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首蘇運瑩的《螢火蟲》的樂聲中,推薦一本克莉絲汀·漢娜的書《螢火蟲小巷》。
兩者有關係嗎,好吧,我說有的,都是我喜歡的,《螢火蟲》中有句歌詞「相照富欲,肝膽同戀」和《螢火蟲小巷》中描寫的故事不謀而合,兩個性格迥異的女孩從14歲到四十多歲的友情故事,經歷過親密無間、各奔東西、猜忌傷害、重歸於好,最後跨越了生死。
《螢火蟲小巷》的篇幅較長,但是語言生動,故事豐富感人,讀來引人入勝。
塔莉和凱蒂是彼此的世界上的另一個我,很多時刻我們會羨慕他們的友情,卻忽略了他們其實是你也是我的部分。
塔莉
孤獨陪伴著塔莉的一生,直到14歲時遇到了凱蒂,她才懂得了愛,體會到家的溫暖。
4歲時塔莉的媽媽白雲將她遺棄,是外婆將她帶大的。
10歲時白雲出現在塔莉的生活裡,曾經渴望得到母愛的塔莉卻因白雲放手再次受到傷害。
14歲塔莉和媽媽終於生活在一起,但是最後她吸食大麻被抓,塔莉不得已又回到年邁的外婆家裡。
17歲,讓塔莉擔心的事情發生了,外婆撒手人寰,白雲拒絕當她的監護人,叛逆的她帶凱蒂參加派對被警察抓住,在她即將送完寄養家庭時,凱蒂懇請媽媽讓塔莉成為家人。
她美麗、聰明、個性,但這些都不及穆勒齊家給她的溫暖來得需要。
穆勒齊伯母鼓勵她設定自己的人生目標並為之努力,塔莉做到了。
塔莉從高中起就開始為她進軍新聞界的人生做準備,寫稿、自薦、實習,機會總會青睞時刻準備的人,她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記者一路做到了全國矚目的主播,再開創《私房話時間》電視節目,收到讚美也接受詆毀,這條路上她有過貴人相助,你可以說她不擇手段又生而逢時,但她真的很努力,總是雷厲風行,達成目標。
她有過很多個男人,卻只有一個凱蒂。
因此在凱蒂生病時,她願意放下她如日中天的事業,陪著凱蒂走完最後一程。
凱蒂
凱蒂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性格溫和乖巧,在學校是容易被忽略的人群。
她渴望打破這種規矩無趣的生活,直到14歲那年一個又酷又潮的女生成為了她的鄰居。
塔莉給她化妝,帶她參加派對,從此她的人生大不相同。
塔莉身世悽慘,17歲外婆去世後,凱蒂對朋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我希望你成為我的家人。
好在,凱蒂的媽媽穆勒齊伯母也贊同這個主意。
他們上同一個大學,住同一間宿舍,在同一個公司上班,
曾經她們約定一起成為令人矚目的搭檔,但凱蒂後來發現矚目的是塔莉,她像是她的附屬。
她想說不,但卻因為暗戀一個男人堅持著。
最後她用自己的方式和她心愛的男人組建了家庭,為了孩子,放棄了她的事業。
全職主婦的日子裡,生活的重心是孩子、丈夫,母女關係緊張也讓她焦頭爛額。
困惑無助的時候,幸好有塔莉。
螢火蟲小巷的姐妹花友誼貫穿了三十多年,無奈病魔奪走了凱蒂。
她一早就猜到塔莉無法承受,於是寫了封信。
「我知道你一定覺得被我拋棄了,但是你錯了,你只要想起螢火蟲巷,就能找到我。」
在那裡,是她們的起點,但永不是終點。
年輕時我們渴望像塔莉一樣,長大後卻活成了凱蒂。
青春期的叛逆在社會的大潮中磨圓稜角,對喜好和事業做權衡,大多數人最後以家庭為重,退居二線,然後用生活就是平淡的自圓其說。
只有少數人活成了塔莉,但她是孤獨的,收到讚美的時候也有很大壓力。
回歸家庭的凱蒂會羨慕塔莉堅持自己的夢想,勇往直前,無所畏懼。
而塔莉會在年紀漸長的時候,尤其在夜裡空蕩蕩的房間裡,渴望像凱蒂一樣得到家庭幸福。
兩個貌似各不相同的人從友情升級到親情,在各自身上找安慰,一眼能看透對方是否有心事,
如何讓友情像他們一樣長久地保持下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大抵是真誠溝通,相互理解,我懂你了解你,知道你什麼時候需要支持,也會在有矛盾的時候用合適的方式處理。
將此書推薦給我的朋友們,名字不一一列舉,感謝多年來的陪伴,能和你們成為朋友是件幸事。
除友情外,文中探討的母女關係也值得我們關注,塔莉和白雲,凱蒂和她媽媽,以及凱蒂和瑪拉,自由和約束哪個是愛,都是也都不全是。
作者克莉絲汀·漢娜走上寫作的道路,和她媽媽有很大關係,當年她準備攻讀法律的時候,她媽媽說「我知道你以為你熱愛法律,但其實你應該寫作才對」,如今,夢想照進了現實。
這本書也可以視為克莉絲汀·漢娜對母親的致敬和緬懷,書中,凱蒂罹患發炎性乳腺癌去世,這種病症正是克莉絲汀·漢娜的媽媽所得的。她在自述中表示,這是最貼近她自身經歷的一本書,加上很多女性對這種疾病不了解,因此以此書喚起注意。
作為續集,《再見,螢火蟲小巷》延用了《螢火蟲小巷》的人物設定,講述的是救贖和原諒,是我將看的下一本書,也推薦大家一看。