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首個演進標準落地 定位精度達到米級

2021-01-17 新華社客戶端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初英傑報導負責制定3G以來通信標準的國際標準組織3GPP7月3日宣布R16標準凍結,這標誌著5G第一個演進版本標準完成。

標準凍結,意味著技術已經全部成型,產品開發測試可以啟動,可以逐步投入商用。

5G第一版標準R15於2018年凍結。R15滿足了5G多方面的基本功能,主要實現了對增強型移動寬帶的支持。目前全球各大運營商、設備商、晶片商、終端商都是根據這一標準來進行產品開發。

隨著移動通信標準的逐漸進化、不斷完善,新落地的R16標準,圍繞「新能力拓展」「已有能力挖潛」和「運維降本增效」三方面,實現了從「能用」到「好用」,讓5G進一步走入各行各業並催生新的數字生態產業。同時,更多地兼顧了成本、效率、效能等因素,能使通信基礎投資發揮更大的效益,進一步助力社會經濟的數字轉型。

相關專家介紹,R16將給工業網際網路、混合現實、車聯網等5G應用帶來質的飛躍,使相關行業站上飛速發展的「風口」。

面向工業網際網路應用,R16引入新技術支持1微秒同步精度、0.5-1毫秒空口時延、「六個九」可靠性和靈活的終端組管理,最快可實現5毫秒以內的端到端時延和更高的可靠性,提供支持工業級時間敏感。

面向車聯網應用,R16支持V2V(車與車)和V2I(車與路邊單元)直連通信,通過引入組播和廣播等多種通信方式,以及優化感知、調度、重傳以及車車間連接質量控制等技術,實現V2X支持車輛編隊、半自動駕駛、外延傳感器、遠程駕駛等更豐富的車聯網應用場景。這對車聯網產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預計將加速自動駕駛成熟化。

對於工業網際網路和車聯網應用,R16提供了更低的時延。在自動駕駛場景中,時延越低,車車通信、車路通信的效率越高,對道路情況的反應越迅速。

面向行業應用,R16引入了多種5G空口定位技術,定位精度提高十倍以上,達到米級。這意味著什麼?數據顯示,傳統的衛星導航系統能夠實現5-10米的定位精度,而北鬥系統定位精度可以達到釐米級,「米級」的定位精度介於兩者之間。

R16是3GPP史上第一個通過非面對面會議審議完成的技術標準,是全球產業團結協作的結晶。值得關注的是,在這當中「中國力量」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一批中國企業和機構貢獻巨大。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華為、中興、大唐、vivo、OPPO等公司在R16標準制定中均發揮了重要作用,包括牽頭多項標準立項、擔任項目報告人、在標準具體討論中承擔組織和協調的重要角色,等等,大大提高了中國企業在國際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其中,中國移動提交技術提案3000餘篇,佔全球運營商提案總數的三成以上,共主導完成15項技術標準制定工作,包括旨在降本增效的無線數據採集與應用、服務化架構框架及接口增強、應對大氣波導的遠端站幹擾消除、高鐵場景性能提升、服務質量保障管理、增加部署靈活度的非同步載波聚合、虛擬化策略管理提升、提高上行覆蓋的高功率終端技術、安全能力服務開放等。

對於5G商用而言,R16的落地可謂如虎添翼。

3GPP RAN全會副主席、中國移動首席專家徐曉東介紹,R16和R15組成的標準矩陣可以應對各種5G應用的挑戰,預計全球將進一步掀起5G整體建設的熱潮。

那麼,R16對現有建設和終端使用有何影響?

徐曉東表示,運營商現有的5G網絡不需要做硬體設施的改動,只需在現有硬體設施的基礎上做些軟體升級,就可以支持R16。

R16將進一步提升手機終端在實際網絡中的用戶體驗。例如5G手機的功耗將進一步降低,有望在享受5G超大帶寬和更多流量的情況下實現與4G手機相同的能耗。此外,終端支持的頻段和頻率組合更加豐富,多天線性能進一步提升,峰值速率也得到提高。

當然,R16不會是5G標準的終結。為迎合各行各業不斷湧現的通信新需求,5G標準也會不斷更新迭代。據了解,目前R17的研發工作已經開展,預計兩年內會實現凍結。

相關焦點

  • 5G第一個演進版本標準完成 支持1微秒同步精度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5G第一個演進版本標準完成 支持1微秒同步精度資料圖:5G時代到來。中新網 吳濤 攝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4日電(記者 吳濤)北京時間3日晚間,國際標準組織3GPP宣布R16標準凍結,這標誌著5G第一個演進版本標準完成。
  • 北鬥定位2.0版來了!定位精度提高到1.2米,普通人手機可用
    10月14日,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高峰論壇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下簡稱「信通院」)發布了北鬥高精度定位服務平臺,將民用應用的手機定位精度提高到1.2米。信通院研究員劉旭解釋,「我們用開車導航時,手機經常分不清在主路還是輔路,這是因為傳統定位精度不高。」
  • Google、蘋果發力,室內定位精度能達到多少?
    由於GNSS信號無法穿透牆壁,在室內環境下,類似於智慧型手機這樣的終端雖然仍然可以報告用戶位置,但是定位結果卻是基於WiFi或基站信號產生,定位精度會立刻下降到數十米甚至數百米。這樣的精度最多只能告訴用戶在哪棟樓裡,且還常常出錯,完全無法滿足用戶的室內定位需求。面對市場的需求,科技巨頭從未停止創新的腳步。
  • 官方公布北鬥定位精度:平均2.34米、最高釐米級
    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北鬥三號實現了自主可控,400多家單位、30餘萬科技人員攻克了星間鏈路、高精度原子鐘等160餘項關鍵核心技術,500多種器部件突破國產化研製,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達到100%。2017年11月起,兩年半的時間高密度發射了18箭30星,建成40餘個地面站,快速形成星地一體化運行能力。
  • 迅圖科技:低成本泛在的高精度室內定位網是5G殺手級能力
    在8月14日由中國移動(上海)產業研究院、精準定位聯盟、華為攜手舉辦的主題為「5G賦能產業,共創智慧位來」的5G定位產業發展圓桌會上,上海迅圖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迅圖科技」)總經理閻晨表示:低成本泛在的高精度室內定位網是賦予5G的殺手級能力,必將激發數量龐大的應用場景和創意,與建築BIM和IoT技術的結合會激發難以想像的市場空間。
  • 5G第二個版本標準Rel-16或延遲3個月發布
    即將凍結的第二個版本5G標準,指明了5G技術的發展方向以及值得關注的新市場。   5G第二個版本標準Rel-16或延遲3個月發布   從1980年左右的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到2020年的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大約每10年就完成一次代際演進。
  • 什麼是高精度定位,精度要求有多高?
    定位精度的供給和供求首先來看供給側,也就是回答現有的定位技術都能達到什麼樣的定位精度?下圖列舉了目前主要室內外定位技術中,精度能達到米級以內水平的定位技術。其中,RTK、LiDAR+Map、Camera+Map都是可以達到釐米級(0.1米以內)精度的定位技術,需要指出的是,RTK可以直接給出絕對坐標,LiDAR和Camera分別需要對應的點雲和圖像Map來進行配合,給出相對於已知目標點的位置後才能給出絕對坐標。UWB、RTD、PPP的定位精度一般小於0.5米,而SBAS定位精度大概在0.8米。
  • 北鬥定位2.0版可實現車道級定位:定位精度提高到1.2米 普通人手機...
    VR日報10月19日消息,前幾天剛好看了北鬥導航的紀錄片,人類的想法真的好奇妙,對於北鬥定位2.0版可實現車道級定位的話題,非常的有感觸,北鬥近年的發展真的是太快了,大家平常的手機大多也都有用到,但是大家好像沒有在意。日前也有消息稱北鬥三號首次應用於高鐵建設,導航越來越好用了。
  • 室內定位精度 計算機視覺_視覺定位的精度 - CSDN
    UWB(超寬帶)脈衝信號,由多個傳感器採用TDOA和AOA定位算法對標籤位置進行分析,多徑分辨能力強、精度高,定位精度可達釐米級。但UWB難以實現大範圍室內覆蓋,且手機不支持UWB,定位成本非常高。2. RFID的定位,採用刷卡方式,根據閱讀器位置對刷卡人員或設備進行區間定位。
  • 北鬥定位平臺2.0版本:定位精度提高到1.2米,普通手機可用
    1.2米。 而此次2.0的版本,將民用應用的手機定位精度提高到1.2米,其又快又準的使用體驗,產生與GPS的使用差異,引導用戶、廠商主動把北鬥用起來,構建更好的「北鬥生態」,以拓展更多北鬥應用的藍海。 實際上,通過此次發布的北鬥高精度定位服務平臺2.0版本,普通人通過手機就可以用上北鬥的高精度定位。 以往開車導航時,遇到分岔路口,手機上的導航由於定位精度不夠,大多數時候都分不清主路還是輔路。「北鬥定位服務2.0版本的發布意味著利用手機實現車道級高精度定位已經進入正式商用。」
  • 分米級定位精度對自動駕駛意味著什麼
    ZED-F9K是瑞士u-blox公司日前發布的一款高精度慣性導航模塊,據稱可以實現連續的車道精確定位,精確度達到了分米級,比標準定位技術精度提高了十倍,除了提升車載導航日常使用的體驗外,它主要還可以滿足駕駛輔助系統(ADAS)和自動駕駛市場不斷發展的需求。
  • 移遠通信攜手千尋位置和意法半導體,推出車規級雙頻高精度定位模組...
    、橫跨多重電子應用領域的全球領先的半導體供應商意法半導體 (STMicroelectronics)聯合發布了車規級雙頻高精度衛慣融合定位模組 -- LG69T。此次三方合作打造的新一代車載高精度定位模組面向智能網聯汽車及自動駕駛應用場景,實現了車規級雙頻高精度衛慣融合定位模組從0到1的突破,也補齊了國內自動駕駛行業生態鏈中的關鍵一環。  釐米級高精度定位「上車」,是自動駕駛實現大規模落地的前提。此次推出的移遠LG69T模組為汽車提供了現階段極高水平的定位能力,在開闊環境下可以輸出精度10CM的定位數據。
  • 北鬥衛星定位新服務上線:精度1.2米、秒級定位
    中國北鬥三號系統已經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定位和導航能力。中國信通院日還發布了最新的北鬥高精度定位服務平臺--北鬥定位版本,定位精度可以達到米級。據報導,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高峰論壇上,北鬥市發布了北鬥高精度定位服務平臺。
  • 就是這麼準 OPPO發布精度小於1米的RTK定位算法
    OPPO今日宣布推出自研的、領先業界的RTK高精度定位算法,在OPPO手機上實現精度小於1米的高精度定位,未來手機導航將具體到車道為了讓技術更好地落地,OPPO在技術預研階段即與中國移動進行了密切的合作。同時,OPPO也已加入中國移動「5G精準定位聯盟」,未來將基於中國移動正在全國推進部署的衛星導航地基增強系統,利用OPPO RTK高精度定位算法,與業界合作夥伴共同推進高精度定位技術生態的建設。
  • 精度小於1米,OPPO發布RTK高精度定位算法
    精度小於1米,OPPO發布RTK高精度定位算法 2020年10月26日 15:13作者:陳梓泓編輯:陳梓泓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 武漢企業「另類」創新:北鬥衛星+地面廣播可實現「釐米級」定位
    該公司高級工程師張學斌介紹,今年是北鬥全球系統建設之年,北鬥定位應用越來越廣泛,社會及大眾對定位精度要求也越來越高。支持北鬥亞米級公眾服務和海量用戶釐米級高精度定位成為北鬥產業發展亟須解決的問題。  長江通信聯合湖北龜山廣播電視臺等單位,經過3年多的研發攻關,攻克了在符合CDR標準、不影響現有的音頻廣播的前提下,利用調頻廣播發射系統、在無回傳信道的限制條件下的RTD、RTK用戶管理、控制單廣播站基線誤差等關鍵技術難題,成功開發了面向區域海量用戶的CDR地基增強北鬥高精度定位技術與車聯網應用產品。  「天上的北鬥衛星加上地面的廣播就可以實現高精度定位。」
  • 百度地圖接入「5G﹢北鬥高精定位」系統 打造車道級導航「plus版」
    隨著新興技術的不斷演進,地圖導航也朝著更精準、更高效的方向迭代進化。繼2020年4月P40發布會上華為宣布與百度地圖聯合打造全球首個手機端車道級導航,成功讓司機朋友們告別了「分不清主輔路」、「在匝道路口走錯路」的尷尬後。
  • 定位精度1.2米,北鬥車道級定位將實現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繼美國GPS和俄羅斯GLONASS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現在北鬥三號系統已經全面建成,具備全球導航定位能力。最新發布的北鬥高精度定位服務平臺——北鬥定位2.0版,定位精度可達1.2米(如果加裝車載天線時精度可達到亞米級),並實現秒級定位,這個精度也意味著車道定位得以實現。那我們普通人怎麼用到北鬥導航呢?
  • 衛星定位精度排名,俄羅斯10米,美國0.1米,中國北鬥多少?
    美國的 GPS是70年代研製成功的衛星定位系統,幾十年來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導航系統,世界各國都在使用美國的GPS導航,甚至在軍事上。需要注意的是,自上世紀研發GPS導航以來,美國已經發展了將近半個世紀,目前已升級到第三代,相對於前兩代,精度有了很大提高。據報導,美軍使用 GPS的高度為0.2至0.4米。
  • 軍用版「北鬥」定位精度或達5米 帶動中國軍品出口
    「北鬥一號」主動定位衛星的定位範圍是東經70—140度、北緯5—55度,「北鬥二號」的定位範圍擴大到東經55—180度,定位精度為10米、測速精度0.2米/秒。儘管這是民用標準,但是足以提高中國出口武器的打擊精度,它是開放式服務的,因此假設不關閉服務,理論上,中國的敵對方也可以使用「北鬥」對自己的武器系統實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