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初英傑報導負責制定3G以來通信標準的國際標準組織3GPP7月3日宣布R16標準凍結,這標誌著5G第一個演進版本標準完成。
標準凍結,意味著技術已經全部成型,產品開發測試可以啟動,可以逐步投入商用。
5G第一版標準R15於2018年凍結。R15滿足了5G多方面的基本功能,主要實現了對增強型移動寬帶的支持。目前全球各大運營商、設備商、晶片商、終端商都是根據這一標準來進行產品開發。
隨著移動通信標準的逐漸進化、不斷完善,新落地的R16標準,圍繞「新能力拓展」「已有能力挖潛」和「運維降本增效」三方面,實現了從「能用」到「好用」,讓5G進一步走入各行各業並催生新的數字生態產業。同時,更多地兼顧了成本、效率、效能等因素,能使通信基礎投資發揮更大的效益,進一步助力社會經濟的數字轉型。
相關專家介紹,R16將給工業網際網路、混合現實、車聯網等5G應用帶來質的飛躍,使相關行業站上飛速發展的「風口」。
面向工業網際網路應用,R16引入新技術支持1微秒同步精度、0.5-1毫秒空口時延、「六個九」可靠性和靈活的終端組管理,最快可實現5毫秒以內的端到端時延和更高的可靠性,提供支持工業級時間敏感。
面向車聯網應用,R16支持V2V(車與車)和V2I(車與路邊單元)直連通信,通過引入組播和廣播等多種通信方式,以及優化感知、調度、重傳以及車車間連接質量控制等技術,實現V2X支持車輛編隊、半自動駕駛、外延傳感器、遠程駕駛等更豐富的車聯網應用場景。這對車聯網產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預計將加速自動駕駛成熟化。
對於工業網際網路和車聯網應用,R16提供了更低的時延。在自動駕駛場景中,時延越低,車車通信、車路通信的效率越高,對道路情況的反應越迅速。
面向行業應用,R16引入了多種5G空口定位技術,定位精度提高十倍以上,達到米級。這意味著什麼?數據顯示,傳統的衛星導航系統能夠實現5-10米的定位精度,而北鬥系統定位精度可以達到釐米級,「米級」的定位精度介於兩者之間。
R16是3GPP史上第一個通過非面對面會議審議完成的技術標準,是全球產業團結協作的結晶。值得關注的是,在這當中「中國力量」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一批中國企業和機構貢獻巨大。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華為、中興、大唐、vivo、OPPO等公司在R16標準制定中均發揮了重要作用,包括牽頭多項標準立項、擔任項目報告人、在標準具體討論中承擔組織和協調的重要角色,等等,大大提高了中國企業在國際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其中,中國移動提交技術提案3000餘篇,佔全球運營商提案總數的三成以上,共主導完成15項技術標準制定工作,包括旨在降本增效的無線數據採集與應用、服務化架構框架及接口增強、應對大氣波導的遠端站幹擾消除、高鐵場景性能提升、服務質量保障管理、增加部署靈活度的非同步載波聚合、虛擬化策略管理提升、提高上行覆蓋的高功率終端技術、安全能力服務開放等。
對於5G商用而言,R16的落地可謂如虎添翼。
3GPP RAN全會副主席、中國移動首席專家徐曉東介紹,R16和R15組成的標準矩陣可以應對各種5G應用的挑戰,預計全球將進一步掀起5G整體建設的熱潮。
那麼,R16對現有建設和終端使用有何影響?
徐曉東表示,運營商現有的5G網絡不需要做硬體設施的改動,只需在現有硬體設施的基礎上做些軟體升級,就可以支持R16。
R16將進一步提升手機終端在實際網絡中的用戶體驗。例如5G手機的功耗將進一步降低,有望在享受5G超大帶寬和更多流量的情況下實現與4G手機相同的能耗。此外,終端支持的頻段和頻率組合更加豐富,多天線性能進一步提升,峰值速率也得到提高。
當然,R16不會是5G標準的終結。為迎合各行各業不斷湧現的通信新需求,5G標準也會不斷更新迭代。據了解,目前R17的研發工作已經開展,預計兩年內會實現凍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