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門派」圍攻微信,能成嗎?
三款社交App在同一天發布,各有特色,似乎部分解決了目前微信使用中的一些痛點。這也引發了一些討論,在社交App這個領域,是否還有挑戰微信的機會?
其實不用做太多的技術分析,從經濟學的幾條基本原理來看,微信只要不犯大錯,在國內社交App領域,無論競爭對手如何添加令人眼花繚亂的功能,都無法撼動微信的地位。
首先,由於規模經濟的存在,信息產品市場最終會穩定在壟斷或寡頭的局面下。
這是因為信息科技產品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研發成本高昂,推廣和複製的成本較低。因此,信息技術產業在產品上市推廣的早期,其邊際成本是非常高的,當形成一定的市場規模之後,邊際成本開始降低,進而使平均總成本降低,從而達到規模經濟。
如下圖所示,橫軸代表隨著時間的推移,社交軟體的用戶在上升,縱軸代表表示產品的成本。可以看到,微信經歷了近8年的發展和推廣,積累了約10億用戶,此時無論是誰進入該市場,都面臨高昂的成本壁壘,也就是下圖中T0時刻對應的點P1和P2,顯然P1對應的平均總成本C1,小於P2對應的平均總成本C2。
目前社交App的商業模式採取C端用戶免費,依靠廣告、增值服務等獲利的方式。這意味著在初期用戶數量較少的時候,社交軟體的運營商,只能依靠不斷的成本投入獲取用戶,直到用戶數量達到一定規模之後,才有可能實現盈利。
因此,在運營前期,非常考驗企業的現金流。這三款剛剛誕生,尚無穩定現金流的App,與成熟穩定,已經產生巨額現金流的微信相比,顯然完全不足以與之抗衡。
其次,我們需要理解「替代品」和「互補品」的概念。
替代品是指需求交叉價格彈性大於0的產品。即一方價格的上漲,引發另一方需求量的提高。相應的,互補品是指需求交叉價格彈性小於0的產品。即一方價格的下降,引起另一方需求量的下降。
顯然同為社交App的多閃等產品,從功能上看仍然是微信的替代品,在微信價格已經為0的情況下,除了採用補貼的策略之外,幾乎沒有好的辦法從微信那裡獲客。但是如果採取補貼,微信同樣可以採取相應的回擊策略,在微信現金流處於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採取補貼策略,顯然新進入者的損失更大。雙方的博弈可以用下圖簡略表示,可以預見,無論競爭對手採取哪種策略,最終微信都將勝出。
最後,網絡效應和路徑依賴,是微信牢固的護城河。
社交網絡的價值和它的節點數(可以理解為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這意味著用戶越多,這個網絡的價值提升越快。龐大的用戶基數,會吸引新用戶的加入。而老用戶的使用習慣和人脈資源的累積,則會形成路徑依賴,更傾向於留在原平臺下。在這樣的雙重效應下,微信平臺幾乎沒有被替代的可能。
對於微信的未來,我們可以觀察同樣具備規模經濟、網絡效應和路徑依賴效應的搜尋引擎市場的情況。下圖是市場佔有率調研機構NetMarketshare的統計數據,我們看到全球搜尋引擎市場谷歌佔據約80%的份額,其次是百度接近20%,排在第三位是微軟的必應,大約在8%左右的市場份額徘徊,基本呈現壟斷的格局。
搜尋引擎市場與目前國內社交軟體市場非常類似。谷歌在建立近乎壟斷的地位之後,微軟多次發力必應搜索,均未取得良好成效。剩下一些小眾搜尋引擎瓜分不到10%的市場。
可以預見未來社交App的市場格局,應該與此類似,微信仍將一家獨大,一些小眾社交軟體在小範圍內流行。而無論使用哪個社交軟體,當雙方希望長期溝通時,最後可能都會說:「我加你微信。」
觀察了這三款產品,我們有以下感受
1馬桶MT
原快播創始人王欣帶領一群90後,在同一天發布馬桶MT,名字來源王欣的偶像劉德華的一首歌名,鼓勵用戶匿名社交,真情流露,獲得真正的快樂。而在17晚的微博上,王欣寫道「MT(magical truch)希望成為一個更開放更真實的朋友圈,同時解決從信息到人的連接難題。」同時,「馬桶MT」官網中,原有的「馬桶MT」字樣均已改為「MT」。
王欣在內部產品交流會演講中說「沒有去主動對標微信」,「匿名社交是剛需」,在微信看來,馬桶MT的初心句句扎心,友圈社交壓力與日俱增,發條狀態前怕狼後怕虎,年輕的朋友們,跟隨我速速逃離,去匿名廣場找陌生的有緣人交心。
和聊天寶一樣,馬桶MT上線當天即遭微信屏蔽,針對王欣在微博上對騰訊此舉的質疑「不知道你們怕什麼」,馬化騰選擇了正面懟回去,「負能量的匿名社交是旗幟鮮明地反對的,沒得說」,踩著匿名社交內容監管的痛點,成功搶佔道德高地。
可以肯定,這只是王欣在社交產品賽道上的一次試水,他需要證明匿名社交是一種剛需,更需要拿出一款功能上和微信強勢互補,品質上也不輸的成熟產品。「歷史上不管國內外做匿名社交的都趨近於失敗了,我們想挑戰一下」,擺在王欣面前最大的挑戰,是內容風險,一旦觸及紅線,遊戲就結束了。
2多閃
在15日的多閃產品發布會上,抖音總裁張楠表示這款短視頻社交產品的誕生與抖音有著密切關係。2018年1月時,抖音的DAU還是3千萬,僅一年後,這個數字就增長至2.5億。張楠稱他們發現這款國民級產品的用戶產生了新的社交需求:視頻社交。於是,多閃誕生了。
多閃的logo是一個相機和一個未讀消息提醒,代表著多閃的兩個基本屬性:視頻和社交。這款產品的設置是用戶發的動態公開顯示72小時,之後就自動轉為僅用戶自己可見;動態沒有公開的點讚和評論,目的是減輕發布者的社交壓力,但觀看者可以直接從動態這個入口發起與發布者的聊天。
對於滿足社交需求和緩解社交壓力這兩大矛盾,多閃的做法與微信近來的一些動作多少有些「不謀而合」,區別是前者更強調年輕人和短視頻場景下的社交。多閃的90後產品負責人徐璐冉介紹這款產品時,用的話術是「年輕人有一個想法」;更便捷的表情包功能也更能滿足當下年輕人鬥圖式聊天的需求;發紅包也可以帶上視頻,更能增加互動趣味並夯實親密關係;數次提到張小龍和一周前的微信公開課時,用了「龍叔」這個稱呼,其中的代際區分意味不言而喻。
儘管徐璐冉在演講中對張小龍一周前公開的部分觀點表示了認同,但這款短視頻社交產品與前兩款產品一樣,也沒有逃過被微信屏蔽的尷尬。
不過這款還未正式上線的產品似乎也沒有做好擁抱所有用戶的準備。打開多閃之後,目前可選擇的登錄方式只有通過抖音登錄一種,即如果用戶不是抖音用戶,還必須先註冊抖音帳戶之後才能使用多閃。
這對多閃似乎也不是什麼大問題,畢竟今天抖音的DAU(日活躍用戶)達到2.5億,MAU(月活躍用戶)更達到5億。但能否真正解決徐路冉口中所謂「社交壓力和親密關係被稀釋這些生活中真實發生的問題」,多閃的表現或許還應該放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下觀察。
3聊天寶
聊天寶的前身是子彈簡訊,在應用商店裡,笑眯眯的元寶圖案邊上配的簡介是:原子彈簡訊,羅永浩這回瞄準「下沉用戶」,意欲滿滿要在春節檔期扔下一枚社交App原子彈。
聊天寶發布1.0版本不到24小時,激活用戶數突破100萬,這份成績單的亮眼程度超越了10天下載量300萬的子彈簡訊。用戶中有追隨老羅多年的錘粉,有好奇子彈升級後長啥樣的觀光客,當然,更多人衝著聊天變現,做任務提年貨而來,在網絡上,他們被冠以「羊毛黨」(關注並熱衷於「薅羊毛」,專門選擇網際網路公司的營銷活動,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換取高額獎勵的人)的稱號,羊群聚集之處,網際網路創業故事誕生。
這是一款從Logo到使用界面都與社交「弱關聯」的社交App。老話說,談錢傷感情,在聊天寶裡,任何一種行為都直接關聯金幣數量,除了每次打開應用時都會彈出的紅底黃字「邀請到100個好友,可獲得約150元」,在「領錢」頁面,發兩條熟人圈(類似朋友圈)帖子,約50金幣,閱讀新聞30分鐘,約30金幣,和朋友聊天超過25句,約25金幣,群聊中發言超過25句,約25金幣……聊天寶,讓「嗨,兄弟,我們聊個一塊五的天」照進現實。
創業路上一路跌跌撞撞的老羅把趣頭條、拼多多打包塞進聊天寶,意圖明顯,手機裡沒下後兩款應用的朋友們,老羅這回不care你們的吐槽,你們基本被逐出目標用戶。但社交過程本質上是一個塑造個人形象的過程,換句話說,你真的願意被貼上「我的時間不值錢」的標籤?在向朋友發送「聊天可以賺錢」的消息時,又真的可以不介意朋友的看法?
(文章來源:中歐商業評論)
(責任編輯:DF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