡亂的問題。家裡亂這個問題,怎麼去拆解它呢?
短期亂還是長期亂?
一個人亂還是幾個人亂?
以什麼模式亂?
亂了以後會有整齊的時候嗎?
究竟整齊是常態還是亂是常態?
為什麼就算整齊了還是復亂?
房間是人的生活環境,整理師看起來好像是在解決生活環境混亂的問題。
但是生活環境混亂是個表象呀。
要解決它,整理師們就要洞察表象下面的問題的本質。
整理師思維模型1.0覺得本質是個空間問題。
主要是地方不夠呀,東西亂擺,擺的不對,沒利用好空間。
打法來了:擴容走起,撐杆走起,筐子走起。得弄好了以後堅持好好歸位。
對的,整理師思維模型1.0是以收納術為代表的。
見效了,但是新問題又出來了。
擺好不能解決東西太多,擺都擺不下的問題。
也不能解決擺好了以後又不斷的往裡買的問題。
那應該是物品問題。
整理師思維模型2.0誕生了。
要扔,扔得足夠多,收納問題解決了,購物思路清晰,心情也爽了。
不會扔?告訴你扔東西的標準和心法。
整理師思維模型2.0是以整理術為代表的。
見效了,但是新問題又出來了。
真的扔不動啊。
家裡兩個娃,5口人要用的東西一堆堆,扔了怎麼辦。
方法很好,堅持不了啊。
同樣的方法一個人使得下去,另外一個人使不下去?
到底什麼才是標準答案?
……
回歸到表象的起點,問題的定義是:
我怎麼才能夠讓空間和物品服務我,讓我過上我想過的舒心日子。
問題的鑰匙是「我」,目的是我好過日子。
這個鑰匙沒有拿到,這個目的不能實現,整理就本末倒置了。
整理師思維模型3.0是以人為本的。
生活,不是物理實驗,也不是化學計量調配。
生活的特點是:人是生活的主體,生活是人活動的結果。
在這樣的前提下面,整理師思維模型是怎樣的?
要從這麼深的地方解決全局改善的問題,必須要會
往下刨,層層深入找答案(金字塔)
往大了看,關鍵問題在哪裡(俯瞰)
人是執行者,要知道她的優先級是什麼(價值觀)
對她來說阻力最小的實施方案是什麼(慣用腦)
我給你把整套打法畫一下:
圖整理師思維模型
到這裡,明眼人就Get了:
這哪裡是物品空間整理法,這是一個可以解決很多領域問題的通用問題解決公式!
以上就是整理師怎麼樣來看待生活問題的行之有效的打法。
你來學規劃整理二級課,我教你用這個打法解決自己的問題。
你來學規劃整理一級課,我教你用這個打法解決客戶的問題。
蠻開心能夠借著羅胖的平臺,把整理師思維模型分享給得到,並通過跨年演講讓更多的人看到。
老師們的午餐會,扔掉了好些個奢侈品包包的脫不花還打趣說,你再升級一下你的課。羅胖說明年的跨年希望能更多分享各個老師的成果。
那就期待更多的人用這個「整理師思維模型」。
讓自己的生活和家庭看到高效解決問題的希望,嘗到輕鬆生活的甜頭。
讓這個思維模型撫育行業出現更多做事的人。
以上,作為給整理行業的新年賀詞吧。
筆芯。
責任編輯: WY-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